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一身和服,腳穿木屐,頭上的發髻,高高的梳在腦後,雙手抱于胸前,懷中抱着一把長倭刀,腰間别着一把短刀,透露着一臉的冷峻。
那人一個漢家的長揖,道:“流落東瀛的漢家兒郎,後村上天皇幕僚‘陳思宋’,見過劉元帥、郝都督。”冷峻的表情,沒有發生一絲的變化。
就那一身标準的倭寇服飾,郝十三心道:“倭寇,肯定是倭寇上岸了!”勃然變色,下意識就去摸腰間寶刀的刀柄。
劉福通趕緊勸阻道:“賢弟--賢弟休要動怒,切聽他言。”
“有什麽好言語的?倭寇侵略東南沿海,如今莫不是要與紅巾軍聯合?我說什麽也不能同意。”郝十三怒道。
那個自稱是漢人陳思宋,微怔道:“我乃是南宋平章政事陳宜中之後,雖然客居東瀛,卻并不是倭人。”
陳宜中何許人也?乃是與文天祥、陸秀夫共同輔佐南宋最後政權的時代人,可惜,這人性命卻得以保全,沒有被蒙元擄掠,也沒有在崖山赴海。
“先祖陳宜中,因崖山戰敗,大宋亡國,先走暹羅,後走東瀛,爲的也是複國之事兒,東瀛乃是大宋的忠誠藩屬,大宋亡國,東瀛舉國爲大宋服喪,又兩戰于蒙元,都督何故存對東瀛存在那般的偏見?”陳思宋道。
陳思宋所言不虛,此時的東瀛,非後世的東瀛。
時下東瀛,深受大宋的程朱理學的影響,宋朝雖然軍事羸弱,卻被東瀛深深的折服,東瀛折服于華夏燦爛的文明和先進的科技。
南宋亡國,自诩爲大宋文化繼承的東瀛,爲南宋亡國的皇帝舉行國喪,元太祖忽必烈多次派人招降,東瀛小國,以自己是大宋的藩屬爲由而不肯臣服,至于忽必烈組織兩次大讨伐。
郝十三也知道,不應該以後世的眼光看待時下的東瀛,畢竟此一時彼一時,口稱“失禮!”又道:“你切說一說,東瀛現在是什麽情況。”
南宋的陳宜中流落東瀛,複國無望,于是流落在東土,逐漸也成爲東瀛的望族,陳思宋出生于東瀛,又爲東瀛南朝後村上天皇的幕僚,自然把東瀛的情況說的明白。
忽必烈兩次東征東瀛時,東瀛的執政爲鐮倉幕府時代,鐮倉幕府雖然在飓風的幫助下,擊退了兩次讨伐,幕府統治,卻也風遭到沉重的打擊,至于雨飄搖,原因在于自認爲有功的武士階級,沒有的得到應有的封賞。
東瀛的幕府時代,由軍事最高的指揮官征夷大将軍開府,稱爲幕府,天皇隻成爲國家的象征,更像是一個花瓶,軍政大權掌握在幕府手中。
後醍醐天皇見幕府通知有所動搖,想要收回鐮倉幕府手中的權力,由天皇掌握手中的大權,因此,與幕府發生龌龊,最終導緻軍事沖突,幾經周折,時下的東瀛,分裂爲南北兩朝代。
南朝的實際統治者是後村上天皇,乃是後醍醐天皇的第七子,陳思宋就是後村上天皇的幕僚。
北朝的實際統治者,是在倒幕行動中起家的足利尊氏。足利尊氏,在北朝另立天皇,開府,稱爲室町幕府,是爲室町幕府時代的第一任征夷大将軍。
南北兩朝,互不統屬,連年征戰,誰也不能征服對方,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那麽問題來了,我打不過你,就找人來幫忙吧!
東瀛南北兩朝,都把大元朝當做自己争奪的有力資源,都派出使節,想獲得大元朝的幫助,可惜時下,大元朝自己的後院起火,江淮的紅巾軍尚且擺平不了,哪還有能力去管這個東瀛小國内部的事情。
陳思宋與南朝皇太子來到中土,并未受到大元朝的特别禮遇,聽聞紅巾軍勢大,很自然的聯想到連接紅巾軍。
東瀛乃是大宋的藩屬國,小明王又是誰?大宋徽宗的九世孫,要找幫助的人,自然要找有曆史淵源的夥伴了。
可惜,韓林兒姓韓,隻是詐稱姓趙,南朝對宋的衷心未可知,不過是各自利用罷了,誰要認真,誰就是輸家。
“那你是讓紅巾軍幫你打足利尊氏,實現東瀛的南北統一了?”郝十三知道陳思宋是夜貓子進宅,沒安什麽好心,反問道。
“非也!非也!”陳思宋滿臉傲氣的說:“天皇陛下可以幫助大宋複國,共同推翻大元。”
劉福通應該是早就聽過陳思宋的高論,一直滿面春風的聽着陳思宋的講述,還不住的連連點頭。
郝十三心中滿是疑惑。
東瀛的南北朝之間戰事不斷,若是南朝能夠分兵打元朝,還不如分兵去打北朝,他不無考慮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南朝雖然不能派出大部分的兵力對紅巾軍進行援助,但是可以出動少量的兵力,襲擾高麗的沿海,不能他高麗分出大部分的兵力,南下幫助大元打紅巾軍。”陳思宋道。
分兵襲擾高麗,說的冠冕堂皇,要不,南朝的武士,不也是這麽幹的嗎?還是要以官派的形式,進行倭寇的活動。
郝十三不贊同于南朝的合作,不過東瀛若是南朝統一北朝,對待漢家中原的沿海,還是比較有利,南朝的對馬島于高麗半島相對,往南就是華夏的東南沿海。
元末明初,海盜之所以猖獗,主要原因還是北朝打南朝,最終北朝統一了南朝,南朝的武士爲了免遭殺戮,才铤而走險,出海擄掠高麗沿海和華夏江浙一帶,若是南統北,就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海盜了。
原因很簡單,北朝距離華夏的沿海太遠,北朝若想渡海來華夏,必然要經過南朝的海域,北朝的潰兵若往南走,隻能是入了南朝軍隊的虎口。
“那你們想從紅巾軍得到什麽好處?”郝十三直言不諱的問道。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陳思宋向幫助紅巾軍,無非也是想得到自己的好處。
“紅巾軍得了天下,高麗歸東瀛所有!”陳思宋道,簡直就是獅子大開口。
“大哥,小弟認爲此事不妥!”郝十三差不多聲淚俱下了。
紅巾軍與南朝瓜分高麗,這個事情未免也太過長久了,如今紅巾軍正忙着四處征戰,自顧尚且不暇呢,與倭人合作,無非是與虎謀皮。
雖說高麗是大元的驸馬之邦,多次派軍隊南下支援蒙元攻打紅巾軍,可是,自從周朝初期,周武王分封天下,高麗半島就是商朝貴族箕子的分封地,乃是漢地,怎能分地于他人呢?
“倭人不可信,不可輕易許諾!”郝十三又道。
劉福通見郝十三如此激動,容不得他不做深思熟慮:“這……”
“傳國玉玺,用傳國玉玺,換紅巾軍對南朝天皇的支持!”陳思宋滿是神秘的說。
“哪個玉玺?莫不是刻着‘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和氏璧?”郝十三反問道。
“正是和氏璧所刻的傳國玉玺。”陳思宋神秘的笑道。
“哈哈”劉福通大笑道:“若得傳國玉玺,正是天意讓大宋光複啊!”
騙子--
這是劉福通的中軍大帳,若是郝十三的中軍大帳,郝十三肯定要給這個陳思宋拖下去,一頓胖揍。
郝十三雖然曆史不好,但是他也知道,後世傳國玉玺下落問題,乃是華夏一大未解之謎之一,這也是郝十三在地攤看書時,當做鬼狐精怪故事看的。
這方玉玺,盜版的雜志上說,相當霸道了,能定海驅邪(秦始皇南巡曾遇到湖嘯,将傳國玺丢入湖中,海波平,八年後失而複得),還能夜明(孫堅破洛陽,井内有光,撈出傳國玉玺)。
這些都是小說中的雜談,肯定一點的是:
至五代十國後唐李從珂亡國****後,華夏的傳國玉玺,從此下落不明,後來的明、清帝王,爲了找這一方玉玺,快把華夏翻了個遍也沒能找到。
劉福通這裏,胡亂來個江湖騙子,自稱是大宋舊臣的後裔,也就算了,居然還抛出傳國玉玺的由頭?
郝十三真想從酒桌上沖下去,給這個陳思宋一頓痛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