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書院座落在開封城西南的外馬号街,離大相國寺不遠。
這日姚燧與閻複早早起來,換了一身幹淨衣裳,往正蒙書院而去。
一路上,閻複目光看去,隻覺這次看見的開封城景象與平時似有些不同。
平時看着,覺得漠南王于開封設經略府以來,開封城漸漸恢複了一些繁華。
但昨日聽了那曲詞,今日看去,看到的卻是……凋敝與殘酷。
百餘年前,宋将杜充開決黃河以阻金兵;二十四年前,金軍決黃河以衛汴京,才決了一半蒙軍已至;二十二年前,宋軍端平入洛,蒙軍又在寸金澱開決黃河,以灌宋軍。
宋、金、蒙三朝,誰來誰去,竟是全都開決過黃河大堤。
那淹在河水之下的數百萬人、上千萬人,早已成了枯骨,無影無蹤。
人命之低賤,無從說起。剩下開封城殘敗的屋瓦牆垣還在默默傾訴着興亡之事。
閻複忽然眼眶一紅。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姚燧也起了同樣的念頭,又低吟了一聲。
二人相視一眼,閻複問道:“到底是何等人物?竟能發出這等警世之語,金石擲地、振聾發聩。”
“子靖很快就能見到他,我與他約好今日在正蒙書院再聚。”
又走了幾步之後,閻複忽然道:“端甫,我打算從今以後不再作詩詞了。”
姚燧一愣。
閻複師從名儒康晔,少時入山東東平學館,東平行台招諸生校試文章,請元好問評點,閻複爲魁首,從此有“冠絕東平”的名号。他弱冠之年就能作出“群材方用楚,一士獨辭燕”這等佳句,但如今竟是決意不再作詩詞了?
姚燧張了張嘴,想勸閻複兩句,卻又不知說什麽……
到了正蒙書院門口,姚燧忽然擡手一揮,顯出喜色。
“子靖快看,那位就是張養浩了!”
~~
李瑕已經聽林子說了,那兩個無聊書生一路上過來沒人跟蹤,他這才大大方方現身。
三人會了面,寒暄了幾句。
“養浩可有表字?”
“不記得了。”
“怎會不記得了?想必是還未加冠,尚未取字?”
“是。”
“不如我請趙經略使,或魯齋先生爲你賜字?”
李瑕道:“不敢當,我還是想先入正蒙書院讀書,學成後再取表字。”
“也好。”姚燧道:“入學之事交給我,你大可放心。”
李瑕問道:“昨日我提起此事,姚兄就一口包攬,似乎是與正蒙學院關系匪淺?”
“實不相瞞,正蒙學院便是我伯父開設。”姚燧道,“此事我本不欲說,以免讓人誤會我在誇耀。”
“不會。”
姚燧于是拱了拱手,道:“家伯父諱名一個‘樞’,字公茂,号雪齋。”
李瑕聽了,臉色依舊平靜。
這讓姚燧微有些尴尬。
李瑕道:“抱歉,我實在不知時事。”
閻複開口道:“雪齋姚公乃當今理學大家,少時便有‘王佐略’之稱,曾北觐窩闊台汗,爲漠北最早的士大夫之一。他曾任職于燕京行台,因看不慣世侯争相向蒙人行賄,隐居蘇門山、教傳理學。
漠南王經略中原,征召姚公。姚公始入漠南王幕府,且任漠南王世子之師。他上書舉洋洋數千言,首倡‘以漢法治漢地’,至此,中原始開善政。
征讨大理時,亦是姚公談及當年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殺一人、市不易肆之事,漠南王遂言‘汝言曹彬不殺者,吾能爲之!’裂帛爲旗,書‘止殺’之令,由是民得相完保。”
李瑕聽了,才知道這姚樞是忽必烈身邊的近臣,隻怕地位還相當高。
姚燧道:“我三歲失怙,是家伯父一手撫養我長大。”
閻複爲表示親近,笑道:“也是姚公爲端甫覓得好親事,端甫的嶽父可是原任洛陽廉訪使的楊公。”
“洛陽?”李瑕忽捕捉到一個在意的地名。
“是,養浩連姚公都不知道,自是不知姚家乃洛陽名門。”
姚燧謙虛道:“稱不上名門。”
“不知姚公是何時入漠南王幕府的?”
“似乎是五六年前。”
“敢問姚公如今在何處?可否讓我前往拜會?”
“家伯父年初已随漠南王往開平了……”
三人說着這些,一路進到正蒙書院。
李瑕心中卻是微微思量起來。
洛陽……五六年前……正蒙書院……那間諜趙欣當年遺落洛陽是如何活下來的?如何傳遞消息?如今又在哪裏?
~~
辦妥入學之事,姚燧與閻複走後,李瑕換了一身儒裳,在正蒙書院裏逛起來,找雜役聊天……
“書院的雜役?是失蹤了一個。”
“哦?”
“是姓吳,單名一個‘歸’字,都喚他‘老歸’,原是個掃地的,比小人來得早,似乎書院剛開時他便在了,失蹤了有三兩個月。旁的小人不知,小郎君可去問問那個小厮。”
“……”
“老歸?不知小郎君爲何打聽這粗漢?”
李瑕道:“我對刑名之事感興趣,喜歡查案子,聽說他失蹤了?”
“是。老歸四五十歲,臉上有個大疤,話不多,每日掃完地隻坐在那邊吹笛子,他就會一首曲子,吹得卻好。”
“他可有家人?”
“沒有,豈能有家人?隔上一陣子,攢了錢不過是去逛窯子,一去去許久。”
李瑕又問道:“他是哪天失蹤的?”
“容小人想想……四月六?那夜下了大雨,小人問他這麽大雨還出去啊?他說想去逛窯子了。”
“逛的是哪個窯子?”
這書院的小厮也幾分文雅,應道:“下等人不似小郎君們,去不了青樓楚館。他常去的也就是外城的皮肉店。”
“哪家?”
“就叫皮肉店,離惠濟河閘關不遠……”
~~
與此同時,沈開牽馬走進了開封城。
說來可笑,他到如今還未曾近看過那要搜捕的李瑕長何樣,因此,他帶了幾個人在身邊。
周南、林叙,此二人是在亳州與“楊慎”相處過的;殷俊,這是在陳州城外與“馬緻遠”暢談過的。
既不能讓張大姐兒來指認李瑕,沈開便帶上這三個書生,不論是“楊慎”也好、“馬緻遠”也罷,他都要把那個宋人細作拿下。
一行人從城門往經略府走去。
忽然。
“子靖、端甫,是你們嗎?!蘇門山一别,許久未見了。”
“遠疆兄、安道兄!你們怎來開封了?”
“遇到了一些事,你們呢?”
“我們從蘇門山來,将往長安拜會魯齋先生,故而路過開封,今日正好到經略府見史家二郎……”
沈開有些不耐煩,覺得這些讀書人實在麻煩。
但這北方文壇就那麽大,這些書生之間皆是互相熟識、且皆出自漠南王幕府謀臣門下,遇上了不可避免要聊上幾句。
尤其是聽到“史家二郎”四字,沈開更不敢多嘴。
河南經略使史天澤,出将入相,論實力、資曆、人脈、地位還在張柔之上。
“我們也正要往經略府去……”
“兩位兄長晚間若有空,可否來赴宴?二郎今日開宴,請一位俊才。”
“晚間?”
周南與林叙有些猶豫,看了沈開一眼。
姚燧已自顧自地說了起來。
“事情是這樣,昨日我在梁園詩會結識了一位少年郎,名喚張養浩,此人雄姿俊逸,天才英絕,可謂曠世……”
沈開、周南、林叙、殷俊幾人對視了一眼。
這番話,竟是如此耳熟……
“他在哪?!”
“什麽?”
“張養浩在哪?!”
“正蒙書院……”
“正蒙書院!快去正蒙書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