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這時代鄉野人家的男孩子叫狗娃,石頭,王三、李四太常見。女孩子大多幹脆沒名,以二娘、三娘、某小娘稱呼,有身份有财富的家庭也不例外。孫二娘、扈三娘就是這麽出現的。
黃钺、金鼎,這名字,一聽就不凡。
钺,是古代宮廷近衛隊的儀仗武器,一度是國家武力強大的象征。每當檢閱軍隊或出征打仗,國家領導人就會持黃金钺,在高台祭拜天地,對天地說明征伐r的正義理由并盟誓,軍隊再雄糾糾開拔。
鼎,更是國之重器,鎮國之寶,象征王權天賜、江山永固之類的。
黃金兩家是河間府的鄉下人家,父母能給孩子起這樣高大上的名字,本身就說明家世有不一般的根源。
兩家實際上是大宋統治根基——最常見的地主家庭,鄰村,都有個千把畝地,是本村理所當然的頭,是官府委任的保正,代官府征收賦稅派發勞役,也自然是本村鄉勇領導,不是一般人敢招惹的存在。
正象黃钺、金鼎說的那樣,兩家是耕讀傳家,并不經商。
滄趙崛起并引領起來的商務風潮,刮了十幾年也沒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落後老觀念,也不可能真正改變大宋統治根基群體的生存發展傳統模式。
因爲,扭曲的儒教仍牢固統治着人們的思想,也自然保持了陳腐守舊傳統。
權貴們一邊嘴上大喊經商是賤業,從國策高度鄙視商業、科技和從業人員,以科舉排斥商人工匠子弟,引導人們在思想認識上輕賤經商和科研,控制百姓老實本分務農紡織交納錢糧養活他們,鼓勵天下學子學儒家知識,做守儒家教義有當官前途的讀書人,把天下聰明人和精英用科舉彙聚來當官效忠朝廷,追随服務他們權貴,另一邊則深知經商的好處,以各種方式和權力便利拼命參與經商,不計損害國家民族利益,大發橫财,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
如此,當官仍然是大宋唯一體面,各種好處太大,最能光宗耀祖的美事。
讀書考科舉自然是尋常人家唯一出人頭地的機會。
賤商賤工,學成文武藝,賣于帝王家,仍然是社會主流思想。
滄趙威名赫赫,勢力強大,但明面上仍然不能抗拒社會傳統認識,不能直接以商家身份示人。在官場立足的出身是務農地主。至于強大的商務,那是趙莊的産業,趙莊人幹的事。
趙莊的工廠等财富就是滄趙家族的,趙莊所有城堡村莊的百姓都是滄趙的佃農或仆從,趙莊經商實際就是滄趙經商。大宋官場和有識者都明白這個,但至少表面承認滄趙是農不是商。
這無疑是自欺欺人。
但中國數代封建王朝的統治階級就是這麽一輩輩自欺欺人的,而且理所當然,心安理得。
扭曲的儒教發展到後來,最擅長,最不要臉的就是當婊/子立牌坊,挂羊頭賣狗肉。
黃金兩家卻是真正信守賤商守農傳統的家庭,住在河間府西南,離商業制造業興盛,大發商業财的東邊的滄州并不是太遠,明知經商的巨大好處,但就是緊守務農本分,不參與商業。
兩家祖上出過文官,也出過武将,有家傳的書籍和武學,這一代的當家人繼續保持耕讀傳家傳統,要兒子讀書習武,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走上仕途,把一身本領和滿腔忠義賣于帝王家,并光宗耀祖。
家有不少良田,不算多富裕,但不缺吃穿,有錢花,也保障了兩家能堅持下去。
黃钺、金鼎長大了,也算文武雙全品行端正的傑出子弟,聞名鄉裏,是當地小名人。
但這時候,大宋統治卻陷入腐爛,社會日趨動蕩,國内強盜反賊四起,有風起雲湧之勢,而邊境更從來沒有安甯過。西夏和遼軍時不時會入侵燒殺搶掠。
滄州出了個強橫的滄趙家族,遼軍越來越不敢犯,這幾年幹脆不打滄州的主意,省得去了根毛搶不着,反而人馬有去無回,壯大了滄州,自己卻損失慘重。
而西邊的河間府,也就是瀛州府,緊接北面的遼控莫州,就成了遼軍禍害的重災區。
管高陽關路的能臣張近和前任知府先後離任後,新上任的知府兼高陽關路觀察史王知府是安慶王的親家,撈錢的膽子比天大,風度翩翩,相貌看着很是幹臣,也極會當官,卻其它屁本事沒有,放嘴炮紙上談兵在行,卻沒那膽子招惹和抵抗犯境遼寇。河間府越發成了遼寇肆虐之地。
黃金兩家的孩子卻偏重好武,論文,考科舉當文官的路是走不通的。考武舉或參軍,争取當武官是有一定條件有機會的,可兩家都是隻有這麽一個孩子,真當了兵,無論是抗擊遼寇,還是剿滅層出不窮的悍匪,都是極危險的事。
由此,兩家的當娘的害怕唯一的兒子戰死,死活不讓孩子走武途。
信守君子風範的老公扭不過愛子心切的老婆,再考慮當今複雜的官場形式,象自家這樣在朝中沒根沒靠的,孩子真當了兵,隻怕是平時被踩,戰時則是幫别人賺功勞的人肉武器的命。遼寇時常來犯,有時能殺到這邊,家裏也需要兒子支撐門戶和保護,也就不再堅持孩子去考武舉當兵。
黃钺、金鼎一起長大,二十啷當歲,正是精力充沛,坐不住的時候,不用親自種田,不經商,不愁吃穿,無憂無慮,又一身武力,整天無所事事東遊西逛,任俠使氣,很自然地就成了當地的一霸,結識南來北往的所謂江湖好漢,被當地的好漢認作老大,小弟不少,很威風,自然有意無意中得罪的人也不少。
這時候,吉安、吳得真成了山賊,雖然山寨不屬于河間府,卻搶到鄰近的黃金兩家這一帶。
正自負本領又閑得難受的黃钺、金鼎得知消息,頓時喜出望外,召集起追随的小弟,帶着兩村的莊丁截住了打劫返回的吉安、吳得真所部。
在黃金二人接受的教育裏,強盜山賊自然是壞人,殺之,不但能維護正義,還能揚名得利。
四人馬上交鋒,雙方都是一個使大刀一個使槍,剛好刀對刀槍對槍,惡戰一場。
吉安、吳得真都是捕快出身,在職業生涯中不知會過多少強橫歹徒,殺過多少悍匪,即使不是什麽當世高手,可實戰磨練出了真本事和豐富戰鬥經驗。
黃钺、金鼎二人打小跟家中聘請的武師教頭學武打根基,卻沒受過真正名師的指點,主練的家傳武藝是先祖在戰場總結留傳下來的,很實用,但二人的爹都是好文的尋常人,武學上幫不上忙,二人照貓畫虎學成的家傳本事,屬于生搬硬套,在行家眼裏漏洞百出。
在雙方小弟的呐喊助威聲中,黃钺、金鼎興奮而異常骁勇,可,卻被對手打下馬。
二人自負的心受到沉重打擊,閉目待死。強盜卻放過了他們。
吉安說:“知道爲什麽我們隔着你們兩家的村莊去搶麽?”
“因爲你們的父親是守節操有良心的。”
“你倆一心殺我們。知道我們爲什麽卻不殺你們麽?”
“也因爲你們倆不是真惡棍。你們隻是讀書受教育,壞了腦子,分不清紅黑的傻小子罷了。”
強盜哈哈大笑,帶着搶掠的戰利品揚長而去。
臨走,吳得真甩下一句話:“幼稚年輕人,記住了,披官服的不一定心是紅的。強盜,心不一定就是黑的。是非黑白從來和身份不是必然一緻。世上事沒那麽簡單。”
僥幸撿了條命。黃钺、金鼎接受的教訓不少。
恰好,這時候黃钺的父親老毛病犯了,黃钺拉着金鼎做伴,快馬趕去附近山中的清涼道觀,請擅長醫術的道士戴修明再次出手醫治。
他們并不知道一場橫禍驟然降臨到家中。
吉安、吳得真搶的那家惡霸大戶是縣上類似宋江幹過的公門角色的李押司的老家。
父兄和往日借助勢力橫行霸道的親友們幾乎死了個幹淨,家中巧取豪奪積攢多年的浮财被搶掠一空,李押司對這夥強盜恨得咬牙切齒,但強盜不屬于河間府,他再有能耐也無法幹預别府動兵圍剿報複,仇恨無處發洩,聽說了黃金二人鬥強盜的事,頓時把主意打到這兩家身上。
一爲報複往日和兩家結下的仇怨,二是,也最想從黃金兩家得到損失的财富。
本地知縣卻是走的新任王知府的路子當上的,當官就是爲了撈錢,本就恨黃金兩家自恃在當地的勢力和影響力不肯重金結納他這個新到任的現管縣令不識擡舉,又貪婪兩家的财産,和李押司一拍即合。
黃金兩家從主人夫婦到丫環仆從全被突然撲上門的捕快抓到縣衙審問通匪一事。
兩家自然連喊冤枉。
李押司冷笑追問:“你們如此清白,爲何強盜不去搶你們?打敗你們兒子卻也不殺?”
這邏輯就象法官斷人不是你撞的,你爲何會去救人家,所以人必是你撞的一樣。強盜不禍害你。這就是你們通匪的證據。
穿官皮的爲打擊報複,打着聯合執法檢查大旗反複刁難你,破壞企業正常經營,就是要搞垮你的企業,你抗議,你申請行政複議,不說得糾纏到猴年馬月才有結果,就算你勝了,企業多半也垮了,官府說那是臨時工幹的,責任不在我們,誠懇接受批評,然後官照做,錢照撈……
此時,縣裏穿官皮的,除了知縣等三兩個人外,包括押司在内,那真正是不在官員編制内不在國家财政工資預算内的臨時工,官府出了責任事故,都不用提臨時工這個詞就能推得幹淨。
封建官僚體系下,莫須有都能定罪殺掉國家支柱名将,當官的抓到一點把柄,定罪整治收拾掉黃金兩家這樣的地主草民還不輕而易舉。
兩家當家的員外冤枉不服,當堂争辯抗議,結果自然是大刑伺候。
黃父本就患病,禁不得刑罰折磨,當場斃命。
金父被打得殘廢。縣令看黃父死了,出了人命,才暫時停止對金父行刑。
強行認罪畫押,死的,散布罪名,直接燒掉屍體了事。其他人先全部丢入大牢。待上面批複再該殺的殺,該賣的賣,該收入家中玩弄的收入家中。
黃金兩家的财産自然房屋查封,地沒收,浮财抄了個幹淨,有功有資格者分了,皆大歡喜。
黃钺、金鼎在清涼道觀還不知家中遭難,自己已經成了通緝犯,正要和戴修明起行。
好在家中的親信護院及時趕了來報信。
這些親信在捕快上門行兇時沒有出面阻擋抵抗,卻是兩家主人沒認識到事情的惡劣程度,自負身份,自問身正不怕影子歪,問心無愧,又尊敬官府管理順從執法習慣了,認爲自己無辜,縣上不敢硬賴自己有罪,去衙門當面向縣令申辯清楚,很快就能脫身回來,不讓抵抗。
幸好還沒儒腐到傻瓜程度,留了後手。
讓這些親信趕緊離開莊上,快馬趕去道觀通知少主,以防萬一。
黃钺、金鼎聽到噩耗,如五雷轟頂,清醒過來第一想到的是向知府衙門上訴,向提刑衙門申冤,确實是遵紀守法的好孩子。
但,道士戴修明精通醫術,會武藝,更看透了當今之世,搖頭道:“别說新上任的知府是個貪官惡官,提刑衙門早成了抹殺紅白貪髒本法的機構,就算他們清正廉明,可等你求得結構複雜公務推拖緩慢的相關機構人員過問案子,隻怕你們的爹娘早已被害死在大牢中。”
黃钺、金鼎一想也是。
那怎麽辦?
二人急眼了。
畢竟這事不但關系到父母親人的生死,也關系到立身的财産身份前途命運。擱誰也得急眼。
怎麽辦?
戴修明搖頭道:“别無良策。家中的房屋田地,你們就不要再想了。劫大牢,搶出親人仆役,殺光知縣等陷害你們家的惡人,搶光他們的财産。這是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