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位于山東省章丘市,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村名叫馬鬧坡。
我六歲的時候,跟随爹媽進城,紮根于濟南,如今已有十八年。
可在我心中,久久難以忘懷的卻始終是家鄉的山山水水以及那些質樸而又可親可敬的人兒。
我的家鄉馬鬧坡村四面環山,中間有一條河流淌過,至于河叫什麽名字,從未曾聽老輩的人說起過,或許在他們的心中,那不過是一條水溝而已。
關于這條河,之後還有和它相關的傳說講述,這裏不做描繪。
既然這是第一篇故事,而我又因此想到了自己的家鄉,所以我想談談家鄉村名的來曆,這也是我經過多方的打探才得知的事情。
我之所以喜歡打探這些鄉村野語,和三個人有關,一個是古人,一個是故人,還有一個是親人。
古人是蒲松齡,故人是我的姥爺,因爲他已經在前年的時候故去了。
至于親人,則是我的母親。
我很小的時候,大約在六歲之前,那時候尚未到濟南定居,電視裏播了一部劇,有年歲的人都應該記得,老版的《聊齋》,當時的主題曲演唱者還是如今的國母彭麗媛彭女士。
劇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雖然覺得可怕,卻依舊堅持陪着母親看,一集又一集。
有些不懂的地方,甚至會和母親讨論。
因爲母親小的時候,姥爺曾經給她講述了很多民間神怪故事,所以我們在談論《聊齋》的時候,母親總會添油加醋地把這些故事講給我聽。
有些故事她隻能說一個大概,具體的,就隻有等我見到姥爺的時候,再去問他。
所以因爲這三個人,我對于鄉村野語的興趣大大提升。
當我第一次對村名感到好奇的時候,就向母親詢問,可母親的回答是,不知道。
或許是因爲她看到了我眼中的失望,又或者是因爲他不想讓我覺得失望,所以她給我講了一個關于黃石崖的故事作爲補償。
這個故事,我在後面的内容中将會說到。
總之,第一次的嘗試,我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後來見到姥爺,當我問他的時候,他也沒有給我一個合理的答案。
我相信姥爺是村裏最博學的人,因爲他的腦子裏充斥着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可連他都不知道,想必村裏再也不會有别人知道了。
于是乎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裏,我沒有詢問任何人村名的來曆。
轉眼間我離開了家鄉,随着爹媽在城裏定居,一晃已經有四五年,小學的某一次暑假,我回老家避暑,偶然在村東頭遇到了一位本家的大爺。
閑聊的時候,這位大爺忽然對我說:“這人啊,不能忘本,你知道咱們村名的來曆嗎?”
我當時心中一陣激動,困擾我多年的問題,終于到了解答的時候。
根據那位本家大爺的講述,關于馬鬧坡村村名的來曆,我整理之後,寫在下面:
大約在明朝的時候,一位落魄的将軍帶着幾十名殘兵敗将一路來到馬鬧坡村所在的地方,當時的馬鬧坡村還是一片荒蕪,沒有絲毫的人迹。将軍和他的士兵身上還有一些幹糧,可他們的水,卻早已喝完了。
每個人的嘴唇都已經幹裂,沒有水,大家根本就活不下去。
那位将軍頹然下馬,找了一塊石頭坐下休息,思來想去,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這幾十号人,絕對不能跟着自己渴死,于是他就告訴手下的人,讓大家各奔東西,各尋生路。
或許是因爲将軍素來愛兵如子,又或許是因爲他的這一番舉動感動了大家,幾十号殘兵敗将,居然沒有一個離開的,大家紛紛表示即便是死也要和将軍死在一起。
眼見手下人如此愛戴自己,将軍悲憤交加,悲的是自己落到如此田地,憤的是居然不能帶着自己的兄弟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了此殘生。
此時已經又有人因爲口渴而暈倒在地上,将軍甚至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就這麽打量着面前幾十号兄弟。
終于,他那雙因爲幹渴而變得血紅的眼睛瞄向了立在身邊的戰馬。
作爲一名軍人,想要在軍中安身立命,一要仰仗手中的劍,二要依靠誇下的馬,可以說,馬是将軍的生死弟兄,可如今,爲了眼前的十幾号兄弟,他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殺死自己的馬,用馬血來幫大家止渴。
将軍的馬似乎也感覺到什麽,仰天長嘯,發出一聲聲悲鳴。
它這一聲喊不要緊,其他的馬都跟着它嘶鳴起來。
将軍強掙紮站起身來,一邊輕撫着馬項,一邊流着眼淚,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此刻,無論是人還是馬,都感覺到一陣悲涼的氣息撲面而來,爲了生存,他們不得不面對最殘酷的現實。
将軍将馬身上的鞍繩以及辔頭全部解下來,然後彎弓搭箭,一腳踢在馬臀上,大喊一聲:“跑!”
畢竟不舍得将自己的戰馬射死,所以将軍想給它一個求生的機會,若是它能夠逃離自己的射程範圍,那就當是老天爺不許它死吧。
可誰知馬隻是嘶鳴一聲,居然一動不動,并且還挨挨擦擦到将軍的身邊,一副難分難舍的樣子。
将軍終于止不住放聲大哭,仰天長嘯道:“蒼天啊蒼天,你真要如此絕情,一條生路都不給我們嗎?”
将軍這一聲喊,他身後的将士紛紛痛哭流涕,再看他旁邊的戰馬,忽然前蹄奮起,朝着最高的山坡奔去。
隻見它跑到最高處,如同瘋癫一般四蹄齊齊朝着地上踩踏,并發出一聲又一聲的嘶鳴。
将軍聽得出來,那是興奮的吼叫。
緊接着,其他的戰馬也都瘋狂地朝着山坡處奔去,并學着将軍的戰馬朝着地上踩去。
一時之間,馬鳴聲、踩踏聲不絕于耳,驚天動地。
起初将軍和他的将士們還不知所措,但很快,當他們看到馬踏的地方居然流出汩汩清泉,他們全都明白了。
一群人跌跌撞撞地朝着山坡上跑去,當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水氣撲面而來的時候,甚至于每個人的身體都在顫抖。
有了水,終于解決了口渴的問題,大家的性命保住了,馬的性命也保住了。
将軍覺得這是一處福地,是老天爺的意思讓他們到了這裏,并且見證了這神奇的一幕,于是他和自己的将士決定在這裏定居,并将村名命名爲馬鬧坡村,一直繁衍至今。
至于這位将軍姓甚名誰以及他後來如何了,村裏再也沒有人知道。
至于當初馬踏山坡出水的地方,我那位本家大爺說,該是在村東頭名叫“天三嶺”的地方。
我曾經多次去過那個地方尋找古迹,卻隻發現了一處泉水,如今被改造成了水塘,修起了堤,堤上有兩個字“紅星”,估計是建國前後的遺迹。
老人們常說,老老年間,天三嶺上還有一個廟,廟址應該是當初将軍帶着将士們第一次下馬的地方。
我去廟址看過,距離紅星水塘約有一兩百米,而且與廟址相比,紅星水塘的确是位于高處。
當然,在考證事實的同時,我更希望把它當作一個傳說來紀念,因爲一旦傳說成爲了現實,那它就缺少了本該擁有的神秘感和美感。
這就是關于我的家鄉馬鬧坡村村名的來曆,我的本家大爺講給我聽,我又整理出來講給大家聽。
繼承和發展,或許就是這樣,我不知道村子裏現在還有多少年輕人知道這個傳說,可正如我的那位本家大爺說的話,人,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