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奸謀斷白得根由,國法嚴森豈複留;
隻因龐妃爲内助,佞臣氣數未應收。
當下,楊滔說聲:“包大人,被殺的果是小女,下官并不說謊的。”包爺說:“楊滔,隻怕你句句說謊的是真!”吩咐旁人去請小姐來。包爺說:“楊滔,本官勸你招了罷,擺布不得,抵賴不來了。”楊滔說:“大人,念楊滔幸沐君恩,焉肯私通外國?休得聽信丫鬟之言,總要究問狄青無故殺妻方好……”此時,鳳姣已到。包爺說:“楊滔,你認一認這是何人?”楊滔把眼一瞧,此時恨不能插翅騰空飛出外,恨不得将身鑽入泥土中。包爺說:“楊滔,你丫鬟是别人買囑,你的女兒難道也受了狄青買囑不成?”這鳳姣小姐大驚:“隻道爹爹先已招出根由,豈知包公哄我到來,誘我說明原故。果然他神出鬼沒之謀,我也知多害在這四個丫頭之手。爹爹,叫女兒害了你。”包爺說:“楊滔,抵賴不得的。如再不招來,要用刑了。”楊滔一想,已被他四面埋伏,倘若受了刑時也要招的。況且包拯平日爲人鐵面無私,犯到他手,絲毫難饒。隻得一一從頭實說,把國丈牢牢咬定,當堂畫上口供。包爺吩咐鳳姣與四個丫鬟仍到内堂。又差張龍、趙虎前往相府請國丈到來。此時狄青方知内裏委曲:原是黑利之妻飛龍要與丈夫報仇,被他混進中原。龐洪用計前來圖害,雖然他是好計巧害,豈知今日又是落空。不言狄爺之想。
且說龐洪早已差家人打聽到包公審明此案,驚得一身冷汗,魂魄俱無,說:“黑賊果然利害!如今老夫也是走不脫的,如何是好?”正着急之際,又聞報說,包大老爺打發張龍、趙虎來請太師前去講話。國丈說聲:““胡說!包龍圖太覺猖狂了,老夫豈是你請得動的!”打發來人說:“有話明早朝堂商量。”此時又想一會,悄悄進至後宰門,去見女兒,暫且慢表。
且說張、趙二差,回歸衙内回複包公。此時包爺命排軍送押楊滔回天牢。平西王且轉回府。送還楊小姐回衙。四個丫鬟仍發回楊府。然後把本章修明,待明日奏聞聖上。
先說狄王爺回歸府,将此情細禀母親。太太聽了,長歎一聲:“龐洪,你這番計害我兒,用此毒計,今朝隻怕要遭刑了。再想不到這番婆混進中原,要報夫之仇。兒啊,如今若沒有包大人,那個審得明白?”狄爺說:“母親,但是飛龍改扮爲男,混軍中進了中原,兒有失察之罪。”太太說:“兒啊,縱使失于查察,決無死罪的,抵樁革職歸鄉,安居淡處,也安樂逍遙。”狄爺說:“母親之言有理。”按下不表母子之言。
又說鳳姣與四個丫鬟同歸府内,小姐一見娘親大哭道:“多是女兒害了父親,已将根由說出了。”此時小姐雙膝跪下說:“母親,父母養育之恩,尚未報答。豈知今日養虎爲患,女兒不願偷生人世了。害父遭刑,其心何安?母親啊,禍根皆從龐洪這奸臣。斷送父親性命,皆由這奸臣的。”夫人說:“我兒,你且起來,不要哭壞了。我楊門不幸,你無一見兩弟。父母單生你姐妹兩個,你姐姐雖然嫁在家鄉,但今我随你父在京,遠離江西故土,你娘跟前隻有你一人陪伴,況且這是包公的巧計,任你何人,總要上當。而且你父爲人原是不好。你娘功盡他多少,叫他不可依附龐洪,他隻是不聽,必要趨炎附勢,要害狄青。豈知反惹出大禍臨身。就是這四個丫鬟早已招供了,也是包公之計,用了刑法,不得不招。女兒不必痛心。事到其此,憂也免不得的。且看聖上怎生定罪!”慢言母女傷心。
再說國丈心煩不樂,到了後宰門,管門太監名喚了忠,爲人最是貪财愛灑之人。國丈當時要與娘娘講話,總要從後宰門出人。丁忠一見說聲:“國丈,許多日不來,今日到此,必與娘娘有何話說,待咱家去禀知罷。”國丈說:“丁公公,若萬歲同在,可不說了。”丁忠說道:“曉得。”去不多時回說:“萬歲在昭陽宮内,如今娘娘請國丈上望花樓相見。”國丈說:“有勞公公了。”此時直至望花樓,貴妃已在樓上扶着梯首說聲:“爹爹小心些罷。”國丈到了樓上,見禮已畢。貴妃啓口說:“爹爹請坐,你許多日不來,爹爹康健,母親安好否?”國丈說:“爹娘多已安康。”貴妃說:“隻爲多日不見我爹爹來,女兒近日放心不下,正欲差人去探望。”國丈正欲開言,忽見宮娥送茶到來,便向女兒丢個眼色。娘娘會意,打發宮女盡下樓去了。國丈說道:“女兒,爲父到來,非爲别故,隻因有件難事沒處安排,所以特來與你商量。”娘娘說:“爹爹,不知有何難事?說與女兒知道。”國丈就将飛龍混進中原起,說到包公審斷明白止,“這件事情,爲父的有欺君之罪。别人調理還好,單有這包拯毫厘不存情的。爲父想來無處調停得來,所以必要女兒打算周全,爲父的方得無礙。”娘娘聽了,歎一聲說:“爹爹啊,狄青與你有何仇怨,因何必要害他?害他不成時反惹出這等大憂,從今以後,不要與他較量,太太平平過日也好。”國丈說:“女兒,這是飛龍不好,非關爲父之事。如今不要埋怨了,總要你救爲父的方好。自今以後再不與狄青結仇了。”龐妃不語,想此事叫我如何調停得來?難抵當得包拯,隻好在萬歲跟前讨個情罷,說:“爹爹,休得着急,待女兒去求聖上。但得聖上開一線之恩,爹爹可保無事了。”國丈說道:“兒啊,爲父的重重托你,必要你救我的。爲父去也!”龐妃應諾,此刻龐洪回府,夫婦細談不必再述。
且說是夜貴妃迎接聖駕,先已排禦筵。龐妃滿斟玉盞三杯敬上,君王賜坐,談說閑話,貴妃悶沉不語,萬歲一看,金口微開,說聲:“愛卿,朕見往常花容喜悅,因何今日愁容滿面?有何緣故心中不快,此當說與寡人知道。”貴妃說:“陛下,臣妾并無别故憂愁,從前幾載憂國憂民,今幸國泰民安了。”萬歲說:“這便好了,還有何憂處?”貴妃說:“陛下啊,臣妾因想起爹爹,年紀已高,風燭之期,已近夕日,深沾帝德,如今重沐王恩,往常代君辦事,并無差錯,萬歲是深知臣父之心的。”仁宗天子聽了,卻也不知貴妃心事,因說起國丈,便說:“國丈近來有何差處?朕也不知道的。”龐妃說道:“臣妾父親如今年老,非比年壯精神了。”天子說:“國丈不過五旬外之人,何爲老邁?他就自首蒼髯,也皆因辛勤國務所緻,貴妃不必多慮。且自開懷與寡人吃酒罷。”龐妃又說:“陛下,臣父雖說未老,到底将近花甲之年了。一日老一日,一年老一年,料想退歸林下,君王不準;如若在朝伴君,猶恐中途不得結果。”嘉祐王聽罷,笑道:“貴妃,你也出此呆癡之言了。你父親爲極品之尊,貴爲國威之位,職掌朝綱大權,數十年來,居官多已熟稔。前時得仗洪恩,今日又邀朕寵,滿朝文武如何及他,誰人敢來欺侮?因何愛卿慮到不完局之言?”龐妃說:“陛下,隻因臣父年紀近乎老邁,作事豈能及得少壯之時?人老心必躁亂,倘或一朝錯辦了國家事情,有國法森嚴,陛下豈肯輕饒?豈非爹爹辛勤爲官大半世,一刻國法難容,便做不結局的?”天子說:“你原可憂及如此。貴妃,你不可用心焦,如若國丈有甚差遲,寡人總不究罪便了。況且國丈往日并無差處,寡人又極憐惜老邁之臣,愛卿不必多慮,且放心暢飲罷!”龐妃聽了萬歲之言,頃刻心花大開,謝天子洪恩,殷勤奉敬美酒,是夜不表。到來朝萬歲臨朝,包公奉本,龐、楊如何定罪,且看下回。正是:
爲國忠良徒爲國,欺君奸佞複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