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廉客氣地送客,瞅着宿太尉離去的車馬搖了搖頭。
他現在是徹底理解了弟弟行事爲什麽會總那麽強勢粗暴、爲什麽對人總缺乏耐心常常顯得那麽不耐煩了。
意識觀念差距太大。
對腦子鏽豆了,明明愚昧無知偏偏又自負聰明甚至有智慧而保守某種觀念和習慣的人,你想和他勾通,想說服他引導他,你說張,他卻振振有詞堅持說李,你整天面對的都是這種人,能有耐心,能不煩躁不發脾氣才怪了。不用強硬粗暴甚至兇殘手段強行逼迫其改變,你用嘴能說明白他有效說服他才怪了。
孔孟聖賢的學說和學術理念裏說的是文化教育,側重德,側重修行,側重以德治國,但并沒有排斥和毀掉其它學術的目标。二賢都重視其它學術成果并願意積極吸取營養,豐富和加強自己的學識,也不排斥愛好和有其它門派學識的弟子,對知識是一種很開明的态度,隻是堅持自己的學說創立了自己的門派。
漢武帝時興起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不是隻留儒學而廢棄甚至毀掉其它學識。儒學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實際一直在巧妙兼收并蓄了其它學術成果才能有如此豐滿的成就,隻是太側重強調的是本派學說和政治地位,輕賤别的門派。
但儒學結合了政治,有了國家暴力機器支持,在學術上既當選手又當裁判,必然很自然導緻“百家”迅速滅亡。
大宋滿朝廷的統治者單純的以扭曲的儒和政合一治國是缺腿找死,卻偏偏固守着隻在這個找死的信念圈子裏尋找不死的良策,并且以此爲能爲榮爲文明先進,荒唐可笑,卻不是他們無知,而是千年的僵化觀念社會傳統習慣就是如此,他們隻信守和堅持這個,隻會玩這個,你說别的他們不信,也從骨子裏抗拒排斥,決不會肯開明接受,即使表面接受了也會仍然聰明地化爲儒,本質仍是虛僞懦弱耍嘴務虛那套,輕賤并阻礙真正決定人類生存狀況和發展高度的生産領域務實學術。
對這樣的文化精英群體,這樣的統治階層,你還能說什麽?
說什麽也沒用。
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你想從内部改變,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是純粹出力不讨好,是找死,必被強大複雜無比的迂腐人心世情無情絞殺掉。一個人,或一小攝人想強行扭轉社會,本就身在社會局限中卻是和整個社會鬥,怎麽可能不敗?
誰來幹也不行。
弟弟說的對,以儒立國必被異族反複挑釁侵略,總是循環被外族滅亡。
隻有來自外部的以強大國家形式出現的力量才有資格和能力來強行改變儒國社會。立足海外聚集起從硬件到新思想體系軟件的全面紮實實力的系統再反過頭來改變祖地,改造漢民族的精神世界,這一步如今看是隻能如此,完全走對了。
也隻有借異族屠刀揮來的暴力血腥才能多少洗刷一下漢民族儒腐掉的靈魂。
自己少年時幻想過效忠皇帝,創立科技興國,做一個改變大漢民族的完美無暇千古賢達忠臣的想法确實太幼稚天真。
帝國也确實應該堅決杜絕讓那些滿腦子意識毒瘤的人流入新國,免得這種老頑固防礙帝國的新思想體系建立,讓國家憑白增添了治理難度和麻煩,還必然牽連毒害到其他人也變成腦子壞掉又活回去了的落伍者。
對這類人,他平時較善也罷,沒有該死的罪孽也罷,都不能講人性慈悲不忍心看其到時受難而現在出手救助和接收。
決不能心軟。
就得讓他們在故土牢籠囚網中迎接異族的野蠻兇殘教化,讓他們承受靈魂摧殘,看他們在戰火中的真實表現再說。
趙公廉想通了,解決了在新國國策上的最後一點人性憐憫心理困擾,不在關心宿太尉這類“好人”的死活。
他回歸清州後,讓那裏的文武以及朝廷奇怪的是,他并沒有整天快馬到處視察民情軍務忙着趕緊補兵備戰什麽的,也沒有忙着傳書命令直管的其它三軍州要做什麽,沒召見三州的任何人,他什麽也沒幹,也不幹。
政務軍務仍然由通判和統制官自己領導着相關人處理一切事。
隻是收回了自己是首長的印、章,也不看文件,随意由身邊小厮擔任蓋章機器。
他每天或閑坐衙門與後宅,或出去随意散步溜達腿逛逛,偶爾出城打打獵,就這麽悠閑自在地過着。
沒有大家想像的熱情澎湃,雷厲風行,風風火火。
更沒有戰勝群臣,逼得整個朝廷都不得不向他一個人低頭讓步的狂傲得意跋扈什麽的。
若說有變化,那就是以前喜歡笑的侯爺如今變得很少笑了,神情總是淡漠很随意的樣子。
當真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對趙公廉這種當官食朝廷俸祿享受恩榮,卻不作爲,連做做樣子應付一下公務證明在幹事沒對不起朝廷的作派,不少官員有異議,尤其是那些皇帝和朝廷派來監視和控制趙公廉的文武要員更是看不慣,私下裏議論紛紛。
你怎麽可以這樣呢?
無視朝廷綱紀辭職擅自回家爲民,這是重罪。
爲嚴肅綱紀警示其他官員,殺頭也不爲過。
朝廷和聖上卻念你和家族的功勞已經大度寬恕了你,并且仍然信任重用了你,給了你更大的威榮和權力,讓你一身才華和抱負得以繼續有舞台發揮。
可你呢,
你就是這麽對待朝廷的寬容重用、聖上的深厚恩龐和情義?
先不說不守臣子之道,你這完全是枉爲君子賢達,枉爲士林領袖。
你這是另一種狂妄跋扈,而且是之極。
完全是目無君上,目中無人。
或許根本就是有了不臣之心,心裏已經不把大宋當朝廷,沒把皇帝當皇帝看,怕是已有了取而代之之心。
但衆文武沒人站出來批評或私下找趙公廉聊聊指責一下。
也沒有官員結夥威脅或友善做做勸誡批評警告。
對這位年輕生猛的侯爺,連皇帝和滿朝廷的大員都無不忌憚忍讓着,何況是身在其手下的衆文武。
趙公廉整頓滄州,整治滄北的以往事迹,在大宋早已成了教科書一樣的存在,那種謀而後動,不動則已,一動就是雷霆萬鈞,果決兇狠毒辣無情,不看人情關系網,堅決按法治罪,而且是不教而誅,決不寬縱,幾不受牽制制衡朝廷制度的約束的霸道強硬血腥風格,大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給習慣了相互妥協苟且你好我好的官場印象太深刻。
難以忘懷。
不客氣的說,正是趙公廉給大宋的寬優官僚國策和寬縱風氣染上了兇煞嚴苛,引起皇帝和朝廷對官僚有了血腥暴力。
對這樣強勢又強大的主官,誰特麽不害怕?
誰又知道這位侯爺這次是不是又在玩以前的那套鬼把戲,在那安靜的不做不動,實爲正等着有人主動跳出來找死?
誰特麽敢跳出來指責甚至挑戰這樣的主官?
負責監視控制趙公廉的這些文武官員實在看不明白,猜不透趙公廉到底想幹什麽,心裏都懸了起來,緊張戒備着。
在這種緊張詭異氣氛中,别人不願也着實不敢輕易站出來挑戰趙公廉的權威,但,有一個人敢。
他就是巡察禦史王開道,之前飛馬堵城門阻止趙公廉擅自棄官甩手回家的那位。
禦使,無論是在朝堂,還是在地方,那都是很特殊的存在,直屬皇帝,職責就是監察天下的文武,不受東西兩府管理制約,宰相也管不到他,也不屬于地方官僚系列,地方主官更管不到他。
這種獨立的政治地位讓王開道有資格批評指責甚至挑戰趙公廉的權勢。
最主要的是,王開道對趙公廉有異心想造反的說法猜測嗤之以鼻。
那不可能。
趙公廉若是想造反,或有那勢力準備造反,也不會憤然辭職回家了,既回家爲民了,也不會再回來窩着當官了。
他認爲趙公廉之前的一系列挑釁朝廷的行爲,不過是一種對朝廷表達不滿,向皇帝施壓,以獲取更多尊重和政治利益的手段,強硬膽大讓人震驚,但仍然不脫離向朝廷發脾氣要好處的本質,仍是種擡升政治地位和影響力的政治策略。
表現得再膽大,再另類,再突兀強硬驚駭人心,那也僅僅是種政治策略。
趙公廉赢了,并不說明他就是那麽特殊不可指責挑戰。
他仍然僅僅是個大宋的臣子,地位重要但照樣得遵守制度。
他隻是抓住機會耍脾氣,賭勝了一把,臨時取得了些政治優勢而已。
說白了,這是種幼稚行爲,揭示了趙廉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今日暫時得意了,卻不知後果卻不堪設想。
有了這種認識和心态,王開道就趁着文武要員們彙聚知府衙門商讨如何備戰面臨的秋寇危機的時機,跳了出來悍然向溜達過來随便看看卻不發一言的趙公廉發動了攻擊,陰陽怪氣質問趙公廉無視朝廷重用交予的神聖職責屍位素餐的行爲。
趙公廉似乎對王開道膽敢跳出來而且是單人獨力率先跳出來質問他的行爲半點兒不驚訝,沒一絲意外與驚詫表情。
對這位表面上是忠君愛國維護朝廷綱紀公正敢爲不怕死,實則是權欲熏心,急于出風頭表現自己,希望以此類方式搏取朝廷注意和欣賞,屬于典型的利令智昏的家夥,在上一次堵城門單騎阻止他棄官回家的時候,趙公廉已經認清了。
瞅着這位浩然正氣沖天姿态的家夥,風輕去淡的笑了笑,
趙公廉在滿廳文武要員密切關注下,仍然是回歸後就一直淡漠随意的樣子,随意笑問:“枉顧國恩?屍位素餐?”
在衆文武吸口氣,暗捏把冷汗的緊張狀态下,再瞅瞅王開道。
見這家夥很氣派的甩寬大的禦使袍袖,仰着脖子昂然挺立,擺出一副無懼無畏堅持公義,實爲鬥雞一樣的可笑架式。
“嗯”
趙公廉笑呵呵的随意道:“王禦使說得對。當官,尤其是當邊關的官,職責重大,是不能正事不幹屍位素餐。”
王開道愣了一下。
他早已準備好了一大套說詞,準備以最義正辭嚴的形式迎接趙公廉的惱怒,并把趙公廉反駁得無言以對不能巧言找借口打擊報複他。誰知趙公廉他居然不惱怒不意外,對問罪威脅根本不當回事,而且還承認了他的指責合理。
這怎麽個事?
趙公廉這是什麽意思?
莫非趙公廉根本不想再當什麽滄北大帥,壓根兒就不想再當官享受榮華富貴,隻是迫于形勢壓力才不得不暫時妥協而回,卻不理公務,明擺着不關心國家不擔職責,混日子,内心實際是一直就在等着有人跳出來氣憤指責他,他好有借口說時移世移,他離開滄北再返回卻是已經失去人心什麽的,無力管束手下,禦下無能,守邊無力,就合理的又辭職不幹了?
一想到這個,王開道被功名之火燒得狂熱的心不禁一涼,禁不住激淩淩打了個冷戰。
唉我的娘唉,要是朝廷好不容易才請出山的趙公廉卻被自己送上借口輕易又有理由甩手而去,那禍可就大了去了,别說在此事上表現的功勞和對君父朝廷的忠心絲毫沒有效果,反而是種天大的罪過,不死也得被朝廷怒極扒層皮。
王開道出頭的依仗和信心頓時喪失了,無懼無畏不怕趙公廉兇威的氣慨瞬間垮了,鬥雞架式不知不覺早散架了。
瞅着這家夥滿臉狂冒的冷汗,趙公廉知道這家夥在害怕什麽,很是輕蔑,
但也不屑讓這家夥陷入自我臆想的恐懼中多受折磨。
他沒興趣在這種人身上多耗費時間。
不值得。
隻需要簡單收拾一下王開道,拿這位在邊關地位唯一特殊的禦使當娃樣子,就手敲打敲打其他心懷不軌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