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丹撤離的非常迅速,放棄了莒州,直接撤離到濟南府去了,等到張珏率領的大軍趕到的時候,留下的就是空空如也的戰場。
吳邵剛的命令也幾乎同時下達,不要繼續追擊合丹及其麾下的大軍。
經曆了如此大的一次戰役,明軍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整了,更爲重要的是,明軍需要以最快的速度穩定南方,現如今的南方如同一盤散沙,有蒙軍占領的地方,也有大宋舊臣固守的地方,各自爲政,可謂是亂成一鍋粥了。
南方本來是富庶之地,經曆了戰火之後,已經變得破敗不堪,吃虧的終究是百姓,這些地方很快就屬于明王府統領,若是繼續的衰敗下去,吃虧的還是吳邵剛及其麾下的官吏。
吳邵剛打算親征南方的決定,被張文謙堅決的制止了。
張文謙的理由很充足,吳邵剛必須要回到開封府城去,這個時候正是關鍵時刻,有很多的大事情需要落實,至于說平定南方的戰鬥,蔡思偉等人足以應對了。
吳邵剛接受了張文謙的勸解,他很清楚,大宋皇室之人到了開封府城,必定會引發諸多的議論,這個時候,他這個明王不回到開封府城,的确會引發一些不好的猜測,而且主持開封府事宜以及全面事宜的李庭芝,也是不好應對的。
鹹淳十年十二月初五,吳邵剛回到了開封府城。
左丞相李庭芝率領諸多的文武大臣,在開封府城外十裏地的地方迎候,當吳邵剛出現在衆人面前的時候,李庭芝帶頭跪下行跪拜禮,衆人也跟着跪下,就連遠遠看熱鬧的百姓,也跟着跪下了。
這是李庭芝造出的聲勢,以确定吳邵剛的地位,可更是民心所向,若是吳邵剛沒有那麽高的威望,周遭的百姓是不可能跟着跪下的。
吳邵剛治理的地方,老百姓至少是安甯的,是能夠過日子的,不至于凍餓緻死,官府是關心百姓的,也是理會百姓疾苦的,在諸多的百姓看來,這樣的官府很長時間沒有出現了。
回到明王府,吳邵剛來不及歇息,李庭芝就代表衆人上奏折了。
奏折上面說到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懇請吳邵剛即皇帝位,到皇宮之中去,第二件事情,就是确定新的紀元,大宋已經滅亡,繼續使用鹹淳的紀元,明顯不合适了,當然更不能夠使用大元朝廷的紀元。
這兩件事情,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是不能夠耽誤的事情。
吳邵剛也很清楚,大宋已經滅亡,明軍取得了山東之戰的重大勝利,真正的立足了,接下來明軍與蒙軍之間争奪天下的戰鬥厮殺,就要開始了,這個時候,他吳邵剛必須要即皇帝位,讓明軍名正言順,也讓諸多的将士能夠以更加昂然的鬥志投身于戰鬥之中。
十二月初七,明王府,廂房。
左右丞相、禦史大夫、六部尚書全部都在廂房集中了,翰林院祭酒以及開封府尹也參與此次的商議。
這可以算是一次小型的朝會了。
商議的事情,就是左丞相李庭芝提出來的事宜。
國号是不需要讨論的,就是明,也就是說,接下來大明王朝将橫空出世,與大元王朝開始捉對厮殺,争奪天下,重點需要讨論的就是下一年的紀元問題。
其實李庭芝已經提出來了一個紀元的年号,那就是淩源,這個年号的寓意是非常明确的,吳邵剛字滄淩,從中取出淩這個字,新誕生的大明王朝,就是以吳邵剛爲起源,萬萬年的傳承下去,這個年号,最終的意思,就是頌揚吳邵剛個人的功德與能力,最大限度的宣揚吳邵剛的睿智,是能夠承擔治理天下之重任的。
淩源這個年号,李庭芝與郝經、劉秉忠等人仔細商議過多次,大家夥都是同意的,剛剛回到開封府城的張文謙,對于這個年号也是完全贊同的。
故而這一次所謂小型的朝會,其實主要任務就是一個,讓吳邵剛即皇帝位。
古往今來的皇帝,不管是以什麽樣的方式即位,都是要推辭一番的,需要諸多的文武大臣三番五次的懇求,才會勉強即位,雖說皇帝本人内心是一萬個願意即位的,可表面上也要做足推辭的态勢。
所以李庭芝等人是做足了功夫的,今日必須讓明王殿下即皇帝位,若是殿下不答應,衆人就在廂房耗着。
吳邵剛進入了廂房。
他還沒有來得及開口,李庭芝就帶頭站起身來,微微撫了撫衣襟,恭恭敬敬的跪下了,其餘人同樣是如此,跟随李庭芝跪下了。
“臣拜見殿下。。。”
吳邵剛愣了一下,馬上開口了。
“諸位不必如此客氣,嶽父大人,快快起身,如此我有些不習慣。”
李庭芝沒有起身,而是伏地開口了。
“臣今日領着衆人,懇求殿下即皇帝位,進入到皇宮之中,所謂正本清源,大宋已經滅亡,天下無主,殿下正是衆人期盼之主人,若是不能夠盡快的即皇帝位,必定令諸多的文武大臣無所适從,更是會招緻上天之憤怒,臣不願意看見此等情況的出現,懇求殿下即皇帝位。”
諸多的文武大臣也跟着開口,懇求吳邵剛即皇帝位。
吳邵剛看着衆人,一時間不知道如何開口了,作爲穿越之人,他能夠很爽快的答應衆人的請求,可是穿越這麽多年,看見的和知道的諸多的事宜,讓他不得不裝腔作勢,推辭一番。
“這個,諸位的心願,我是清楚的,眼下還有諸多的事情需要處理,這個時候即皇帝位,怕是有些不合适,還是等等看。”
吳邵剛的推辭,就好像是在演戲,不過這也是不得已爲之。
李庭芝等人當然不會起身,繼續開口懇求吳邵剛即皇帝位。
如此三番五次的推脫,吳邵剛最終無話可說了。
“諸位愛卿既然有如此之想法,那朕就不推辭了,隻是朕繼位之後,還希望諸位愛卿齊心協力,與朕一道開創我大明萬世之江山。”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鹹淳十年十二月初七,吳邵剛正式即皇帝位,國号大明,紀元淩源,且昭告天下。
吳邵剛登基的儀式,将在淩源元年一月一日進行,這個日子是李庭芝專門安排的,隻是苦了諸多的文武大臣,正月初一這一天要參加盛大的早朝,恭迎皇上登基。
在這之前,很多的事情需要忙碌,包括冊封皇後、貴妃以及嫔妃等事宜,這件事情難度倒不是很大,李涵薇自然被冊封爲皇後,阿珂察、青娘、玉環和綠珠等人,被冊封爲貴妃以及嫔妃,最爲微妙的事宜,就是冊封太子以及皇子的事宜。
作爲長子的吳瑞坤,肯定是會冊封爲太子的,其餘的就是皇子與公主了,若是達到了一定的年齡,則會被冊封爲親王。
冊立太子的事宜,絕不是看上去那麽簡單的,在這個年代,是否冊封太子,被看作國本是不是穩固的典型标志,吳邵剛的情況更是特殊,畢竟大宋皇室之人,已經安頓在開封府城,也就是安頓在京城裏面,若是吳邵剛即位的時候,不能夠直接冊封太子,則會給某些人奇怪的想法,也會導緻某些奇怪的事情發生。
國本穩固了,就不需要擔心那麽多的事情了。
所以吳邵剛沒有絲毫的猶豫,禦批吳瑞坤爲太子。
如此吳邵剛即皇帝位的儀式結束的時候,吳瑞坤也要即太子位。
集光耀于一身的李庭芝,開始了腳不沾地的忙碌,他是國丈,又是大明王朝的左丞相,幾乎可以決定朝中的大小事宜,故而所有請示的事宜,都朝着他這裏集中。
相比較來說,吳邵剛顯得超脫一些,其主要的注意力,還是在南方,蔡思偉和張珏等人率領的大軍,正在南方征伐,捷報不斷的傳來,兩淮、京西路、荊湖路等地,順利的攻陷,駐守這些地方的蒙軍,早就成爲無頭蒼蠅,征南大軍被明軍徹底剿滅、大帥阿術自盡身亡的消息傳到這些地方的時候,駐守的蒙軍就知道他們的結局了,故而明軍進攻而來的時候,他們完全放棄抵抗,打開城門投降。
相比較來說,江浙路以及兩廣的情況稍微複雜一些,這些地方的某些安撫使、制置使以及知府、知州和知縣等人,還是想着效忠大宋朝廷的。
吳邵剛的聖旨倒也簡單,對于那些願意歸順的原大宋朝廷的官吏,可以就地安置,繼續管理地方上的事宜,隻是主官有朝廷派遣,那些不願意歸附的官吏,一律革除,若是遇見起兵抵禦之人,則嚴懲首惡,其餘的可以寬大。
已經即皇帝位的吳邵剛,可不會像之前那麽柔和了,他已經是大明王朝的皇上,一言九鼎,對于不願意歸附之人,沒有必要過于的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