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德川家康一樣,德川家光也有一個足以敞開心扉的謀士。
這個人就住在昌平黉。
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商議時,德川家光便會想到此人。
這個人就是林羅山。
德川家康信賴的謀士是和尚以心崇傳,而林羅山則是一名儒家。
當然了,林羅山曾經也做過和尚。
在東瀛,沒有做過和尚的儒家,不是一個好的謀士。
正是在林羅山的幫助下,德川家光完善了《武家諸法度》,進一步鞏固了德川幕府的統治。
當風波出現、人心詭谲的時候,要說有一個人能夠幫助德川家光辨别方向的話,那麽一定是林羅山。
“風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尤其是邪風,必然伴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可風終究是風,再大的風也動搖不了蒼天大樹的根基。風終有過去的一天,而蒼天大樹依舊是蒼天大樹。”
德川家光細細思量。
“您的意思是,這股邪風不會變成危害?”
林羅山搖搖頭。
“還記得大奧小的時候很喜歡放風筝,要怎麽樣才能将風筝放得更高呢?”
德川家光微微一笑,頗有心得。
“要放線。讓風筝借助風勢,才能飛得更高。”
林羅山拂須微笑。
“相信大奧已經悟了。”
德川家光略微錯愕,随即腦海中閃過一抹明亮,滿臉的烏雲就此散開。
“多謝您的教誨。”
從昌平黉返回住所的路上,各藩大名的意見開始陸續傳遞到德川家光的手中。
得知朝鮮巨變,許多大名都躍躍欲試,極力勸說德川家光就此出兵,完成占領大陸的偉業。
德川家光安坐于轎内,一份一份的查看着各藩大名的言辭。
鼓動出兵的不單單有外樣大名,就連譜系大名當中,都有許多人極力言戰。
當他返回住所時,最重要的一份奏請送了過來。
“副将軍懇請爲征朝先鋒,不成功,則成仁。”
老中土井利勝憂心忡忡,面對着舉國上下的沸騰,并不見任何的喜色。
尤其是水戶藩的奏請,更是讓他看到了危機。
水戶雖然是藩國,然而同幕府的關系卻格外不同。
因爲水戶藩不但是親藩,還是禦三家之一。
水戶藩的大名,乃是德川家光的十一弟德川賴房。
因水戶藩離江戶十分的近,藩主往來十分方便,德川賴房也一直輔佐德川家光執政,因此有副将軍之稱。
靠着這些,水戶藩在禦三家之内,地位都要比其他兩家更高一些。
可是現在親近如水戶藩都贊同出兵,可想而知看似平靜的東瀛境内,已經暗流湧動到了什麽程度。
土井利勝不是看不明白,而是不敢說。
但德川家光卻沒有這個顧及。
他嘿嘿冷笑道:“鬼門之人不得奉迎,水戶藩看來是想要改變這一點啊。”
因爲水戶藩在江戶幕府的東北方,從風水上來講這裏屬于鬼門所在。而鬼門所入的是爲鬼邪,會使幕府有覆滅的危險。
所以盡管水戶藩和江戶幕府的關系最爲親近,但是水戶藩的人是不能被引入幕府、成爲将軍的。
也就是說,一旦江戶幕府的主家沒有子嗣時,其他親藩的人都有機會,唯獨水戶藩沒有。
顯然德川賴房對于這個現實十分不滿。
土井利勝又彙報了薩摩藩的舉動。
“島津光久請求返回薩摩,他的父親卧榻不起,已經不能理事。島津光久擔心朝鮮的局勢會影響到薩摩藩,坐立不安。”
德川家光又是一眼看穿了島津光久的意圖。
“他這是想要龍歸大海嗎?既然如此,我就成全他。”
“大奧……”
土井利勝大吃一驚,還想要勸阻,德川家光擺擺手,讓他稍安勿躁。
“野心既然已經被激發,唯一能夠平複的辦法就隻有滅亡。也許這是鞏固幕府地位的又一次良機啊!”
土井利勝閉目沉思,漸漸有些了解德川家光的想法了。
當天,德川家光親自下達命令。
鑒于釜山有大量東瀛人生活,爲了防備他們在戰争中遭到傷害,責令薩摩藩、熊本藩、長州藩等西部藩國,代表幕府同夏國進行交涉,無論如何都要保證在釜山的東瀛人安全。
這個命令可謂是漏洞百出。
領受命令之後,島津光久和加藤忠広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可以利用的地方。
“大奧自以爲全盤掌握,可他并不知道,大勢之下、安有完卵?有些事隻要發生了,就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
返回薩摩藩的路上,島津光久意氣風發。
身爲島津四愣的後人,從出生開始就聽着叔伯輩們縱橫捭阖的故事,島津光久自然也培養出了蓬勃的野心。
如果不是豐臣秀吉橫插一杠,先輩們早已統一九州島。
現在,或許可以由他來完成這個未竟的壯舉。
至于大海對面的朝鮮,還有隐藏在迷霧之下的夏國,在他的眼中也不過是更進一步的台階。
而身後的德川家光,看似高高在上,可隻要稍微想點辦法,未嘗不能将其拖下水。
當年的豐臣秀吉在朝鮮栽了一個大跟頭,連帶着豐臣家都灰飛煙滅,讓德川家康撿了一個大便宜。
這一次,希望德川家能夠步豐臣家的後塵。
也許島津家不但能夠一統九州,入主江戶也不是不可考量。
島津光久還沒有回到薩摩藩,一路上就開始跟各藩大名書信往來不斷。
他雖然年輕,但也知道想要将事态鬧大,光靠薩摩藩自己力有未逮。倘若多拉上幾個盟友,才有可能成功。
他的想法,得到了長州藩、熊本藩等許多外樣大名的支持。
島津光久仿佛看到了時局變動的曙光。
他回到薩摩之後,立刻去拜見自己的父親島津忠恒。
島津忠恒已經卧榻多年,生命到了最後的關頭,頭腦遠不如從前那般精明。
聽了島津光久的計劃,他并沒有預感到背後的險惡,同樣覺着這是一次機會。
唯一比島津光久更加冷靜的是,他多想了一點。
“欲要同明人開戰,需要先行知會鄭氏,以免多方樹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