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慈善身死。
有很多人說慈禧死光緒未死,那‘我大清’還有救,所以就不如在書中推演一下,看看‘我大清’是不是真的能萬年不缺。而對于女主刺殺慈禧改變曆史使得主角預知曆史的能力下降,其實穿越者在所處的時空,随着實力的擴大,造成的蝴蝶效應也會加大。雖然慈禧身死仿佛是主角的刻意,但是隻感覺這樣是最好的解釋,慈禧不可能寫成喝涼水嗆死,也不可能被康梁等廢材殺死,更不能是光緒、袁世凱殺死,光緒殺了慈禧是不孝,完全沒有繼續做皇帝的可能,而袁世凱那邊靠着慈禧不死而權位得保,雖然慈禧在不斷的打壓他,但他還是滿清的重臣。所以,算到最後,隻能是同盟會或者複興會來幹這件事,主角不幹,那隻能是同盟會動手,并且曆史上同盟會确實有過這樣的組織和計劃。總而言之,是本着合理的原則故意安排了慈禧身死,看看‘我大清’立憲開國會之後,皇位能固幾百年。
2、支持立憲或者立馬平推
革命不是占山爲王,而後練兵平推,主角沒有基地車,不可能無限量的制造武器彈藥和克隆人士兵,在1905年之後,立憲是中國的主流,1906年9月之後,革命勢力大減,就是因爲立憲之故。曆史上劉光漢(劉師培)的叛變也是因爲立憲占了上風,所以才投身端方幕府。東京的同盟會諸人因爲被滿清通緝,不得已不斷的發動革命,從1907年到1911年5月間起義,完全是革命派對立憲派的絕地反擊,汪精衛入京刺殺載沣也是在革命式微的情況下才發生的事。可以說1905年9月到1911年5月這段時間,大勢完全在滿清這邊,革命力量不是壯大,而是縮小。要不是1910的股票風潮,使得當年開始新軍便大規模減薪、欠薪,再加上1911年那一連串的巧合,滿清說不定真的能挺到1913年開國會。
正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一般,任何的造反者都要有一套自己認可的邏輯,在三綱五常逐漸瓦解但仍然堅固的清末,排滿隻能喚起少數讀書人來革命,要是沒有立憲派的反水,沒有“武昌模式”的确立,那麽單憑武昌那些新軍,滿清不可能倒台,想當初孫汶同志還和楊衢雲爲了滅滿之後要不要有皇帝打了一架,革命先行者在那時候還力保“皇帝”永存,這不得不讓人明白清末革命的艱難。迂回前進、潛伏隐忍才是革命者真正要做的事情。從1903年開始,到1911年,8年的時間不借助曆史大勢,要推翻清朝完全沒有可能。這其中,最關鍵不是有多少錢,而是有多少人。當然,求爽的情況下,看到革命者這麽委屈,很多人不爽,其實很奇怪,寫的爽的書常常抱怨人家寫的不合理,寫的合理的書有嫌棄太壓抑太憋屈,看來大部分人都喜歡藥做成甜的。
3、前明宗室
書評裏對這個非議的人很多,對了,清末大部分的設定都是做總統的,本書一定沒有總統這個職位,這恐怕也會爲大家所不喜,還是提前說的好。爲什麽要提這個,是因爲大部分讀者喜歡君臨天下、大權在握。前明的出現給這樣的想法帶來了一絲陰影,猜測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吧。但實際上,前明那個布置沒有花多少錢,也沒用付多大的代價,從投資收益來說,即使是虧了,也是毛毛雨。
因爲後文劇情的關系,前明的用處不好細說,你可以把他想象成退位後的滿清皇室吧。很多設定裏面滿清皇室退位還給多少多少萬銀子也不見吐槽,現在前明這邊一出來就意見很大,很想不通。難道前明宗室真的比不上滿清皇室?——有些人會說滿清是在位的,前明是失位的,但既然豬腳能上位,那滿清在不在位有必要嗎?一隻死老虎還要供起來嗎?
4、杭州布置
套用中學曆史課本的話,前面主角的革命路線是資産階級革命,這是曆史發展的一個順序,包括滿清立憲開國會也是屬于這個範疇,要想跳出這個範疇,那麽就要先讓它先實現,不可能跳過這個階段然後直接進入下一個階段,所以慈禧之死從這裏來說是必要的,唯有進入了資産階級革命,最後才會有另一種革命的誕生,穿越者能做很多事情,但曆史的必然性他無法逾越,所以杭州是書中進程必然要經曆的,不然以後無非是一個北洋或者果黨,穿越還有什麽意義?至于蔡元培的安排,也是因爲他是文人屬性,隻有在他手上會得出這樣的結果,這是人的認知、性格、技能的問題,不是其他問題。唯有經此一敗,複興會才能徹底的轉向,主角才能徹底的驚醒——一個正常人不太可能可以達到太祖對于革命的認識,因爲教育和環境要他做一個好人而不是一個‘壞人’,道德對人的束縛是無所不在的,現在那些殺人的罪犯有多少是不認罪,認爲自己殺人有理.那麽穿越者就有多少明白“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個道理,不過的這樣的比例太小,任何人都要經曆過一些事情之後才會驚醒,革命家不是天生的,而是淘汰出來的。另外,這對于蔡元培來說也是一個磨練,之後他會變成什麽樣,那就好好琢磨再寫了。
5、曆史人物
粗看清末民初的曆史,很多人都是敬仰的,但細看卻又有很多讓人不可接受的東西,看着看着,就不免墜入細節,然後由此抓狂。但一旦平靜,又覺得那是曆史的必然,在那樣的情況下,隻會有這樣的人,道德對于曆史來說是無用的。當然,在行文間,不免會被道德所驅使,筆下會流露出一些厭棄的态度,這是心性未熟的表現,所以對曆史人物的描寫有所偏頗。同時,因爲劇情的關系,沒有矛盾的故事無法繼續下去,這也會讓曆史人物的形象受到損耗。這一點是不得已的。所以看書的時候,還請對一些不能認可的東西不要認可吧,畢竟這隻是一個故事。
6、後文的毒點
立國後的建設不會是一帆風順吧,線路之争一定會有的,鬥争也是會有的。複興會諸位領導的鬥争在清末不可能有什麽,最多隻是意見不同,但是當這些人掌權之後,那麽鬥争才會真正的開始。如果主角能活過21年,那麽後面便是主角和主角自己的鬥争了,或者說是主角和被主角早期思想熏陶了的人的鬥争。當然,最後的結果會是完滿的。不過,如果是一心要看怎麽爽,怎麽意氣風發,那就要失望了,主角沒有那麽多金手指去支撐那麽大的戰略,按照正常推演,不死人的話,中國500噸鋼在二戰前都有些問題,憑這麽點東西隻能自保,這樣的二戰其實是沒有看頭的。建設和爲了建設發生的鬥争或許是本書中間三分之一的看點吧。
最後在說一句,本書之前設定的立足點隻是真實,不是爽快,主角那麽廢也是基于此,革命這麽糾結也是基于此,讀者讀的不爽也是基于此。不過,就好像一副畫一樣,落了筆就難以改了,因爲所有的明暗線都已經布置完了,再改除非把第一卷鏟平,并且,一個故事橫在腦子裏,沒有寫出來就會老想着——這其實也是敢說不太監的原因,孕婦一般,不生下來自己也難受,所以後文會注意一些細節,盡量迎合讀者,但大的方向還是沒辦法變的。
最最後,感謝所有讀者的支持,想打名字還是算了,因爲人太多了,沒寫全不好,要寫全可不是一晚上能完成的。感覺諸位的建議、意見、批評,還有點擊、推薦、收藏、點贊、打賞、訂閱、月票。我都看着這些,但是不好意思問你們要,還是淡如水一些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