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離許昌或邺城很遠,道路難行,一旦發生戰事,曹軍援軍來得較慢,而且關中除了夏侯淵與張合之外,并無其他名将,像夏侯尚、夏侯德、韓浩等将都是些不入流的龍套。其餘人也就夏侯淵的行軍司馬郭淮有些智謀,但比徐庶、法正要差遠了。
但張武短時間内是不會發動戰争的,因爲他也沒有做好準備,益州剛剛平定,交州卻還沒處理好,他需要一些時間将這兩個州徹底消化掉。而且漢中之戰肯定要以益州兵爲主力,但益州兵不論在訓練上還是裝備上都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
張武要用一年左右的時間來做準備,把交州打造成一個糧食産地,同時将交州的珠寶賣到北方賺錢,再将益州兵整編訓練完畢。
注釋版的書本印刷給張武帶來了兩大好處。
第一個好處就是讓張武的威望更上一層,尤其是在讀書人之中,天下頂尖的世家豪門都跟張武有了聯系。雖然一些北方的世家并沒有投靠他,但他們加深了對張武本人和執政理念的了解,萬一張武北伐中原時占據了優勢,他們或許會暗送秋波。
第二個好處就是讓張武又可以大賺了一筆。雖然書本已經面世好久,世家大族甚至寒門之人都基本上買齊了,但買了書不代表就能明白書上寫的字是什麽意思。豪門世家之人有家傳的學問,也有财力請老師講解,但寒門之人或平民百姓就沒那個條件了。
現在有了帶有注釋書籍,隻要認識字的人就能明白書上的内容是什麽意思,就不用再花錢請老師了,因此這帶注釋的書本一經印刷出版,肯定會受到了市場的熱烈歡迎。
張武打算将賣書得來的錢分成三份,一份用作成本花費,一份作爲稅收上交府庫,一份分給各大世家。
從古至今,最堅實的聯盟就是利益聯盟,張武治下的世家大族們爲什麽死心塌地地跟着張武走?就是因爲張武能帶給他們利益,能帶給他們最直接、最誘人的金錢利益!
拿下交州後,張武已經初步建成了大江南貿易區,商業貿易的發展程度可以說是領先世界,這也彌補了江南地區農業不如北方發達的缺點。
張武作爲一個穿越者,雖然并不是學經濟相關專業的,但以他的見識,對商業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的理解還是遠遠超過當世之人的。
俗話說得好,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在這個時代,糧食依然是生存的根本,更是戰争的基本前提之一。曆史上有很多次戰争,優勢一方因爲缺糧而不得不退兵。
隻要不是打曠日持久的戰争,張武在糧食方面是不太缺的,畢竟他的地盤上也有不少着名的産糧地,張武還能開挂用“呼風喚雨”的技能确保幹旱的時候能下雨。拿下交州後,就打通了去越南的道路,越南可是稻米的高産地,占城稻在曆史上可是非常出名。
錢不缺,糧食不缺,謀士和大将也不缺,現在張武就缺戰馬了。
其實如果雙方都以步兵進行交戰的話,張武也不怕曹軍。楚軍雖然步兵的戰鬥力要比曹軍稍差一些,但在訓練、裝備、後勤等各方面都可以彌補過來,甚至張武也敢用楚軍步兵去硬抗曹軍的騎兵。
因爲楚軍的裝備的确很先進,各種遠程武器都非常齊全,尤其是張武按照自己腦子裏關于“諸葛連弩”的記憶召集了一群工匠研究改進出來的連弩,殺傷力非常猛。
但騎兵的最大作用并不是用來正面決戰,更不是拿來硬沖步兵的方陣,而是其機動性和靈活性。曹操手下有不少使用騎兵作戰的行家,他們會利用騎兵的速度快速穿插迂回,或者在對方行進過程中進行突襲,或者去劫對方的糧道。
這才是張武最怕騎兵的地方,因爲步兵不可能一直列好陣在那站着,尤其是在北方的大平原上,大軍行進過程中如果突然遭遇騎兵的突襲,根本就沒時間去列陣。
在沒有機槍和大炮的年代,能對抗騎兵的,隻有騎兵。
就算是到了近代,騎兵還依然活躍在戰場上,比如抗日戰争時期,主力野戰部隊裏也有騎兵團的編制,在戰場上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大漢能将匈奴打的落花流水,就是因爲大漢的騎兵比匈奴的騎兵還要猛。現在大漢快要完蛋了,但曹操麾下的騎兵依然強大無比,到現在也一直壓制着北方的遊牧民族,不讓他們趁中原戰亂的時候趁火打劫。
因此,張武與一衆軍師和大将們制定的近期戰略目标,就是取漢中,占涼州,練騎兵。
漢中同樣是地勢險要,四面環山。曹操從漢中攻打益州很困難,張武從益州攻打漢中也不容易。如果曹軍固守險要,張武就是将手下步兵都拼光了也不一定能拿下漢中。
幸好的是,曹軍在西線的統帥是夏侯淵,一個有勇無謀的“白地将軍”,副将張合雖然比夏侯淵多了點腦子,但也不是個會用計謀的人。而且張合這家夥最擅長的本事就是逃跑,非常狡猾,隻要覺得打不過就馬上逃跑,打了那麽多次敗仗,自己一點事也沒有!
如果西線統帥是夏侯惇或着曹仁,那張武就得多小心一些了,尤其是曹仁,防守起來簡直跟烏龜似的。
其實曹操也不是沒給夏侯淵配謀士,比如夏侯淵現在的行軍司馬郭淮,還有留在漢中南鄭的侍中杜襲,還有留守長安的張既。這三個人的真實才能其實一點都不差,雖然要比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超一流軍師差一些,但如果夏侯淵能虛心聽從這些人的意見,肯定不會死的那麽慘。
郭淮在三國後期頂替了夏侯淵的位置,當上了征西将軍,都督雍州涼州諸軍事,阻止諸葛亮北伐,料敵精準,屢立戰功,最後被升爲車騎将軍。
杜襲是東漢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很早就投奔了曹操,曹操深知杜襲的才能,所以才讓夏侯淵守定軍山、張合守蒙頭岩之後,讓杜襲鎮守漢中,督漢中軍事。
張既出身寒門,十六歲的時候就出任小吏,曹操任司空的時候就征召張既。曹操稱魏公的時候,張既與毛玠、崔琰等擔任魏公國尚書,後出任雍州刺史,多次随夏侯淵讨伐作亂的羌人。
這仨人算是曹魏後期非常牛叉的人物了,如果這仨人聯手,還真不一定會輸給徐庶和法正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