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立即丢下秋收儀式的主持,讓給傑弗裏代行主持,他自己,則帶着一群侍從,直奔埃姆登港,親自參加了第一艘戰艦的下水儀式,并親自登上甲闆參加首航儀式。23US.更新最快
這艘500噸級的戰艦,是年初時,和亞美利哥那兩艘50級武裝商船同時開建的。但不同的是,50級武裝商船,特霍倫徹造船廠已經很有建造經驗了,加上準備充足,很快就造好了。
而這艘500噸級的戰艦,因爲之前從未造過,而且船肋骨密度遠大于普通的武裝商船,所以建造很困難。直到10月初,才建造完畢,下水試航。
在北海上,馬林和水手們充分感受到,這艘船的平穩性不錯,轉向什麽的也很靈活。可以,這艘船充分體現了馬林的意志。
之前特霍倫徹建造的50級武裝商船,馬林早就要求他們把長寬比提高到4比1,但固執的葡萄牙設計師,還是把船隻的長寬比定爲.5比1。而且,還保留了船艉樓。
但馬林的真正要求是,把船艏樓和艉樓都去掉,尾部也從圓形改爲方形,這樣更利于轉向操作。可是,固執的葡萄牙設計師認爲馬林這個外行是瞎指揮,根本不聽。
沒辦法,馬林在拿下東弗裏斯蘭伯國後,不得已,在埃姆登另行組建了新的造船廠,并提拔了聽話的設計師,來實現自己的意圖。
新的設計師果然聽話,把長寬比修改爲4比1,并取消了高大的艉樓,還把船尾部分,改成了方形。這樣,英式蓋倫船的特,終于充分體現了出來。
而且,這艘戰艦,充分按照馬林的指示,在下層甲闆側舷上,開了船側舷炮門,實現了雙層火炮甲闆。下層炮門,都有帶鉸鏈的炮門蓋。當正常航行時,炮門蓋都是緊閉的,避免進水。隻有發生海戰時,水手們才會通過鉸鏈,打開炮門蓋,使用下層甲闆的火炮。
而且,下層甲闆的火炮,因爲重心低,後坐力産生的力矩,可以使用比上層甲闆口徑更大的火炮。
比如,“黑船事件”中美軍戰艦裏,就在下層火炮甲闆上,布置了68磅級的佩克桑重炮。但若是把這樣的大口徑重炮搬到上層甲闆上發射,後坐力造成的力矩就很大了。
一般而言,早期的重型艦炮,才有4磅級别。直到19世紀初,6磅級的卡倫艦炮才紛紛上艦。
當然,卡倫艦炮和早期的4磅重炮是不同的。早期的4磅艦炮,是長身管的重炮,炮身重量很大。一旦因爲後坐力造成炮車移動,很難複位。因爲,太重了……
但卡倫艦炮不同,卡倫艦炮口徑雖大,可身管很短。從前的艦炮,比如紅夷大炮,炮身長米,口徑隻有110毫米到10毫米,長度和口徑的比高達二三十倍。而卡倫炮的長度,隻有口徑的七八倍,顯得非常短粗。
事實上,因爲身管很短,導緻卡倫炮的射程也不遠。但是,在短射程上,因爲炮彈足夠大,威力還是非常大的。
而且,長期海戰的英國佬發現,海戰之中,一般500米内,才有較大的把握能擊中敵船。超過500米,基本都是打灰機。并且,500米内的這個把握,也隻有一兩成的命中率。
所以,重炮射程再遠,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意義。當然,不能射程遠沒用,比如,在攻打陸地上的固定目标時,火炮的射程還是很有用的。
比如在第一次鴉一片戰争種,還在使用滑膛炮的英軍戰船,就是使用卡倫炮攻擊清軍的戰船,但使用4磅長身管重炮攻擊陸地目标。當然,在攻擊炮台時,英軍戰船也冒險靠近,使用卡倫炮一起齊射,打擊清軍炮台。
因爲長寬比低,所以造成6磅的卡倫炮,炮身重量一不比4磅長管炮重,但後坐力卻很多。除了射程比較近這個缺,其他方面,卡倫炮都是非常完美的。
想到這裏,馬林突然拍了拍腦袋他都忘記讓老約翰他們研發短身管的卡倫炮了……
眼下,這艘500噸級的戰艦,雙層火炮甲闆,一共容納了40門1磅的重炮,獲利非常強大。而且,因爲側舷甲闆加厚的原因,使得戰艦本身抗炮擊能力很強。
畢竟,這個年代,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戰艦出現。海戰中使用比較多的,也就是6磅炮和磅炮。1磅炮也有,但裝備率很低。一般一艘戰船裏的二十多門火炮裏,隻有船艏部位,才會裝備一兩門1磅炮。不像馬林的這艘戰艦,全部裝備了1磅炮,火力異常強大。
而且,這個時代,戰船的火炮,很多都是後裝的弗朗機青銅炮,射程不超過000步。不少火炮,還使用石彈作爲炮彈。
而土豪馬林,則讓船上的1磅炮,全部使用翻砂鑄造的鐵球炮彈。鐵球炮彈不但閉氣性比石彈好,打得更遠,其對木船的破壞力,也比石彈厲害多了。
在北海上轉了一圈後,馬林對這艘戰船非常滿意,親自命名爲霍夫曼系列。這一艘戰艦,就被命名爲霍夫曼1号。
然後,根據之前建造戰艦時記載下來的數據,馬林下令埃姆登造船廠獨立出來的秘密的用蒸汽彎曲船肋骨的部門,開始根據記錄的數據,制造相關模具,準備批量加工船肋骨。下一次,将會四艘霍夫曼級戰艦一起制造。
隻不過,對于戰艦制造的材料,船肋骨材料好找。因爲,有了蒸汽彎曲技術,制造船肋骨的成本開始的大大降低。可主龍骨,卻是比較難找。
因爲,制造500噸級的戰艦,主龍骨的長度達到了0米。這樣長度的龍骨,必須是砍伐00年的老橡樹才能獲得。
但因爲航海事業的發展,歐洲超過0米高的橡樹,都被各國王室宣布爲戰略資源,價格也很高。
一根主龍骨的要價,竟然比所有船肋骨加起來都要高……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歐洲作爲文明世界,發展了兩三千年,橡樹被砍伐得也很厲害。高度0米以上的橡樹,現在都不多見了。
這也是馬林爲何要殖民北美的原因,北美現在還是個原始森林密度的未開發地區。想找個三四十米高的幾百年老橡樹,不要太容易哦。
雖北美白橡不多,但紅橡多得要死。紅橡和白橡一樣,同樣很适合用于造船。而且,這裏所謂的北美白橡不多,是指其占北美原始森林的比例不多而已。但北美此時到處都是幾百年樹齡的參天大樹,即使白橡比例很低,但總數也是非常多的。因此,馬林在北美開殖民伐木造船,也是非常有前途的。西班牙人也意識到這一,于是在1610年的時候,幹脆把造大船的中心,搬到古巴哈瓦那去了,以方便利用當地豐富的木材資源。
至于桅杆,馬林之前要求桅杆高度不低于船身長度,以盡最大可能地增加風帆面積,加快船速。
對于這一,倒是沒啥。因爲,桅杆不是泡在海水裏的,不需要耐腐木材。像是松木,就可以勝任。甚至,連甲闆,也可以使用松木闆。隻有船身外面和海水接觸的部位,才需要使用橡木。
高大的松木,在西歐也許不好找。但在針葉林密布的波羅的海沿岸的北歐,松木不要太多。所以,馬林派去條頓賣鹽的船,不僅帶回了大量的利潤,也買回了大量的造船用的橡木和松木。
隻不過,商船運輸主龍骨用的橡木和桅杆用的松木,實在太不方便了。因爲,這些木料的長度,比商船本身還要長,運輸起來非常麻煩。爲了運輸這麽長的木料,商船花費了大量的人力,把需要的木料,綁在了兩側的船舷上,搖搖晃晃地帶回了埃姆登,送達造船廠。
雖然,今年之内亞美利哥大約就能發現北美東海岸。但馬林知道,造船用的木材,不是砍伐下來就能用的,還需要風幹一兩年才能用。
因此,即使馬林派船去北美砍伐了大量的木料,也無法立即用于造船,而是需要風幹很久,才能投入使用。
所以,就目前而言,馬林隻能依靠從東歐購買風幹好的大型木料,用于制造大船了。隻有馬林北美東海岸的伐木基地造好了,并儲備和風幹了足夠的橡木,才能在北美新開造船廠,就地大規模的制造大型戰船,真正開啓馬林雄霸海洋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