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說過,《小雅》中的一部分詩歌與《國風》中的詩歌是類似的,其中最爲突出的,是關于戰争和勞役的詩篇。我們可以把《小雅》中的這類詩歌同《國風》中同樣主題的詩歌放在一起來介紹。《小雅》中的《采薇》《杕杜》《河草不黃》,《豳風》(bīn)中的《破斧》《東山》,《邶風》中的《擊鼓》,《衛風》中的《伯兮》等等,都是這方面的名作。與叙述戰争功德的史詩不同,這些詩歌大都是從普通士兵的角度來表現他們的遭遇和想法,着重歌唱戰士們對于戰争的厭倦和對家鄉的思念,讀起來使人倍感真實親切。
其中,《東山》這首詩,寫的就是一位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路上的複雜感情,在每一章的開頭,他都唱到:“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願望久成空。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下雨霧蒙蒙。”他去東山已經很久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上飄着細雨,我們從環境中就可以看出他此時的憂傷感情。他一會兒有種恢複平民生活的歡喜感,一會兒又想像老家可能已經荒蕪,迎接自己的也許是一派破敗的場景:“栝樓藤上結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濕生地虱,蜘蛛結網當門挂。鹿迹斑斑場上留,磷火閃閃夜間流。”這是何等糾結的心情啊!
但是,即使是這樣,他還是覺得家鄉好,他說:“家園荒涼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一會兒,他又想起了正在等待自己歸來的妻子:“白鹳丘上輕叫喚,我妻屋裏把氣歎。打掃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團。圓圓葫蘆剖兩半,撂上柴堆沒人管。舊物置閑我不見,算來到今已三年。”然後他想起了妻子剛嫁給自己時那麽漂亮:“新婚甭提有多美”。可是,三年過去了,妻子還是那麽漂亮嗎?
整首詩歌,都是這位士兵在回家途中的内心描寫,寫得是那麽的生動真實,反映了人民對于和平生活的懷念和向往。這首詩對于後來的詩歌也是有一定影響的,比如漢樂府民歌中的《十五從軍征》,就是寫了一位老兵從軍隊裏歸來,卻見到老家已經破敗,親人已經去世,這首詩的構思可能就是受到了《東山》的啓發。
《小雅》中的《采薇》,則表現了一位士兵對參加周王朝和犬戎族戰争的苦惱,他不能回家,不能休息:“有家等于沒有家,爲跟犬戎去厮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爲跟犬戎來厮殺。”“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士兵整天想的就是早日回家,但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回家之事卻是毫無希望,因而獨自黯然神傷,“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說回家呀道回家,心裏憂悶多牽挂”,“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
最後,士兵終于盼到了回家的那一天,他走在回鄉的途中,天空中飄着紛紛揚揚的雪花,他的身體又饑又渴,内心充滿了悲傷:“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随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他去當兵的時候正是春天,楊柳随風搖曳,似乎是在爲他送行,又似乎是在表示挽留。他回到家鄉的時候正是冬天,雪花霜霏飄灑,似乎在表示着歡迎,又似乎在表示着極度的冷漠。以上的描寫,一直受到後代文人的高度評價,如晉代軍事家謝玄就認爲這是《詩經》中最好的詩句。在後世的詩歌中所表現出來的折柳贈送遠行之人的風俗習慣,似乎最早就是源于這首詩。這首詩歌是最早将楊柳與遠行結合在一起的,也因此給人留下了楊柳留人的感覺。
值得細細品味的是,《詩經》中的這一類作品,不能簡簡單單地稱它爲反戰詩。因爲詩中雖然表達了士兵們對于從軍生活的厭倦,還有對和平家庭生活的留戀,但是他們卻并沒有直接地反對戰争、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詩中的情緒也是以憂傷爲主,幾乎沒有什麽憤怒的氣息。這是因爲,從集體的立場來看,從軍出征是個人應盡的義務,即使這樣會妨害了士兵的個人幸福,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這是一種多麽真實而又樸實的表達,上古人民用詩歌來叙述事情,表情達意,已經達到了這種水平,這是多麽令人崇敬的事情啊!
這種類似的特點,我們在《衛風·伯兮》中可以看得更清楚,詩中寫道:我的丈夫真威猛,是個邦國大英雄。我的丈夫執長矛,做了君王好前鋒。自從丈夫東行後,頭發散亂像飛蓬。膏脂哪樣還缺少?爲誰修飾我顔容!天要下雨就下雨,卻出太陽亮燦燦。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頭痛也心甘。哪兒去找忘憂草?種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傷心病恹恹。
這首詩歌是以女子的口吻來寫的。她既爲自己的丈夫感到驕傲,因爲丈夫是邦國的大英雄,能擔任君王的前鋒。但是,丈夫的遠出、家庭生活的破壞,又讓女子的内心痛苦不堪。詩人們所抒發的情感,既是有所克制的,又是真實樸素的。
在《國風》中,最集中的詩歌是關于戀愛和婚姻的。在《詩經》的那個時代,在某些地域,對男女交往的限制還不像後代那樣嚴厲。由此,我們在這些詩歌中可以看到年輕的小夥子和姑娘自由地幽會和相戀的情景,如《召南·野有死麕》(jūn)中寫道:野地死了香獐子,白茅包裹才得體。少女懷春心不已,美男善誘情意起。林中樸樕無人理,野地死鹿還施禮。白茅包裹埋地裏,少女如玉屬意你。緩脫裙衣是何企,别碰腰帶對不起。莫使狗兒叫不已,少女今生跟定你。
一個打獵的男子在林中引誘一個如玉的女子,那個女子勸說男子别莽撞,以免驚動了獵狗,表現出了女子又喜又怕的微妙心理。又如《邶風·靜女》中所說的:娴靜姑娘真漂亮,約我等在城角旁。視線遮蔽看不見,搔頭徘徊心緊張。娴靜姑娘真嬌豔,送我新筆紅筆管。鮮紅筆管有光彩,愛她姑娘好容顔。遠自郊野贈柔荑,誠然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一對戀人相約在城隅幽會,但是當那男孩兒趕到的時候,女孩兒卻故意躲了起來,直到急得男孩兒搔首踟蹰,女孩兒這才出來,贈給他一根彤管作爲愛情信物。男孩兒不禁驚喜交集,因爲彤管是心上人送給自己的,所以他覺得分外美麗,不同尋常。但畢竟,随着時代的發展,從總體上來說,社會的約制逐漸嚴格起來,戀人們對于自己的行動,也不得不有所約束了。
比如《鄭風·将仲子》中寫道: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的門戶,别折了我種的杞樹。我哪是舍不得杞樹呀,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挂,但父母的話,也讓我害怕。
仲子是她所愛的戀人,但她卻不敢同他自由地相會,而且不準他攀樹翻牆,隻是因害怕父母。并且,在後面叙述中,提到兄弟可畏,别人的閑話可畏。有這麽多可畏的力量,戀人們又能怎麽樣呢?于是,我們在《國風》中看到了許多的情詩,詠唱的是迷惘感傷、可求而不可得的愛情。在後人看來,這也許是一種含蓄微妙的藝術表現,但在當日,更可能是詩人壓抑情感的自然流露吧!
“多麽皎潔的月光,照見你嬌美的臉龐,你娴雅苗條的倩影,牽動我深情的愁腸!”;“南山喬木又大又高,樹下卻不可歇息乘涼。漢江之上的好姑娘,想去追求卻沒有希望。漢江水滔滔寬廣,想要渡過卻一夢黃粱。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也沒了希望。”
一切詩歌的藝術風格都不是無緣無故形成的。明朗熱烈的風格,一定是情感自由奔放的産物;而含蓄委曲的表達,總是感情壓抑的結果。在文學發展的初期,那時的人們還沒有有意識地去追求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沒有總結那麽多的技巧,更沒有有意識地使用那麽多的表達技巧。所以,這樣的詩歌作品,品味起來既真實又渾厚悠長。《國風》中還有許多描寫夫妻間感情生活的詩,像《唐風·葛生》,一位死了丈夫的妻子這樣表述:“夏季白日烈炎炎,冬季黑夜長漫漫。百年以後同歸宿,與你相會在黃泉。”
誠然,這位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但是在《國風》中,也有不少男子急切地要把妻子抛棄的詩。在那個婦女毫無地位的時代,棄婦的命運更是非常悲哀的。《邶風》中的《谷風》,《衛風》中的《氓》,是最著名的兩首棄婦詩。《谷風》是一位善良柔弱女子的哀怨哭訴,她說自己如何辛辛苦苦地爲丈夫持家,千難萬難度過貧苦的日子,等到家境好起來,人也衰老了。後來,丈夫竟然另有所愛,把自己趕出了家門。她在離開夫家的時候,是那麽地難舍難分,因爲割舍不斷對當初愛情的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