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甯從蝸牛直升機的觀察窗向外望去,數百架披着墨綠色裝甲的蝸牛直升機正日日怪叫着飛過天際,鋪天蓋地地機群甚至掩蓋了夕陽的餘晖,爲這片土地鋪上了一層軍綠。
自從國防軍開始收縮防線開始,甘甯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個場面了。
雖然蝸牛直升機能夠搭載一門機關炮,但蝸牛直升機畢竟不是一款專業的武裝直升機,其戰場定位依然是運輸、支援直升機。最大的作用還是進行人員或物資的運輸,使人員能夠快速趕往前線或将傷員從戰地撤離。
當然,就如當時在潛龍基地中直接插入到升陽隊伍正中一樣,蝸牛直升機也能在敵軍防守的薄弱位置直接進行垂直空降。但由于戰局(無論是對升陽帝國還是對蘇維埃方面)長時間都處于防守态勢的國防軍幾乎沒有機會用到這樣的戰術。
而在決定要以雷霆之勢拿下南昌後,原本計劃中還會有的一個迷惑性的動作現在也已經省略了。畢竟就連直接參與進攻的部隊都已經從兩個師增加到了五個師。參與戰鬥的人員增加也意味着原本能夠作爲一支奇兵的甘甯部,現在也基本失去了發起突然襲擊的價值,幹脆就大大方方的乘坐蝸牛直升機直接向南昌靠近,企圖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地下空軍基地。
在補充完人員和裝備後,甘甯所屬衛戍團(因爲但現在都沒有正式編号,所以隻能沿用潛龍基地的編制)現下轄近1200人,除了兩個步兵營外,還包括了一個裝甲營,一個機動連、一個警備連和一個輔助連。
并且,由于在當初的防守作戰中裝甲部隊并沒有太大的損失,并且後來又補充了一批火龍坦克和蓋特坦克這些适合巷戰的輕、中型坦克,所以這個裝甲營可以說是大大的超編。整個裝甲營的各式戰車加在一起已經有接近90輛裝甲車輛!雖然這之中作爲主戰坦克的戰神坦克僅有少少的20多輛,但巷戰中本來就不是主戰坦克的主場,少一些也更方便裝甲部隊的發揮。
雖然火龍坦克隻是一種輕型的坦克,正面裝甲或許連海嘯坦克坦克一發主炮都不能承受。但畢竟火龍坦克已經經受住了多次城市巷戰的考驗,已在實際的戰鬥中證明了自己的确是能夠在巷戰中發揮超乎想像的作用。
火龍坦克第一次的亮相是在已經快要被升陽帝國完全占領的上海,而最初的一輛火龍坦克僅僅是中華國防軍的一隻直屬于C2特戰部隊的某特殊研究驗證部隊在缺少資源的敵占區用戰場上已經接近廢棄的資源所臨時拼湊而成。
因爲升陽帝國的“惡趣味”,或者他們僅僅是想要向借此方式來羞辱一直不肯投降的國防軍守軍。一大批的被削去了炮塔的戰神坦克或蓋特坦克地盤被升陽帝國直接扔在城市的廣場上“報廢”。而那支驗證部隊在大量抵抗部隊的騷擾與幫助下将這一批看起來已經完全失去價值的坦克地盤重新收集了起來,正巧,他們所進行驗證的項目剛好是空氣壓縮在戰鬥中的實戰價值。
于是在經過三天的改裝,這一批在升陽帝國眼中已經是“廢鐵”的底盤被重新賦予了價值,第一批“火龍”僅僅是在原本炮塔的部位草草的裝上了一隻噴火器與壓縮裝置,利用壓縮裝置來壓縮空氣的壓力,并借被壓縮空氣的内能将燃料噴出,在炮口處由點火器點燃,噴發出火焰。
第一批火龍坦克所使用的燃料更是五花八門,汽油、酒精亦或其他易燃化學液體,種種未經安全驗證的“易燃易爆品”就直接被塞入了駕駛室中。也幸好由于火龍坦克不用擔心換彈和瞄準的問題,所以其乘員也僅需要一名就能完成火龍坦克的所有操作,不然駕駛艙能不能裝下這些燃料都是個問題。
并且和這種低廉的造價不符合的是其所獲得的戰果不同,在C2特戰部隊和殘餘抵抗人員的配合下,前後共計有四百餘輛火龍坦克投入戰鬥。上海殘餘國防軍在已經成爲廢墟的上海城市及其附近地區狙擊了升陽帝國三個師團整整五天的時間,爲30萬中華國防軍的安全撤離與在後方重新布置防線創造了條件。當最後一輛火龍坦克被升陽帝國擊毀後,就連升陽帝國指揮官都不得不對着已經徹底失去價值的上海感歎:帝國參謀部決定進攻中華本土或許是近年來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而随着上海的這次戰鬥的落幕,這支驗證部隊理所當然地将火龍坦克的情報資料遞上去。就此,火龍坦克正式進入了國防軍高層的視野,并立刻将其列爲了一項重要的研究項目。在過去的幾年裏,火龍坦克得到不斷的升級,不僅完善了所有的結構設計與生産制程,更是将原本隻有70米不到的射程延伸到了200米。
這種改動使得火龍坦克噴射出的燃燒液柱能夠更加輕松向目标上撒布火焰,并使之能夠對付在樓層更高的建築中駐守的敵軍。并且由于火焰的擴散性,火龍坦克往往能夠到達普通彈藥難以觸及的地方——比如駐紮了步兵的建築物,這也使得火龍坦克特别适合于山地、島嶼、坑道、塹壕以及城市作戰。火龍坦克的高溫火焰可以殺傷和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破壞工事及裝備器材,尤其是那吞噬一切的火焰,往往能摧垮對方士兵的抵抗意志,具有其他直射武器所沒有的精神震撼作用。正是有了火龍坦克,才讓裝甲部隊終于能夠有了介入到這些原本屬于“步兵主場”的機會。
當然,也正是由于裝甲營中裝備了大量的火龍坦克,甘甯才點頭同意崔亦菲的建議,讓裝甲營投入對南昌的反擊中。畢竟按照甘甯原本的想法,裝甲營的任務應該是在南昌外圍遊走,阻滞并擊潰可能有的升陽帝國援兵以及封鎖助手南昌的升陽帝國部隊的退路。
同樣,團直屬機動連也是一直機械化程度較高的部隊。其主要是由少量的武裝突襲車和大量的裝甲運兵車及其附屬步兵組成,畢竟甘甯這次可是直接将剛剛到手的15輛裝甲運兵車都編入了機動連,并将之全部投入到了這次的戰鬥之中。
武裝突襲車其實就隻是在猛士越野車上進行了一些微小的修改。拆除了猛士越野車的後座和頂蓋,在用合金材料将原本屬于座位的底盤鋪平、加固後,在其上面安裝了一挺車載12.7MM口徑機槍或者一門獵人反坦克火箭發射器。讓武裝突襲車可以在一名乘員的操縱下,對敵方的步兵過車輛進行有效的打擊。
雖然加裝武器後的武裝突襲車重量有所增加,達到了1.1噸的全重,但其最高速度依然能夠輕松達到155公裏/小時。因此,武裝突襲車可以以一個極快的速度迅速的切入地方陣地後方,或者對敵方所暴露出來的薄弱地點實施快速的打擊。當然,如果戰鬥需要,武裝突襲車也能夠對敵方的步兵火力點進行壓制,爲我方士兵的進攻創造出機會。
裝甲運兵車則不同,他可不是由什麽卡車改裝而成,而是由格物院在1973年所設計完成的一種步兵戰車。該裝甲車的戰鬥全重爲11.7噸,車長6.33米,車寬2.55米,長2.73米,載員10人。其中除了一名駕駛員一名車長(兼炮手)外,其餘人員均爲裝甲運兵車所搭載的步兵。并且裝甲運兵車的速度雖然比不上武裝突襲車,但其最大90千米/小時的速度已經足以應對在城市巷戰中所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同時,該裝甲運兵車車體後部還設有兩個噴水推進器以便進行浮渡,雖然裝甲運兵車在水中的最大行駛速度隻有4千米/小時,遠遠小于升陽的迅雷載具和蘇聯的牛蛙快艇。但裝甲運兵車的定位本來就隻是“步戰車”而不是“兩栖運輸單位”,所以在擁有了較高火力和裝甲的同時,犧牲掉部分兩栖能力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當然了,雖然名稱是“運兵車”,但其本質依然還是步兵戰車。裝甲運兵車在車頂安放的有一門25MM機關炮和一挺7.62MM并列機槍,在炮塔兩側各有4具76毫米煙幕彈發射器,單排布置,可進行2發或4發的齊射,能在前方100米處形成長50~100米、持續時間2~4分鍾的煙幕。同時,裝甲運兵車的車體爲裝甲鋼制造的全封閉式浮殼結構,正面裝甲厚度達到55MM,車體前部正面可防禦12.7MM穿甲彈,兩側可防7.62MM穿甲彈近距離射擊和炮彈破片。
因此和武裝突襲車主要對地方步兵進行壓制不同,裝甲運兵車主要用于消滅敵輕型裝甲車輛、簡易火力點和反坦克支撐點。在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對低空懸停目标的自衛能力。
因此,機動連作爲甘甯手中唯一的一隻快速機動力量,機動連的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其他部隊需要火力或人員支援的時候快速奔赴戰場,并在最短的時間内投入戰鬥,爲友軍打開局面或提供火力掩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