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杜》:古代難民流亡圖
一株孤零零的赤棠,一個孤單單的流浪漢,它們既相映成趣,又相對生愁。赤棠雖然孤單,但它還有繁茂的樹葉做伴,而流浪者呢?自己卻是光杆司令一個,相比之下,樹要比人幸運得多了。他看到孤樹,駐足留連,忽然覺得他和樹是同病相憐,又忽然感歎人不如樹,感觸紛繁。踽踽獨行的流浪漢自己一個人苦悶歎息,路上風塵仆仆的行人還是有的,但每個人的精神看起來都被生活、功名利祿所驅使,他們的精神枷鎖沉重,有着自顧不暇的物質煩惱,哪還會有人肯對一個陌路人雪中送炭。
這時流浪者想到了自己的同胞手足,感覺還是兄弟情深,是别人無法比拟和替代的。異域他鄉的流浪者在世态談涼、人情冷暖的現實中想得很多,此時他隻能在想像自己的手足中求得一些慰藉。他的所有想像最終隻能化爲一聲歎息,這個歎息的意思是:行人爲什麽不來親近我?我的兄弟不在我身旁,你們爲什麽不來幫幫我?孤獨寂寞,呼天搶地,兩個激問中蘊藏着濃重的絕望和憂傷。落難的人猶如落水的人,非常需要救援,可沒有人能來救濟他,這确實是一聲令人心寒的長歎。
路旁赤棠孤零零,樹葉倒是密密生。獨自流浪好凄清。難道路上沒别人,不如同父兄弟親。歎息來往過路人,爲何不與我親近?兄弟不在無依靠,爲何不将我幫襯?
路旁赤棠孤零零,樹葉倒是密又青。獨自流浪多悲辛。難道路上沒别人,不如同姓兄弟親。歎息來往過路人,爲何不與我親近?兄弟不在無依靠,爲何不将我幫襯?
《羔裘》:對待老朋友都變得這麽傲慢無禮
卿大夫是西周、春秋時天子和諸侯所分封的臣屬,在當時常擔任着重要的官職,掌握着所屬都邑的軍政大權,對屬下的各級官員可以随意任免。今天的這位志得意滿的爲官之人大概就是一位卿大夫,因爲隻有當時的卿大夫才可以穿這種鑲着豹皮的袖口。看來這位卿大夫非常的侍權傲物,甚至趾高氣揚、盛氣淩人,在對待自己的老朋友時都特别傲慢無禮。這就引得了他的這位故友的不滿,甚至寫詩來諷刺他。
這位卿大夫穿着的服飾很是威風,臉上帶有一副傲慢之态,在對待自己的老朋友時依然如此。友人見到他這個樣子,自然會怨憤不平,說道:我不是非要和你交好,隻是顧念我們多年的情義。
友人怨憤地寫道:
穿着鑲豹皮的袖子,對我卻們一臉驕氣。難道沒有别人可交?隻是和你顧念情義。
豹皮袖口的确榮耀,對我們卻傲慢腔調。難道沒有别人可交?隻是和你顧念舊交。
《鸨羽》(bǎo):黑暗政治下的無望生活
晉國的政治黑暗,沒完沒了的徭役使百姓終年在外疲于奔命,根本無法安居樂業、贍養父母和照顧妻子,因而他們發出呼天怨地的聲音,強烈抗議統治者的深重壓迫。
鸨鳥的飛行能力很差,生性隻能浮水,奔走于沼澤草地,不能抓握枝條在樹上栖息。而今鸨鳥居然飛集在樹上,猶如農民長年從事徭役而無法在家安居務農養家糊口。王室的差事沒完沒了,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大量的田地荒蕪失種,老弱婦孺餓死于溝壑,這正是春秋戰國各國紛争、戰亂頻繁的現實反映。所以百姓們用極其怨憤的口吻對統治者提出了強烈的抗議與控訴,他們甚至呼天搶地,表現出自己心中正燃燒着的熊熊怒火。這種怒火随時随地都會像熾熱的岩漿一樣,沖破地殼的裂縫噴湧而出,推翻這黑暗的統治階級。
怒火正在積蓄着:
鸨鳥簌簌拍翅膀,成群落在柞樹上。王室差事做不完,無法去種黍子和高粱。靠誰養活我爹娘?高高在上的老天爺,何時才能回家鄉?
鸨鳥簌簌展翅飛,成群落在棗樹上。王室差事做不完,無法去種黍子和高粱。贍養父母哪有糧?高高在上的老天爺,做到何時才收場?
鸨鳥簌簌飛成行,成群落在桑樹上。王室差事做不完,無法去種稻子和高粱。用啥去給父母嘗?高高在上的老天爺,生活何時能正常?
《無衣》:隻是沒有了你親手做的衣裳
丈夫本來有一位心靈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非常美滿溫馨,不幸的是妻子早亡。有一天他拿起一件衣裳想要穿在身上,不禁睹物思人,悲從中來,發出了肺腑之言:難道說我沒有衣裳穿嗎?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揀了一件又一件,沒有一件抵得上你親手縫制的那樣舒适美觀。讓人不由地感歎,好癡情的丈夫,好苦命的妻子。
丈夫在悲傷中寫下了這首詩:
難道說我沒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親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觀。
難道說我沒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親手做的,既舒适又溫暖。
《有杕之杜》(dì):熱切期盼能與君子得到交往
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因爲人類都有着一種共生的需求,這種需求又是以人們的相互幫助、彼此交流爲基礎的。一旦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或有所缺憾時,内心就會産生孤獨感。當這種共生需求得到滿足後,孤獨感自然就會随之消失。這裏就有一位孤獨者,他在熱切地期盼着友人能夠來訪,可以共飲談心,以解孤獨寂寞的苦楚。
杜梨樹長在荒野的偏僻處,果子小而且非常酸澀,向來被人所冷落,顯得孤零零的。就像這位孤獨者一樣,似乎與外界隔上了一堵牆,失去了和朋友之間的交往,深感孤獨。爲了擺脫這種孤獨感,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他力圖改變這種與世隔絕的處境,渴望有良友來訪,從而彼此建立友誼,交流感情。
他的眼光是期待的,态度是誠摯的,款待方式是殷勤的,他甚至頻頻地召喚,希望君子能夠來訪做客,可見他尋友的願望是多麽的強烈!看來他對君子是頗有好感的,他熱切期盼與君子交往,如果有君子來他的家中做客,他會端上美酒佳肴,殷勤款待。用這樣的方式,一來是表明自己的好客誠意,二來則是可以交流情感,加深友誼。
至于他的盼友願望是否能實現,這裏暫且不去讨論。不過有一點則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原先的孤獨感,通過自己的表達,已經有所宣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我們通過他的表達,可以聯想到一副生動的畫面:荒野的古道旁,立着一株孤零零的杜梨樹,一位盼友的人,站在那裏翹首苦盼君子來訪,那殷切的神态,還有那熱情款待君子時的情景,真是曆曆在目。
那棵杜梨真孤獨,長在路左偏僻處。那位君子有風度,可願屈就來訪吾?愛賢盼友欲傾訴,何不請來喝一壺?
那棵杜梨真孤獨,長在路右偏僻處。那位君子有風度,可願屈就來看吾?愛賢盼友欲傾訴,何不請來喝一壺?
《葛生》:和深愛的丈夫再也無法相見了
晉獻公自即位以來,就不停地開拓疆土,驅逐衆多的少數民族,吞并了十七個小的諸侯國。就連日後三十六計之一“假道伐虢”的典故,也是晉獻公的作爲。假道伐虢用在軍事上,就是借口向對方借道爲名,其實是行消滅對方之實。
從曆史發展的潮流來看,晉獻公的作爲,爲兒子晉文公日後成爲春秋五霸之一,确實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是對于晉國的老百姓來說,這一切卻是那麽的悲慘,有多少男兒戰死沙場,每天又有多少的老幼婦孺在不停地痛哭悲泣。
今天的這位女子,可能就是因爲丈夫已經戰死沙場,她來到丈夫的墳前,來抒發哀悼想念之情。葛藤和蔹草的生長各有托付,說明丈夫生前的時候,夫妻二人的關系是非常相親相愛的。可是如今,丈夫已經不在人世了,一切都感覺那麽的荒涼凄清、冷落蕭條。如今的女子,已經是形單影隻,孤獨寂寞,好不悲涼。思念讓她通宵達旦地輾轉難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甚至感覺百年之後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爲這樣的話,他們夫妻二人就又能團圓了。
思念,永遠地思念:
葛藤生長覆荊樹,蔹草蔓延在野土。我愛的人葬這裏,獨自再與誰共處?
葛藤生長覆叢棘,蔹草蔓延在墳地。我愛的人葬這裏,獨自再與誰共息?
牛角枕頭光燦爛,錦繡被子色斑斓。我愛的人葬這裏,獨自再與誰作伴?
夏季白日烈炎炎,冬季黑夜長漫漫。百年以後歸宿同,與你相會在黃泉。
冬季黑夜長漫漫,夏季白日烈炎炎。百年以後歸宿同,與你相會在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