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戎》:既支持丈夫又擔憂丈夫的心情
東周初年,西戎騷擾不斷,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讨伐西戎,奪回土地數百裏,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脅,又增加了秦國的勢力範圍。
秦師在出征時,家人必須前往送行,一位征人的妻子就在送行的隊伍中。之後,他開始回憶當時丈夫出征時的壯觀場面,進而聯想到丈夫離家後的情景,回味丈夫給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能建功立業,博得好名聲凱旋歸來。字裏行間,充滿着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秦國,由于它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百姓習武成風,男兒從軍參戰,爲國效力成爲時尚。而且秦國軍隊陣容強大,裝備精良,舉國上下崇尚軍事,炫耀武力。
在這位女子的心目中,她的丈夫是一位英俊勇敢的男子漢。他駕着戰車,讨伐西戎,衛國出力,受到國人的稱贊,她也爲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榮耀。女子思念從軍在外的丈夫,但她并沒有拖丈夫的後腿,也沒有流露出任何哀怨的情緒,可見女子的深明大義。
秦師出征的那天,女子前往送行的時候,看到出征隊伍的陣容十分壯觀,兵強馬壯,武器精良,她的丈夫執鞭駕車,整裝待發。妻子當然支持丈夫從軍出征,爲國而戰。但她畢竟隻是一位女子,在這位女子眼中,丈夫的性情如美玉一般溫潤,爲人溫厚。如今,自己的丈夫已經上戰場了,她怎麽可能不心煩意亂。現在的她,思念和擔心已經都讓她輾轉難眠,忽睡忽醒了。
你一定要平安地歸來啊:
輕型戰車淺車廂,五條皮帶紮轅上。馬背有環脅有扣,引車帶環白銅鑲。虎皮褥子長車毂,花馬駕車白蹄揚。思念夫君人品好,性情溫和玉一樣。他去從軍住闆屋,使我心亂真惆怅。
四匹公馬壯又高,手中缰繩攥六條。青馬紅馬中間駕,黃馬黑馬兩邊跑。龍紋盾牌雙合起,内側辔繩銅環套。思念夫君人品好,溫馨但恨邊邑遙。幾時才能回家來?怎能想他不心焦?
四馬合群披甲輕,三棱矛柄套銅镦。盾牌上面繪鳥羽,虎皮弓囊雕花紋。兩弓相交插囊中,竹制弓架纏緊繩。思念夫君人品好,睡下坐起心不定。溫良文靜我夫君,明慧有禮傳美名。
毂(gǔ)辔(pèi)镦(duī)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東周時期的秦地,因爲和戎狄等一些少數民族部落挨得特别近,所以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秦人不得不修習武藝、提高戰備、高尚氣力。慢慢地,他們的情感也變得激昂粗犷,所以在秦國,征戰獵伐、痛悼諷勸這樣的事情,就不足爲奇了。從這種角度來看,《秦風》中出現凄婉纏綿情緻,像鄭衛之音這樣的愛歌,那就十分難得和珍貴了。
已是深秋了,天剛剛破曉,蘆葦葉片上還存留着夜間露水凝結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清晨,一位男子來到河邊,爲的是追尋那朝思暮想的意中人。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讓人倍感寂冷和落寞,男子似乎對那位女子了解得并不多,隻知道她在河水的另一邊。
他根本就不知道伊人的居處,或者說伊人本身就遷徙無定。但就是在這個地方,那不經意間的驚鴻一面,男子再也不能把這位女子忘懷,他似乎着迷了,盡管他多多少少知道,可能以後再也見不到這位女子了。沿着彎曲的水道,沿着直流的水道,他經曆了一番艱辛地上下追尋,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伊人的周圍流淌着波光,男子依舊無法靠近她。可望而不可求,更加深了男子渴慕的程度。伊人的身影是隐約飄渺的,男子癡心一片,似乎快要産生幻覺了。
惆怅和苦悶,想見一個人卻見不到,就是這樣的感覺: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終南》:名山配明君
周平王封秦襄公爲諸侯,并且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岐山以西的周朝百姓,得知這裏要來一位新君主,他們會有什麽樣的反應呢?
那裏的百姓不認識秦襄公,自然會對他很好奇。看到秦襄公之後,他們的眼前出現了這樣的一位君王形象:臉色紅潤,大有福相,穿着諸侯的禮服,錦繡衣衫狐裘服,青黑上衣五彩裳,無不顯得精美華貴,熠熠生輝。無論是旁觀者還是秦襄公本人,都對此時的情景有着一種新鮮感。因爲秦襄公剛剛成爲諸侯,不可能有司空見慣的感覺;而這裏的百姓在歡迎一位新的君王,那種好奇與敬仰,自然會體現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此時的秦襄公,似乎像是在炫耀自己的華服,又似乎在向這裏的百姓展示周天子賜予他的這份榮耀。
秦襄王步履雍容,來到終南山祭祀行禮。他衣服上的配飾聲音優美,身上琳琅的美玉挂件叮當作響,音韻悅耳。從外觀上就可以透出秦襄公的富貴氣派,給人一種敬仰的感覺。
而這裏百姓的内心感受又是什麽樣的呢?隻能有敬仰那麽簡單嗎?他們輕輕地說了一句:那就是我們的君王啊!這句話裏面有贊歎,有驚疑不定,有忐忑不安,有喜憂參半的複雜情緒。因爲新君降臨一方,舊地遺民自然會有一種前途未蔔的緊張感覺。他們似乎在說:秦君啊,你富貴長壽,但你不要忘了,這裏曾是周王的土地和百姓啊!
這一句話,把周朝遺民的祝福、叮咛、告誡、期望等種種難以直言的心境委婉地表達出來。這似乎是在勸誡,希望秦君是明君,不是暴君。這種委婉的語氣,也體現了百姓的誠懇和智慧。
周朝遺民爲什麽一開口就把終南山搬出來呢?因爲終南山是周朝引以爲豪的名山,這樣是爲了顯示王都之民的身份和在某種程度上的優越感,也可以使初來乍到的秦君不至于小觑他們,這是在借當地的名勝來壯膽撐門面的虛榮心了。終南山巍峨險峻,爲萬衆所仰慕,那裏物産豐富,尤其是以根深葉茂的樹林爲代表,山勢險奧,氣象萬千,《尚書》和《左傳》對此山均有提及。
周朝遺民爲什麽要這樣不惜饒舌地來介紹終南山呢?一層意思是表達他們對終南山的崇敬之情,暗示對秦君尊貴身份的褒揚,有偉物偉人的奉承之意。另一層意思是,讓秦君好好地思忖一下:你真的能像終南山一樣受人尊崇嗎?你隻有修德愛民,不負衆望,才能和名山的地位相媲美。正所謂: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秦君,周朝的遺民歡迎您,希望您能做個好君主:
終南山上有什麽?有山楸來有梅樹。有位君子到此地,錦繡衣衫狐裘服。臉兒紅紅像塗丹,那就是我的君王。
終南山上有什麽?有棱有角地寬敞。有位君子到此地,青黑上衣五彩裳。身上佩玉響叮當,到壽寝也忘不了。
《黃鳥》:滅絕人性的事情
根據《左傳》記載:秦穆公去世後,用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殉葬,而這三個人都是秦國的傑出人物;國都的人們爲了哀悼他們,寫了《黃鳥》這首詩歌。對于這件事,《史記》上也有記載:秦穆公死後,陪葬者共有一百七十七人,秦國有賢臣三人,屬子車氏,名爲奄息、仲行、針虎,也在陪葬者之列;秦人哀痛,爲他們作詩《黃鳥》。
殉葬,是奴隸社會的一種惡習,陪葬者不僅有奴隸,還有統治者生前最親近的人,秦穆公讓三良殉葬,就是一個例子。根據史書記載,《黃鳥》這首詩隻哀悼三良之死而沒有說其他人,這樣說來,其他的一百七十四人應該都是奴隸。
用黃鳥的悲鳴來渲染三良被殉葬的事情,這樣的氛圍是哀傷的,當權者怎麽能忍心把三位才智超群的國家棟梁給活埋了呢!秦人面對三人的殉葬,表現出了一種無比哀悼的心情。三人在活埋前,是那麽的悲慘惶恐,秦人目睹了這一滅絕人性的行爲,惶恐之餘,發出了憤怒的呼号,質問蒼天爲什麽要殲害人才!這是對當權者的譴責,也是對時代的質問。如果可以贖回他們的性命,即使用百人來代替,也是心甘情願的啊!
殉葬的惡習,春秋時代各國都有,相沿成習,不以爲非。《墨子》中就有記載:天子諸侯死後所殺的殉葬者,多的數百,少的數十;将軍大夫死後所殺的殉葬者,多的數十,少的數人。不過,到了秦穆公時代,人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人殉制度是一種極不人道的殘暴行爲。《黃鳥》這首詩,就可以算是一個曆史證據。盡管秦人隻爲三良鳴不平,但不得不說這也是曆史的一大進步。
交交黃鳥鳴聲哀,棗樹枝上停下來。是誰殉葬從穆公?子車奄息命運乖。誰不贊許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衆人悼殉臨墓穴,膽戰心驚痛活埋。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願赴泉台。
交交黃鳥鳴聲哀,桑樹枝上歇下來。是誰殉葬伴穆公?子車仲行遭禍災。誰不稱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幹才。衆人悼殉臨墓穴,膽戰心驚痛活埋。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願化塵埃。
交交黃鳥鳴聲哀,荊樹枝上落下來。是誰殉葬陪穆公?子車針虎遭殘害。誰不誇獎好針虎,百夫之中輔弼才。衆人悼殉臨墓穴,膽戰心驚痛活埋。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願葬蒿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