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馬軍司都指揮使司夏貴投降蒙古大軍,而且賺開了城池,讓蒙古大軍沒有付出多大的代價就拿下了鄂州州城,荊湖北路安撫副使、鄂州知州高達生擒被殺,這是賈似道完全沒有想到的,本來打算讓夏貴去背黑鍋的,想不到人家幹脆歸順了大元王朝。
賈似道陷入到深深的恐懼之中。
當初他與呂文德之間的權力博弈,結果導緻呂文德歸順了大元朝廷,且襄陽府城和兩淮,幾乎都被蒙古大軍占據,之後賈似道算計夏貴,結果夏貴索性也投奔了蒙軍。
朝廷之中幾乎拍不出将領抵禦蒙古鞑子的長驅直入了。
恐懼之中的賈似道,開始了最後的掙紮,那就是将大宋的京城遷到開封府城去,依托魏王吳邵剛,來挽救頻臨滅亡的大宋朝廷。
江南路已經沒有什麽能夠抵禦蒙古大軍進攻的大軍,那些地方上分布的大軍,頂多也就是遲滞蒙古大軍進攻的步伐,想要打敗蒙古大軍不可能,除非是奇迹出現。
不見棺材不掉淚,這是賈似道的特點,一直到了這個時候,賈似道還是沒有完全絕望,他再次派遣使者,趕赴荊湖北路,試圖找到蒙古大軍的主帥阿術談判,條件還是那些,蒙古大軍撤離南方,回到北方去,大宋朝廷願意稱臣,願意每年給大元朝廷納貢。
賈似道也知曉,這樣的談判不大可能有什麽結局,畢竟阿術已經占領了荊湖北路與荊湖南路,接下來就是進攻江南路,大軍将要進攻臨安府城了,人家占據了如此巨大的優勢,怎麽可能輕易的撤離。
賈似道同時給魏王吳邵剛寫去了信函,明确提出朝廷準備搬遷到開封府城去,要求吳邵剛做好一切的準備,迎接皇上的大駕。
賈似道不會放棄手中的權力,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謝太後與皇上了。
一旦離開臨安府城,遷都到開封府城,那麽賈似道專權的局面肯定遭遇到巨大的挑戰,畢竟朝廷已經沒有多少的大軍,賈似道手中能夠掌控的,也就是殿前司以及侍衛馬軍司的十三萬軍士,至于說其他地方的大軍,要麽朝廷無法調遣,要麽就是不一定聽從朝廷的調遣。
魏王吳邵剛的麾下究竟有多少的大軍,賈似道不知道,可他清楚,吳邵剛麾下的大軍,實力強悍,才真正的能夠抵禦蒙古鞑子。
若是朝廷搬遷到了開封府城,吳邵剛憑借着雄厚的實力,掌控朝政,排斥他賈似道,那是很簡單的事情,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的事宜,賈似道是清楚的。
大半個月時間過去,派遣到鄂州去談判的朝廷使者沒有回來,不過信函送回了京城,阿術不僅拒絕了大宋朝廷的談判,而且直接處置了朝廷派遣的使者,以表示滅掉大宋的決心。
開封府城方向,沒有任何的動靜。
到了這個時候,賈似道知道,自己所有的猜測都應驗了,與蒙古大軍的談判陷入沒有希望,搬遷到開封府城也是奢望。
剩下的就是最後一個選擇了,再次的遷都,朝着南方遷都,将都城遷移到福建路的福州,如此可以暫時躲過蒙古大軍的追擊。
可是遷都就能夠讓蒙古大軍不繼續進攻嗎。
賈似道再次感覺到,他好像沒有了任何的退路。
鄂州陷落、高達戰死、夏貴投降的消息傳到京城,朝中的大臣再次嘩然,無數痛斥的聲音指向了夏貴,夏貴在京城的家人,則成爲了過街的老鼠,殿前司已經派遣軍士守住了夏貴的府邸,其家人不得外出,在府邸之中等候朝廷的敕令。
其實朝中有能力的文武大臣已經不多了,自從襄陽府城陷落之後,不少的文武大臣辭官離開了京城,前往開封府城而去,他們已經不願意繼續留在這裏。
那些沒有多大本事,就是想着能夠混日子的官員,不會離開,可惜到了關鍵時刻,他們根本不可能提出什麽好的建議,當然這其中也有忠于大宋朝廷的官員,先擇留在了臨安府城。
不過兩年左右的時間,大宋朝廷先後失去了襄陽、江陵、鄂州、建康、廬州和潭州等城池,京西南路、荊湖北路、荊湖南路、淮南東路與淮南西路等地,其能夠掌控的地域越來越少,以前繁華富庶的地方也是越來越少,自身實力也遭遇到重創。
六月低七月初,南方進入到雨季,也進入到一年之中最爲炎熱的季節。
持續的暴雨,以及難耐的酷熱,遲滞了蒙古大軍進攻的步伐。
蒙古大軍主帥阿術接到了皇上的聖旨,要求他穩定所有占領的地方,暫時不要着急展開進攻,等到秋季之後再行展開對南方的進攻,争取盡早滅掉大宋。
忽必烈的這道聖旨,自然是有道理的,酷暑季節,正是疾病流行的季節,從北方來的蒙古大軍,很難适應南方的氣候和飲食,這會導緻疾病的流行,大大的削弱軍隊的戰鬥力,數年的襄陽之戰,蒙軍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教訓。
攻陷了鄂州之後,忽必烈已經明白,滅掉大宋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了,不需要那麽着急,盡管穩固已經占領的京西南路等地,畢竟占領了開封府城的大宋的魏王吳邵剛,還在一邊虎視眈眈,若是吳邵剛選擇對京西南路等地發動進攻,阿術率領的大軍,就有可能遭遇到前後夾擊的局面,前面數年的征伐,就有可能遭遇到重大的影響。
阿術接到皇上的聖旨之後,與副帥阿裏海牙商議。
對于皇上的這道聖旨,阿術不是很贊同,盡管談麾下的蒙古大軍,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北方和中原,對于南方的氣候和飲食不是特别的習慣,可是經過了這些年的征伐,絕大部分的軍士都已經适應過來了,不能夠适應的隻是少量來自于草原的蒙古鐵騎,眼下大宋朝廷已經無法維持,處于最爲脆弱的時候,乘勝追擊一舉滅掉大宋朝廷,才是最佳的選擇。
不過皇上的聖旨是不能夠違背的。
阿術與阿裏海牙的商議,其實是想着從這裏面找到更好的辦法,是不是可以在不違背皇上聖旨的基礎之上,展開對大宋朝廷的進攻。
阿術想到的是,利用呂文德以及夏貴麾下的投降的宋軍軍士,展開對江南路的進攻。
阿術當然不完全信任這些投降的宋軍,特别是夏貴麾下的那些宋軍,在休整的這段時間之内,夏貴麾下投降的宋軍,有不少人違背軍紀軍規,甚至有不少人因爲不服從命令先擇逃跑,被抓回來的絕大部分逃跑的軍士,都被就地處決了。
阿術不在乎這些投降的宋軍,他需要的是穩住麾下的十幾萬大軍。
現在,利用這些投降的宋軍,來進攻大宋的城池,爲蒙古大軍打開通往大宋京城臨安府城的道路,怕是最好的選擇了。
可惜副帥阿裏海牙不同意阿術的安排。
阿裏海牙認爲,這些投降的宋軍,尚未徹底的歸附,其戰鬥力也不是很強,若是派遣他們去進攻城池,說不定與城内的宋軍裏應外合,反而會破壞大軍進攻的計劃,且皇上的聖旨已經非常的明确,就是要求大軍暫時休整一段時間,等到酷暑的季節過去之後,再行的征伐。
阿術沒有料到阿裏海牙會有如此的認識。
其實阿術一直都在思考皇上的聖旨,他認爲皇上的這道聖旨,隐含的還有其他的意思,隻是沒有明确的說出來,南方已經不存在什麽能夠阻止蒙古大軍前行步伐的軍隊,唯一強悍的軍隊,就是在大宋的京城臨安府城,一旦打敗了固守京城的宋軍,則大宋朝廷将徹底的滅亡,到了那個時候,阿術就是大元朝廷數一數二的功臣了。
阿術其實也懷疑,朝中是不是有人給皇上提出了建議,皇上聽從了這些建議,認爲他阿術的戰功不能夠太大,其他人也要分享戰功。
也就是在阿術猶豫的時候,其父親兀良合台的信函到了。
兀良合台信函的内容很簡單,就是要求阿術遵照皇上的聖旨,不得亂來。
知子莫如父,兀良合台大概是知曉阿術的心思,在關鍵時刻寫來了信函,不過信函之中沒有寫明原因,大概是不想阿術因此分心。
不甘心的阿術,隻能夠遵照皇上的聖旨了。
麾下的十多萬大軍,絕大部分依舊駐紮在荊湖北路,形成對江南路的巨大威脅,抽調的部分軍士,分别進入到京西南路、兩淮以及荊湖南路等地,幫助固守已經奪取的城池。
布置完畢一切,阿術專門給皇上寫去了奏折,在禀報了固守京西南路的同時,提出了建議,大軍進攻的時間可以提前,不必要局限在秋季,其麾下絕大部分的将士,已經适應了南方的氣候和飲食,一定能夠集中精力征伐、
給皇上寫去奏折之後,阿術還是有些擔心的,不知道皇上會怎麽想。
八月初,阿術接到了皇上的聖旨,皇上令大軍在穩固了京西南路等地的同時,可以于九月初再次展開進攻。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