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丹率領的蒙古援軍,也迅速撤離了海州,進入了莒州,而且據斥候偵查,感覺到不保險的合丹,甚至命令大軍的主力撤往了濟南府。
征伐山東第一階段的戰略部署完全落實,也就是說,吳邵剛此番領兵作戰,取得了完勝,剿滅蒙軍七萬餘人,其中宣城方向趕赴海州州城馳援的五萬蒙軍被全部剿滅,駐守海州州城的近一萬蒙軍被完全剿滅,合丹率領的馳援海州的大軍,傷亡也接近萬人。
這不是最大的勝利,真正的勝利,是完全阻隔了大都與征南大軍的聯系,肩負使命的合丹,在與宋軍進行了激烈的交鋒之後,也不敢輕舉妄動了,恐怕正在向大元朝廷和忽必烈求援,要求派遣更多的軍士進入到山東征伐。
情況不一樣了,現如今的山東,已經不是李壇叛亂時候的山東,有了充足準備的魏王府轄下的大軍,進入到山東這裏,這裏的局勢将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鞏固城池與穩定地方的事宜随即鋪開,進入山東的魏王府轄下的大軍,主要駐紮在海州以及滕州等地,一方面嚴密監視莒州和濟南府的情況,一方面等待下一次的作戰命令。
海州州城正在修葺,被鼎坤炮毀掉的城牆,必須要加固,這裏有可能成爲主戰場。
身在州衙的吳邵剛,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謝太後親自派遣的朝廷使者。
吳邵剛對謝太後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曆史上的謝太後,比起南宋很多的皇帝都要強,可惜這個時代,女人無法真正的掌控權力,就算是一段時間有權的謝太後,面對南宋日益崩潰的局勢,也隻能夠望洋興歎。
京城的局勢,通過情報署,吳邵剛都清楚了。
先皇已經駕崩,權臣賈似道被發配到瓊州,至于說是不是還活着,那說不清楚,也沒有誰關心,阿術率領的蒙軍征南大軍,已經快要抵近臨安府城,左丞相陳宜中建議京城迅速搬遷,可新上任的樞密副使文天祥不同意,要求固守京城,而謝太後的天平很快傾向于文天祥,不願意搬遷京城,而是給各地下了诏書,要求天下兵馬進京勤王。
南方也有部分的官吏,率領軍士前往臨安府城去護衛皇上和京城,不過寥寥無幾的軍隊,等同于杯水車薪,根本沒有作用,但新上任的樞密副使文天祥,還是要求進入京城的各路勤王的大軍,駐守在城内各處,準備抵禦蒙軍的征南大軍。
這些情況,吳邵剛不關心,也沒有多大的興趣,他真正關注的是阿術率領的蒙軍征南大軍,什麽時候發起對臨安府城的進攻,而剛剛掌握兵權、且得到謝太後支持的樞密副使文天祥,是不是能夠扭轉乾坤,創造出來奇迹。
吳邵剛其實想通了,亂世之中,人人都想着渾水摸魚,一個王朝腐敗沒落了,必定有新的王朝崛起,這是曆史規律,古往今來不知道多少王朝的更疊,若不是他吳邵剛的穿越,大元王朝早就揮師南下,準備統一天下了,所以說,一定想着南宋王朝徹底滅亡,他這個大宋的王爺才能夠登上九五至尊的寶座,也是沒有必要的。
因爲有了這些想法,吳邵剛對臨安府城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很關心了。
可吳邵剛沒有想到的是,此番謝太後派遣來的使者,居然提出來了驚人的條件。
隻要吳邵剛能夠護衛大宋皇室,那麽謝太後将下诏天下,讓他吳邵剛成爲皇上,當然是成爲大宋王朝的皇上,而不是取得大宋王朝成立其他的王朝。
謝太後不愧有政治家的眼光,吳邵剛登上了皇上的寶座之後,面對謝太後以及大宋的皇室,豈不是坐卧不安,若是文天祥這樣的人多了,是不是又會出現靖康二年的局面,當時金國冊立張邦昌爲大宋皇上,卻被很快的推翻,南宋王朝由此成立。
當然,吳邵剛也不是沒有辦法,曆史上動用手腕平定此類威脅的情形多了去,隻要吳邵剛心狠,就不存在任何的威脅。
可惜吳邵剛不願意這樣做,就算是使用借刀殺人的計謀,他也要創建一個嶄新的王朝,而不是延續大宋王朝,這個大宋王朝已經完成了曆史使命,應該被歸結到垃圾堆裏面去了。
不過謝太後派遣的使者,還是在魏王府引發了很大的動蕩。
王府長史李庭芝寫來了信函,言下之意讓吳邵剛答應謝太後提出來的條件,早日登基稱帝,而魏王府諸多的官吏,也是持贊成态度的。
這引起了吳邵剛高度的重視,他不能夠苛責李庭芝等人,畢竟人家也是想着他能夠早日登基稱帝的,也是完全忠心的,不過這裏面的利害關系,他必須要分析清楚,否則後患由此埋下,對于今後王朝的發展壯大是很不利的。
李庭芝從開封府城火速趕赴海州州城。
州衙,廂房。
吳邵剛看了看衆人,慢悠悠的開口了。
“大宋王朝曆經幾百年時光,其中所遭遇的事宜,一下子也說不清楚,不管是官吏還是百姓,對于這個王朝更多的是習慣,我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情,其一是太祖皇帝的黃袍加身,其二就是靖康之恥。”
“先說這靖康之恥,靖康二年,金國立張邦昌爲大宋的皇上,且在開封府城登基,徽宗皇帝和欽宗皇帝都被貶爲庶人,皇室的絕大部分子弟,也被押解到金兵的大營之中去了,三月初七,張邦昌在金國的扶持之下,在開封府城登基稱帝,成爲大宋王朝所謂的皇上,五月初一,高宗皇帝在應天府登基稱帝,重建了大宋王朝,且改元爲建炎。”
“這段曆史,我不說諸位都是清楚的,這是大宋難以洗刷的恥辱,自建炎元年以來,經曆了百餘年的時間,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着能夠收複開封府城,卻都沒有做到,可我們做到了,而且是牢牢的占據了開封府城。”
“再說黃袍加身的事宜,太祖皇帝面對老弱婦孺,被麾下的将士推舉成爲了皇帝,創建了大宋王朝,自此大宋王朝延續三百餘年,隻到今日。”
說到這裏,吳邵剛看了看衆人,發現李庭芝等人已經開始低頭沉思了。
“謝太後給予我的條件,看上去很是豐厚,畢竟得到了太皇太後的懿旨,我這個皇上是不是名正言順了,可惜謝太後想的過于簡單了。”
“大元王朝的忽必烈,爲什麽沒有請示謝太後,就敢于登基稱帝了,難不成得不到謝太後首肯的大元王朝,就會遭遇到百姓的抵制,就會遭遇到天下人的唾棄,往回說還有大遼王朝,金國王朝等等。”
“也有人說了,我這個魏王,乃是大宋的皇上敕封的,就一定要報效皇上和朝廷,可惜我沒有那麽迂腐,想想我們曾經的大宋朝廷,偏居一隅,苟且偷安,從未想過光複中原,也從未考慮到百姓的疾苦,王朝眼看着就難以支撐下去了,可朝中的那麽多大人,還是熱衷與享樂,熱衷于權力上面的博弈。”
“延續這樣一個苟延殘喘的王朝,絕非是我的選擇。”
“黃袍加身與靖康之恥,教訓就在眼前,我不會走這樣的路。”
“既然要掌控天下,就要堂堂正正。”
“謝太後不必給我什麽懿旨,不過護衛江山,護衛百姓之安全,乃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裏面自然就包括謝太後以及諸多天下的百姓。”
。。。
李庭芝等人目瞪口呆,看着吳邵剛,說不出話來。
要做皇上之人,将就的是尊卑,是要再三推辭的,可吳邵剛完全不一樣,根本沒有什麽忌諱,而且是公開的說出來,這樣的情形,李庭芝等人是第一次見到。
想想也是,剛剛冊立的皇上趙顯,不過四歲的年紀,懂得什麽事情,大宋王朝的江山,損失殆盡,已經無力抵禦蒙古大軍的進攻,而唯一能夠與蒙軍面對面厮殺的,就是魏王府麾下的大軍了。
再來比較四川、雲南、河南、陝西、山西等地的情形,這些地方曾經都是偏遠之地,更是貧瘠之地,得不到多少的重視,可在吳邵剛的手中,這些地方的百姓生活平穩,衣食無憂,逐漸的開始繁華,看看曾經富庶的南方,連年的征伐,官府的盤剝,蒙古鞑子的劫掠,已經讓百姓苦不堪言,不知道多少的士紳富戶,都轉而到了河南以及四川等地。
也就是說,魏王殿下是有資格說這番話的。
吳邵剛說完之後,李庭芝站起身來。
“殿下所言極是,都是我等想不周全,這謝太後派遣的使者,我等來應對。”
李庭芝表态了,其餘人自然是跟着表态。
吳邵剛點點頭,這些事情他也沒有必要出面去應對,李庭芝出面去應對,已經是給足了謝太後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