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弟快來,爲吾等解惑。”
公端卻是個自來熟和急性子,拉着左夢庚來到了中間。
左夢庚這才看到,衆人中間擺着的,赫然是《國富論》。
這不由得讓他滿頭黑線。
明人的保密意識,實在是令人無力吐槽。
這等著作,能随意示人的?
這要是在座的人裏,有一個頑固守舊的,把此事往出一捅,他左夢庚不是立刻變成欽犯了?
侯恂看出了他的異樣,笑道:“賢侄勿憂,此處皆我輩中人。”
左夢庚大是意外。
“若谷公不覺晚輩之作離經叛道?”
侯恂拿起手稿,如同捧着絕世珍寶。
“笑話,這怎麽能是離經叛道?治國大道,盡在其中矣。”
左夢庚可不敢放松,小心翼翼地道:“晚輩做此文時,可沒有想着什麽治國平天下的。就是看着人們日常勞作,雖兢兢業業,但頗有可改觀之處罷了。”
曹文衡撫須長歎。
“賢侄也不要将治國看的多難,說來說去,無非錢、糧二字。錢糧充足,則國泰民安;錢糧匮乏,則國危民艱。吾輩做官秉政,孜孜以求者,無非就是這二字罷了。然殚精竭慮、冥思苦想,卻不能增之分毫。賢侄所言,當爲吾師矣。”
這左夢庚可不敢,連忙站起,不停遜謝。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雖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可繼承的東西非常偏頗,多于軍事一道。
至于怎麽做官、治國,他依舊是小白一枚。
并不覺得看到了今後數百年的風景,就比這些政壇大佬們強到哪裏去。
最起碼這個時代的朝廷是如何運行的,他就兩眼一抹黑。
真要進了官場,隻怕被人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
公恒也道:“賢弟有所不知,公氏所在之蒙陰,山多地少,民衆困頓。何以求生,始終不得寸解。誠如賢弟所言,開創百工,容納萬民,則土地壓力爲之一輕,實乃良法也。”
劉宗周颔首道:“江南之地便是如此。倘若沒有百工興盛,則百姓頓時失去收入,破家滅門者隻怕無數。”
公端是真心求教的。
“賢弟所言别開生面,可愚兄卻有一事不解,還請賜教。”
左夢庚稍微放下心來。
“小弟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公端欣喜不已。
“賢弟文中言,開百工以容萬民,這樣雖然可以爲百姓提供生業。但天下間田地有數,所産糧食自然也爲定數。太多的百姓離開土地,卻沒有糧食果腹,此天大之難題也。”
原來是這個,還真難不住左夢庚。
“天下間田地有限,可産出無限也。現如今田畝所産,最高不過一石、兩石。可假如産量提升到三石、四石呢?”
衆人驚呼,“怎麽可能?”
左夢庚怡然自在。
“爲何不能?先秦之時,人們耕作多以石器、青銅器爲工具,土地開墾數量有限,産出也不足現今之一半。自鐵器興起之後,方才有如今産出。爲何不能在田畝耕作上更多投入和研究,增加畝産呢?”
一群人面面相觑。
都是士大夫,雖然不至于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但農事具體如何操作,顯然他們是不懂的。
左夢庚慨然一歎,發覺面對這些不接地氣的人,需要解釋的太多了。
“以育苗爲例,有沒有進取之處呢?晚輩覺得,其實是有的。一片農田,哪怕農民盡心伺候,事無巨細,可長出的莊稼必然有的好、有的不好;遭遇災害過後,有的倒伏,有的依舊挺拔。這其中的差别在哪裏?”
曹文衡抓抓胡子,嘗試着道:“或許隻是巧合?”
不怪他這麽想,這個時代的農業就是靠天吃飯,根本沒有什麽太過于專業的研究。
各種農書著作,裏面講的内容也更多偏重于農業設施的建設,以及最基礎的育種方法。
但育種和育種之間的區别,在沒有生物學、基因學支持下,這個時代的人根本不懂得裏面的奧秘。
左夢庚要說的,就是這個。
“并非巧合,莊稼和人一樣,有的強壯,有的孱弱。人中強壯者,生病、受傷的幾率就小,康複的也更快。孱弱者則相反。既然如此,晚輩就想着,在育種時,爲何不選長勢良好、經曆災害依舊完好的種子來培育呢?這樣培育出來的種子,長出來的莊稼是不是比一般的種子要好?”
大家聽的入了神,卻也沒有反駁。
雖然他們不懂其中的道理,但聽着似乎真的像那麽回事。
侯恂是個幹實事的,道:“不知此法可行否,待到了京師,老夫親自與司農寺分說。倘若可行,推廣天下,乃萬民之福啊。”
衆人紛紛颔首,均覺大善。
唯獨左夢庚失笑,知道根本做不到。
侯恂眼尖,看的分明,卻不願放過他。
“賢侄,但有所言,爲何不說?吾等所求,不過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此法如有何疏漏之處,正可由你查遺補缺。”
被找上門來了,左夢庚避無可避。
一咬牙,隻得下重藥了。
“依晚輩之間,此法不管成與不成,都不可能推廣天下。”
衆人大奇,不知他爲何有此論斷。
劉宗周更急,道:“說說你的道理。”
左夢庚環視左右,甚至還看了看周圍,發覺下人仆役都離着很遠,才開了口。
“當今天下,土地大多集中于皇家、勳貴、地主之手。這些人兼并田地以肥私。隻靠如今之産出和剝削,已經可以滿足奢靡享受。便是不足,繼續兼并便是。哪有什麽動力提升田畝産出?”
一席話如同秋風掃落葉,瞬間冷了氣氛。
依舊沒有人反駁左夢庚,因爲大家都知道,他道出的是真相,而且很殘酷。
之所以說地主階級在這個時代是阻擾進步的障礙,并不是指地主兼并土地有多麽大的危害。
中國曆史曆朝曆代的問題,一提及,土地兼并就是重點。
事實上,在左夢庚看來,土地兼并能夠成爲大問題,是有前提條件的。
最先決的條件就是,廣大的百姓被鎖在土地上,必須依靠土地來生存。也就是說,土地是廣大百姓的唯一生産資料。
當土地被搶奪後,百姓必然面臨生存的壓力。
其次,就是土地的兼并并沒有帶來農業的發展。
經曆過後世農業機械化和規模化的人都知道,這樣做才是提升農業生産效率和産量的正确出路。
但問題是,地主階級兼并土地的目的隻是爲了搶奪财富,并不會在農業生産上進行任何的投入。
反正靠着搶奪來的土地就可以過着富足奢華的生活,地主階級怎麽會有意願在農業生産當中投入成本呢?
當天災出現,農業減産時,地主階級的做法并不是想辦法提升農作物對抗災害的能力,而是繼續擴大土地兼并,依靠數量的優勢來彌補産量的不足。
最後的一點小問題就是,落後的封建社會沒辦法滿足更多的人口在脫離農業之後的生存。
農業社會的生産比較單一,行業種類不多,需要的勞動力數量十分有限。
大量的農民失去了土地之後,并不能從其他的地方獲得生存所需,最終隻能走上流亡的道路。
這就是這個時代殘酷的現狀。
即使有給農業增産增收的辦法,但掌握着土地的地主階級并不會去做。
這也是地主階級和資本主義時代大農場主的最大不同。
後世大農場主雖然從事的也是農業,但他們其實更像是工廠主。
土地是他們的生産資料,糧食是他們的商品。
他們将産出的糧食拿到市場上去販賣,換回來的收益,要麽是擴大再生産,要麽是化爲自身的财富。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大農場主自然願意在農業的增産增收上下功夫、搞研究。
可地主階級不同。
地主階級的财富是土地。
至于糧食,則是土地産出的果實。
地主階級擁有越多的土地就擁有越多的财富,至于土地上的産出,隻是附帶的而已。
這也取決于封建社會,财富的種類單一。
糧食生産出來後,轉化不了多種類型的财富,自然也就無法刺激地主的積極性。
結果農業的産量無法提升,滿足不了更多的人口需要,農民的土地又被搶奪,加上天災亂政,一場龐大而猛烈的社會危機也就到來了。
左夢庚沒有說的太多,隻是提了一嘴農業增産增收的問題,就已經讓劉宗周等人感受到了棘手。
地主是什麽德行,這些人當然清楚。
因爲他們當中很多人本身也是地主。
隻是和傳統的地主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他們的财富裏并不單單隻有土地,商業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
這些農商結合的社會精英,對于整個社會的問題看待的也就更加全面。
自然也就知道左夢庚提及的增産增收問題,是多麽的困難。
至于殖民擴張的辦法,左夢庚壓根沒提。
和徐若琳說起來不需顧忌,也不會有什麽後果。但面對這些人,謹慎一些沒有壞處。
中華民族自趙宋以後,對外擴張的興趣就不是很大。
此時他無權無勢,提出來隻會招惹麻煩。
待這些人回到朝廷後,面對那個貔貅一樣的帝王還有日漸惡化的局勢時,他們才會明白正确的道路在哪裏。
到時不用左夢庚折節下交、禮賢下士,隻需要他做出一定的程度,這些人就會轉換陣營,成爲他的助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