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氏一族盤踞清河縣上千年,清河縣的百姓祖祖輩輩都知道顧家是立于清河縣最頂端的人家,但要讓百姓們說一說顧家到底厲害在何處,隻怕絕大多數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畢竟,就算生活在同一個清河縣,尋常百姓一輩子也不可能有機會與顧家産生交集。
張家人從前也沒想過,有一天他們會與顧家扯上些關系。
而顧錦琳的風光出嫁,就正讓張家人窺到了顧家的富貴一角。
這原本是張家人一輩子也不可能接觸到的世界,但因爲顧錦琳與周謹之的親事,張家人有了與之接觸的機會。
張家人的家境在普通人之中算是殷實的,至少是吃穿不愁,在周謹之與顧家扯上關系之前,他們惋惜女兒沒能如他們所願那般成爲官太太,但也隻是偶爾想起時輕輕一歎而已。
他們也知道,就算周謹之出于愧疚或者說是道義,替自家女兒服喪三年,但事實上,他們家與周謹之其實并沒有任何關系。
所以,雖然知道周謹之除服了,他們也沒想過要再與周家扯上什麽關系。
但,誰讓周謹之居然一除服就與顧家那位和離歸家的姑奶奶定親且迅速成親了呢?
這讓張家人無形中将自己和清河顧氏用一根無形的線聯系了起來。
既然周謹之能爲張家的大女兒做到那一步,那是不是也意味着,他們能從周謹之和顧錦琳的這樁婚事裏得到意料之外的好處?
所以,自打周謹之與顧錦琳訂親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張家人就突然待周謹之熱絡了起來,時不時的就上門表現出一副關心的樣子。
待到周謹之與顧錦琳成親,張家人上門拜訪的次數變得更多。
顧錦琳早在嫁給周謹之之前就已經預料到她還需要應對張家人,對此倒也不意外,看在周謹之的面子上,即使大着肚子,每次她也沒将張家人拒之門外。
這幾個月下來,許是張家人自認已經與顧錦琳熟識,更了解了她的脾性,他們也開始若有若無的提出要求來。
最近下了大雨,家中的屋子失修漏水……
兒子娶媳婦還差幾樣上得了台面的聘禮……
女兒也到了出嫁的年齡,嫁妝該準備起來了……
各種各樣的名目,雖然并未直言,但顧錦琳哪裏能聽不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對于張家人這有些拙劣的表現,顧錦琳是覺得有些好笑的。
張家人是從哪一點得出她會毫無理由的滿足他們一切要求的結論的?
從一開始,她就很清楚,張家的大女兒是得急病不幸早早離開人世的,周謹之其實并不需要爲她的死負任何的責任,他之所以會替張家的大女兒服喪三年,也隻是因爲心中的愧疚感。
她等了他九年,但他并未能将她娶回來,給她一個名分。
所以周謹之會愧疚。
但也僅此而已。
這當然并不意味着周謹之日後就得毫無理由的滿足周家人的一切要求,更不意味着與周謹之成親的顧錦琳就得一輩子被丈夫前未婚妻的娘家人所拿捏着。
顧錦琳甚至能想象,就算她徹底無視張家人,周謹之也不會認爲她有任何一點不對。
他們成親雖然隻有這短短幾個月,但這段時間足以叫她明白周謹之是個怎樣的人。
可,雖然她知道,但她卻不能真的就這樣做。
周謹之确實不會毫無理由的滿足周家人所有的要求,但顧錦琳想,在周謹之心裏,他對于張家夫婦,隻怕還是會有一定的責任感吧。
哪怕隻出于要顧忌周謹之的感受,顧錦琳也不能那般随意的對待張家人。
所以,對于張家人的花樣哭窮,顧錦琳雖然不是次次都會滿足,但十次裏也總有個兩三次會拿些銀子給他們。
當然了,爲了避免将張家人的胃口養大,顧錦琳每次給的銀子也不多,八兩十兩而已。
對于普通的百姓人家來說,這其實已經是個不小的數字了。
這不是居大不易的京城,隻是離京城八百裏之外的清河。
就以張家爲例,雖然在清河縣算得上是家境殷實,但全部家底算下來隻怕也不過百八十兩。
這麽點銀子,對于手裏握着大筆嫁妝,又有老太太和顧錦源給的壓箱錢的顧錦琳來說,着實隻能算是九牛一毛,她倒不是心疼這點銀子,而是次數多了之後總會有些疲憊與厭倦。
而這點厭倦,雖然被她壓了下來,卻叫眼尖的顧青未發現并指了出來。
聽顧錦琳叙述完這些,老太太立即放松下來,“若隻是這些,倒也算不得什麽。”
老太太對自己教出來的女兒很有信心,顧錦琳嫁到常家十幾年,常家雖然比不上顧家,但好歹也是個不小的家族,顧錦琳這十幾年來能将自己這一房的後宅打理好,更能處理好常家那複雜的人情往來,那麽,處置好這個小小張家的事,自然不會困難。
聽老太太如此說,顧錦琳也愁緒散盡地一笑,“母親,這本也不是什麽大事,否則我難道還能瞞着您不說?”
然後又偏頭看了看顧青未,“歡姐兒,你這眼也太尖了,将來什麽樣的人才能壓得住你?”
對于顧錦琳的打趣,顧青未不置一詞。
别說她現在還沒有要計劃嫁人,就算她真的要嫁人,她也不可能選一個能壓得住她的人,那樣的憋屈日子,她前世可是過了一輩子。
經過顧錦琳的一番打趣,屋子裏的氣氛倒也輕松了起來。
“母親,我如今也做了母親,您可别再将我當作是小孩子看,張家人雖然上門次數多了點,但好歹也算不得太貪心,您放心,女兒應付得來的。”顧錦琳再次确認道。
老太太這才放心地點了點頭。
對于做了幾十年顧氏宗婦,還曾親身經曆過顧家最鼎盛時期的老太太來說,這小小一個張家,還真不能給她的女兒帶來任何的困擾。(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