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關已成一片廢墟。
吳潛由人攙扶着,緩緩走過廢墟,擡手指着幾處地方,安排民壯挖溝建壘,以防萬一敗了,蒙軍卷土重來。
普通将士隻看到要勝了,不會去想情況會有其他變化。
但吳潛是當過一國宰相的人,做起事來,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旁人隻做一件事,他或許要做十手準備。
在焦黑的瓦礫場中走了一圈,老人體力不支,扶着拐杖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下。
有人風塵仆仆地趕來,正是他的三子吳定。
吳潛有子四人,長子、次子進士及第,在宋廷爲官;四子吳實戰死;唯三子吳定不曾入仕,原本守在老家,近年則侍奉在他身邊。
說是不入仕,但關中這個局面,吳定既來了,豈能清閑?
“父親。”吳定也是年逾四旬的人了,好不容易爬進藍關廢墟,見吳潛臉色憔悴,忙關切道:“父親這是……”
吳潛微微擡手,示意閑話少說,問道:“關中局勢如何了?”
他并不是武關道這一路守将,而是坐鎮整個關中後勤。
這些日子他是抛下了份内之事來藍關,對關中情形當然憂切、心焦。
不等吳定回答,吳潛馬上又問道:“楊西庵可有罵我拉走了長安的守軍與火炮?”
吳潛怕的不是被楊果罵。
火炮之所以留在長安,因爲不止是藍關破了會有敵兵到長安,多的是敵兵有可能從别處攻來。
吳潛怕的是因他調走了守軍火炮,長安失守。
好在吳定馬上應道:“父親放心,長安暫時無恙,隻是……”
“快說。”
“廉公傳信,提醒我們戒備西面防禦,稱近期隴西将有大戰,楊公急請父親将火炮、兵力調回去,否則長安民心大亂。”
吳潛後怕不已,心中暗道此番運氣好,若再晚一步破敵怕是就來不及了。
他驚得一身冷汗,面色猶從容自若,道:“好,待兵馬回來馬上便教兒郎們回防長安。”
話到這裏,吳潛想到他交代過吳澤追到商州以前就立即回師,但此時卻還不見動靜,不免又是憂心忡忡。
直到傍晚時分,有快馬匆匆趕回藍關。
“捷報!捷報!我軍于商州與忠義軍合攻蒙虜,大勝,大勝!”
“……”
吳潛聽罷戰報,哈哈大笑之後卻又以袖抹淚,背過人,與吳定感慨不已。
“小兒輩大破賊,小兒輩大破賊……謝安石雅量,聞捷報,意色舉止不異于常,可笑我見識短淺,喜形于色。猶敢言謝安石功勞不夠,笑我大言不慚。”
“父親并未大言不慚,放眼當世,除了父親,還有誰堪比謝公?”
“勝得太難啊如何能不喜形于色?”吳潛自顧自喃喃着,老淚縱橫。
他還想安排回師長安之事。
但聽得捷報他像是一口氣洩了,神色迅速萎靡下來,這夜說着話忽然暈了過去。
……
也不知過了多久,等吳潛再轉醒,便見到身邊站着許多人。
他不由惱怒,咳了幾句,大罵不已。他恍然以爲自己罵得很大聲,其實旁人聽得是氣若遊絲。
一衆武将被吳潛喝叱了一通,低着頭退下去。
吳澤跪在一旁。
吳潛顯然有話想對這個孫子說,卻見一個人影上前。
“吳相公。”
“是……是宋瑞?”
吳潛精神一振,努力支了支身,端詳着聞雲孫,歎息道:“臨走前老夫還能見你一面,好,好。”
聞雲孫與吳潛的長子、次子是同年,皆是興昌四年進士,與吳家往來親近,此時上前兩步,看着吳潛的面容,有些不可置信。
他聽說過吳潛身死循州之事;近年也隐隐聽人說過在關中主政的某位老相公正是吳潛;在商州戰場,他也在想,到底是誰在統兵,能擊潰唆都的蒙軍。
直到随吳澤一路趕來,路上也得知了當年的隐密之事。
但若非親眼所見,如何能叫人相信?
堂堂朝廷宰執被毒殺,假死脫身,主政關中兩三年而朝廷一點風聲都無?難以置信,難以置信!
“吳相公。”聞雲孫眼中帶着些震撼,不知如何開口,道:“學生曾聽得吳相公一詩欲知千載英雄氣,盡在風雷一夜中。”
“老夫知道你想問什麽。是啊,老夫沒死在循州那一夜風雷中,又苟且偷生了幾年。回想起來,了卻平生不少心願……你可知,老夫守住了長安千年古都……”
聞雲孫登時紅了眼,肅色道:“學生……學生定爲吳公讨還公道!賈平章……”
“公道不公道的,老夫不在乎了,也不怪賈似道,如我這般涉及皇位之争的罪臣,流放到地方之後,暗中殺掉,本就是常例。”
吳潛說的是流放,不是“貶谪”。
宋廷的貶谪有三種,一是左降,放任地方州縣,依舊有權;二是安置,仍有一定的自由和虛職;三是編配。
吳潛貶循州就是編配,是被專人押送到偏遠惡劣之地管制,定期向地方官“呈身”,即是被關押在循州。
說是“貶谪”,聽起來像是把官位降一點,外任地方,看起來還是官。
其實編配就是流放,編配官就是罪犯。
當然,這也是大宋對士大夫的優渥。連謀逆大罪,也隻是“貶谪”處置。
今日吳潛随口一句話,把這窗戶紙在年輕的聞雲孫面前捅破了。
因爲他真的不在乎什麽公道不公道了,在乎世道。
“江古心嘗言‘世道之責當在宋瑞’,伱莫辜負其厚望。”吳潛以一雙老眼注視着聞雲孫,喃喃道:“世道之責,在爾輩年輕人。”
聞雲孫一愣。
他觸動很深,但許多事暫時還未完全想明白,登時惘然。
再一看,見吳潛還有話要與吳澤說,他隻好鄭重行了一禮,告退。
帳中,隻剩下吳澤還守在吳潛身旁。
“也不知隴西能否守住啊。”
“祖父切莫再憂心戰事,好好休養才是。”
“不行了,回光返照了。”吳潛的思緒似乎很飄,說起話來有一搭沒一搭的,道:“楊西庵與我同歲,你看他精神矍铄,怕是還能看到四海歸一之日,讓人羨慕啊。”
吳澤大哭。
吳潛含笑拍着他,道:“莫哭……也好,我至死猶是大宋臣子,也好。”
他不給孫子哭着說那些安慰話的機會,讓吳澤湊近了,緩緩地交代身後之事。
“此番若能擋住蒙虜攻勢,李瑕的基業便立住了,我一直勸他要忠于大宋,盡力了。事到如今已攔不了他。也好,身後事管不了了,往後你想如何做,便如何做。”
說着說着,吳潛有些累了,最後道:“我走之後,由你三叔守孝……你不必守孝,你守關中。”
“孫兒……”
“記得來時我與你說的話嗎?你守關中。”
吳澤大恸,跪着含淚答應。
隐隐地,能聽到吳潛以極低的聲音在念着唐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不是吳潛此時的心境,這是他被貶循州時的心境。
但誰曾想,最後他并非死在循州瘴氣彌漫的江流邊,他守住了藍關。
想到這裏,吳潛有些遺憾,更有些得意,不由微微一笑。
良久,吳澤再擡起頭,看到的是凝固在吳潛臉上的那一抹淡淡的笑意。
“祖父!”
吳澤泣不成聲……
~~
三日後,一封急信由快馬傳到了合陽大營。
李瑕展開信,愣了一下,之後默然了許久。
他已經算不清重生以來見過了多少人的死亡……亂世人命如草芥,不是說說而已。
讓人麻木,也讓人疲憊。
“阿郎。”韓祈安走進帳中,似想彙報些什麽。
李瑕把手裏的信遞過去,道:“我想讓宋廷爲他昭雪,追複原官、賜谥、追封。”
韓祈安微微一愣,看了訃告,長歎一聲。
“與宋廷掰扯這些終究太麻煩,吳相公反對立趙禥。趙禥在位一日,宋廷若敢爲吳相公平反,天子威嚴盡失,難。不如待阿郎立事了再追封,爲吳相公立廟。”
“不。”李瑕道:“他想要的是宋廷的昭雪,他是大宋的忠臣……我本該早些幫他昭雪的,讓他不留遺憾。”
韓祈安搖頭,又點頭。一會覺得昭不昭雪不重要了,一會又覺得吳潛走時也許還有遺憾放不下。
李瑕不怕麻煩,要去與宋廷掰扯,便由他吧,韓祈安彙報道:“阿郎,史天澤派使者來了。”
“做什麽?”
“說是……”連韓祈安都有些替史天澤感到難爲情,道:“說是給我們一個歸順的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