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恒星計算機的改造方案确定之後,就是新的恒星計算機的總體設計了。
根據現有恒星計算機和行星計算機的經驗,新的恒星計算機從一開始就會奔着計算力最大化去。
同時,這種規模的工程建設,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的直接建成再啓用,必然是設計成多個階段逐步推進的。
第一階段的建設完成之後,就能開始提供部分計算力。
然後持續不斷的完成後續工程,讓計算機主體規模不斷增加,最終全部組裝完成之後,計算力也會提升到預期的理想狀态。
考慮到後續的建設環境,建成後的工作環境,以及盡可能的拓展功能,遠望二号将建造基址限定了在雙星系統上。
借助另一顆恒星提供的陽光,新的恒星計算機将不隻是計算機,同時也會是一顆超巨型的宜居星球。
這種超級工程,就算是各個方面的準備工作,都需要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來完成。
首先需要完成行星計算機的設計,完成恒星計算機專用采集生産艦的設計、生産,完成資源轉化與儲備設施的儲備。
但恒星計算機的建設工作,卻顯然不是等待二十多年之後,等待所有準備完成之後才能開始。
遠望二号确認了總體設計思路,确認了建設位置之後,建設的早期工程就可以開始,最起碼資源采集和儲備可以開始了。
就像曆史上,原子彈實驗成功之前,需要原子彈做前置的氫彈設計工作,就已經開始了。
遠望二号選定的建造基址,位于在太陽與銀河系中心的連線上,距離太陽系約3500光年,人馬座旋臂上的一個雙星系統。
數據庫編号4206814331AB,單獨新命名“新恒星計算機”星系。
這個恒星系在原有的太陽系、艦娘母星系、恒星計算機星系大三角的基礎上,構成了一個近似梯形的區域。
新計算機系統中的A恒星,是一顆典型的黃矮星,質量約爲太陽的1.1倍。
B恒星是一顆典型的橙矮星,質量約爲太陽的0.6倍。
兩顆恒星的年齡約20億歲,兩者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爲0.36天文單位,約合5479萬公裏。
按照建設計劃,質量更小也更加穩定的B恒星将被完整保留,作爲未來的恒星計算機系統的“太陽”。
質量較大的A恒星,一部分作爲工程建設設備的資料,一部分作爲建設設備的能源消耗,剩餘部分作爲計算機的能量來源。
建造地址确定之後,已經準備好的建設船隊就直接跳躍過來,馬上開始“工地”的建設準備工作。
采集星系内的天體物質,轉化爲艦娘資源,生産新型“恒星資源采集生産艦”。
恒星資源采集生産艦,是爲圍繞恒星執行建設項目專門設計,集資源采集與設備生産與一體的專用工程船。
它們可以直接抽吸恒星的物質,在艦體内部轉化爲艦娘資源,然後用來生産其他各種設備,其中也包括采集生産艦本身。
開工之後,它們一邊持續采集資源複制自身,一邊生産恒星計算機工程所需的其他設施,同時儲備必要的資源。
工程的早期階段,工程隊會先行建設幾座行星計算機,作爲恒星計算機的前置技術驗證。
再建設幾個生态宜居星球,作爲參與工程的艦娘們的休閑娛樂區。
因爲恒星計算機的建造工期本身就長達數十年,建成之後也需要持續提供必要的維護與檢修,參與建造工程和後續維護的艦娘也需要更加适宜的生活環境。
同時動工的,還有恒星計算機星系的護衛艦隊,也會由“恒星資源采集生産艦”直接建造。
對于這些零零碎碎的準備工程而言,恒星計算機星系内這個1.1倍太陽質量的恒星的資源,基本上是足夠使用的。
但是建造恒星計算機主體的話就完全不夠用了,因爲遠望二号團隊設計的新計算機的規模太大了。
計算機主體主要的工程材料,将會從新恒星計算機隔壁的星系采集。
那邊有兩顆巨大的B型恒星,兩顆恒星質量加起來,差不多是太陽的22倍。
他們的年齡不到1000萬歲,理論壽命隻有2000萬年左右,然後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結束作爲恒星短暫的一生。
恒星的壽命與質量大緻呈反比,質量越大壽命就越短,艦娘們拆掉它們的大部分質量,能幫助他們延壽。
這兩顆恒星所在的星系被選中後,就被工程部臨時命名爲“180号礦場”。
“恒星資源采集生産艦”實現量産之後,馬上就了一批趕到180号礦場,繼續采集恒星資源複制自身。
建設恒星計算機這種宇宙奇觀,需要海量的資源和海量的工程設備,所以這個工程艦的自我複制過程,會持續很多年。
而在大後方,遠望二号帶領的團隊,用了差不多一整年的時間,完成了行星計算機的圖紙,行星計算機的實驗性建設随即開工。
第一批行星計算機的建設,用了差不十二年的時間,各種測試工作又持續了三年,最終在項目啓動後的第十六年完成。
新恒星計算機本身的設計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在行星計算機建造和測試完成後,又根據獲得經驗做了兩年多的優化。
最終,在新恒星計算機項目開始後的第十八年,新恒星計算機本體的建設工程正式開始。
“礦場”上的采集和生産設備,“工地”上的各種工程設備,都已經多到了遮天蔽日的程度,數量比最初計劃還多了好幾倍。
相關艦隊接到動工命令之後,立刻調整了采集生産艦的工作重點。
複制自身的生産線降低到了20%,将大部分的生産線用來生産恒星計算機的主體結構。
這些結構部件,會以壓縮戰裝的模式在生産建内部直接生成,然後用巨型運輸艦轉運到工地星系,釋放展開之後進入裝配環節。
按照遠望二号的最新設計,恒星計算機的主體,可以大緻分成四個組成部分:
框架結構、計算主體、居住空間、艦船系統。
框架結構,顧名思義,是計算機本體的支撐結構,所有設施都要依賴框架結構的承載,相當于電腦機箱。
計算中心,是裝在框架構成的内部空間裏的計算機主體,是整個計算機系統的真正核心,相當于電腦機箱内的硬件。
生态空間,是依賴恒星計算機龐大的框架結構建設而成,貫通式大型地球系碳基生命宜居生态圈,相當于放在機箱上的多肉盆。
艦船系統,就是将恒星計算機作爲一艘超級戰艦,然後部署好作爲戰艦應有的設備和武器,讓它能自己航行,能自我防衛。
整個結構的核心,當然還是“計算中心”模塊,它将會占據整個結構60%以上的重量和空間。
總體來說,結構是框架和外殼,生态空間是蓋子和皮膚,艦船系統是運動和防衛體系,計算中心是受保護的核心内容。
爲了方便設計、建設、啓用、維護、升級,新的恒星計算機采用了高度模塊化的設計。
整個計算機主體,被分成了一片一片的帶有卡扣的“拼圖”,可以分别生産釋放之後互相拼接固定,最終聯成一整個球面。
每個計算機主體“拼圖”的内部,提供計算機的計算中心模塊,也可以像是積木一樣,一塊一塊的逐步堆砌成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