一直以來,說起東瀛的統治者,人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幕府。
畢竟從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再到如今的德川幕府,已經長達五百多年。雖然城頭變幻大王旗,但幕府的統治已經深入人心。
面對着德川幕府的強勢,各路大名盡管十分不滿, 卻沒有想到可以應對的辦法。
但中華漫長而豐富的曆史,很快就讓崇華找到了可以運作的途徑。
人們習慣了幕府,卻完全忽視了在幕府的背後,東瀛始終存在着道統和名義上真正的王。
那就是天皇。
一旦搬出天皇來,那麽幕府的法統地位就站不住腳了。
如此一來,反對幕府就變得名正言順、無懈可擊。
即便是在民心的争奪上,外樣大名們也能取得主動權。
尊皇,自然尊奉的就是天皇。
将天皇當成真正的王,凡是不尊奉天皇的人, 自然就是大逆不道之輩。
讨奸,讨伐的就是不尊奉天皇的人。
這個口号一提出來,立刻讓各路大名群情振奮,豁然開朗。
“不愧是上國大人,有您的指點,我們終于可以心安了。”
其實這些大名對于戰場上的形勢并不是很擔心。
畢竟有夏國的存在,即便不能消滅德川幕府,但想要自保還是沒有問題的。
隻要他們不被消滅,那麽随着時間的推移,雙方的力量此消彼長,遲早會有他們翻盤的機會。
崇華爲他們提供的起事口号,更是讓他們取得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如此優勢之下,他們要是還不懂得如何運作,那可真的就是爛泥扶不上牆了。
不過黑田忠之卻有些擔心。
“陛下與大奧将軍血脈相連, 未必贊同我們的做法。”
現如今的明正天皇乃是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和子的女兒, 也就是德川家光的外甥女。
有這層關系在,外界一直傳聞天皇和幕府的關系非常和善。
要是天皇站在幕府的一邊,尊皇讨奸的口号就要失去威力了。
看到各路大名爲難的神情,崇華呵呵冷笑。
“權力的面前,親情很重要嗎?”
短短的一句話,又爲各路大名掃去了陰霾。
在場的人都是政壇上的老狐狸,自然深谙權力的真谛。
雖然如今的天皇年紀幼小,但必然不滿幕府的僭越,對于權力充滿渴望。
奈何幕府勢大,沒有機會,才不得不擺出和善的面容。
一旦有機會,相信那位年輕的女天皇一定會不甘寂寞的。
“幕府軍隊在酒井忠勝的率領下一路西來,不出意外防府将成爲阻擋幕府軍隊的要地。同時還要防備酒井忠勝翻越山嶺、偷襲山口,包抄防府的後路。長州藩可以将主要兵力部署在山口,做好防備便可。至于防府這邊,交給我們夏軍就行了。”
完成了九州島上力量的整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幫助長州藩抵禦德川幕府的進攻。
婁甫和唐文煥綜合了現有的情報以及本州西部的地形,拿出了應對辦法。
東瀛不但是島國,而且是丘陵之國。
本州島上很多地方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嶺,隻有在南部沿海一帶有一些狹小的平原。因此幕府軍隊的行進,隻能靠着海邊。
防府就是現如今長州藩對外的門戶,守住這裏, 幕府的軍隊就打不進來。
聽到夏軍将會親自出手,毛利光廣大喜過望。
“有夏軍出手,我們長州藩定可高枕無憂。”
婁甫看向張可大。
“你們海軍打算如何行動?”
海軍這邊自然也早已制定了計劃。
“幕府軍隊跑來攻打長州藩,咱們也不能被動防守。我們海軍打算通過濑戶内海進攻大阪,酒井忠勝後路有失,他不得不回軍。”
對于這個計劃,婁甫和唐文煥都非常贊成。
夏軍擁有着絕對的制海權,在本州這種地形狹長、四面臨海的地方,打起仗來實在是優勢太大了。
雖然之前制定的計劃中,并沒有夏軍進攻東瀛腹地的方案。可是隻需用海軍攻擊東瀛的沿海幾座大城,就足夠德川幕府受的。
東瀛這邊戰況有條不紊,國内這邊面對着大明的蠢蠢欲動也應對有方。
鄭氏戰敗的消息傳來,讓各路明軍都麻爪了。
“大人,就算夏賊戰勝了鄭氏,必定也損失慘重。隻要咱們趁機進軍,必可一戰功成。”
左良玉上蹿下跳,不停的撺掇洪承疇,希望他能夠立刻展開進攻。
洪承疇卻眉頭緊皺,不爲所動。
他深知左良玉因爲左夢庚的關系,成爲了天下間的大笑柄。因此才要喊打喊殺,隻爲找回場子。
但夏軍的實力他一清二楚。
本來就對進攻夏國持反對态度,現在得知鄭氏已經輸了,他就更不想打了。
不但是他,賀人龍、祖大弼等人同樣對夏國十分畏懼。
“我看不如奏明陛下,趁着事态尚可,不如就此罷手。咱們趕緊回師,先剿滅了那些流寇再說。”
“盧兵憲那邊如何?”
洪承疇很謹慎,沒敢答應衆将的意見。
現如今态勢很明顯,攻打夏國乃是崇祯和楊嗣昌這對君臣的極力主張。貿然反對的話,說不定就會上了崇祯的黑名單,自尋死路。
最好的辦法就是,看看其他各路明軍的動态。
倘若大家能夠保持一緻,面對皇帝的怒火,也能撈到個法不責衆的局面。
“盧大人數次上書,請求歸鄉丁憂。奈何那位楊閣老就是不許,現如今兩邊正僵持着呢。”
說起盧象升的情況,左良玉不免幸災樂禍。
當初和盧象升配合作戰,讓他受了不少責罰。現在看到盧象升倒黴,他可是開心壞了。
“那位楊閣老性情彌堅,不容人情。長此以往,人心疏離,大局更加崩壞了。”
洪承疇滿目悲怆,對于時局愈發的悲觀了。
盧象升和他一樣,都不贊成向夏國動手。
不但在明面上反對,盧象升還有了過硬的理由。
去年五月,他的父親過世。按照禮制,理應丁憂歸鄉、守孝三年。
一開始盧象升是本着遵守禮制、不留下話柄的原因,申請丁憂的。到了近些時日,幹脆以這個理由來反對向夏國動武。
楊嗣昌自然洞悉他的本意,因此連續駁回了他的申請,并且催戰的命令一日緊似一日。
現如今中樞和地方之間已經陷入了僵持,但洪承疇和盧象升能夠堅持的時間,已經不久了。
究竟該如何避免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呢?
洪承疇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妥善的辦法來。
他卻不知道,就在此時的遼東,黃台吉幫他解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