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産業布局,不僅僅隻是鋼鐵業。随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降臨,讓銅的用途變得更加廣泛。
1870年奧地利銅産量達到了58萬噸,而市場上的需求量卻高達72萬噸,缺口率高達六分之一。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電力時代降臨。作爲推動電力革命的急先鋒,奧地利對銅的需求量自然是與日俱增。
爲了調節市場供求關系,維也納政府不惜以行政命令讓國有企業增加産量,不過這個供求關系依然不是短時間内就可以改變的。
這是沒有辦法,如果是缺少鋼鐵還可以在國際市場采購,然而銅就不用指望了。
奧地利的銅礦産量超過歐洲各國的總和,即便是英國人,這個年代的銅産量也就那麽可憐兮兮的幾萬噸。
不是大家不想增加産量,問題是家裏沒有礦,原材料需要進口,想要增加銅産量,先解決銅礦石的問題。
很遺憾,這玩意兒歐洲的儲量真的不高,要不然原時空智利也不能靠出口銅礦石緻富。
這對奧地利非常不和諧,本土儲量不夠,對外進口銅礦石又太遠,增加的運輸成本讓企業利潤表薄。
工業部準備在非洲殖民地尋找銅礦,彌補原材料的不足,現在銅礦是找了不少,交通運輸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
弗朗茨放下了資料,搖了搖頭說:“在非洲就地冶煉銅礦,這份計劃太激進了。現在還不是在非洲發展工業的時候,至少在完成本土化之前,非洲大陸不能擁有工業。
況且,在非洲冶煉銅礦,就一定能夠降低成本麽?我可記得工業部前不久的能源儲備報告書上,還提到了非洲大陸缺少煤礦。
目前我們發現的幾家大型煤礦,都集中在南非地區,如果就地冶煉同樣需要運輸礦石,未必就比在國内冶煉的成本低。”
毫無疑問,又是政治試探。近些年進入非洲殖民地發展的資本家們越來越多,其中很多人已經不在滿足爲國内提供原材料,想要在當地發展工業。
不過因爲先天不足,非洲大陸資源分配極爲不平衡,加上維也納政府的壓制下,一直都沒有成功。
現在這些人又想要借助維也納政府的力量,在當地發展工業,賺取更大的利益。
這種小兒科的政治手段,自然瞞不過弗朗茨的眼睛。如果是美國、澳大利亞那種資源豐富的地區,想要壓制當地工業發展還很困難。
到了非洲大陸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煤礦集中到了南非地區,剩下的地區想要發展工業,都要先解決煤炭供應。
這就需要修路,然而目前奧地利非洲大鐵路計劃還在緩慢進行中。最初的規劃也隻是從幾内亞到剛果地區,現在雖然增加了規劃路段,這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建成的。
主幹道都沒有搞定,支線就更不用想了。沒有鐵路運輸原材料,非洲的工業自然發展不起來。
現在利用本土缺銅的機會,很多人又開始蠢蠢欲動,然而他們忽略了非洲的資源大體分布,弗朗茨比誰都熟。
具體到哪一座礦山不知道,可是那一片大區域有什麽資源,在後世根本就不是秘密,隻要稍微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在網上搜到資料。
在非洲大陸适合發展工業的地區也不是沒有,南非地區就是最佳的選擇,各種資源幾乎都不缺。
然而,這不是還在打仗麽?等戰争打完了,又該黃金出爐了。大片的金礦一出現,誰還顧得上投資别的産業。
資本都是逐利的,天然向利潤高的地區流去。金礦一開發,資源也就被搶了,想要投資别的産業都難。
後世南非沒有發展起來工業,某種程度上就是資源太豐富了,賣賣礦就可以發家,誰還願意冒險投資工業呢?
工業大臣卡斯欽-屈貝克委屈的解釋道:“陛下,幾内亞地區本土化考察期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繼續壓制當地工業發展,恐怕會引起非議。
資源分布的問題我們都清楚,這些人就在非洲大陸,不可能不清楚這些問題。他們還是提出了申請,這多半是一次試探。
就算是發現一兩座煤礦,又恰好适合工業,最多也就增加一兩家工廠。
隻要政府不解決交通問題,無論他們怎麽折騰,都不可能在缺乏原材料的情況下搞出工業體系來,我們何必要阻攔呢?”
非洲大陸豈止是缺乏工業體系,完全就是一窮二白。不但原材料資源不到位,就連人力都缺。
在地廣人稀的非洲大陸,想要找十幾萬工人,建立集采礦、冶煉于一體的大工業集團,那個成本都能令任何資本家望而卻步。
弗朗茨不确定的問:“你的意思開放采礦業,但是修鐵路的時候,故意設置障礙。
讓原材料産地和原材料産地之間無法直接對接,增加工業發展的運輸成本?”
真要是這麽幹了,估計非洲的工業也就完了。想要開發礦産沒有問題,在資源集中區域政府會修建鐵路,讓出産的礦石可以運出去。
隻不過這種鐵路以單線爲主,并不是完善的鐵路網。尤其是鐵礦和煤礦之間,沒有鐵路直接貫通,從源頭上壓制非洲本土工業的發展。
不得不承認,這種方式要比直接禁止非洲發展工業要高上不隻是一籌。未來還可以找借口,比如說:勘探技術不到位,錯誤估計了資源儲備量。
一億噸礦石儲量的巨礦,在報表上顯示是一百萬噸,自然不值得政府重視,需要規劃鐵路線了。
又或者是:忽略了技術進步。
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錯誤判斷了礦山的開發價值,修鐵路的時候忽略了,也是情有可原的。
……
反正都是特殊情況導緻的,絕對不是中央政府在壓制非洲大陸的工業發展。最後非洲大陸工業沒有發展起來,那也是非人力所能及。
過上幾十年後,完成了本土化,奧地利在非洲大陸的統治根深蒂固了。到時候再來糾正這些特殊的曆史錯誤,也爲時不晚。
工業大臣卡斯欽-屈貝克回答道:“是的,陛下。現在我們要集中力量發展本土,讓殖民地做出犧牲也是沒有辦法。”
卡斯欽-屈貝克重點強調了“殖民地”三個字,既然是殖民地自然不能夠和本土相提并論了。待遇低上一等,那也是必然的。
如果不從殖民地吸血,奧地利的經濟也不能夠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在自由貿易時代降臨前,殖民地都是被犧牲的對象。
這次局限于時代性的“錯誤”也就不再是錯誤,非洲大陸的鐵路網建設失誤,也成爲了必然。
弗朗茨總算是理解,爲什麽原時空印度鐵路爲什麽有那麽多坑,原來禍根早在殖民時代就已經埋下了。
不是設計師們規劃不合理,而是現實就需要不合理。未來看起來不合理的規劃,這個年代卻是最優的選擇。
弗朗茨點了點說:“加快殖民地鐵路建設進度,趁着信息不對稱的時間點造成既定事實,不要引起民間的注意。”
維也納政府手中是有一張資源分布圖的,不完善是必然的,可是對比民間政府了解的還是更多。
工業發展離不開煤炭,非洲大陸的煤礦集中在了南非地區,這就注定了真正需要設計出錯的地方也在南非。
要做到這一點非常簡單,拿金礦頂缸就行了。鐵路網優先考慮金礦的開采、冶煉,忽略了其它地區也是可以理解的。
……
這種隐蔽性的方案,自然要盡可能的保密,實施的時候自然是落到了鐵道部頭上。
鐵道部内,接到這份兒特殊命令的施泰因直接傻眼了。這項工作可不好幹,擺明是要做好挨罵的準備。
不管準備的借口多充分,未來民衆們還是要罵鐵路設計者,這口鍋讓誰去背成爲了一個難題。
手機變卡了,不知不覺居然用了兩年多,又到了退役的時候,哀悼我這逝去的青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