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禁軍集中在大散關,由臨時主将王念經領導快速整訓,随即就開始了計劃好的西進。
六萬之衆騎兵用着自己原有的戰馬武器,在大理僅僅三千軍監控下浩浩蕩蕩上路,随行有大量騾馬車,拉着無人區途中需要的軍糧幹菜等,但運的更多的卻是分門别類各種草種樹種等。大軍在進軍路上順便要在預先勘查規劃好的地點種下種子,先初步改造一下沿途的這些荒涼到既缺乏綠意也極少能看到動物出沒的陝西地,進軍目标是遼皇統治區西部的西遼侵吞的原回鹘國。
宋國叛逃狂潮僅僅過去兩年,天下已經發生了太多巨大變化。
單說金國,如今已不是那個幾萬人口寥寥兵力的部落小國,招納了衆多北方蠻族後已經有上百萬人口,并且利用小冰川氣候影響越來越嚴酷,冬天越來越長而酷寒無法承受,能伸手打獵的東北山林地區的動物也詭異越來越少,食物日益短缺不得不出林依賴金國得到食物并學習耕種,被金國就勢扼住命脈控制住了,以及不斷對遼戰争,逐步瓦解了一個個獨立性極強的部族勢力,初步消化了這些原本不肯認金國或根本不是女真族的勢力,成爲了一個較大而穩定的國家。
百萬人口的國家,相較人口論百萬數的宋國根本不算什麽。宋國隻京畿地區也不止百萬人口。相較東遼的底子也不算什麽。遼國悲慘被三分,但爲遼國主體的東遼仍有七八百萬人口。
但是,人口多在戰争能力上并不是關鍵因素。
農耕民族打不過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幹不過更野蠻更骁勇善戰的漁獵民族。
這是個規律。
金國成了上百萬人口的國家,在這個冷兵器時代是個極可怕的事。它聚集的是東北亞原始森林原始海島中最野蠻最強壯矯健最擅射和搏鬥,也是最不怕死最兇殘的那些部落族群人口。
女真本就骁勇兇殘可怕之極,如今又擁有了衆多類似的人口,彌補了人口底蘊的短闆,其勢已成,若是擱曆史原來那個情況,金國已經是鐵鐵的東方霸主。遼國、宋國、大理國、還有西夏和半島棒子國、倭國,都隻會是菜,隻有在金軍屠刀下瑟瑟發抖等待滅亡的份。
當然,若無趙嶽對曆史的幹預,金國也不可能有如今的上百萬人口的國勢。
遼國分裂,人心不穩勢力也大減,之所以由蕭幹耶律大石統領軍隊仍能頑強抵擋住金軍一波波瘋狂進攻和重點突破,在于金國吞并的那些野人雖然強悍骁勇卻還不大會打仗,更在于火藥的出現。遼國火藥技術和制造能力不如宋國,卻比野人金國強多了,國大資源足,文明先進.......底子厚。有技術,或許這是遼國向宋國學儒學文雅風流輕狂放蕩......從儒教文明唯一收獲的好處。
火藥在戰争中的有效利用,真正開始體現和證明了一件事:戰争,拼的是綜合國力。
軍隊揮刀子射箭最能打不再是直接決定戰争勝負與國家是生存還是毀滅的因素。
你再野蠻不怕死能打?火藥轟隆隆炸過去?也隻有血肉飛濺成殘屍甚至大軍慘敗的份。火藥的應用?遼軍又主要是守城守寨守山關卡打防禦戰?野戰很少?這讓金軍很吃虧?打得艱難。
金遼戰争膠着。各有優勢?各有勝負。金軍一次次兇猛打來?又一次次無奈退走......
似乎,老牌帝國遼國與嫩嫩小鮮肉金國之間的這場生死之争?到底誰生誰得死還是個疑問。
但?即使沒有海盜國的操縱,遼國也必定滅亡。
在非科技高度發達的條件下?沒有核武?沒有導彈,沒有無人機.......打仗拼的還是人的素質,誰的軍隊更忠誠敢拼,誰的軍隊更不怕死更願意奉獻犧牲?誰才是主導戰争的。
人的因素在任何時代都是要緊的。
懦弱不堪太怕死,真打仗了就吓得腦子昏蒙空白一片?甚至幹脆抛下計算機......導彈車......跑了,科技再發達,武器再先進又有什麽用呢?等着被敵人炸毀甚至輕松收取利用了的擺設而已。
東遼人愚昧無知自然不懂這個,看自己國家的軍隊還能和金軍有來有往的膠着打着,就還懷有希望。遠遠跑到甯夏這逃避金軍的遼皇耶律延禧,更抱有幻想,還幻想着聖威回歸的那天。
統治中心以及人口勢力主要在新疆西域那邊的西遼卻對遼金之争不抱樂觀态度了。
這邊的統治者已意識到,金國已經壯大野蠻強大到不可制。東遼必亡。虛弱混亂的宋國也必亡。在甯夏苟安的遼皇耶律延禧部更沒有活下來的可能。
天下的情況大變了,若是還按着西遼當初鬧分裂建立獨立政權時設想的那樣,等東邊的打殘了,抗不住了,西遼趁機出兵強吞東邊的遼國勢力,奪取權力,統一遼國勢力,依仗西遼的野蠻骁勇兇殘不怕死不下于金軍而且兵力比金軍龐大的部下多族奴隸野人軍消滅金國,那就會成爲無視了殘酷事實變化的大笑話,得到的會是也陷入慘敗,不但不能奪取東部權力統一遼國,更不可能輕松吞并宋國,而且會在忙碌對付這件事必然引發遼國内讧時被金軍趁機擊滅遼國。
最讓人擔憂的是,西遼是契丹人的天下,契丹人卻不是西遼的主力人口,盡管也是西遼大族,但,人口與兵力數量遠不如統治下的其它種族的人口與可用兵力的總和。
還有,西遼統治者自己心裏清楚,部下本族契丹軍并不真強悍能打,至少是不如其它蠻子族奴隸軍能打,契丹本族軍強的隻是武器戰馬、軍事訓練和飲食強身方面的待遇,加上大遼國對西域野人諸族長久以來形成的威懾力,這才使契丹人能坐穩統治者族群的地位,保障西遼政權。
這要是領着奴隸蠻子們到東邊打仗,在和東邊統治者争奪權力的過程中,讓諸族蠻子軍意外看到東遼軍,也就是契丹人軍隊原來根本不能打,甚至不堪一擊,進而意識到原來遼國已經虛弱懦弱成了這熊樣快完蛋了,後面的事就不用費心去設想了。指定是蠻子們輕蔑契丹人,暴發出長久以來被欺壓奴役的怨恨戾氣轟然反叛,不但不是遼國的軍力戰鬥支撐,反而成了助推遼亡的......
原來的計劃已不可取。插手東遼必然導緻西遼也得跟着滅亡。
那麽,策略就得立即改變.......
加上西遼統治者一有了獨立政權後,頭上沒了管束,本就糜爛腐朽了,這下越發放縱沉迷腐敗享樂,文武都貪圖安逸,再不願意奔波吃苦,更不願意迢迢萬裏出兵跨茫茫無人區甚至無野獸區戈壁遠征去東部打仗冒險,上上下下的隻想待在離東部滅國之災太遠的西域悠然快活着,于是西遼統治者商量後“果斷”放棄了拯救祖庭地的廣大祖人和回歸東部掌權重興遼國的打算。
管你死逑去。我和我的家人活得安逸富貴快活就好。
放手,再不顧東部的死活了,但西遼自身的最大隐患也得趕緊解決。
必須想方設法把東部的廣大契丹人口弄到西遼來,增強契丹本族的勢力,壓制住其它族......
西遼當初吞并回鹘地,專門在河西走廊西部,離遼皇部不遠卻也不近的地方保留了一部孤懸在外的地盤和勢力,由此,西遼帝下令要求這的統治者就近抓緊吸納東部的契丹人來西遼。
以上這些西遼的見識以及應變措施,自然是被西遼王和西遼權貴奉爲高參實際卻是海盜間諜的那個學者促成的。不然,憑西遼這些隻知權勢富貴安逸腐敗享樂的蠢豬蠻子哪能有這腦子。
河西走廊這邊的西遼勢力也積極執行了命令,兩邊同時着手,一邊就近去引誘遼皇部的契丹人,一邊去比較遙遠的東部蠱惑引誘。
幹得不可謂不勤勉沒高招,蠱惑有威力,可是,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東遼部也好,遼皇部也罷,契丹人,在無知而渾渾噩噩與祈禱遼國能打敗金國重回強大統一的幻想中被蠱惑,能有腦子猛然意識到遼國完了怎麽也頂不住金軍的,心确實慌了,急于找活路,不少人開始想方設法擺脫官府控制管理,鑽空子帶家人卷财逃走,逃奔的方向卻往往不是西遼很笃定的河西這,竟然是南下穿無人區,逃到大理國在大散關、峽州、歸州的控制區。
甯願投奔陌生大理國爲奴,也不投奔同族西遼爲主,這讓西遼震驚而措手不及,極不理解。
從地理、路程等困難程度方面客觀地講,東遼人逃到河西也确實太難,太遠了,選擇走草原西去,沒什麽正經路,一路無人區,得不到任何便利,而且面臨時刻的野狼害,若選擇從原本的宋國領土那去,有正經路方便拉車走,但野獸更多,而且還有西遷的折家軍卡在那,更兇險......
往南逃,也是無人區,環境這還被綠化了,到處牧草茂盛,樹林也一片片起來了,這一路上的毒蛇野狼更多更危險,想逃到大散關等地也不近,但大多數逃離遼國的人家還是堅定選擇了南下........原因太簡單了,大理國是海盜國的屬國,安全,發達,而且南部溫暖富饒宜生存.......
在契丹人眼裏,西域,那是什麽?
沙漠、戈壁、荒灘,風化的魔鬼城,幹旱太缺水,凄厲的風呼嘯着,吹人身上刀一樣刮,塵土漫天,太幹冷,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賭命,千裏萬裏迢迢跑去那受罪,那不是有病嗎?
甯做富人家的狗,不作窮人家的主子啊。
何況,大理國是最有名的佛國,那的人應該很仁慈.......契丹人也信佛......
當然,也有不少的契丹人忠誠本族,懷着幻想選擇投西遼去當主人階級。隻是東遼這邊的真能成功逃去是少數,成群結夥的也紛紛悲慘倒在遙遠艱難、什麽幫助也得不到的路上。
遼皇這離回鹘地近便,還有西遼軍暗中接應,結夥往往就能成功逃去。可是,這叛逃情況很快就引起遼皇部的注意。
遼皇大怒:你西部軍背叛了朕,不肯服從和幫助朕也就罷了。你們有戰馬騎兵優勢,朕奈何不了你們,隻能強忍這口氣,相安無事就好,現在竟然敢引誘拉走我的人?你敢害死朕.......
遼皇部官員也不是草包的什麽也不行,立即加強了人口控制,也很方便控制,現在也是農耕村鎮集中生活,不再是松散不可控的遊牧......逃走了一些人,但風波動蕩被遏制了。同時,遼皇軍還擺出要讨伐回鹘地西遼勢力的陣式,也不缺兵力,當初跑這的本就有十幾萬可用兵,随後又吞并了從高原上被海盜國趕下來的教士、愚昧迷信以死追随的教徒,以及高原腐朽兇殘統治者及相關勢力,錢糧财富什麽的好處沒得到多少,但人口一下了增長了一倍,有二百多萬上下了。
這些僥幸逃脫的宗教士和政權者共同構成的高原統治者,當初倉促逃離高原,來得及帶走的财富不多,下到青海甘肅等地又遭到大理海盜軍定點埋伏專門截殺高原貴族.....能剩下的糧食就更少了,在活物都沒幾隻的蒼涼無邊荒原上落腳的話,隻會先後全得餓死,再者寒冬很快降臨,沒屋子沒帳篷,凍也凍死了,無奈投奔了遼皇,身邊還有的财寶全奉獻了遼皇......和遼皇達成協議,跟來的部衆成了遼民,由遼皇的人統治。殘存的貴族後來被遼軍悄悄殺盡。當然,少數高僧成了座上客。遼皇信佛,精神空虛不安,在那個時候尤其需要高僧點化.......繼續共同愚弄吸血民衆。
遼皇勢力大增,給西軍五殘部以及河西回鹘地的西遼軍都帶來了壓力。
回鹘地西遼軍不想和遼皇大軍開戰,遼皇這的契丹人又被遼皇控制住了無法西逃。回鹘西遼隻得作罷,改爲專門引誘和等候東遼來的.......等來等去也沒接到多少,反而察覺遼皇陰謀想打來強吞這的還有的幾十萬回鹘人,以及戰馬錢糧等财富。遼皇還有野心......
此地的存在已經沒什麽意義,再等下去隻會拖入東部的麻煩甚至兇險中,于是決定全體撤離。夏收有了足夠的糧食後,等天氣涼爽了些,就退往西域得西遼統治區......
王念經帶着六萬剛降的禁軍西進,正是要消滅西遼在河西的駐軍,截下回鹘等人口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