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來到方澤,與孫醫生碰面,才知道對方是個放射科裏的女大佬。
“謝婉瑩醫生。”臨床上很多女老師都是非常豪爽的人,見到她,孫醫生直接拉着她的手好像大媽望着自己家閨女說家常話,老親近了。
這場面把一衆其他現場男醫生看得想砸鍋。從不知道女老師具有這種優勢。
“你知道我們醫院機器怎樣的嗎?聽說過些什麽,全說來聽聽。”孫醫生鼓勵道。
由于接下來要幫孫老師幹活,謝婉瑩和老師認真地溝通協商學術問題:“我隻是從部分醫學期刊上看到過相關的一些報道。”
不管伽瑪刀如何變,首先要知道伽瑪刀本質上有一點不變,用的是伽瑪射線。伽瑪射線并不神秘,是钴60發出的“y”(字母打不出來是伽瑪)射線。
伽瑪射線誰發明的?是大名鼎鼎兩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居裏夫人。
因此,謝婉瑩同學會在重生前比較關心了解伽瑪刀的知識,是由于伽瑪刀爲居裏夫人的故事延伸。
諾貝爾獎中女性占有一席實屬艱難,居裏夫人拿了兩個獎絕對能算是科學界裏稀罕的女大佬,讓她自小崇拜。曾經她想過做不了醫生,像居裏夫人去研究物理化學,同樣可以造福人世間。
冷知識再到了,伽瑪刀創始人是名神經外科醫生,也正是現在提供給方澤伽瑪刀的公司創始人。
醫生作爲發明人的好處是,創造出來的醫學工具會更符合實際,因爲醫生本人更了解臨床現狀。
伽瑪刀創造出來的曆史聽說正是這樣,那年代的神經外科醫生發現做開顱的神經外科手術死亡率有點兒高,因此考慮到用不開顱的方式來消滅大腦裏頭的瘤。
“到了第四代伽瑪刀,是用到了201顆钴60放射源。”
說了,創始人是神經外科醫生會非常了解臨床,知道給大腦治療的特點是最好不要傷害到功能區并且盡可能殺滅腫瘤,避免給患者留下生不如死的術後後遺症。所以伽瑪刀的升級換代主要是圍繞着放射源堪稱爲伽瑪刀的“刀”做技術改造。
放射源,可以看作是小李飛刀中的飛刀,從機器射出來等于從小李手中飛出來,用這樣的“刀”射中腫瘤進行消滅。
“飛刀”一大特點是要飛,飛的話,要讓它精準遠比直接近距離操作難的多,飛不準造成的後果很可怕。在這樣的前提下,神經外科醫生創始人能想到的要提高飛刀安全度可以把飛刀做到小,情願多把飛刀如飛針齊射。從理論上講,多針聚集起來的能量效果不會比用一把刀的能量值差多少,而且可以做到更精準化。
怎麽精準法,挨着正常組織的飛針,調低其殺傷的能量值,可以最大限度不擴大化傷及正常健康組織。對于腫瘤中間的部位,聚集更多的飛針放大殺傷能量徹底消滅。
“第四代伽瑪刀另一個特點應該是,它有一套先進的計算機控制系統APS。”謝婉瑩繼續補充完。
謝謝親們的支持!!!晚安親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