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不一定對,說的是忽必烈10萬大軍,1253年8月從六盤山出發,10月就到達了大理境内,12月就攻下了大理國都,三個月滅大理國。路上死了40萬匹馬。1254年春天,忽必烈北返。
我大概地換算了一下這個距離和時間,考慮到阿術的路途比忽必烈好走很多,所以寫他這麽行軍,至于能不能做到,帶不帶得了草料,當然說不準确。隻能說我這麽寫的來源是這個。
~~
2.關于隴西有沒有這麽多人口讓阿術俘虜,來不來得及堅壁清野。
我寫阿術俘虜了5萬人,根據的是史料上汪世顯投降時保全他“當時”地盤上10萬人的說法,我推算經過将近三十年,鞏昌城周圍俘虜5萬人不算難。
至于來不來得及堅壁清野,參考的是1236年春天蒙軍進犯,到8月攻陷漢中,到9月27日曹友聞戰敗,再到10月18日蒙軍先頭部隊進成都,最後24日闊端入成都。
而我寫的是阿術是在半個月内從靈台縣繞到了隴西縣,給李曾伯的反應時間和情報來源更少,已經是很努力給李曾伯開挂了。
~~
3.關于劉整。
之所以寫李瑕與劉整的對話,是一開始規劃劉整時就想好的。
李瑕說那些話,我最早計劃的是讓劉整來說的。
劉整說“宋主弱臣悖,立國一隅”、“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爲正統”。
這是這個橋段最初的靈感來源,我是先看到了他的經曆,感覺他應該想要一個統一的、正統的國家,所以這麽設計。
但我後來看到劉整先罵呂文煥“君昧于天命,害及生靈,豈仁者之事”,之後卻是他屠了樊城(疑似)。
又看到廉希憲鄙視劉整,說“劉整官雖尊貴,然背國叛主而來者”,這是主動投降。
我感覺劉整不太對,于是把這個橋段反過來,設定劉整放棄了這個抱負,更自私。由李瑕來說。
所以才寫了劉整殺向士璧(因爲沒打算寫劉整屠樊城,需要别的事來表示他犯的錯。)
當然,也有可能是冤枉了劉整,這事說不清楚,劉整值不值得收,也沒有定論。
至于我有沒有私貨?想要說教讀者?
寫之前确實沒想過這個問題。
我設計這個橋段的初衷是——讓李瑕的立意與南宋的典型相撞碰。
這本書從最開始,李瑕最初選擇一條路的立意是什麽,爲什麽不幫蒙古、不幫宋;而劉整是南宋時代的一種典型。
但等到那一章反應出來……我沒想到會扯到私貨和說教的問題上去。
我沒有打算說教,也沒資格、沒意願去教導别人,我從來懶得管别人的事。
至于我歌功頌德?主角強行愛國?
我寫李瑕,前期寫他是一個冷血、冷酷的人,但也寫了他爲國争光的冠軍,不扶宋不扶蒙古的理由,他很早和楊果說“國強民不受辱,民強國不受悔”。
李瑕一開始就愛國,想要強國,現在要寫他需要開始推行這個信念了。
我認爲這是最理所當然的道理,插在一兩章裏就能叙述出李瑕的抱負、理念。如果要寫他有更高級的理念,反而是花費太多筆墨
要說這是私貨的話,對,我認爲中國崛起就是大勢所趨。
~~
4.關于科技樹、戰場細節、内政改革,因爲有書友呼籲我多進行一些這方面的描寫,再統一回複一次吧。
原因很多。
這些方面如果要做到嚴謹的話,不可避免地要貼上大段大段的資料。
對我來說,查那些資料太枯燥了。
~~
5.關于更新時間。
首先向大家道個歉。
我更新一直就有一天比一天晚的問題。
老書友可能知道,我寫上一本書的時候,每天5000字,也是一天比一天晚,然後我會找個時間熬一整天不睡,把時間補回去。
包括這本書之前也是。
最近熬不動了。
不是賣慘,也不用擔心,我一直有堅持健身,就是最近狀态問題。
至于不說一聲,不是因爲我傲慢。
而是如果請假了我可能這天神經放松了就不寫了,而且如果每天晚一點就要說一聲,請假條也太多了。
總之我有盡力在寫,有靈感的時候快一些,沒靈感的時候慢一些。
~~
6.我知道肯定解釋不完的,一本百萬字的書寫下來,有太多地方要解釋。寫這些也要花不少時間,還不如些寫收費的東西。
算是表達一下幾點态度吧:
我并非說我寫的東西就是對的,一定存在錯誤,隻能說我不是亂寫的。爲什麽這麽寫、根據是什麽,會盡量考慮好。
我寫小說是編故事,也隻是在編故事,隻能編出我認爲精彩的故事,做不到每個人都覺得精彩。
我既然賺了讀者的錢,肯定得負責好更新,把故事完整編完。我想賺更多的錢,當然得更努力地寫。
如果能每天定點發出更新當然會讓大家這份錢花得更有附加值,能做到的時候我肯定要盡力給附加值。但寫作這件事就是有時快、有時慢的,不能因爲附加值影響了讀者要買的内容本身。
~~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真的給了我莫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