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眼角一沉,顯然他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p>
“危言聳聽嗎?”内史騰實在是有些聽不下去孔鲋的言論。</p>
“哦?”孔鲋卻搖頭,遂而對這内史騰拱了拱手:“敢問尚書一言,當今天下讀書人,識文斷字之人,都是些什麽人?”</p>
内史騰正要說話,随即表情僵硬起來。</p>
孔鲋沉聲道:“天下讀書人,識文斷字之人,除了我大秦以外,其餘之人,多爲六國遺族。</p>
自我孔家先祖孔丘,開創私學,方才打破了貴族壟斷知識的局面。</p>
可就算是這樣,天下九成識段文字的人,依舊爲昔年六國貴族。</p>
所以,這也是臣!”</p>
孔鲋轉身向着嬴胡亥拱手拜道:“這也是臣,想要和陛下說的第二個問題,科舉制度目前的弊端所在。”</p>
“貿然開科舉,固然是陛下爲天下學子大開龍門,改變世官制弊端的開創之舉。</p>
但同樣,化名而來的六國遺族,便會趁機參加科舉。</p>
若是忠心我大秦還好,可如果心懷鬼胎,當真如同吏部尚書所言那樣,成爲了某一地方的郡守,那樣的話,天下恐怕會大亂!”</p>
說着,孔鲋歎了一口氣:“正是基于此等考慮,臣這才鬥膽,明知道分封制有這樣那樣的弊端,可臣依舊希望陛下分封諸公子爲王,坐鎮一方。</p>
這樣的話,就算是某些心懷鬼胎的六國遺族,當真成爲了某一地方的郡守高官,想要作亂,恐怕也不可能做得到了。”</p>
孔鲋話音落下,諾大朝堂之上,寂靜無聲,鐵針落地,也清晰可聞。</p>
數吸過後,嬴胡亥緩緩道:“愛卿以爲,六國遺族,方才是我大秦禍根所在?”</p>
孔鲋沉聲道:“必定!自春秋時代開啓,天下列國八百,然而不到兩百年,便隻剩下一百多,再到七國并立,數百年歲月。</p>
所以,就算是我大秦一統天下,劃分天下爲四十六郡,但天下之民衆,依舊還會按照此前七國疆域,分爲他是楚人,他是趙人,他又是齊人。”</p>
說罷,孔鲋看向嬴胡亥道:“這種轉變,恐怕還需要兩代人以後,等到那個時候,人人都會自稱秦人。</p>
但目前放在我朝面前的事情,已經不允許我朝有那麽多的時間,所以,分封諸王,或許是最快,最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p>
嬴胡亥是真的有些動搖了,至少目前,他并不擔心赢将闾、赢高、赢田這些人會謀反。</p>
此前有謀反苗子的公子勝,早就已經讓自己在卧虎後宰了。</p>
畢竟,當初自己貿然北去,其實也存了一些心思,就是想要看誰人沉不住氣,想要跳出來謀反的。</p>
現在被孔鲋這麽一番話說來,嬴胡亥倒是有些明白過來,爲什麽西漢初年,劉邦那樣的人精,會選擇郡國并行了。</p>
或許,真的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吧。</p>
天下分爲七國數百年,人的思想根深蒂固,這樣或許可以消弭許多抵觸情緒。</p>
孔鲋看着皇帝臉上露出沉思的表情來,這個時候,他也不敢在過度說話,以免惹得皇帝不快。</p>
畢竟,從目前來看,天下什麽地方作亂的可能性,似乎很低很低。</p>
可,科舉制的出現,真的是給了許多人鑽空子的可能。</p>
“諸位愛卿之一呢?”嬴胡亥雖然是說諸位愛卿之意,但是眼睛卻落在蒙恬身上。</p>
可轉念一下,蒙恬似乎并不是很懂政治哦。</p>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正史上他也不至于被李斯和趙高弄死了。</p>
所以,嬴胡亥的目光又落到了李斯身上。</p>
李斯隻能拱手出列道:“陛下,孔鲋侍郎言之有理,但陛下且看,自先帝以郡縣制立國,現在已經過去快有十五四年了,天下郡縣,可曾有人造反?”</p>
嬴胡亥心想,天下郡縣現在是沒有人造反,可是朕看過的大秦曆史,郡守盈通這狗賊就是第一個勾結故楚餘孽項氏一族謀逆的。</p>
所以,孔鲋絕對是一個智商高得可怕的人。</p>
他在朝堂上的一番退論,就已經把強盛大秦潛在的危機說出來。</p>
不僅是現在的秦國,一郡之地,郡守的權力太大;就拿正史上來說,秦國覆滅,任嚣作壁上觀,這幾乎就直接讓孔鲋說準了!</p>
且正史上,漢朝的滅亡,也是因爲地方官員手握重兵,爲一地方諸侯,混戰不休,這才導緻漢帝國的滅亡。</p>
所以……這家夥的智商,眼光真的是令嬴胡亥佩服至極了。</p>
縱觀幾百年曆史,全部被說中了……</p>
可悲的是,正史裏邊,對于孔鲋的記載卻少之又少,最爲出名的,卻隻是魯壁藏書……</p>
孔鲋拱手道:“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時,臣所言者,乃是我大秦安樂表明之下的憂患。</p>
常言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臣敢斷言,臣此言絕非空穴來風,微言聳聽。”</p>
李斯道:“孔鲋侍郎,你此言本就是危言聳聽,天下紛亂,都源自于諸王作亂,現而今你又提出封王,乃是曆史的倒退。”</p>
孔鲋歎了一口氣:“那李大人,你如何解決科舉制度眼下的弊端?再者,郡縣制度中,郡守權勢過大,本就是事實。</p>
此外,臣聽聞,陛下自會稽郡歸來的路上,曾經遇到過一個縣丞強搶民女爲小妾,縣監想要舉發,但是卻被縣丞聯合縣尉,威逼利誘,最後一起魚肉百姓的事情。</p>
此乃陛下親身經曆,李尚書總不能說,這件事情隻是偶然吧?</p>
天下那麽大,爲什麽偏偏這麽偶然的事情,就讓陛下遇到了?“</p>
李斯頓時不知道該說什麽,孔鲋此刻占據天時地利,把皇帝遭遇的事情,甚至于自己可能想到的借口都拿出來壓着自己,反而有些不好反駁了。</p>
李斯沉吟片刻,随後道:“眼下我朝吏治,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卻并不代表不可改善,科舉制将會是一個非常嚴格的轉變點。</p>
更況且,侍郎所言,昔年六國遺族前來參加科舉,我等難道就不能順着他們的戶籍,查找到他們昔年是誰的後人,誰心懷鬼胎嗎?”</p>
“你?孔鲋微怒:“李尚書何故如此強詞奪理?若當真可以輕而易舉就查得清楚,那李尚書何不去查一下項羽、劉季這兩個逆賊,現在身處何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