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俄波沖突,破滅了東布羅夫斯基首相的全部計劃。一個處理不好,俄波兩國就會爆發全面戰争。
這種背景下,要是沒有普魯士王國的支持,波蘭連一戰之力都沒有。可以說沙皇政府這是幫了普魯士人的大忙,逼得波蘭政府不得不做出妥協。
事情有這麽簡單麽?沙皇又不傻,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他們憑什麽幫助自己的敵人?
波蘭政府還在懵逼狀态,遠在維也納的弗朗茨已經搞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無非是普俄兩國暗中達成了交易,共同瓜分波蘭王國。
利益面前沒有敵人,沙皇政府想要收複失地,普魯士人想要壯大實力,雙方都盯上波蘭人。
幾年前雙方還打得你死我活,戰争的傷疤都還沒有消去,雙方又聯合了起來。
在普通人看來,或許這非常的不可思議,但現實就這麽扯淡。
對普魯士王國來說,獨吞波蘭固然誘人,可波蘭王國的體量太大,都有普魯士王國七八成,要是一口吞了下去,搞不好就被噎死了。
這種背景下,選擇和人瓜分降低操作難度、分攤國際壓力,就是最好的選擇。
柏林政府和俄國人合作也是被逼的。和波蘭接壤的國家就普俄奧三家,奧地利實力太強,與虎謀皮的事情普魯士人不敢做,甯願選擇和敵人合作。
甚至弗朗茨還可以大膽推測,普魯士人準備貨賣兩家。沒準這個時候,已經派人和奧地利外交部接觸了。把俄國人看中的領土許諾給奧地利,趁機挑起俄奧兩國的矛盾。
放下手中的情報,弗朗茨就不在理會。無欲故無求,本來就對波蘭地區不感興趣,弗朗茨自然不在意普俄兩國的密謀。
随便他們怎麽算計,奧地利隻要巋然不動,一切陰謀詭計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會蒼白無力。
普俄兩國準備的越充分,下一次戰争就會打得越慘。如果兩國政府都是聰明人,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拉人下水,最好是把歐洲看熱鬧的國家一起拉下水。
要不然的話,下一次戰争中普俄兩國都不會是勝利者。看熱鬧的英法奧三國隻要中途插一手,就可以讓他們的努力白費。
可惜大家都不是傻子,英法奧能夠結盟就說明了很多問題。普俄兩國都不是玩兒外交的高手,想要拆散三國同盟,并且把人拉到自己一方,操作起來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奧地利不想在歐洲大陸擴張,法國人是沒功夫打仗,英國攪屎棍從來都喜歡背後捅刀子,想要他們親自上場,還是算了吧!
三國都不是那麽好拉的,光這個下場費就不是普俄兩國能夠承擔起的,空手套白狼英法奧三國都比他們玩兒的順溜。
理論上英法奧三國之間存在之世界霸權之争,三個大國之間應該是矛盾重重,可惜這些矛盾還沒到爆發的時候。
比如說:英國人的海上霸權,法奧兩國都很有興趣,可惜受制于實力,兩國都沒有挑戰英國海上霸權的實力。
又比如說:法奧兩國的歐陸霸權之争,明面上來看應該是你死我活。現實中,奧地利對歐陸霸權興趣缺乏,基本上是懶得去争;法國人忙着處理内部問題,暫時顧不上歐陸霸權。
在海外殖民運動中,三國都是既得利益者。要是互相捅刀子,各國的殖民地維護成本都會上漲一大截,要是三國妥協了,大家都可以節省一大筆開銷。
隻要英法奧三國不互相捅刀子,别的國家就算是想要渾水摸魚,都要考慮能不能承擔暴露的後果。
不用看現在英法奧三國殖民地沖突還是時常發生,比起三國結盟前已經克制的多了。至少沒有再出現過上百人的殖民探索隊,迷迷糊糊就全軍覆沒了。
現在英法奧三國關于殖民地勢力劃分談判已經開始,按照目前的進度,大概再過一兩年後就會有一個結果,到時候三國海外殖民活動中的沖突還會進一步減少。
推動這一切的不是弗朗茨,也不是拿破侖三世,而是作爲攪屎棍的約翰牛。
大家開辟殖民地都是爲了賺錢的,可不是爲了賠本賺吆喝。英國人的殖民地最多,在海外和各國發生沖突的次數也是最多。
進入19世紀後期,各大殖民帝國的維護成本都在急劇攀升。要是再這麽鬥下去,大家都不用賺錢了。
爲了自身的利益,約翰牛也要建立一套規則體系,約束各國在海外殖民活動,免得大家天天互相捅刀子,不能愉快的賺錢。
當然,這僅限于被大家承認的有主之地。在無主殖民地争奪的時候,還是怎麽狠怎麽來,誰也不會手下留情。
這種國際格局,和原時空完全不一樣。現在歐洲主要的國際矛盾,反而是普俄矛盾。
相比之下,英奧矛盾、英法矛盾、法奧矛盾都變成了次要矛盾。英法奧能夠結盟,就證明了三國之間的共同利益大過了矛盾。
約翰牛想要的是歐陸平衡,而不是想要歐洲大陸整天打得昏天黑地。
戰争意味着不确定性,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挑起戰争,誰也不能保證最後的局勢走向。
萬一局勢失控,打着打着打出了一個巨無霸怎麽辦?拿破侖的前車之鑒可不遠,那位差一點兒就成功了。
現在法奧兩國互相牽制,普俄兩國互相敵對,歐洲大陸恰好處于一個微妙的平衡狀态。
無論哪一個國家發生變故,都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上一次近東戰争,就用事實告訴了英國人,輕易插手歐陸戰争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站在英國人的角度上,最好歐洲大陸的局勢就這麽平衡下去。各國發生了矛盾,他們當仲裁者就行了。
……
1874年5月18日,沙皇政府向波蘭王國發出外交照會,責令波蘭政府:在24小時内交出“邊界沖突中的兇手”,并且割讓基輔地區給俄羅斯帝國做賠償。
這樣的條件,顯然不是波蘭政府能夠接受的。東布羅夫斯基首相火冒三丈,卻又無能爲力。
俄羅斯帝國的常備軍高達87.6萬,而波蘭王國竭盡全力,常備軍也就那麽13.6萬,雙方的實力差距完全沒有辦法彌補。
華沙,一間隻有兩張桌子、四把椅子、一個文件櫃的辦公室,就是東布羅夫斯基首相的辦公地點。
波蘭政府窮,作爲政府首腦人物東布羅夫斯基首相以身作則,盡可能的壓縮辦公經費。
從這方面來說,東布羅夫斯基首相做得無可挑剔。可惜一個國家,不是靠節儉就能夠治理好的。
東布羅夫斯基首相:“列強怎麽說,他們會不會幹預俄國人的行動?”
波蘭政府無法接受俄國人的條件,戰争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東布羅夫斯基首相不得不寄希望于國際幹涉上。
外交大臣瓦·符盧勃列夫斯基:“英國公使答應調停這次沖突,法國公使沒有明确給出答案,可能在等巴黎政府的決議。
普魯士人答應支持我們,他們承諾如果戰争爆發,會派第一時間出兵支援我們。
奧地利沒有表态,不過因爲俄奧同盟的關系,他們最多也就是保持中立,不可能站在我們這邊。
剩下的歐洲各國在觀望局勢,他們會做出什麽選擇,還需要等局勢明朗過後才能夠确定。”
聽了這個結果過後,東布羅夫斯基首相沒有感到半分欣慰。
歐洲各國的反應令他非常寒心,作爲替歐洲各國看守俄羅斯帝國的門衛,波蘭王國也是盡心盡力,英法奧三個大國居然沒有一個明确表态支持他們。
看似獲得普魯士王國的支持,實際上這些支持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東布羅夫斯基首相可以肯定,如果威廉一世無法兼任波蘭國王,在這次戰争中普魯士人必然會劃水。
現在沙皇政府沒有做好戰争準備,揍波蘭王國一頓沒有問題,想要滅掉波蘭王國,沙皇政府先要好好考慮一下自己兜裏的錢夠不夠用。
普魯士王國有劃水的動機,一個半死不活的波蘭王國,正好方便他們吞并,可以将反彈降到最低。
東布羅夫斯基首相當機立斷做出了決定:“立即進行全國動員,我們要做好和俄國人決一死戰的準備。”
列強一時半會兒指望不上了,法國人沒空理會他們,奧地利又是俄羅斯帝國的盟友,英國人想想都知道不靠譜。
調停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完全是要看俄國人肯不肯買賬。沙皇政府的24小時通牒,已經過去了大半,估計英國人的外交照會還沒到沙皇政府手中,俄軍就已經殺過來了。
波蘭王國唯一的指望是普魯士王國,東布羅夫斯基首相已經做好了暫時妥協的準備。生死存亡面前,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讓步的。
不管怎麽說,波蘭王國體量還有這麽大,普魯士人就算是胃口再好,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吞下去的。
在此之前,他們還要擋住俄國人的第一波兵鋒。要是沒等到普魯士的援兵,波蘭王國就已經戰敗,那就慘了。
總不能指望普魯士幫忙收複失地,将俄國人趕回老家去吧?
不要看上一次戰争他們赢了,在國力上普魯士依然趕不上俄國人。要是沒有金主資助,普魯士根本就不是俄羅斯帝國的對手。
沙皇政府沒錢,柏林政府實際上也好不了多少。如果某一天聽說柏林政府破産了,不要覺得奇怪,他們一直處于破産的邊緣。
與其說是普魯士王國擊敗了俄國人,不如說是背後金主用錢砸死了沙皇政府。
歐洲各國一起出錢資助,英法慷慨解囊放貸,這樣好事不可能天天有。借的錢也是要還的,這麽多年普波兩國都在爲還債而努力。
瘦身過後的俄羅斯帝國,已經不能令歐洲感到恐懼,大家的資助自然也就沒有了。
這種背景下,東布羅夫斯基首相可不認爲普魯士有實力吊打俄國人。要是有這份兒實力,柏林政府早就吞并波蘭了,根本就不用等到現在。
波蘭政府從來沒有忽視過“備戰”工作,隻不過按照事先的估計,這場戰争會在十幾年後,所以波蘭政府準備的并不充分。
俄波沖突來得太突然,波蘭政府才剛剛得到消息,沙皇政府的最後通牒就來了,根本沒有給他們留下準備時間。
想要在24小時内完成戰備工作,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除非是摩納哥那種村長級别的小國,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全國動員。
波蘭開始動員,俄國人也沒有閑着。早有準備的沙皇政府,已經在俄波邊界集結了20個步兵師和5個騎兵師,在普俄邊界上也部署了20個步兵師。
顯然,沙皇政府并不信任普魯士人,才在邊界上駐紮了重兵。
今時不同往日,沙皇政府事先囤積了一批糧食,俄軍士兵的吃飯問題已經解決了。俄國人的後勤壓力,已經大大減輕。
20個步兵師師或許還奈何不了普魯士王國,但是防守邊界卻是綽綽有餘。柏林政府就算是想要耍花招,也先要考慮一下自身的實力。
沒辦法,兵多就可以任性。随随便便,沙皇政府就調動了五十多萬大軍,這已經超過了普波兩國常備軍的總和。
悲劇的是波蘭政府事先居然沒有察覺,即便是現在東布羅夫斯基首相都不知道要面對敵人有多少。
從這方面來說,波蘭政府真的不合格。将眼高手低表現的淋漓盡緻,對情報工作完全不重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