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開教會那200優尤格的黑麥不算,馬林和手下們共2800尤格黑麥地(另外200尤格種植了燕麥),共産出了840萬磅黑麥。可是,島上人口隻有6000人,即使平均每人每年耗費500磅黑麥,也隻需300萬磅,還多餘540萬磅。
馬林想了想,決定拿出500萬磅,拉出去賣。每磅黑麥價值1芬尼,500萬磅,價值500萬芬尼呢,折合8萬3千多杜卡特金币。
原本,馬林是打算直接賣給維金斯商會的。但是,在外面走了一遭、長了見識的科勒告訴馬林,歐洲的糧價,很是不平衡。
科勒聽一名猶太商人說過,歐洲糧價,以東歐平原上最爲便宜。波蘭的利沃夫(現屬烏克蘭),因爲黑土地盛産糧食,黑麥價格僅僅0.5芬尼每磅;而德意志地區,黑麥價格爲1芬尼每磅;英格蘭地區,則爲1.5芬尼(便士)每磅;法國地區和德意志差不多;但同期的西班牙,麥類價格卻很高。據說,巴塞羅那的黑麥價格,高達2芬尼每磅,小麥價格更是高達10芬尼每磅。意大利地區,原本是重要糧食産區。但因爲這兩年的戰亂,導緻糧價也開始飙高,和西班牙有的一比……
也就是說,如果把這些黑麥運往西班牙,獲利可翻番。話雖如此,可馬林卻也郁悶。因爲——他沒有遠洋航行的船隻……
把黑麥運往西班牙,要走很長的海路。不但要小心大西洋的風浪,還要小心海盜的攻擊。這年頭,海上可不平靜。走海路,有很大的可能被海盜盯上。除非,你的船是武裝商船。
可是,馬林現在,隻有幾艘小船,根本無法走遠……
無奈之下,馬林忍痛,決定還是把麥子拉去對面的英格蘭賣掉。英格蘭離特塞爾島很近,隻有幾百公裏遠。馬林雖然沒有大船,卻可以雇傭到大點的商船,把麥子拉去英格蘭賣掉。
英格蘭糧價偏高,黑麥零售價高達1.5便士一磅。即使批發價,也有1.2便士一磅。若是在德意志地區出售,最多隻能以0.8芬尼的價格批發。拉到英格蘭去,能多一半的價格。
當然,因爲法國對特塞爾島的制裁,使得馬林不能用特塞爾島的名義,把糧食運往英格蘭。
爲此,馬林特地派科勒,去收買了幾名窮困潦倒的猶太小商人,讓他們出面,在阿姆斯特丹組建了一個“北海商會”。然後,以“北海商會”的名義,雇傭了海船,把黑麥運往英格蘭出售。
雖然,被英國人征收了每鎊6便士的進口關稅,但這些同英格蘭和德意志地區的糧價差距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而且,英國貨币比較足值,和神聖羅馬帝國發行的最足值的帝國貨币差不多。不像德意志北部諸侯,濫造劣币。比如,帝國芬尼的含銀量和英國便士差不多,有一半左右。而特裏爾和科隆等地發行的地方芬尼,含銀量都遠不足25%,幾乎變成銅币了……
英國因爲國家政令統一,鑄币權歸王室,加上英國王室沒法國王室那麽不要臉,所以所鑄貨币相對比較足值。因此,英國經濟向來穩定。和英國貿易,也是個不錯的路子。
而不管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都沒有發現,這個所謂的“北海商會”,其實就是馬林所有的。所以,法國人的經濟制裁,算是落了空……
也難怪,馬林經曆過後世華夏的經濟大潮,對于鑽空子這樣的事情,雖然不拿手,但卻甩中世紀的人八條街。法國人的制裁,馬林隻簡單地給特塞爾島的商品換了個“外殼”,法國人就抓瞎了……
這年頭,歐洲各國可沒有什麽特工間諜,交通和通信都極爲不便。馬林這邊搞出點事,即使明目張膽,法國那邊想知道也要很久。更何況,馬林是悄悄搞的,法國人想弄清楚,天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把島上剩餘的黑麥都處理掉後,馬林開始思考接下來的安排。
如今,島上除了原先的3200尤格拉姆的耕地,馬林又安排農奴們開墾出了3200尤格拉姆的耕地。這批耕地,除了100尤格拉姆要分給施瓦茨,50尤格拉姆要分給弗倫茨貝格。其他的3050優格,全是馬林自己的耕地。
爲了開墾耕地,馬林動用農奴們,填平了大片的沼澤,開挖了多條引水渠,才得到這麽多的耕地。
事實上,島上适合開墾爲耕地的土地更多。但是,馬林現在人手不足,隻有幾千農奴。這個時代,種田可是純手工的,沒有機械化。所以,沒有足夠的人手,土地多了也白搭。
而特塞爾島總共也隻有2萬尤格拉姆大,算上沙灘和丘陵,還有草地,能開墾出6400尤格拉姆的耕地,已經算是到了極限了。因爲,島上的淡水,也就夠灌溉這麽多田地的。
海島和陸地不同,陸地上,隻要有大河支持,淡水資源用不完,可以使勁開荒,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而海島之上,淡水系統和大陸上是分開的,獨立的。
特塞爾島雖然不缺淡水,但也不是無限制的。能夠灌溉6400尤格拉姆的水澆地,已是極限。再多,那也做不到了。不然,馬林鐵定會把特塞爾島一半的土地都開墾爲耕地。
按照歐洲人的習慣,他們習慣了休耕制。冬季的時候,中世紀的歐洲人一般是不會種植莊稼的。因爲,他們要讓土地“休養生息”。
事實上,歐洲人是因爲不懂得施肥,才需要讓土地自己恢複肥力的。而華夏人則不一樣,在華夏南方,一向都是一年種植兩季莊稼。
除了最南邊一年種兩到三季水稻,其餘大部分地區(主要是中南部),其實都是稻麥輪播的。秋季種植冬小麥,夏初收獲麥子。然後,種下水稻,秋季收獲。
因爲華夏人一向知道使用糞肥(氮肥)和草木灰(鉀肥),所以,即使不停地使用土地,也照樣年年收獲頗豐。
所以,當其他人決定放着土地長草的時候,馬林打算種植冬小麥……
中世紀的歐洲,農民們習慣每年隻種植一季莊稼。一般是春天播種,秋天收獲。也有冬小麥的品種,但馬林聽說了冬小麥的生長周期後,差點想罵娘……
因爲,歐洲中世紀的冬小麥,是秋末冬初種植的不假,可生長周期,實在讓人吐血。因爲,這個年代歐洲的冬小麥,雖然也是10月份和11月份種植的,但收獲的季節,竟然要到第二年的七八月份……
而馬林清楚地記得,前世他家的冬小麥,分明是5月份就收割了。收割完了,先給地上施點糞肥當底肥後,還來得及種植水稻。然後,10月份的時候,水稻也可以收割了……
可是,這年代坑爹的歐洲冬小麥,竟然要比後世的冬小麥多生長兩個多月,使得春末夏初的時節,根本來不及種植别的作物。等收貨完冬小麥,土地隻能再擱置幾個月,等下一輪冬小麥的種植,造成了土地嚴重的浪費。不過,想到歐洲人還進行大面積休耕,這點浪費也就不奇怪了……
小麥和黑麥不同,在歐洲,小麥價格遠高于黑麥。德意志地區,一磅黑麥隻要1芬尼。而一磅小麥,卻高達5芬尼。二者的差價,高達5倍。到後來,這個差距将會變得更大,達到7倍之多。
小麥和黑麥不同,黑麥比較好伺候,耕作可以粗放點,對水的需求也不大。而小麥,比黑麥嬌弱多了,灌溉需水量,也大于黑麥。
中世紀的歐洲人耕作粗放,一般用輕犁把地簡單地翻一翻,撒上黑麥種子,澆點水,就閃人了。然後,就是坐等,靠天收……
馬林之前在島上推廣的黑麥“穴播”、深耕、除草、施肥等技術,其實是用于小麥的精耕細作的。這會兒,農奴們都比較熟悉了。
于是,在種植500優格的冬小麥時,倒是很順利。隻是,因爲采用了中世紀歐洲的本土品種,下次收獲小麥,得等到明年七八月份了,非常得坑……
隻是,考慮到小麥那高昂的價格,即使浪費一個耕作季節,小麥高于黑麥5倍的價格,也足夠讓馬林賺得更多了。
但馬林對此并不滿意,若是有生長期短些的冬小麥品種,馬林甚至可以在冬小麥收獲後,補種一輪大豆。這樣,馬林既可以獲得很多大豆油,還能給馬匹弄來比燕麥更優秀的飼料。而且,大豆能固氮,能增加土地肥力。種植過大豆的土地,再用來種植冬小麥,土地就會明顯更肥沃些……
但是,想要獲得生長期更短的冬小麥品種,歐洲目前自然沒有,馬林也沒學過農業科技,不會培育優秀小麥品種。所以,他隻能考慮去東方的大明購買生長期更短的冬小麥品種,以及“萬能”的大豆……所以,大航海還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馬林突然想起,貌似冬小麥需要施鉀肥。鉀肥能幫助冬小麥抗寒,而且能夠增加産量。德國鉀鹽的儲量比較豐富,曾經,德國還是世界最大鉀肥出口國來着。好像哈茨山脈,就有幾個大的鉀鹽礦。馬林心裏開始盤算,是不是派人去把那些鉀鹽礦買下來,作爲鉀肥儲備。畢竟,靠着草木灰當鉀肥,含量太低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