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周朝開國曆史的頌歌
這是一首具有史詩性質的頌詩,從周朝始祖後稷誕生、經營農業到公劉遷徙到豳地,古公亶父遷到岐地,王季繼續發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滅亡商朝,可以說是把每個重大的曆史事件都寫到了。這首詩歌應該是周王朝貴族爲了歌頌自己祖先的功德,爲宣揚自己王朝的開國曆史所作。
皇天偉大,天命難測,想做一位好的國王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是天命讓帝辛坐上了商朝的王位,又是天命讓帝辛失去了商朝。這是因爲殷商的命運走到了末路,周朝的命運慢慢興旺起來。周文王的父親王季娶了任家姑娘,太任是商朝末期貴族家的女兒,她生性端正嚴謹、莊正誠敬,做事合乎仁義道德。她嫁給王季之後,主持後宮立身端正,宮廷上下肅穆祥和。
太任懷孕的時候眼睛不看邪曲的場景,耳朵不聽邪亂無禮的聲音,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作爲曆史上有記載的胎教先驅,姬昌一生下來就非常聰明,太任教他一,他能知道十。人們都贊歎說: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啊!文王承受天命,是位偉大英明的君主,恭敬謙讓而又勤勉努力,很好地肩負起周朝的祖業。
天帝明察人世間,發現在文王身上集中體現了天命,于是在文王還年輕的時候,天帝賜予了他一樁好姻緣,天作之合。姬昌在渭水之濱遇到太姒,面對她的美貌,姬昌感歎驚爲天人。後來得知太姒仁愛而明理,生活儉樸,姬昌決定迎娶太姒。因爲渭水上沒有橋,姬昌決定在渭水上造舟爲梁,舟舟相連,成爲浮橋,在迎娶太姒的時候,場面盛大。太姒生下了武王,武王承受天命讨伐殷商。在牧野之戰,雖然敵軍衆多,而武王率領的周軍鬥志昂揚。牧野之戰場面盛大,武王在姜尚的輔佐之下,最終一舉滅亡了殷商。
皇天偉大光輝照人間,光采卓異顯現于上天。天命無常難測又難信,一個國王做好也很難。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終又讓他失國喪威嚴。
太任是摯國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來自殷商。她遠嫁來到我們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張。
太任懷孕将要生兒郎,生下這位就是周文王。這位偉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謙讓。勤勉努力侍奉那天帝,帶給我們無數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業做國王。
天帝在天明察人世間,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現。就在他還年輕的時候,皇天給他締結好姻緣。文王迎親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兒渭水河岸邊。
文王籌備婚禮喜洋洋,殷商有位美麗的姑娘。殷商這位美麗的姑娘,長得就像那天仙一樣。蔔辭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親迎來到渭水旁。造船相連作橋渡河去,婚禮隆重顯得很榮光。
天帝有命正從天而降,天命降給這位周文王。在周原之地京都之中,又娶來莘國姒家姑娘。長子雖然早早已離世,幸還生有偉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襲擊讨伐那殷商。
殷商調來大批的兵将,軍旗就像那樹林一樣。我主武王誓師在牧野,他說:隻有我們最興旺。天帝監視你們衆将士,不要有什麽二心妄想!
牧野地勢廣闊無邊垠,檀木戰車光彩又鮮明,駕車驷馬健壯真雄駿。還有太師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飛雄鷹。他輔佐着偉大的武王,襲擊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綿》:周人的來源
周王族十三世祖、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從豳地遷徙到岐地,定居在渭河平原,奠定了周族興盛的基礎。作爲農業民族,土地就是根本,能否占有并支配廣闊豐美的土地,關系到整個民族的興衰。周人曆史上的幾次遷徙,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對肥沃土地的追求,因爲地利之美,足以爲王。周人的曆史是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是太王古公亶父把周人遷徙到岐地,開始建設這裏的。正是太王遷岐的重大決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滅商建國的基礎。
周人早先所居住的豳地,人們挖地窖建窯洞,還沒來得及好好地建築房屋和廳堂。由于農業的落後和強悍遊牧民族的侵擾,促使古公亶父舉族遷移。《孟子》中記載:周太王居住的豳地,狄族人經常來犯;周太王用動物皮毛和絲綢布帛來侍奉他們,都免不了被侵犯;用狗和馬來侍奉他們,也免不了被侵犯;用珠玉寶貝來侍奉他們,也免不了被侵犯;狄族人想要的,是周太王的土地。
古公亶父率領姬姓氏族,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周原水源豐富,氣候宜人,土地肥美,适合農耕和狩獵,岐山又是天然屏障。姜女是當地平原民族姜族的長女,周與姜聯姻,意味着古公亶父被承認是周原的占有者和統治者。在苦菜甜如麥芽糖的遼闊平原上,周人懷着滿腔喜悅和對新生活的憧憬投入了勞動,他們刻龜占蔔,商議謀劃,歡天喜地地安家定宅,封疆劃界,開渠墾荒。
與落後的豳地相比,平原文明的标志就是建造房屋。周人走出了地穴窯洞,在地面上修屋築室,是周人安居樂業的開始。這是周族初興的象征,也正是古公亶父遷岐的偉大功業。“騰騰、轟轟、登登、嘭嘭”,這種嘈雜的勞動場面,烘托了勞動的氣氛。洪天的鼓聲被淹沒在鏟土聲、填土聲、打夯聲和笑語聲中,真是朝氣蓬勃、熱火朝天。成百道牆一同建起,既是對自己建築技術的誇耀,又顯示了周人的自強自立、不可侵犯的精神。
周人營建城郭,建設宗廟,構建中央機關,設官分職,發展農業生産,使得周族逐步強盛起來。豳地和其他地方的自由民,視古公亶父爲仁人,他們扶老攜幼紛紛前來歸附。昆夷再也不敢輕易侵犯周人,日益強大的周族開始蔑視昆夷。
虞芮兩國的國君爲了争田久而不決,于是說:姬昌是有德之人,讓他來裁定吧!于是他們一起來到周地,到了周邊境,看到周人耕田的相互讓出地邊,走路互相讓道;進入周都邑,他們又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頭發斑白的老人活得很好也不需要扶助;到了周朝廷,更發現周人士大夫卿大夫之間有禮有節。虞芮兩國的國君非常慚愧,說:我們真是小人,不要再踏進君子的朝廷裏啦!于是兩國的國君讓出了所争之地作爲間原。文王用自己的睿智和文德,平息了虞芮兩國的争執。
大瓜小瓜瓜蔓長,周人最早得發祥,本在沮水漆水旁。太王古公亶父來,率民挖窖又開窯,還沒築屋建廳堂。
太王古公亶父來,清早出行趕起馬。沿着河岸直向西,來到岐山山腳下。接着娶了姜氏女,共察山水和住地。
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麥芽糖。開始謀劃和商量,再刻龜甲看蔔象。兆示定居好地方,在此修屋造住房。
于是在此安家邦,于是四處勞作忙,于是劃疆又治理,于是開渠又墾荒。打從東面到西面,要管雜事一樣樣。
先召司空定工程,再召司徒定力役,房屋宮室使建立。準繩拉得正又直,捆牢木闆來打夯,築廟動作好整齊。
鏟土入筐騰騰騰,投土上牆轟轟轟。齊聲打夯登登登,削平凸牆嘭嘭嘭。成百道牆一時起,人聲賽過打鼓聲。
于是建起郭城門,郭門高聳入雲霄。于是立起王宮門,正門雄偉氣勢豪。于是修築起大社,正當防戎那大道。
既不斷絕對敵憤,鄰國也不失聘問。柞栎白桵都拔去,道路暢通又寬正。昆夷奔逃不敢來,疲弊困乏勢不振。
虞芮兩國争執平,文王啓發感其性。我說有臣疏化親,我說有臣輔佐靈。我說有臣善奔走,我說有臣禦敵侵。
《棫樸》:周文王如何安四方
山林茂盛,百姓才能不愁薪柴;賢人衆多,國家才能興旺富強。棫樹和樸樹,在這裏比喻賢人,周文王有德,氣度非凡,才使得國士歸附,上下得體。周文王出征,六師之衆自覺跟随。銀河在天,寬廣無邊,就像周王的德行一樣,惠澤萬民。文王深謀遠慮,培養人才,百姓祝願他萬壽無疆。精雕細刻到了極緻,它的外表一定是最美的,純金碧玉到了極緻,才是最好的質地。周文王既有美好的裝飾,又有優秀的内質,而且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
棫樹樸樹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氣度美無倫,群臣簇擁左右跟。
周王氣度美無倫,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儀容壯,國士得體是賢俊。
船行泾河波聲碎,衆人舉槳齊劃水。周王出發去遠征,六軍前進緊相随。
寬廣銀河漫無邊,光帶燦爛貫高天。萬壽無疆我周王,培養人才謀慮全。
琢磨良材刻紋花,如金如玉品質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統治天下理國家。
《旱麓》:周文王用人
旱山的山腳下長滿茂密的榛樹和楛樹,樹木之所以如此茂盛,是因爲得到了雲雨的潤澤。周族百姓可以享受和樂的生活,是受到了文王德行的教化。君王因爲和樂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加的和樂平易。祭祀時,白玉黃酒相互映襯,色彩鮮明,周文王通過虔誠地祭祖而得福。他懂得培養人才的重要性,“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文王讓優秀的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才智。和樂平易的的君主,怎麽可能不培養新人,讓他們發揚光大祖輩的德業呢!
祭祀的現場,斟酒于圭瓒,鋪白茅于神位前,把酒澆在茅上,酒滲入茅草中,就像神飲用了一樣。同時,宰殺紅色的公牛作爲犧牲。人們将柞樹和棫樹的枝條砍下來,堆在祭台上作爲柴火,将玉帛、犧牲放在柴堆上焚燒,縷縷煙氣升騰天空,象征着與天上神靈的溝通,将世人對神靈虔誠的崇敬之意、祈求之願上達。對于這樣的君民,上天與祖宗先王的在天之靈自然會賜以景福的。生長茂密的葛藤在樹枝樹幹上蔓延不絕,就像上天将永久地賜福給周族的君民一樣。
這是一首在大型宴會上唱的雅歌,是一首歌頌周文王祭祖得福的詩歌:
瞻望那邊旱山山底,榛樹楛樹多麽茂密。和樂平易好個君子,求福就憑和樂平易。
圭瓒酒器鮮明細膩,金勺之中鬯酒滿溢。和樂平易好個君子,天降福祿令人歡喜。
老鷹展翅飛上藍天,魚兒搖尾躍在深淵。和樂平易好個君子,怎會不去培養青年。
清醇甜酒已經滿斟,紅色公牛備作犧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樹棫樹那麽茂盛,百姓砍來焚燒祭神。和樂平易好個君子,神靈要來把你慰問。
葛藤一片到處長滿,蔓延纏繞樹枝樹幹。和樂平易好個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鬯(ch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