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3 好好調個情吧前段時間,有一個帖子很火:《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大街上放眼看去,中國女人,從打工妹到白領麗人,個個有型有款,至少穿着得體、順眼、雙眸有光。男的,打工仔面皮灰黃,頭發幹枯;“白領男人”則歪身佝背、睡眼惺忪,萎靡不振。中國男人從打扮到精神氣都不行。男人們看了這個帖子很不爽,悲涼地說:我抱起磚頭就無法抱你,放下磚頭就無法養你。這句話我看了都要哭了,爲苦逼的男人。但事實上這不是問題的核心部分。就像不能把搶劫完全歸因于窮,不能把出軌歸結于對方的醜一樣,男人的邋遢不能完全歸結于社會的壓力和無法解脫的勞累。很簡單,在職場,女人也一樣勞累,流水線上有女工,談判桌上有玫瑰。布衣有布衣的整潔,卑微有卑微的體面,周星馳跑個龍套還要鑽研演員的修養,刑場上還有婚禮呢。很大一部分男人在自我塑造、心理建設和對待兩性關系上對自己要求是不高的。這和傳統文化對男性角色的認定有些關系,古往今來一直是女色的時代嘛,男人們要考慮賺錢立業大事,女人嘛,你隻要洗白白,在床上等就好,千萬别來要求我練好肌肉給你前戲。他們沒意識到現在很多女人嘴上天天挂着“小鮮肉”了,“來,轉過去,讓姐看看屁股”雖然比較誇張,但女人對男人的感覺肯定不會停留在“無不良嗜好”。男人如果精神狀态不佳,和女人沒有貼切敏感的交流,也許還比不上按摩棒。我沒有和外國男人深度交往過,但在明面上,他們基本能表現出放松、陽光、有禮、謙遜的一面,和他們說話時,他們的眼睛會一直看着你。看外國影視劇,男女之間打電話,開頭是哈尼,最後一句話基本是我愛你。就這兩點已經讓中國女人羨慕不已了。寫這篇文章前,聽到一個同事給她老公打電話,語氣卿卿我我,突然電話就斷了,她撒嬌的臉馬上陰了下來:她最後一個字還沒收音,對方已經挂了電話。還有一次某同學給男朋友打電話,熱戀中嘛,也沒什麽事,膩歪膩歪。男朋友大概在忙,心不在焉地應付一句就挂了。她很不爽,又打過去膩歪,男友說:煩着呢,别吵了!“别吵了”,這話讓她鼻青臉腫。如果男朋友說:哈尼,我現在在開會,一會兒打給你,乖!相信女人會馬上挂斷電話,充分理解他,心裏不會有任何陰影。男人們在解釋這些事情的時候通常說女人太作,就喜歡些不實際不靠譜的,他們認爲自己隻要忙于工作,任何表現都天經地義地該被諒解。但事實上,人的一切敏感都該被尊重。酒桌上碰杯的禮儀是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别人低,電話讓對方先挂亦是情緒上的愛護。我曾經跟一個男人說,男女交往的基本準則中包含一條:男人不要先挂電話。他倔強地說:在我這兒沒有這條!得,交流不下去了,半嗔半怪的調情變成了辯論。我不覺得這些細碎是可以随意忽略的,它們體現着交往的質量。有趣的關系是來來往往你一掌我一拍,在共同的價值認定裏完成心靈的撫摸,調情調得好總是漸入佳境,調得不好麽就噎在半空中,比不調還要難受。配不配得上是很難聽的話,但男人和女人,都有學習和提升空間是一定的。我不知道男人想對女人說什麽,女人很多時候隻想大喊:我想互相有興趣好好地調個情,有錯嗎!chapter 04 善良的視角胡紫薇寫了一篇紅文《你看她來勢洶洶……》,說鄧文迪離婚後“這張臉和眉宇間展露出來絲毫不加掩飾的怨怼、涼薄和不開心”。說“一個人過了40歲,必須爲自己那張臉負責了。因爲相由心生,因爲他的容貌就是他靈魂的樣子”。文章好長,都在說鄧的殺氣、嗔恨,以及她實質上作爲女性的失敗。胡紫薇像個看相的,憑着鄧和默多克離婚從法院出來的那張照片,就做了闆上釘釘的诠釋。這和鄧默離婚照片出來時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言論的解釋是一樣的,大家都是“你也有今天”的心情。那天鄧文迪是有些憔悴,但我的感受是她挺真實的,無論如何她是一個被動離婚的人,不開心很正常,她沒像那些會裝的,知道記者候在那兒,頭發理理好,停下來故作鎮靜說些“I'm OK”的套話。胡紫薇在這方面比鄧強點,2007年她因丈夫外遇沖進中央台體育頻道的新聞發布會,嘴上說着“大國,價值觀輸出”之類的大詞,消解怨婦形象。我這麽說也覺得自己不厚道,當時,作爲女性,我是很心疼她的,小道消息說當時她的工作事業也出現了波折,這麽要強的一人,事業和愛情雙重擱置,她以同歸于盡的姿态沖出去,但還是說些大詞維持體面。大家都是名人,鬧成這樣,我們都以爲他們沒後來了,可是胡紫薇和名人丈夫經此一役居然奇迹般和好。所以,我以爲,胡同學應該對人生的複雜性有足夠的理解力。鄧文迪離婚不說明她對這段婚姻的追求沒價值,她也不是個受害者,所以胡紫薇這次對鄧文迪的解讀看上去機靈,但實質不善良也失卻水準。2006年,台灣有個女作家路平,寫了篇文章《浪漫不浪漫》來評價楊振甯和翁帆的結合。文中說“老少配悲哀的真相是眼前飛着細小的蚊子,視網膜有破洞,膝蓋頭也嗖嗖地風濕骨刺,睡到夜晚有欲尿的感覺,站着,憋氣,卻又像滴漏一樣遲遲出不來”,還用了“老獸”這個詞。這篇文章的支持者認爲兩人的婚姻一個是用名望地位占有年輕女子,一個是賣身求榮。一個個都站在真相帝道德帝的高度。後來楊和翁回應:在我們看起來,整篇文章缺少的是陽光、是希望、是同情、是愛。我很認同他們的角度。成年人,決定一段人生,十指相扣互相扶持,你憑什麽懷疑人家的相濡以沫?難道世上隻有同年同月同日死才是真正的感情?十幾年前,我一同事某個下午很羞赧地出現在辦公室,問我:“我有什麽變化?”我說看不出來啊……然後她不好意思地說:“我墊了一下鼻梁。”這時,辦公室進來另一個同事,聽到對話,用播音員的大嗓門叫:啊!看上去很奇怪,都不像你了,不好看!天地良心,這鼻梁墊得無比節制,要相當熟悉才會感覺到變化。不知道大嗓門爲什麽會從門口一眼看到就發現,并且一驚一乍。答案隻有一個:理解别人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