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紀安邦在西北隻是多了個千裏迢迢來西北參軍的戰友,後來的鐵兄弟,那人叫風會,長得醜猛,也是天生神力,使的也是大刀,和紀安邦投緣,投軍時說慕名而來專門要求紀安邦收他當個親兵,勇武過人,心又誠,已經習慣了獨來獨往單打獨鬥的孤獨紀安邦就答應了,從此在西北這個極度殘酷兇險複雜的地方相互照應着....
這時期,趙廉和紀安邦之間有個鮮明對比的影像曆史記錄。
趙廉中狀元留京,很快就混成了皇帝的貼心心腹寵臣小秘書,很快的在宮中行走就如在自個家一樣沒什麽不自在的,因爲從皇帝後妃到皇子公主宦官宮女(不包括宮中禁衛)幾乎沒有不喜歡他的。他的長相,人品,才氣,博聞廣識,心靈手巧,聰慧機警幽默,開朗大氣,爲人做事的灑脫大方周到婉轉靈活或死闆原則堅定.....剛柔相濟氣質風度.....皆能讓人禁不住心一亮,他能帶給從至尊帝後到最卑微的宦官宮女快樂希望及實際好處,相伴帶來的還有一種叫踏實感的東西。
在趙嶽的處心積慮影響下,趙廉的出色毋庸置疑。他也确實是個有大胸襟大愛心的人.....
當年,趙廉在宮中的受歡迎能達到什麽程度呢?
那時還都小的小皇子小公主看到趙廉都會小眼睛頓時就亮了,跑過來叫着抱抱講故事要好玩的,争着要抱抱,不抱就大哭鬧騰不肯走,跟班宦官嬷嬷顧忌森嚴的規矩卻攔都攔不住,趙廉也膽大真敢抱....當時已是大孩子守規矩的趙桓心裏也很想象弟弟妹妹那樣被趙廉笑呵呵抱抱。趙佶也不管,還和後妃們笑呵呵地看着趙廉被一幫小家夥纏得手足無措頭疼尴尬樣,幸災樂禍的......這些小家夥們,尤其是公主們也沒白喜愛親近趙廉,絕大多數後妃們也沒白喜歡趙廉,後來,她們都被各種方式弄到了海盜國,雖然成了平民,卻逃脫了國破家亡的最悲慘曆史遭遇,而且在海盜國的小日子過得充實安甯自在穩定甚至幸福快樂.....趙廉不是獨夫君王。趙嶽也非真冷酷....
此時,紀安邦在唯一的親兵兼兄弟風會的陪伴下奮戰疆場,殺得西夏軍聞風喪膽。
趙廉到京郊縣當大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上縣縣令,到奇葩的管兩上縣卻仍是官号縣令,變相搞以農牧業爲主的經濟改革時,紀安邦在校衛親兵風會的陪伴下奮戰疆場殺得西夏軍聞風喪膽....
趙廉政績卓著調回去當皇帝的高級秘書,人尊稱其爲小相,連真正的宰相老大蔡京都不得不屈尊巴結時,紀安邦在親兵将軍風會的陪伴下越發奮勇浴血疆場,殺得......
少年趙嶽陪母親入京,兇橫嚣張鞭打城門軍,又大相國寺把副相家的公子搞成太監,初次揚名天下,趙廉護弟大戰朝堂全勝時,紀安邦還是在大将親兵風會陪伴下發狂奮勇疆場,殺得......
有趙廉的消息刺激着鞭策着,蓋世無雙紀安邦越發無雙.....
趙廉不合官場常例地離京出任了老家的知府,成爲大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邊關重鎮兼經濟重鎮的最高長官時,紀安邦終于不再奮勇疆場了,不是他終于開竅了不儒腐了,而是他父親過世了,回家守孝。蓋世無雙紀安邦,品德無瑕疵。他是大孝子,對沒能好好孝敬父母深感有愧......
風會毅然決然辭去了數年用性命硬拼出來的軍職,拒絕了西軍将門私下裏多次的高價挽留,繼續當紀安邦的親兵鐵兄弟,陪着紀安邦返回家鄉,感動得不知何爲淚水的鐵漢子紀安邦熱淚長流......這才是真正的兄弟,必須要生死與共珍重一輩子的情誼......
回去的一路上,紀安邦驚訝發現大宋民間竟然變得如此富裕了,竟然貧民百姓家也能有數頭牛羊,雞鴨豬什麽的都不算什麽了,也驚駭看到了一處處官吏士紳公差,包括軍隊系統,是如何的貪婪兇橫....聲色犬馬,拼命醉生夢死縱情腐/敗,民不缺食卻民怨日益沸騰,天下盜賊叢生.....
他深深的震撼、不解.....聰慧過人又文雅仁慈的皇帝怎麽能由着這些狗東西如此胡鬧.....他沒意識到,這天下是皇帝的,卻更是貴族和以士大夫爲首的官僚士紳讀書人的......
他也開始佩服起趙廉真治國奇才也,滄趙家族真絕世名門也。
這才是士大夫應該有的能力和品德。這才是豪門大家應該有的濟世安民能力慈悲擔當情懷和形象。絕世儒家文明下的大宋,官員和豪族應該是這樣才對......怎能一邊說着忠君愛國、君子節操......一邊卻目無君王拼命坑國害民愚民暴民,無惡不作,無恥無下限,甚至兇殘到沒人性呢.....
被西北偏遠鐵血苦寒愚昧惡劣環境風胡風一齊發力吹傻了的紀安邦心中充滿了痛苦失望。
急匆匆回到家,家中也變了,經商更有餘錢了,他沒白當官爲國出生入死,他家不用納稅,本應該是一切完美都挺好的結局,可惜精明健壯的父親卻意外地這麽早就......再也不在了....
慈祥仁善大氣的母親看到數年沒能見到一眼的寶貝兒子高大更雄壯成熟了卻也漆黑憔悴得很.....母子抱頭大哭。
紀安邦陷入更深的自責中.....竭盡了全力奮戰在西北,卻沒能把黨項人和宋的關系扭轉半點,連西夏對宋國的兇威和勒索都沒能挫掉半點,對父母雙親也沒能盡到爲人子必須盡到的孝道,奮鬥了數年,實際是什麽也沒做到,空忙一場,真是廢物,還有臉和趙廉相比......羞恥,該死。
紀安邦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專心在家守孝和照顧好母親,卻不久又遭遇到更大的刺激,陷入更大的茫然不解:海盜日益猖狂。宋人卻成千萬地甯願選擇跑去投靠誰也沒有親眼見到過到底是不是傳聞的真那麽美好的海盜國,卻不願意留在以儒佛教仁慈博愛文明籠罩下的大宋祖地故土.....
大宋是如此的富裕繁盛喜人,可是:
田虎的僞晉國起來了。
王慶的僞楚國也立了。
晁蓋的二龍山也鬧起來了。
江南盛地也不安穩......
這是怎麽了?
是世人瘋了,還是我瘋了?
他憂君,憂國,憂民,憂母親,憂鄉親.......每天對母親都是從容不迫乖巧安甯細心....一臉的知足滿足相,内心則如烈火烹油般煎熬。
趙廉治理和防守滄州,政績不出人意料的卓著,很快調任了滄北,又成爲了大宋曆史上最年輕的統管邊境三個重鎮軍事的長官,而且幹得明顯輕松自在,勝任綽綽有餘,威懾得一向對宋國強勢蠻橫慣了的遼國也不敢再輕犯,誰也不能說他太年輕擔不起....再次證明了真絕世奇才也。
随後,情況又急劇變化。
趙佶最寄予厚望的寵臣趙廉突然間就莫名其妙失寵了。天下第一強州滄州,被名士能臣鄭居中上任後幾下子就搞垮了.....滄趙破産了。大宋那如烈火烹油般的經濟發展盛況也随之陷入停滞不前,倒退,很快開始掉進崩潰.....趙廉由柱國能臣、皇帝的心腹寵臣,天下人心目中下一任的最年輕卻必然是最傑出的宰相繼承人,突然就成了皇帝最忌憚的人官員最想幹掉的人...紀安邦被這急速轉變的萬花筒一樣的世事巨變搞得暈頭轉向,心驚,心悸,心痛,心恨,恨朝中及天下出現那麽多治國無能卻坑國害人特能耐的奸臣,也恨趙廉不忠義,竟然和君王、朝廷較勁對抗....
他太固執了,仍然無法開竅,哪怕風會忍不住了會抱怨幾句朝廷和君王太特麽操蛋。
随後,又一個惡運突兀降臨了。
他母親憂思成疾也去逝了。
他的無微不至孝順無法抹去母親對早逝丈夫的思念和哀痛。知子莫若母。他的内心焦慮不安卻僞裝平靜安甯知足也瞞不過太慈愛他也太了解他的母親的那雙眼睛。
他母親無法從丈夫早逝的打擊中擺脫出來,也不知道該怎麽打開孩子的心結讓兒子能找到人生那條正确的路,她是個虔誠的儒教信徒,自己都看不明想不通,也不聽勸,所以幹脆死了。
這個打擊差點兒要了紀安邦的命。
紀安邦長這麽大就幾乎沒生過病,出生就強壯得象老虎,西北戰場受傷也從沒能讓他在床上老實躺着,這次卻倒下了,重病不起,連續數月,瘦得隻剩下把高大的骨頭架子。多虧了老管家和風會盡心竭力地照顧才撿了條命回來,然後,紀安邦就入山避居,一心爲父母戴孝守墓......
山中守靈地雖然不算深山,紀安邦卻等于和外界長期隔絕了,與山中日益繁盛的野獸爲伍。山中日用有家中供應,存在山中的糧食鹽巴衣服.....樣樣充足得很,菜自己種,是鍛煉,是自我懲罰,也是解悶,總之生活不用發愁,還有風會陪着并負責出山代他處理家中那些繁瑣的事務。
他不知道這段時期恰恰正是大宋王朝發生動蕩最激烈最迅猛最關鍵的時期。
在他不知不覺中,海盜之災突然降臨到宋王朝。
趙莊被遼軍和海盜雙重攻擊,幾乎滿莊滅絕。高俅和幾個勳貴大将軍在追剿海盜的過程中齊心合力把幾十萬禁軍青壯好漢子一把“送給”了海盜國,再次潇灑浮浪自大地自廢武功.....趙嶽在馬不停蹄奔忙着到處搞事,也爲家中滅火。叛逃洗地狂潮開啓.....趙佶這時候卻不顧趙廉還在強力鎮守着河北邊關守護着大宋政權這種江山寶座的迫切關鍵需要,竟然敢起了殺心,任性想殺掉趙廉......朝中官員不顧國家将亡的兇險,熱衷于趁機搞死趙嶽家.....京中發生文成侯府拍賣事件.....京城暴露出不知不覺間早成了歹徒窩....大相國寺事件.....道君滅佛.......鬧得那個起勁那麽熱鬧,鬧得一地雞毛,把宋王朝雪上加霜,不愧是曆史上最有名最可笑的恥辱朝代......好不容易挺過了洗地狂潮,.君臣又想得瑟折騰,卻又是海盜強悍一力掃四國,滅了西夏,搶幹淨了遼國和宋國西北,也搶劫敲詐了金國。待在京畿安全富貴地還敢任性的趙佶和官員們這回嘗到了直接加在了自己頭上的兇險。海盜對京畿直接實施大敲詐,各種貴人們全成了窮光蛋,隻沒了酒色财氣沒喪命沒成生不如死的殘廢,這已經是萬分幸運了。君王貴族大臣們再也潇灑不起來了,這下是真急眼了,卻不是幡然悔悟開始奮發努力治國愛民,而是越發貪婪急切地坑國坑民撈錢抓緊時間腐/敗享樂。
等紀安邦從出山辦事卻很快匆匆回來的風會那得知了叛逃狂潮災難時,災難已過,他驚駭地終于肯離山回家看看了。
等跑到能看到他家所在的村莊的山坡上時,不用進村近看,他就已經呆了......
他家這個村雖然是偏僻山村,卻水利便利,土地平整開闊,良田着實不少,人口上萬。他家是唯一的地主,也自然是村長和官府的保正,體恤村民,打擊地痞.....又守着山水打獵放牧捕魚,村中無惡人,一向生活得友愛平靜安甯,有宋王朝難得的鄉下快樂之地氛圍,而現在村中卻不見半個人影,除了房子等搬不走的東西,一切都變得空蕩蕩的.....他家也一樣人、财、物皆無。
紀安邦不知家中人和村民是叛逃了還是不幸死在狂潮中了,心驚,心悸,和風會狂奔回村子,滿村找了個遍,仍然是什麽也沒發現,最後在他的卧室發現了本書,書中夾着張紙條,寫着:少爺,老漢認識到是你錯了,你對宋王朝講忠君愛國是錯的。宋王朝太苟且太虛假太爛了,早就爛透了,不值得你忠誠守護,可惜你不聽勸。誰說,你跟誰急眼。老漢想帶家人和鄉親們去過真正的好日子,自由、公平,有前途有真正保障的日子,也跟着風潮投去海盜國了,無奈隻好對不起少爺。就讓老漢先去那探探路,在那先給少爺置辦點家底。你而立之年了卻還沒成親,不能在你這一代斷了紀家的香火也斷了家底。你對國對君王盡忠,對家族也要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