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則不一樣了,首先注重的就是軍隊的建設,明軍之骁勇、軍紀之嚴明,天下皆知,明軍所到之處,得到了百姓的擁護,特别是在平定南方諸多的騷亂之中,明軍真正的做到了秋毫無犯,不動老百姓的一針一線,這就讓民心歸附到明軍的一邊,那些不管是想着效忠大元朝廷、大宋的有野心的官吏,以及想着自立爲王之人,在明軍的面前都是不堪一擊。
明軍在骁勇的方面,不弱于蒙軍,在大軍的供給方面,更是優于蒙軍。
當年忽必烈繼承蒙古大汗之位的時候,蒙古朝廷沒有真正的俸祿制度,對于文武大臣的賞賜就是分封領土,分封的地方,可以由得到賞賜的文武大臣盡情的掠奪,後來忽必烈發現這樣做不行,必定導緻朝廷無法真正的管控,也會被老百姓拼命的反對,王朝無法真正的立足,故而開始效仿大宋,确立下來官吏的俸祿制度,且禁止對百姓的随意盤剝。
可惜忽必烈沒有想到在蒙軍之中推行俸祿制度,特别是在蒙古鐵騎之中推行。
蒙古鐵騎的軍士,幾乎都是蒙古部落之軍士,也有少量的色目人,衆人都習慣于遊牧的生活,依靠遊牧獲取到财富,進入軍隊之後,這樣的習慣沒有改變,隻是得到财富依靠在征伐的過程之中掠奪。
當年蒙古朝廷的大軍能夠屢屢出去征伐,而且朝廷的開銷還能夠維持,這是最爲重要的原因之一,畢竟蒙古朝廷不負責每個軍士的軍饷,就能夠省去很多的開銷。
忽必烈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畢竟蒙古軍隊的數量龐大,而且維系蒙古鐵騎的開銷,需要很多的錢财,這不是朝廷能夠承受的,加之後來歸附的新附軍數量愈發的多起來,想要讓朝廷拿出軍饷來養活軍隊,就更加的困難了。
色目人阿合馬得到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成爲蒙古朝廷與大元朝廷的丞相,就是在征稅方面和積聚财富方面有着很不錯的能力,維系了蒙古大軍每次征伐糧草方面的開銷,讓蒙古朝廷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不過有所得比有所失,忽必烈很清楚,蒙軍的口碑是很不好的,不管到什麽地方,蒙軍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劫掠,甚至是屠城,穩定地方百姓的舉措是不存在的,這一點就連地方官吏都有了不小的意見,畢竟大軍過後,整治地方的事宜,還是需要這些官吏來完成。
明軍就完全不一樣了,吳邵剛頂着巨大的壓力,想方設法的開源節流,保證了軍饷的開銷,盡管說軍士的軍饷不是很高,可用來養活家人足夠了,而且明軍的獎勵制度是非常清晰明确的,在戰場上立功之軍士,必定會得到賞賜,就算是陣亡了,朝廷和地方官府也會考慮其家人的生活,陣亡将士一次性補助的錢财,足夠其家人維持生活。
這等于是維持了軍人的尊嚴。
因爲俸祿有了保證,故而明軍的軍紀相當的嚴格,軍官軍士絕不敢違背。
有趣的是,那些在蒙軍之中習慣燒殺劫掠的軍士,一旦進入到明軍之中,則什麽毛病都沒有了,絕不敢違背軍紀軍規,嚴格模範的遵守,以前那些老毛病全部都不見了。
這一點被譽爲明軍最爲神奇的地方,其實這也不算是什麽神奇,無非是軍機軍規制定和實施相當的嚴格,不管對誰都是一樣的,既然有如此嚴格的規矩擺在了面前,沒有哪個蠢貨願意那自己的生命去冒險。
至于說軍士之地位,這方面明軍與宋軍完全不一樣,軍隊由樞密院直接管轄,地方不得幹涉軍隊的相關事務,更不得随意插手軍隊的事宜,而明軍的高級将領,幾乎都是吳邵剛的心腹,在朝中的地位也是不一般的。
更加能夠看出軍人之地位的,就是在朝廷之中,吳邵剛對于明軍的軍官很是尊重,諸多的丞相對于軍隊也絕不敢有輕視的看法。
軍人的地位方面,應該說明軍與蒙軍之間的差别幾乎沒有什麽。
當然,最爲關鍵的一點,還是在于政治思想教育的方面,現如今這個朝代,不管是元軍還是宋軍,幾乎都沒有這個概念方面的認識,而穿越的吳邵剛就不一樣了,他很清楚政治思想對于一支軍隊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政治思想就是一支軍隊的靈魂。
講武堂就是明軍的靈魂所在,明軍之中大大小小的軍官,以及特别出色的軍士,都會進入到講武堂學習,表面上是學習文化知識,其實諸多的思想教育等等事宜,在授課的時候,就镌刻進入了軍官和軍士的腦海之中。
這是明軍獨特的優勢,也是任何人都沒有能夠注意到的地方,卻是吳邵剛的法寶。
由此比較,明軍與蒙軍之間的差距立刻就出現了。
這也是爲什麽明軍這些年的征伐節節勝利,而蒙軍在遭遇到明軍之後,總是處于劣勢的原因,這也是包括忽必烈等人,都沒有完全能夠想通的。
想不通不代表不重視,忽必烈對于大明朝廷和明軍,已經是格外的重視,很長時間以來,他都在研究明軍的作戰方式,企圖從中找到破綻,至于說明軍的火炮,也就是鼎坤炮,其相關威力的描述,已經有厚厚的一本,時刻都擺在禦案上面,供忽必烈閱讀和思考。
末哥進入屋裏的時候,已經顯得蒼老的忽必烈擡起頭來,他忽然發現末哥的頭上,也滿是白發了,其實末哥的年紀比他還要大一些的。
“末哥兄弟,不必行禮了,坐下說話吧。”
末哥默默的坐下了。
忽必烈看着末哥,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朕這些日子一直都在回憶,朕想到了當初的鄂州之戰,那個時候朕還是蒙古王爺,朕本來想着一鼓作氣,拿下鄂州等地,直逼大宋京城臨安府城的,可惜啊,朕的親兄弟,讓朕的一切打算都灰飛煙滅了。”
“爲了對付阿不裏哥的叛亂,朕耗費了太多的心血,漠北草原若是不能夠穩定,朝廷就不能夠穩定,朕沒有辦法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滅掉大宋的事情上面。”
“阿不裏哥歸降了,朕以爲漠北草原平靜了,誰知道冒出來一個海都,也是朕心存一絲憐憫,想到海都乃是窩闊台大汗之孫,不願意殺掉海都,留下了後患。”
“朕更加沒有想到的是,吳邵剛居然在這段時間飛速的崛起,以至于成爲了朕主要的對手,鄂州之戰的時候,吳邵剛默默無聞,前些日子朕才知曉,當年的鄂州之戰,這個吳邵剛不過是宋軍之中的一個尋常軍士,居然還在沖鋒陷陣,與朕麾下的大軍厮殺。”
“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回過頭來,朕看到的全部都是機會,當年若是沒有阿不裏哥的叛亂,朕率領大軍拿下鄂州,這個吳邵剛,怕是早就喪命了,可惜啊,失去的機會不會回來,朕也無法抓住了。”
“朝廷的軍隊,與明軍厮殺次數不少了,朕沒有想到,居然沒有一次能夠獲得勝利,更讓朕憤怒的是,郝經、劉秉忠、張文謙、許衡和張柔等人,居然都投奔吳邵剛了,朕就不明白了,這個吳邵剛究竟有什麽樣的魔力。”
“說起來好笑啊,朕的侄女阿珂察,居然嫁給了這個吳邵剛,說起來吳邵剛也是草原的女婿了,若是換做其他的時候,朕與這個吳邵剛,一定能夠成爲莫逆之交,我們蒙古草原之人,都是崇拜英雄的,朕承認吳邵剛是英雄。”
。。。
末哥看着忽必烈,臉上顯露出來吃驚的神情,這麽多年過去了,忽必烈從未承認過誰是英雄,就算是骁勇善戰的合丹、哈必赤、塔察兒以及兀良合台等人,都沒有得到這樣的贊譽,忽必烈居然将這等高的贊賞,給與了從未謀面的吳邵剛。
忽必烈是不會承認大明朝廷的,更是不會承認吳邵剛這個大明的皇帝,不過末哥内心是承認吳邵剛皇帝的身份的,與吳邵剛的幾次見面,給他留下了永生不可磨滅的印象,現在這種印象更加的深刻。
末哥不會說出來這些話語,在他的内心之中,無法比較忽必烈與吳邵剛之間的高下,究竟誰能夠最後統領天下,也是說不準的事情,不過末哥認爲,吳邵剛是不可能徹底打敗蒙古人的,就算是失去了對中原的控制,蒙古人可以回到漠北草原,那裏是蒙古人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