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于師兄剛質疑的話相比,傅老師的诘問無疑更尖銳。知道她哪些事能做到哪些是做不到,瞄準了她技術缺陷的中心點,叫她幾乎難以回答。
像這樣的操作最好是兩個人搭檔。好比那晚上她和宋醫生一塊做,缺一不可。宋醫生調節引流管負責沖洗引流,她實時配合調整患者體位,兩人可以做到邊摸索患者體内的具體情況邊做随機應變。效果好,是由于兩人皆有這個能力和才華,兩個人腦互通合作,起到事半功倍的奇迹。想想若是隻有他們其中一個人來做那樣的操作,絕對會非常困難。擺下體位,回頭搞引流管,搞不定,再重新做一遍,重重複複,不知道要搞多久才能把體位和引流對上号。
同理,現在PCI手術,醫生進導絲醫生同樣需要憑借手感去摸索患者體内血管情況和判斷導絲進入的情況,隻靠x光系統的透視圖不能判斷到位。之前方醫生說到自己的操作情況證實了這點,所以估計需要加其它手段了。
她說的自己能試試,是鑒于自己和宋醫生上回搭配的經曆。不需全靠透視,靠的手感摸索和體位調整來進行。
x光本身電離輻射大,醫生本就該盡可能少用透視。導絲送到心髒前,如果順利的話其實壓根兒可以不用到透視。要把透視放到心髒冠狀動脈血管造影這個刀刃上,這才是這個手術的目的。
隻是這個患者和那個女患者一樣屬于特殊疑難病例,老醫生過去的經驗唯恐用不上。此時更需要宋醫生這樣的人才和上回那樣與她搭配合作。
若一個人操作的話,自己慢慢摸索或許可以達到目的,但是速度可想而知會非常之慢。
慢恰恰是不符合現階段患者診療策略的要求,會緻命。
慢則慢,該快必須得快。
找宋醫生嗎?
宋醫生不在,而且宋醫生是神經外科的住院醫師,不太可能跑來介入室幫忙她做這種事。傅老師說的對,隻能先剔除宋醫生的因素思考問題。
沒有宋醫生,誰能幫她調整?或是她來調整,其他人來進導絲?她和方醫生配合嗎?或是和靳師兄等其他心血管内科醫生配合?
傅老師的話其實在言外之意裏告訴她,其他老師早看出來,想找誰替代宋醫生的位置均是不切實際的。
宋醫生的才華不是方醫生能具備的,恐怕靳師兄一樣沒有。
謝婉瑩内心裏是需要換口氣調節下心情,準備換種想法了。
她的大腦不可能沒有考慮過傅老師說的問題提出來試,計算過的大腦告訴她眼前有個人或許可以替代宋醫生幫她。隻是傅老師這樣一提,她顧慮到了另一個問題。
她自己主動要求進去手術間裏嘗試,介入手術間有輻射,她願意去承擔這個職業風險,但是不代表她可以自私地拉人下水。好比靳師兄絕對不會主動開口拉她下水一樣,她首先需要爲對方的身體健康着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