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陽盧氏之人也是冷哼一聲:“我自認爲取消科舉已經是最大的讓步,還有人胡亂開口。”
獨孤氏:“你怎知是胡亂開口?”
範陽盧氏:“那麽你說出來究竟是哪一位?”
“你們同意自然會說出。”
“現在還不敢說出姓名,恐怕也是膽小怕事之人,此等人一旦大權獨攬更是膽大妄爲,那時候說不定就是我世家的末日。”
“分封天下還是算了吧,取消科舉也算了吧,我們都不敢想。我支持徐王。”
“确實不敢拿,燙手啊,我也支持徐王,徐王距離潞村最近,恐怕這第一功也是非他莫屬。”
“支持徐王,不爲其他,這首功十拿九穩,不能功勞最大的最後卻讓位他人,你們服氣?”
“我們原本支持的王爺就不說了,條件比不上各位,我支持皇長子李象。”
衆人紛紛開口,一個個王爺被踢出局,最先出局的是提出分封天下的,聽着是很誘人,但世家沒有一個是頭腦發熱的,那東西他們想都沒想過,太燙手。
話說漢初劉邦怎麽樣?打天下的時候說大家都是兄弟共坐天下,結果怎麽樣?是封了好多異姓王,朝廷安穩一點,又把他們給滅了!
分封天下這東西不能要!
取消科舉也很誘人,但是世家也清楚,科舉開了頭,實行了這麽多年,如果取消的話平白生出無數事端。科舉也不用取消,到時候不給你官做就是了。
最後選來選去隻剩下徐王和皇長子李象。
李象十三歲,年歲小,這一點是巨大的優勢。
聽着宵禁鼓已響,三兩句達成協議,全力支持徐王李元禮,李象作爲備用。
送走其他人,崔敦禮一欠身:“叔公,崔仁師爲何沒來?”
崔博:“他不會參與此事。”
崔敦禮愣了一下,再次欠身:“是,我在近期也不會再與他有接觸。萬一事敗……”
“你長孫已被送到别處。”
“是。”崔敦禮躬身告辭。
作爲世家中人,他有這樣的覺悟。
潼關乃長安東部門戶,駐有右骁衛、右威衛以及右領軍衛三個南衙十六衛滿編三萬人整,屈突壽更是被任命爲右骁衛大将軍,蔣國公爵,暫領潼關防務,可見李世民對其信任,這種信任已經遠超過李靖和程咬金,僅次于長孫無忌。
屈突通離開後,李承乾神情自若的沏上一壺茶水,李德獎走進來欲言又止。
“和寶琪程處亮他們學學,從小一起長大的,誰不知道誰?喝茶自己倒。”
“我可不是找陛下來喝茶的。”李德獎嘿嘿笑着坐在對面,“有一個朗将向我阿爺請教過兵法,也從小抱過我。剛才他巡邏的時候裝作不認識我,但手握劍柄看我一眼,我覺得不對勁。而且牛叔公營寨布置有些針鋒相對……”
“這才像話,不然你白跟你阿爺學兵法了。”
李德獎嘿嘿笑着:“我學不會我阿爺的本事。”
“那就好好學,看看哪一門先是一門兩國公。”
“一門兩國公!”李德獎瞪大眼睛。
“一門兩國公不算什麽,等十年後你就知道了。”李承乾揚揚下巴,“看看這是什麽?”
“茶海啊。”李德獎摸了摸,吸着鼻子嗅了嗅,“沉香木的?比我家的好。”
看看李承乾,李德獎愣了一下,随即的嘴巴越張越大。
仔細回想一下,慢慢的臉色越來越蒼白。
潼關距離長安,快馬加鞭不到一天就到了,但李承乾繼位屈突壽并沒有拜見,而是以軍務爲重的接口沒去長安。
來到潼關前,原本兵部提前數天就發文,但屈突壽并沒有主動迎接,而是牛進達叫出來迎接的。
陛下用的是一個松木根雕茶海、一個竹子茶海,還有一個石頭茶海,送給阿爺一個紫檀木茶海,其他武将也是紫檀木的,而這沉香木可是比紫檀木貴多了。
這沉香木茶海哪來的?誰送的?
太貴重了!
特麽!
屈突壽可是掌握三萬大軍呢,而且咱們現在就在他的地盤!
李德獎差點炸毛了。
看看神色自若的李承乾,李德獎漸漸安靜下來,給李承乾續上茶水,自己也倒一杯。
李承乾笑道:“有點大将之風啊,帶你出來還真帶對了,就當做什麽都不知道吧。”
牛進達過了一會兒進來拜見:“陛下,臣出發前衛國公說過蔣國公如果不出來迎駕,讓我留個心眼兒。”
“哦?”
“衛國公和臣說,二百人守黃河古棧道,一千人守鹽道,五千人占據弘農碼頭,一千人占據茅津渡,其餘做中軍策應。”
茅津渡也就是後世山西運城平陸縣,是位于黃河北岸中條山南端,關鍵是黃河在中條山山腳下,這就是一個斜坡加丘陵的地帶。北面和東面被中條山擋住,隻有一條鹽道通行,西面是一丈寬的黃河古棧道,南面是黃河。
李承乾之所以選擇這裏,一是這裏确實是礦産資源豐富,有冶鐵工坊和錢監,過了中條山是潞村鹽池,第二則是易守難攻。
軍神就是軍神,立即建議這樣安排,就是威懾屈突壽,并且留有退路。
李承乾笑道:“衛國公顧慮周全,不過朕還是相信蔣國公的。弘農渡口不必留人了,這一次朕出行是河東道,茅津渡的事情忙完後,還是要通過鹽道前往河東道的。”
“可是……”
李承乾笑着擡手阻止牛進達:“朕如此安排自有用意。”
第二天天一亮,大軍整裝待發,牛進達率先派先鋒兩千人從潼關向下行。
潼關向下行到黃河岸邊,中間有一段最險要的地段叫五裏暗門,是一條長五裏寬隻有一兩丈的通道,後世杜甫曾用“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來形容此地之險要。
屈突壽站在潼關上,送别李承乾,李承乾伸手示意一下:“和朕到岸邊看看,幾百年來黃河改道嚴重,朕就怕以後還得重建潼關。”
潼關西關口也叫漢潼關,而東關口是因爲水流沖出來的溝壑,隋朝建立了一座隋潼關。曆史上黃河改道,武則天時期潼關移位又在黃河岸邊建立了唐潼關。
【作者題外話】:求銀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