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馬到塞門寨時,楊大淵已出發去見李瑕。
楊文安聽說有重臣自燕京而來,不再猶豫,點齊心腹精兵便要去襲殺李瑕。而就在楊文安點齊兵馬的這會工夫,許衡竟已得知了楊大淵要去見李瑕之事。
表面上說是副帥楊大楫說的,但楊文
安一思量便知楊大楫不太可能主動告知許衡這種事。
想必是軍中有人告訴了許衡,楊大楫見瞞不住了,隻好全盤托出。想着這些,楊文安已有些不安起來。他沒有卸甲,直接便披着一身盔甲北向去迎接許衡。
思量着近日發生的事他認爲以忽必烈的氣度,不至于因這點事追咎楊家。萬一真要追咎,楊文安也不介意提着許衡的腦袋去投靠李瑕。
一路上想着這些,他迎到了前方的馬車,見到了許衡。
許衡時年五十四歲,是名滿北地的宿儒。當年廉希憲才任職關中,第一件楊大淵之弟楊大楫駐守在延州城以北的清澗城。許衡此番前來并未事先派人告知,直到他抵達了清澗城,楊大楫才得知此事,連忙派人往塞門寨通知楊大淵來迎。
信馬到塞門寨時,楊大淵已出發去見李瑕。
楊文安聽說有重臣自燕京而來,不再猶豫,點齊心腹精兵便要去襲殺李瑕。而就在楊文安點齊兵馬的這會工夫,許衡竟已得知了楊大淵要去見李瑕之事。
表面上說是副帥楊大楫說的,但楊文
安一思量便知楊大楫不太可能主動告知許衡這種事。
想必是軍中有人告訴了許衡,楊大楫見瞞不住了,隻好全盤托出。想着這些,楊文安已有些不安起來。他沒有卸甲,直接便披着一身盔甲北向去迎接許衡。
孤“
思量着近日發生的事他認爲以忽必烈的氣度,不至于因這點事追咎楊家。萬一真要追咎,楊文安也不介意提着許衡的腦袋去投靠李瑕。
一路上想着這些,他迎到了前方的馬車,見到了許衡。
許衡時年五十四歲,是名滿北地的宿儒。當年廉希憲才任職關中,第一件事便是請許衡爲京兆府提學。後來忽必烈從鄂州北歸,征召許衡入朝,任他爲太子太保。
雖說大蒙古國任官随意,不管之前是何職、是何品級,隻看大汗的心意,但能被忽必烈授予高官的漢臣,确實個個都有真才實學。
這種破格提拔,每每讓人感激涕零,心生效死之意。
許衡雖是書生,一掀車簾,渾身氣場卻是把周圍将士的殺伐氣都蓋了下來。
因爲他奉忽必烈之命前來。“楊文安特來迎魯齋先生。”
“好,好。”許衡一看楊文安便是目露…
贊賞,颌頭不已,贊道“好一個少年豪雄,英姿飒爽”
楊文安得了誇贊,不由對許衡大生好感,忙上前以學生之禮相見。“先生當世聖賢,晚輩渴慕已久,惜不能得先生教誨。
“老夫與将軍邊走邊談,如何”“晚輩幸甚,先生喚晚輩表字’泰叔即可。”“
楊文安個很單純的人,他是個将軍,隻管打仗,讨要功勞。
他不像楊大淵,心中藏滿了不合時宜。這樣的性格,使得楊文安說話做事都很爽快。他的态度很簡單,勝敗乃兵家常事,忽必烈實力還是雄厚,沒必
要因爲這次進兵就去想有的沒的。很快,他也把這層意思表達給許衡,之後道“叔父也是此意,今日去,正是去伏殺李瑕。”
“無妨,哪怕楊元帥是去與李瑕談談,又能如何呢”許衡撫須道“老夫很想知道,李瑕能給他什麽..~~延河邊。
遠處的黃土塬上也無草木,但相比川蜀的山,這裏的草木總顯得稀薄,露出下面的黃土,顯得潮濕。黃色是蒼涼的顔色。
有兵士策馬趕到,隻見兩岸各有兵士列陣,卻并非劍拔弩張的場面。楊大淵回過頭,問道“何事”
信馬下後低聲道“将軍,燕京有高官來了。”“這麽突然”
楊大淵似歎了口氣,擡眼望向對岸,眼神中帶着些擔憂。
楊大淵毫不擔心自己的安危。因爲李瑕若殺他,得不償失。
李瑕眼下要做的關鍵是争取北地的人心,每争到一分,他就強一分,忽必烈就弱一分。
這種時候,若殺楊大淵,隻會毀掉信譽,《往後很難再有北人相信李瑕。且殺了也沒用,楊家還有楊文仲、楊大楫、楊文安等将才,還有楊文仲之子楊文粲。
因此,楊大淵坦然到了對岸,走進宋
軍士兵之中來見李瑕。
李瑕遂邀他到塬上的小亭子裏談話,一起用了午飯。
談話尹始,楊大淵問的都是川蜀如何了。
他聽說各個山城的軍民又被遷下來,很是感慨,漸漸還紅了眼眶。“這輩子,曆任蓬州、利州、阆州、夔州…走遍了整個川蜀,你方才所言每個山城,每個地方,我都曾去過……”楊大淵仰了仰頭,想到蜀中軍民返鄉安居樂業,自己卻在這西北吃風沙,隻覺造化弄人。
他也不爲自己推脫,頓足長歎。“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李瑕看得出,楊大淵說這些都是出自于真心。這個蜀中老将是真的對大宋、對川蜀、對川蜀山水與百姓有感情。“還有回頭路。”李瑕道。
本章尚未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今日的談話,楊大淵分明是一副恨不能馬上就歸降李瑕回歸川蜀的樣子,而且不是演的。
但談到關鍵問題(一他卻沉默了。李瑕有耐心,不急着催,等了許久,才又聽楊文仲開口。…
“老夫很羞愧啊,食大宋米祿,卻屈膝投降,辜負天子厚望,毀家兄忠烈之名。”
楊大淵沒說自己愧對百姓,他保全了滿城百姓性命。
他坐在亭邊,撫着自己的膝蓋,想了想,又道“若有可能,老夫确實是想回川蜀…”
這句話,或許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天下的形勢。以楊大淵的資曆,他投降之後,迅速讓所有降将都圍繞在他周圍,在蒙古又形成一個軍閥勢力。當年他一降,幾乎是帶着除了釣魚城之外的蜀中諸城一起投降。現在,他若肯降李瑕。重要的不是他之後能爲李瑕做什麽,這件事本身就能讓無數人對忽必烈失去信心。李瑕很謹慎,聽了楊大淵的表态之後,想了想,緩緩問道“楊老将軍有何想要的”
他稱“老将軍”,而不是“都元帥”,這是否認蒙古給楊文仲的帥職。
這一句話之後,楊文仲表情似乎激烈了一些,繼續拍着膝蓋,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啊。”隐隐的,已沒有剛才那麽真誠了。李瑕笑了笑。
他知道,楊大淵和劉白馬還有些不同。劉白馬是被打敗了,不得不降楊大淵卻還有選擇的餘地,而且明白現在這局勢他正好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這種時候,不該給些足夠的條件。但李瑕還是道“楊老将軍也知道,蒙古如今待武将雖寬,往後卻未必。”
“在蒙古……都元帥之職可承襲下來。”楊文仲緩緩道。大亭子外安靜了一會。
先前真摯的情感發自于楊大淵的肺腑,他已雙目通紅,像是已決心反正。但,實在話現在才說出來。切身利益。這隻是楊大淵的第一個條件。後面必然還有别的。
當然,李瑕若不答應這個條件,後面李瑕卻是答非所問,談起了别的事。“這次忽必烈齊集大軍來犯,最後卻無功而返,楊老将軍是如何看待往後的局勢,可看清了”
什麽世襲的都元帥、軍民總管,倘若
最後蒙古國若沒了,一切也都沒了。楊大淵反問道∶“這次若不是草原出了變亂,關中真的能守得住嗎”“忽必烈攻兩月,未進關中一步,足可見忽必烈外強中幹。”
“阿裏不哥爲你解圍了,不是嗎”“不是。”李瑕道。“呵,好吧。
楊大淵笑笑,擺了擺手,示意不必再談這個話題。
他這個笑容有些讨厭,态度有些輕佻,若換作張珏來勸降,隻怕要氣得揚斧頭了。
揚斧頭也沒用,改變不了楊大淵的想法,隻會更讓楊大淵看輕。
這場勸降,似乎被李瑕搞砸了。好在楊大淵沒有馬上離開,撚須沉吟了許久,自語道“聽說,王堅隻進封了清水縣開國伯。
他把這“隻”字咬得稍有些重。态度像是在說“若是肯給世侯之權柄,至多也該給個爵位。當然,哪怕你肯給,我也得考慮考慮。”李瑕沉吟不答。…
他自己也隻是一個郡王,又能答應給楊大淵什麽“這樣吧,往後…”
“往後郡王既自诩擊退了蒙軍,凡事猶待以後楊大淵反問了一句,搖頭歎道∶“老夫活不了幾年了。”談條件總
是繁瑣的。
眼下已涉及到太多問題,甚至包括李瑕名不正、言不順,确實很難給到旁人足夠的信心。
不過今日原本就不會有結果。李瑕不可能馬上就答應楊大淵的任何條件,隻需要先知道楊大淵的态度,再做考慮。
楊大淵亦是如此,且他自己考慮還不算,哪怕他決定歸順李瑕了,還須回去與家族商議,說服所有人同意。兩人就這樣相互試探,直到天色漸暗……
最後,楊大淵走下塬台,重新上了木筏,撐着篙向延河對岸劃去。
今日與李瑕相見他有些後悔、失望。李瑕沒有如他預想中應允諸多條件,表露出的态度是"我早晚要打敗忽必烈,現在是給你機會。”楊大淵自是不喜。
但心底有個念頭在問他"敢不敢賭這個年輕人能成事”
這念頭并不強烈不也就隻有一點,讓他想多試探試探李瑕,再做考慮。
李瑕翻身上馬,掃視了郝天益一眼,再看向楊大淵那撐篙的背影,認爲今天已經有很大收獲了。
無論楊大淵如何選擇,忽必烈與支持他的漢人之間的裂縫将越來越大。
天色暗得很快。
楊大淵劃到河中心時,李瑕隻能看到河上的一道剪影。
說來,楊大淵這人,談不上崇高,但人品并不壞;私心有,公心确實也有;會猶豫,但也悲天憫人。
他守過川蜀、保過百姓、投了蒙軍,心裏也後悔,也想要好名聲,終究還是要爲家族考慮。
也許,換成别人到他的處境,會有很多很多人做出與他一樣的選擇。人嘛…“噗。”
黃昏與夜色交替之際,天地之間存着的最後一點光亮中,不知何處有箭矢射出,正中撐着小筏的楊大淵。
“噢通。
那道身影直直地落入水中。蜀中宿将、川陝都元帥,連掙紮都沒掙紮一下,屍體随波而下。“叔父!
“大帥”
“渡河!給我殺了李瑕!爲叔父報仇……”
喜歡終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