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史穆有才的賬目做的分明,凡是各地的賦稅、府庫繳獲,都算作是慶豐軍的公家賬目,單獨做了一個賬本,至于買食鹽、銅鏡、兵器等的收入,另外做了一本賬目,他看做這是郝仁的私産,沒有郝仁,哪有這些緊俏的東西在市場流通,他認爲這個是公私分明。
穆有才兩本賬本一對比,尚有盈餘近百萬貫之多!
“這是大元帥的私産,不能這樣不聲不響的打水漂了,大元帥要是還讓我做這長史,我就不出這個錢!”穆有才理直氣壯的說。
‘這些錢沒有公私之分,都是慶豐軍的,我是大元帥,這錢,怎麽花,難道我說還算嗎?穆有才這個守财奴!’
郝仁又好氣又好笑,很是無奈,不理會穆有才,對餘下三人道:“學堂一定要辦,劉參軍、俞參軍、羅太守,不知道你們還有什麽意見沒?”
羅本道:“自古以來,免費學堂,貫中從未聽說,主公若想重民智,隻要開科取士,讓士子儒士們看到讀書的希望,讀書之人,自然趨之若鹜!”
俞通源道:“辦學堂是好事,不過,不收取任何費用,還要主公倒貼學生的錢,屬下認爲不和規矩,我們不指望學堂盈利,我們也應該象征性的收取成本,勉強能維持學堂開支爲上策!”
劉伯溫道:“都督仁義,慷慨拿自己的私錢興辦學堂,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可以收納士子文人之心,士子之心,乃民心也,主公若是如此,霸業可成也,不過也就象征性的辦一兩處學堂,沒必要大張旗鼓,遍地開花,如今開科取士,才是王道。”
郝仁也沒想到,辦一個免費學堂,會遇到這麽大的阻力,人家某某某,生了小孩,據說某某撥款養道十八歲呢,不過這裏是元末,民智未開,不能用普世的觀點連下結論,諸位文官有如此見解,實在不足爲奇。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本帥想如此做,并不是想收納什麽虛名,而是爲華夏的長久興盛,萬世不衰,也爲了慶豐軍長久的人才供應。百姓的賦稅雖然輕,與辦學堂比起來,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隻要我們把百姓的基礎設施做好,百姓都得到實惠,日後加稅,百姓也會心甘情願!”郝仁與衆位參軍解釋道。
郝仁自然不能說什麽梁啓超《少年中/國說》,倒是把先有雞,先有蛋的僞命題,給諸位手下說的雲裏霧裏,做了好一番解釋,說明這個學堂不會敗家。
幾位參軍,最後被郝仁的高見所折服,知道主公的學識,他們翻遍古籍也學不來的,都同意了郝仁興辦學堂的事情,其中還有許多細節,不做起來,不知道其中的問題,包括财政預算、學科設置等,郝仁命廬州太守羅本,率先在廬州轄區做示範,三五個月成熟起來,再在慶豐軍全部的地區推廣。
剩下的就是先讓帥府長史撥款的問題,穆有才一聽,諸位參軍都同意了,也忘記自己剛才還要撂挑子不幹,就郝仁的桌上,将賬本緊緊的抓在懷中,說什麽也不撥錢。
郝仁見自己賺來的前,花起來還這麽費勁,确實有些惱了:“左右,給我逮起來,先打他十闆子!”
陳達、斐冠軍乃是郝仁的過命親信,不知道穆有才與郝仁的交情,早就被穆有才的舉動激怒,雖然騎馬不怎麽樣,對付一個文弱書生,還是綽綽有餘,二将兇神惡煞一般,将穆有才像抓小雞一樣的逮着,斐冠軍按着穆有才,陳達操起手下遞過來的軍棍,舉手就要打。
穆有才打衣服咋就破舊不堪,如今袖子也被扯掉了,他也不掙紮,可能怕掙紮給衣服造成更大的破壞,隻是死死的抱着賬本,口出豪言:“主公公私不分,要打便打,打死我也不出錢!”
雖然沒有這個長史的命令,郝仁照樣可以去府庫支領錢财,那樣,任命手下的一應官職還有何用?自己的政令都傳達不下去,日後怎麽治理手下官員?
俞通源、羅本等見郝仁真動怒了,陳達、和斐冠軍确實要打穆有才了,趕緊拉住兩個宿衛千戶,讓兩個千戶暫時不要動手。
俞通源道:“穆長史一時不明白其中的厲害,待我在與他解釋,求主公暫時記下他的闆子!”
羅本也順着俞通源道:“暫時不需要長史撥付款項,先用我太守府衙的辦公經費先搭起學堂的架子,日後再有用度,我請示主公再向長史請款也不遲!”
郝仁也沒想真打穆有才,隻是想吓他一下,讓他拿錢也就算了,誰知道侍衛一下子将他的衣服扯破了,這讓郝仁更加于心不忍了。
穆有才雖然吝啬,卻不貪财,沒有将錢貪污道自己家去,那一身衣服還是郝仁趕往颍州路上,給弟兄們買衣服,因爲銀子保值,店家特意送了郝仁兩件長衫,穆有才穿的還是那時候的長衫呢。
劉伯溫搖着羽扇,慢聲細語道:“主公确實公私不分,這錢,确實需要一個内外賬目,外賬知應補足,主公可從内賬暫時借給外賬,等府庫有錢财,再還上内賬,如此最好!”
穆有才躺在地上,插話道:“還是劉參軍學問高,正應該如此!”
郝仁也認爲有道理,日後天下平靖,自己難免會有奢侈的花銷,以穆有才這個态度,日後指望問他要錢享樂,估計可能性很小了,怕那會他又要說,這錢都是公家的賬目了。
直到郝仁同意将慶豐軍經商所得,百分之二十入内務府,穆有才才從地上掙紮起來,拿出大算盤,‘噼裏啪啦’的打了一通,算下來,慶豐軍還欠郝仁二十萬貫。
無非就是把錢從左口袋,換成右口袋而已,錢也沒離開郝仁的口袋,郝仁這回再讓穆有才‘借’羅本一萬貫,穆有才就欣然同意。
“主公可要有信譽啊,不要借了不還!”穆有才還不忘刻意強調一下。
“穆長史忠于職守,賜白銀百兩,錦袍兩領!”郝仁朗聲道。
穆有才端着賬本,将賬目記下,才又問:“這個就算作内務府支出吧,外務府賬目沒錢,免得向内務府借錢費勁兒!”
一句話,将在場的所有人都逗笑了。
郝仁又經過與幾個參軍商議,确定了創辦學堂的方案。
小學堂是準備在全國推廣,屬于啓蒙教育,不具體分科,力求學生全面發展,學制爲六年,書本、紙張全部免費,六年學業滿了,隻要通過考試,就可以升入州府設置的大學堂。
大學堂除了招收小學堂升上來的工費生,未通過考試的可以自費入學,大學堂學制三年,具體分文、武兩大科目,結業考核合格者,可以升入廬州的太學堂。
太學堂分文、武、農、醫、工五科,面向全國招生,年紀三十歲以下的,通過考試免費入學,不招收自費學生,三年結業滿了,通過畢業考試,就可以任命官職。
郝仁最終與參軍們商定了這樣一條培養人才的道路,剩下的就是由羅本在廬州示範完畢,在慶豐軍所有的地區推廣了,要最終成型,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慶豐軍的人才奇缺,此時靠辦學堂,是遠水解不了進渴。
單是一個太學堂的教學人才,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郝仁目前急需人才,而且目前民間也有很多飽學之士,也要給他們希望,不能讓他們成爲改革的犧牲品,何況,科舉制度在華夏已有深遠的曆史,不能廢止!
“着手準備開科舉試!”郝仁道。(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