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宗真這個厮,也不知到底是怎麽想的,對侬智高的提議不熱心,回應也是懶懶的,對蠻使們沒有太接待。而且還有個消息說,這幾日因爲太後蕭耨斤突然患病,宗真爲了顯示他的孝心,正在爲太後祈福呢,所以不願意動兵戈。
這麽大好伐宋的機會,一旦錯過了,實在是可惜!别說蠻使不明白,連遼國這邊的許多人,也忍不住罵道:“倒楣碰上這麽個皇帝,隻知道尊儒!孔孟的言語,當初經典著成的時候,連中國的皇帝都不屑學。好不容易過了千年,碰上了耶律宗真這麽個東西,就讓他給學去了!
好好的以騎射武功開疆拓土的契丹人,被儒學灌了迷魂湯了,心智壞了,學漢人直接學成了傻子!”
遼朝裏面,除了暗地裏埋怨宗真的,也有罵那些朝臣的。遼國這邊不少的權臣,爲了賺錢,私下裏與宋朝的商賈勾結,賺了大筆的錢财,全都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就這些厮們,他們把自己賺到的錢,都放到了東京的櫃坊裏,指望多生些利錢呢,怎麽可能與宋朝爲敵,爲遼國效命呢?!
眼看着建議伐宋的朝臣,紛紛上書,遼主這麽回複道:“宋朝開國已有百年,氣數未盡,
還遠不到亡國的時候呢。一旦動手,咱們未必能全勝,而且損失會不小。更何況當年我朝與宋朝簽過《檀淵之盟》,怎可背信棄義呢?!”
底下人不願放棄大好的機會,抱怨的不少,這情形宗真多少也知道。聯合侬智高夾擊宋人,也确實是一個好機會,然而上天不予時機:從侬智高北犯那年開始,遼國連續幾年的災荒,令多地饑荒,官倉的糧食已損耗殆盡。遼國多地的草場不茂,牲口餓死的也不少。偏偏就在這個時候,西南方向的許多州縣,又有瘟疫起來了。
出兵宋朝?那得耗費多少錢财?!更何況這一仗未必能赢。遼國還急等着宋朝的歲币,有了這錢,才能去宋朝買糧、買藥,緩解眼下的災情。這個時候與宋朝鬧翻,讓饑民四起,可不是侬智高口裏說的那點好處,能解決的了的!
當初李億事洩後,宋朝到處在通緝李億。情急之間,李億攜帶了大量的錢财,到遼國這邊來避難了。爲了慫恿遼國攻宋,李億拿出來大筆的錢财,站在主戰的這一邊,幫他們來回奔走造勢。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趕上遼國的災荒,遼國要問宋人買糧,還有應急的藥材,也得從宋人那裏買。遼國朝堂上那些人,爲了繼續與宋朝交好,不承認之前與李億的關系,直接告訴李億說,之前跟他接頭的三個人,是冒充遼國官員的騙子,直接把李億給攆走了。
李億無法,隻好轉去投沒藏訛龐,慫恿訛龐率軍伐宋。沒藏訛龐也不是善類,這厮把李億剩下的錢财也騙走了一半兒,也尋事把李億給打發走了,李億和他那幾個心腹,在遼、夏全都
(本章未完,請翻頁)
無處容身,似乎已流落到高麗去了。
這件事出來,遼國朝臣裏有些人,因爲得了李億的好處,心裏面十分替他不平:短時間看,遼、夏似乎是占了點便宜,都沒有吃虧兒。長久看時,口碑一下子就壞了。經過了這次,讓宋朝向往遼、夏的那些人,都灰了心了,以後還有誰肯投靠?!
遼國這邊伐宋的時機,因爲天災的原因,再加上耶律宗真無心進取,機會就這麽錯過了。
夏人這邊沒天災,國相沒藏訛龐那厮,野心勃勃的,時刻有往南觊觎的心思,然而這麽長時間也沒有時機。
先不說李諒祚已漸漸長大,在許多事情上,與國相沒藏訛龐不合,國内的黨争也日益轉熾。太後沒藏氏那一邊,又是親宋排遼的。沒有她發話,大軍南下這件事兒,免不了被掣肘,這是國内的情形。
國外那邊,趁着宋軍南下的時候,吐蕃唃厮啰那一邊,與西北宋軍的聯系,更緊密了,時時刻刻在提防夏軍。在宋軍平蠻的時間裏,也沒有機會讓訛龐下手,大好的機會,就這麽白白浪費掉了。
暫且不說外國的事兒。宋朝這邊,自從平蠻一結束,包拯這邊就立刻上書,把之前大軍轉運的時候,李億藥材造假的事情,拿出來說了。而且包拯還告訴說,當初開封府查案的時候,被多方掣肘,至今此案仍沒有結果。
包拯上告的還不止一樁,還有之前李億與朝中的大臣聯合,故意擡高東京城房價,從中漁利的事情。還有朝中的重臣,與李億私交甚密等等亂七八糟的事兒,一股腦兒全都翻了出來,說到最後,包拯把矛頭指向了三司使,彈劾三司使張方平。
三司使張方平,以及三司的好幾個官員,因爲包拯連續的彈劾,這一次全部了落馬。張方平一下來,趙官家命宋祁繼任爲三司使。
包拯對宋祁也不滿意,又上書道:“以臣來看,從任用李億這等人,縱容商賈造假坑害大軍的事情,還有勾結地方的官員,在糧草辎重上盤剝漁利上看,三司這幫人膽子不小,從上到下都要徹查,絕不是換一個三司使就能了的!若重新任命,必須換一個可靠的上來,把三司大力整頓一番。
陛下讓宋祁任三司使,宋祁此人爲人輕浮,家中多蓄歌姬舞女,宴樂太多,人脈又太廣。其兄宋庠又在兩府,行事難免被掣肘。讓他繼任三司使,徹查三司的官員,他根本就沒有這個魄力!”因爲包拯連續上書,把個宋祁也彈劾了,宋祁任三司使這事兒也罷了。
眼看着一連彈劾倒兩個三司使,這個“包老彈”仍不罷休,仍緊盯着趙官家下一步動作。一時間朝中的大臣都吓怕了,三司使的職位,就沒有敢自請繼任的。趙官家無法,隻好命包拯親自繼任爲三司使,由他查之前那幾樁案子。
對包拯繼任爲三司使這事兒,朝中許多人都不滿,私下裏便就議論道:“聽說了麽?‘包老彈’做了三司使,正在查李億的案子呢!說是要把三司翻個天!”旁邊的便道:“說一句實話,當初李億在東京的時候,東京的官吏,他跟哪一個沒往來?!這要是真從李億這開始的話,我敢保證,在座的沒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個能跑得了!”
還有人道:“豈止是李億?!我聽說包老彈連當初大軍辎重轉運的事情,也想要進去摻和呢!”有人便罵道:“得罪完京官兒,這老包連地方上的也肯不放過了?!怎麽就沒人雇一個好漢,直接宰了那姓包的!”
有人冷笑着回複道:“你以爲殺一個三司使,那麽容易呢!當初那個苗文遽,手底下的潑皮難道不多?一碰上老包,就是個紙虎,屁的能耐也沒有了,你還想着動粗呢?!要我看呐,不如多發動幾個人,一塊兒把老包給彈劾掉。”
對于這話兒,其他那幾個也都同意。衆人紛紛都告訴說,回去就多發動幾個人,一塊兒上書去彈劾包拯。
一時之間,朝臣裏面,對于包拯任三司使這件事兒,都不滿意。彈劾包拯的劄子,已經快摞成小山了。處在這種情形下,對于撤不撤包拯的三司使這事兒,趙官家一時就犯了難。
眼下這情形,開封府府尹歐陽修,已經看見了。
歐陽修立刻寫了一道劄子,題目就叫《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說什麽“拯性好剛,天姿峭直,然紫少學問,朝廷事體,或有不思。”什麽“況如拯者,少有孝行,聞于鄉裏,晚有直節,著在朝廷,但其學問不深,思慮不熟,而處之乖當,其人亦可惜也。”
這一道劄子大意道:軍旅之士先材能,朝廷之士先名節。包拯這人,先後彈劾掉兩任的三司使,然後自己做上了三司使這麽個肥缺。他這種做法,像個不公的裏正,見耕牛把禾苗踩壞了,他自己就把牛牽走了,也不怪别人發議論。
爲了解決這件事兒,歐陽修便就建議說,叫官家另選别臣做三司使,把包拯往别處調一調,也叫包拯在京師任職,免得讓包拯心裏面覺得說,無緣無故的,就被官家貶職了。一來可以讓包拯避嫌,解天下人惑,二來又可以周全包拯的名聲,兩全其美,不勝幸甚。
這個時候,包拯正整饬吏治,重新規整三司的秩序呢。因爲歐陽修這一道劄子,趙官家那邊,好像真的被說動了。包拯立刻上來了脾氣,把帽子一摘,把官兒給辭了,回家裏躺着睡覺了。三司的事情才治理到一半兒,剛剛看出點眉目來,包拯這老頭兒就撂攤子不幹了,剩下的爛攤子誰能收拾?
歐陽修嘴上叫趙官家“另選别臣”,他自己又沒薦出人來,扯了一大通“國家自數十年來,士君子務以恭謹靜慎爲賢。及其弊也,循默苟且,頹惰寬弛,習成風俗,不以爲非,至于百職不修,紀綱廢壞。”
還有什麽“兵出無功,而财用空虛,公私困弊,盜賊并起,天下騷然。陛下奮然感悟,思革其弊,進用三數大臣,銳意于更張矣。”之類的話,他話裏話外的,還是告訴官家說,三司這一次必須要大治!可這件事情,除了包老彈那個倔老頭,滿朝的衆臣,有哪個能夠擔此大任?!
少不得官家把歐陽修呵斥了一通,重新把包拯又請回來,以後“蹊田奪牛”這個話兒,都不許再提。包拯這老頭子不罷休,趁機向官家要了司馬光、王安石等幾個年輕的能吏,一幫來三司這邊幫忙,這件事情才算完。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