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丹與阿術等人,已經回到大都,禀報襄陽府大捷與兩淮大捷,跟随他們一同到大都的呂文德與呂文煥等人,則是建議大規模進攻南方,于是,忽必烈下定決心,首先滅掉大宋。
就在忽必烈準備下诏的時候,色目人亦思馬因獻上了回回炮。
回回炮其實就是改進之後的投石機,省力且投擲遠。
這讓忽必烈大喜,四川宋軍擁有的利器,一直都是忽必烈的心病,現在亦思馬因獻上的回回炮,讓忽必烈認爲,完全可以對付四川宋軍的利器。
于是,伐宋诏書就在這個時候诏告天下了。
開封府城,魏王府。
桌上擺着大元王朝的伐宋诏書。
曆史上的伐宋诏書的确是存在的,而忽必烈對大元朝廷發布了伐宋诏書之後,僅僅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就基本滅掉了大宋。
不過史書上記載,大元朝廷發布伐宋诏書,是在鹹淳十年的六月。
現如今是鹹淳八年的四月底,伐宋诏書就出現了。
曆史改變還真的是挺大的。
“諸位,忽必烈終于按捺不住了,這伐宋诏書,寫的還是不錯,我看了都有很多的感觸,忽必烈的确說出了大宋王朝衰敗的原因,應該說,大宋王朝自建立以來,就處于積貧積弱的态勢,其最爲關鍵的原因,就是重文輕武,當年強悍的大遼,對大宋就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後來的金國就更是不用說了,導緻大宋王朝不得不遷都到臨安府城。”
“遷都臨安府城,上至皇上,下至諸多的大人,偏居一隅,貪圖享樂,真正想着複國之文武将士,反而遭受到算計,當年大宋朝廷聯合蒙古王朝,滅掉了金國,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明智之舉,其後果就是讓蒙古王朝迅速的壯大起來。”
“蒙古王朝本是重武的王朝,沒有太多值得擔心的地方,若是他們一直都按照蒙古人的習慣來做事情,盲目的排斥外界,倒也不值得過于擔心,可惜的是,大元王朝同樣有睿智之人,忽必烈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盡管說忽必烈骨子裏是排斥漢人的,可他知曉漢人之文化影響,清楚大宋朝廷以及金國朝廷之中的很多規矩,都是需要吸納的,而蒙古人堅守的諸多規矩,是應該抛棄的,正是因爲忽必烈的改變,大元王朝在他的手中,真正壯大起來,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
“偏居一隅,醉生夢死,貪圖享樂,這是我對大宋王朝的評價,遷都百餘年的時間,可曾有過一個皇上,想着收複這開封府城,想着重新延續大宋王朝的輝煌,哪怕是短暫的輝煌。”
“大元朝廷既然決定滅掉大宋,想必是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其主要的兵力,将繼續朝着南方開進,情報署前些時間搜集到的情報,表明蒙軍已經在朝着荊湖南路進軍,看來下一個重點的目标,就是鄂州了。”
“一旦蒙古大軍拿下了鄂州,控制了荊湖南路,則斷絕了我們與朝廷的聯系,到了那個時候,朝中的諸位大人就是想着到開封府城來,也要繞道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了,不過我想他們沒有這麽好的機會,蒙古大軍若真的是拿下了荊湖南路與鄂州,控制廣南西路與廣南東路,還不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諸位,且不管朝廷會如何,忽必烈既然下了伐宋诏書,我們是不是也該有所行動了,至少趁着這個時機,做好最終與忽必烈決戰的準備。”
吳邵剛說到這裏,停下來看着衆人。
迄今爲止,吳邵剛已經控制了四川行省、雲南行省、陝西行省、山西行省以及河南行省等地,這些地方,除開河南行省屬于中原略微富庶的地方,其餘都算是偏遠之地,得不到太多重視的,吳邵剛能夠在這些地方開拓出來一片天地,已經很不簡單。
滿足是不可能的,不過下一步的目标究竟是向着南方進攻,與忽必烈争奪南方,還是繼續朝着北面進攻,争取拿下大名府、西京路以至于西夏,繼續占領這些所謂的邊陲之地。
進攻山東等地,應該是被排斥的,畢竟山東是中原腹地,一旦拿下這裏,則大元王朝的京城大都遭遇到重大威脅,而且大元王朝與南方的所有聯系,也要被切斷,若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麽忽必烈必定傾力一戰,甚至不管南方的戰局如何了。
大元王朝的伐宋诏書昭告天下之後,吳邵剛也聽到了一些議論,提議最多的還是大軍朝着京西南路進攻,将京西南路所轄的府州縣納入到魏王府的治下。
因爲大元王朝頒布了伐宋诏書,其大軍肯定會朝着荊湖南路以及鄂州等地進攻,留守京西南路的蒙軍軍士,不會太多,這正是進攻的最好時機。
伐宋诏書裏面,表明忽必烈将要派遣百萬大軍滅宋。
這其實不可能,吳邵剛不會相信。
大元王朝控制的總兵力,不超過五十萬,河南路之戰以及開封府之戰,損失了近十萬的兵力,就算是襄陽之戰和兩淮之戰補充了不少的兵力,但總體的數目是下降的,而且駐守山西行省的不少新附軍,也選擇了投降,讓大元朝廷兵力損失更大。
也就是說,情報署分析,大元朝廷掌控的真正能夠在戰場上厮殺的兵力總數,最多四十五萬到五十萬人,其中主力的蒙古鐵騎,不超過二十萬人。
面對來自于吳邵剛的威脅,山東以及河北等地,肯定是要駐紮不少兵力的,至少需要護衛京城大都,這方面的兵力不會少于十萬人,漠北方面也需要駐紮一定的兵力,防止海都造反,這方面的兵力不會少于五萬人。
拿來滅掉大宋的兵力,絕不可能超過三十五萬人,而且其中蒙古鐵騎不會太多,大都是以新附軍爲主。
若真的如忽必烈所說的百萬大軍,那不管到什麽地方,壓過去都是寸草不生了。
這種吹噓和誇大自身兵力的情況,數不勝數,倒是不算什麽,可惜大宋朝廷的某些人,可能是當真的,看見了這伐宋诏書之後,怕是魂不附體了。
至于說魏王府,經曆了河南路之戰、開封府之戰以及河東路之戰,兵力在原來的基礎之上,增加了八萬人,總兵力達到了二十七萬人,其中合州禦前諸軍十八萬人,鼎坤軍三萬人,興元府禦前諸軍三萬人,金州禦前諸軍兩萬人,此外還有隸屬于樞密司的一萬親衛部隊,專門負責魏王府以及開封府城城内的安全。
從兵力的總數方面來說,吳邵剛還是無法與忽必烈比較,還有最爲關鍵的一點,大元朝廷随時可以在地方上招募青壯進入軍中,不考慮其他的後果,可在魏王府控制的區域,這種情況決不允許出現,相反被俘的新附軍不少青壯,好多都放回家去耕田種地了,畢竟田地裏面需要有人耕種,都不去種地了,大家夥吃什麽。
沉默了一會,李庭芝開口了。
“魏王殿下,大軍肯定要有所行動,而可以選擇的也就是三個方向,其一是朝着北面進攻,拿下西夏以及大名府等地,其二是朝着東面進攻,拿下山東等地,其三就是朝着南方進攻,拿下京西南路等地,其實這三路的進攻,都存在危險,相比較來說,第一種選擇最爲安全,但需要放棄進攻大名府路,也就是殿下曾經說過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李庭芝說的很是平靜,可其傾向性還是有些明顯,就是不同意第一種方案,北面進攻,拿下西夏等地,其實就是漠南草原的一部分,這些地方更加的荒涼,人煙稀少,對于魏王府來說,是沒有什麽作用的地方,相反可能需要王府投入大量的錢财。
至于說進攻山東,明顯也是不成立的,這等于是将蒙古大軍全部都吸引過來了,反而讓大宋朝廷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剩下就是南面進攻了,争取能夠奪取京西南路等地。
李庭芝的傾向,怕也是如此。
其餘人暫時都沒有開口。
看見其他人都沒有開口說話,吳邵剛再次開口。
“我看還是按照之前确定的部署進行,拿下漠南草原,這樣也能夠讓大元朝廷震動。”
吳邵剛的這個決定,讓所有人吃驚,其實私下的議論之中,對于這個戰略部署,是最爲不看好的,畢竟魏王麾下的大軍,根本不懼怕蒙軍,數次的戰鬥都是大勝,就算是面對傾巢出動的蒙古大軍,諸多的将士也不會懼怕,可若是選擇進攻漠南草原,豈不是表示了對蒙古大軍的懼怕嗎。
吳邵剛沒有解釋原因,堅持了原來的部署,這讓很多人不明白,包括李庭芝等人。
吳邵剛再次專門召集李庭芝,以及樞密司的樞密副使蔡思偉、張炳輝和馬華軒,以及郝經等人,小範圍解釋了自身做出的選擇,且嚴格要求衆人,絕不能夠将諸多的戰略部署洩漏出去。
這一次,吳邵剛的戰略部署,得到了魏王府頂層的堅決支持。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