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群島的許星辰,雖然已經躺在床上了,但是确實還沒睡。
下午得到南方群島的消息,許星辰心疼了大半天,晚上吃過飯早早的回到了房間。
洗了澡之後就直接上了床,躺在床上清點最近的收獲,主要是戰利品解(抽)析(獎)。
這次在動手解析之前,許星辰做了充足的心理調整,反複提醒自己不要上頭,冷靜的分配戰利品使用。
一級解析,每次消耗1點戰利品,能得到裝備零件。
二級解析,每次消耗10點戰利品,能夠得到完整裝備。
三級解析,每次消耗100點戰利品,能夠直接得到裝備圖紙。
四級解析,每次消耗1000點戰利品,能夠得到現役最先進裝備圖紙,或者是解鎖某些新的系統功能,或者已經完成的科研艦的追加艦艦娘的專屬核心。
五級解析,每次消耗10000點戰利品,能夠得到研發中的裝備圖紙附帶配套設備,或者是大型綜合技術體系科技。
這是到目前爲止許星辰的總結,其中四級的結果類型最爲豐富,而五級解析的結果卻隻有兩種。
不是許星辰能夠确定就隻有這兩種結果,而是許星辰總共就抽過兩次五級解析。
第一次是一套“三五”防空導彈,附帶850毫米标準垂發系統,第二次是一套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
然後許星辰就沒有戰利品了,後來再次有了戰利品之後,也感覺五級解析巨虧,
雖然産物都是好東西,但是“過于先進”了,并不能直接提升實際作戰效能,所以之後許星辰就沒再抽過。
這次有了十二萬戰利品,許星辰準備再次動手,來試試這個五級次子的深淺了。
“三次!”
“别管抽到什麽,就抽三次五級解析!”
許星辰做出來決定,拿出四分之一的戰利品,來挑戰一下這個最高級解析。
閉上眼睛深呼吸,努力平穩了心情,然後打開戰利品解析,按下了第一次解析的按鈕。
“正在解析戰利品……”
“解析成功:獲得變循環發動機技術。”
結果出來的瞬間,現場有那麽瞬間的安靜,許星辰再次回想起了上次沖五級解析的感受。
東西當然是好東西,但這些好東西,都是在現有基本技術成熟的基礎上,向上攀登高峰的時候的産物和工具。
變循環發動機技術,就是爲了極限壓榨戰鬥機油耗,極限提升發動機邊沿性能的技術。
現代主要的戰鬥機、大型民航客機、大型運輸機,使用的發動機大部分都是“渦輪風扇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涵道比。
這種發動機的結構,類似兩個套在一起的圓筒。
内部的小圓筒内部就是内涵道,外部的大圓筒與内部小圓筒之間的空間,就是外涵道。
外涵道通過的空氣量,與内涵道通過的空氣量,兩者之間的比值,就是涵道比。
内涵道内部,裝着主軸、壓氣機、燃燒室、燃氣渦輪,這些渦輪發動機的主要驅動結構。
發動機工作的時候,是向燃燒室内噴射霧化燃油,燃燒加熱進來的空氣向後“吹噴”,同時“吹着”後面燃起燃氣轉動。
高速燃氣渦輪帶動壓氣機加壓吹氣,提升燃燒室的壓力,低速渦輪帶動最前端的風扇向後吹風,提供額外的推動力。
這些所有的東西裏面,除了那個吹風的風扇,其他的都在内涵道裏面,外涵道就是單純的一個通風通道。
隻有大風扇吹的風,是通過外涵道向後吹的,這部分風的提供的力量,可以算是額外的推力。
所以外涵道越大,涵道比越大,整體的能耗比就越高,提供同樣的力量情況下,發動機就越省油,但是最大速度也越慢。
反之,外涵道越小,涵道比就越小,能耗比也就越低,發動機就越費油,但是極限速度也就越高。
所以追求高速的戰鬥機,基本都是小涵道比發動機,追求經濟和推力的大型民航客機、大型運輸機,基本都是大涵道比發動機,
如果涵道比無限大,也就是直接取消了外面的管子,用盡可能大的風扇盡可能吹風,那就變成了“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如果涵道比無限小,也就是直接不用風扇吹風了,單純的噴氣,那就變成了“渦輪噴氣發動機”。
但是傳統的渦輪發動機,無論涵道比的大或者小,它生産出來之後都是固定的。
這些發動機的最佳油耗狀态,也隻能是在一個特定的功率下,也隻能推動飛機飛一個相對固定的速度。
飛其他的速度都要多耗油,而且得不到最優化的性能。
民航客機還好,基本上天之後就是平穩的飛,持續飛在高亞音速的狀态下“定速巡航”。
這就像開車跑高速,狀态非常的穩定而且固定,技術人員隻要努力的優化這個狀态下的油耗就行了。
實際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現在亞音速性能最好的飛機,都是大型民航客機……
但是戰鬥機作戰的時候,速度肯定會在很大的範圍内持續變化的,而且要做各種機動動作,根本不可能定速巡航。
這狀态,就跟開車進市區,還要過農貿市場,鑽老城區的小胡同一樣,最佳油耗什麽的根本别想了。
特别是現在,最新一代的戰鬥機,不僅要亞音速超機動,還要“超音速巡航”,也就是巡航速度都有倆了,這就要了老命了。
這就像上世紀七十年代,早期三代機的設計需求,既要有足夠的低速機動能力,又要追趕二代機的高速性能……
于是當時的技術人員整出了“可變角度機翼”,這種機械設計和制造工藝上的炫技産物……
現在,新世紀的新的需求,在更新一代的裝備上,再次重現了當年的故事。
這一次,技術人員整出了“變循環發動機”的概念。
歸根結底都是要“變”,這次改變的不是機翼後掠角了,而是發動機的涵道比。
飛低速的時候,擴大涵道比,巡航更省油,超音速的時候,縮小涵道比。
很顯然,這種壓榨極限性能的技術,和當年的可變翼也有同樣的難點,那就是制造工藝和控制程序。
自己既然系統給了成熟的“技術”,那麽就說明這裏面有了解決方案,這絕對是最頂尖的高新技術。
問題是,這種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技術,和之前的紅旗35一樣,對于許星辰的艦隊而言,實際意義并不大。
許星辰帶着複雜的心情,點開了這個結果的詳細說明,然後就直接傻眼了。
“變循環發動機技術,可直接用于現有渦扇發動機改裝,附帶渦扇15矢量變循環版圖紙、渦扇19矢量變循環版圖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