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聽從軍師吳用的建議,即刻下達帥令,親自修書一封,蓋上帥印送往各地軍營,交由最高指揮官,讓他們務必注意方臘叛軍動向,待他與泰安軍彙合,南下杭州,再一并發動攻擊。
趙構率領衆人急速前行,一路上不敢耽擱分毫,日以繼夜的趕路。原本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愣是提前了四天時間就與泰安軍彙合,曾孝蘊恭敬地迎接趙構。趙構也沒有多言,更沒有停留,仍舊是馬不停蹄的南下杭州。
方臘義軍占領了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内的政權,想要盡快剿滅他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唯有打持久戰。趙構率領泰安軍繼續南下江南,途中所到之處,無一例外悉數被大軍擊破。
随着趙構率領大軍的行程加快,又連續攻下數座城池,他也傳達帥令,命令其他人也率領大軍進攻。并且,趙構命令衆人一定要速戰速決,在同一天進攻。趙構突襲方臘占領的城池,讓他有些猝不及防。
“沒想到宋庭的大軍這麽快就來了,還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方臘正襟危坐,冷笑連連道:“據探子回報,宋江等人居然投靠了朝廷,還是此次讨伐朕的主力軍,他們兵分三路進攻朕的疆土。若非朕的兵力分散,也不至于讓他們得手。”
“啓奏皇上,臣以爲宋庭虎視眈眈前來,必定是一場血戰。探子回報說,此次大軍主帥乃是一名少年,也正是這名少年将宋江等人擊敗,讓他們歸順朝廷。如果傳言是真的話,那麽此人也不容小觑。”
方臘說道:“王尚書,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王尚書原名王寅,頗通文墨,精通謀略,方臘加封做了文職,官爵是兵部尚書,管領兵權之事。王寅原本是歙州山裏石匠出身,慣使一條鋼槍,這條槍神出鬼沒,萬夫莫擋。坐下有寶馬良駒名喚轉山飛,這匹寶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
王寅回道:“皇上不必擔心,宋軍的戰鬥力與我軍相差甚遠,我軍麾下猛将如雲,焉能敗給宋軍。況且,江湖傳聞也不過是傳聞罷了。那小子不過是少年年紀,豈能與我軍相抗衡,不過是趙佶這個狗皇帝玩的把戲罷了,不足爲慮。”
“真正讓臣擔心的事情,不是宋軍主帥,而是宋江麾下的大将。隻要他們都在,我軍想要戰勝宋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軍又在那小子的手中調兵遣将,實在是防不勝防。如果我猜得沒錯,宋軍已經距離浙江不遠了。”
“王尚書所言不無道理,臣以爲不單單如此,還需要更多的力量抵擋住宋軍。王尚書不知宋軍主帥的厲害,臣卻知道那人非常的不簡單。當初,宋江占據青州城,我們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
“自從宋軍攻破青州城,宋江戰敗,歸順朝廷,麾下士兵紛紛逃竄而出,有一部分兵力進入我軍之中,成爲我軍的士兵。從他們的口中得知,宋軍主帥的武功深不可測,就連梁山第一戰将盧俊義都不是他的敵手,被生擒活捉。”
“他的年紀隻有十二三歲,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本事,當真是要小心爲上,不得不防。并且,他親自率領先鋒夜襲青州城,引領大軍突襲成功。如果我們忽視他的存在,恐怕吃虧的也是我們自己,臣以爲還是需要防備着點,以免馬失前蹄。”
方臘驚訝道:“右丞相,你說的可是真的?”
方臘起義軍右丞相名爲祖士遠,左丞相是婁敏中,兩人一左一右也是方臘的左右手,文韬武略樣樣精通。
祖士遠堅定地點點頭,道:“回禀皇上,臣所說句句屬實,不敢有絲毫的诓騙之意。”
方臘說道:“如此說來,宋軍主帥也不容小觑了。這樣一來,我們必須要加緊防範,我軍占領的城池已經有數座落入宋軍手中,其他宋軍也虎視眈眈,接二連三的攻擊讓我們防不勝防,這已經不是簡單地攻破我軍防禦,而是想要圍剿朕。”
“傳朕的旨意:大軍分散開來,抵禦住宋軍進攻,朕倒想宋軍到底如何厲害。”
衆人躬身道:“臣等遵旨!”
于是,方臘将大軍分散開來,失去的城池也不想奪回來,而是想要駐守住邊陲,保證杭州城的安全。并且,方臘又任命朝中大臣前往各個城池,務必要守住宋軍的攻勢。方臘将大軍重點安放在潤州、歙州、清溪、宜州、湖州、常州等地,将分散的兵力悉數派往此地,形成重重包圍,徹底将杭州大本營保護的嚴嚴實實。
并非方臘隻看重此地,而是趙構率領大軍接二連三的攻破城池,讓方臘的勢力版圖不斷地縮小。鼎盛時期,方臘控制着五十二個州縣,實力雄厚。但是,宋軍齊齊的進攻,讓起義軍自顧不暇,來不及救援,隻能眼睜睜的被奪下城池。
趙構攻破一座有一座城池,沒有任何的逗留,依舊率領大軍繼續進攻。趙構傳達命令之前戰鬥過的将士休息,休息過的将士吃飽喝足後又接着進攻。爲得就是壓縮時間,趙構采取的是車輪戰,不講求什麽厮殺陣勢,能全部進攻決不一對一,能迅速占領城池,絕不耽擱分毫。
當初,趙構采取這樣的進攻手段,衆人都是驚訝。不曾想到,這樣反而激發了士兵的鬥志,他們鬥志昂揚的進攻義軍。敵軍、我軍非常容易區分,方臘起義軍将士每個人頭上都系着黃巾,有些則是紅的。雖然顔色不同,仍舊是義軍的将士。
趙構率領大軍勢如破竹,聲勢浩大,一路兼程的拼命厮殺,接二連三的勝利讓宋軍士氣大漲,就連其它幾路大軍将士都鬥志昂揚。之前,他們在面對起義軍時都是節節敗退,就連氣勢上都沒有起義軍強。
現在,趙構率領泰安軍一次次的取勝,給予他們最好的回報,讓他們紛紛響應起來。每攻下一座城池,趙構都會張貼帥令,告知城中百姓,起義軍之事與他們無關,也不會抓他們,使得人心惶惶的百姓心裏也安心下來。并且,趙構還将宋徽宗的聖旨,廢除沉重的苛捐雜稅,讓他們更是高興不已。
城中大多數将士都是貧民百姓,他們常年遭受到朝中官吏剝削,民不聊生,自己生活都成問題,哪裏還會想到什麽忠君報國。因此,他們多數人參軍也不過是求得一日三餐,求個溫飽罷了。
趙構也知道城中百姓擔心的事情,看着城池中孤苦無依,身上穿得都是打着補丁的衣裳,還有煞白的臉色,便知道這些人起義的目的不過是爲了活下來。于是,趙構也沒有追究這些人的責任,對于那些甯死不屈,殊死搏鬥者,趙構沒有手軟,一律殺之。
在他的恩威并施下,城中百姓不待見宋軍,也不會出現與他們反抗的局面。畢竟,他們都想活下來,遭受生死考驗時,衆人都選擇了投降活下去,誰也沒有勇氣繼續困獸之鬥。那些甯死不屈之人,趙構無一例外全部處死,他不想留下這些人,真的攻擊方臘時,又臨陣變卦,那就非常危險了。
re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