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四十一】起阏逢攝提格,盡屠維協洽七月,凡五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曆九年(甲寅,公元七七四年)
春,正月,壬寅,田神功薨于京師。
澧朗鎮遏使楊猷自澧州沿江而下,擅出境至鄂州,诏聽入朝。猷遂溯漢江而上,複州、郢州皆閉城自守,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發兵備之。
二月,辛未,徐州軍亂,刺史梁乘逾城走。
谏議大夫吳損使吐蕃,留之累年,竟病死虜中。
庚辰,汴宋兵防秋者千五百人,盜庫财潰歸,田神功薨故也。己醜,以神功弟神玉知汴宋留後。
癸巳,郭子儀入朝,上言:“朔方,國之北門,中間戰士耗散,什才有一。今吐蕃兼河、隴之地,雜羌、渾之衆,勢強十倍。願更于諸道各發精卒,成四、五萬人,則制勝之道必矣。”
三月,戊申,以皇女永樂公主許妻魏博節度使田承嗣之子華。上意欲固結其心,而承嗣益驕慢。
戊午,以澧朗鎮遏使楊猷爲洮州刺史、隴右節度兵馬使。
夏,四月,甲申,郭子儀辭還邠州,複爲上言邊事,至涕泗交流。
壬辰,赦天下。
五月,丙午,楊猷自澧州入朝。
泾原節度使馬璘入朝,諷将士爲己表求平章事。丙寅,以璘爲左仆射。
六月,盧龍節度使硃泚遣弟滔奉表請入朝,且請自将步騎五千防秋;上許之,仍爲之先築大第于京師以待之。
癸未,興善寺胡僧不空卒,贈開府儀同三司、司空,賜爵肅國公,谥曰大辯正廣智不空三藏和尚。
京師旱,京兆尹黎幹作土龍祈雨,自與巫觋更舞。彌月不雨,又禱于文宣王。上聞之,命撤土龍,減膳節用。秋,七月,戊午,雨。
硃泚入朝,至蔚州,有疾,諸将請還,俟間而行。泚曰:“死則輿屍而前!”諸将不敢複言。九月,庚子,至京師,士民觀者如堵。辛醜,宴泚及将士于延英殿,犒賞之盛,近時未有。
壬寅,回纥擅出鴻胪寺,白晝殺人,有司擒之;上釋不問。
甲辰,命郭子儀、李抱玉、馬璘、硃泚分統諸道防秋之兵。
冬,十月,壬申,信王瑝薨。乙亥,梁王璿薨。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誘昭義将吏使作亂。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曆十年(乙卯,公元七七五年)
春,正月,丁酉,昭義兵馬使裴志清逐留後薛萼,帥其衆歸承嗣。承嗣聲言救援,引兵襲相州,取之。崿奔洺州,上表請入朝,許之。
辛醜,郭子儀入朝。
壬寅,壽王瑁薨。
乙巳,硃泚表請留阙下,以弟滔知幽州、盧龍留後,許之。
昭義裨将薛擇爲相州刺史,薛雄爲衛州刺史,薛堅爲洺州刺史,皆薛嵩之族也。戊申,上命内侍孫知古如魏州谕田承嗣,使各守封疆;承嗣不奉诏,癸醜,遣大将盧子期取洺州,楊光朝攻衛州。
乙卯,西川節度使崔甯奏破吐蕃數萬于西山,斬首萬級,捕虜數千人。
丙辰,诏:“諸道兵有逃亡者,非承制敕,無得辄召募。
二月,乙醜,田承嗣誘衛州刺史薛雄,雄不從,使盜殺之,屠其家,盡據相、衛四州之地,自置長吏,掠其精兵良馬,悉歸魏州;逼孫知古與共巡磁、相二州,使其将士割耳剺面,請承嗣爲帥。
辛未,立皇子述爲睦王,逾爲郴王,連爲恩王,遘爲鄜王,迅爲随王,造爲忻王,暹爲韶王,運爲嘉王,遇爲端王,遹爲循王,通爲恭王,達爲原王,逸爲雅王。
丙子,以華州刺史李承昭知昭義留後。
河陽三城使常休明,苛刻少恩。其軍士防秋者歸,休明出城勞之,防秋兵與城内兵合謀攻之,休明奔東都;軍士奉兵馬使王惟恭爲帥,大掠,數日乃定。上命監軍冉庭蘭慰撫之。
三月,甲午朔,陝州軍亂,逐兵馬使趙令珍。觀察使李國清不能禁,卑辭,遍拜将士,乃得脫去。軍士大掠庫物。會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入朝,過陝,上命忠臣按之。将士畏忠臣兵威,不敢動。忠臣設棘圍,令軍士匿名投庫物,一日,獲萬缗,盡以給其從兵爲賞。
乙巳,薛萼、常休明皆詣阙請罪,上釋不問。
初,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皆爲田承嗣所輕。寶臣弟寶正娶承嗣女,在魏州,與承嗣子維擊球,馬驚,誤觸維死;承嗣怒,囚寶正,以告寶臣。寶臣謝教敕不謹,封杖授承嗣,使撻之;承嗣遂杖殺寶正,由是兩鎮交惡。及承嗣拒命,寶臣、正己皆上表請讨之,上亦欲因其隙讨承嗣。夏,四月,乙未,敕貶承嗣爲永州刺史,仍命河東、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陽、澤潞諸道發兵前臨魏博,若承嗣尚或稽違,即令進讨;罪止承嗣及其侄悅,自馀将士弟侄苟能自拔,一切不問。
時硃滔方恭順,與寶臣及河東節度使薛兼訓攻其北,正己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五月,乙未,承嗣将霍榮國以磁州降。丁未,李正己攻德州,拔之。李忠臣統永平、河陽、懷、澤步騎四萬進攻衛州。六月,辛未,田承嗣遣其将裴志清等攻冀州,志清以其衆降李寶臣。甲戌,承嗣自将圍冀州,寶臣使高陽軍使張孝忠将精騎四千禦之,寶臣大軍繼至;承嗣燒辎重而遁。孝忠,本奚也。
田承嗣以諸道兵四合,部将多叛而懼,秋,八月,遣使奉表,請束身歸朝。
辛巳,郭子儀還邠州。子儀嘗奏除州縣官一人,不報,僚佐相謂曰:“以令公勳德,奏一屬吏而不從,何宰相之不知體!”子儀聞之,謂僚佐曰:“自兵興以來,方鎮武臣多跋扈,凡有所求,朝廷常委曲從之;此無他,乃疑之也。今子儀所奏事,人主以其不可行而置之,是不以武臣相待而親厚之也;諸君可賀矣,又何怪焉!”聞者皆服。
己醜,田承嗣遣其将盧子期寇磁州。
九月,戊申,回纥白晝刺市人腸出,有司執之,系萬年獄;其酋長赤心馳入縣獄,斫傷獄吏,劫囚而去。上亦不問。
壬子,吐蕃寇臨泾,癸醜,寇隴州及普潤,大掠人畜而去;百官往往遣家屬出城竄匿。丙辰,鳳翔節度使李抱玉奏破吐蕃于義甯。
李寶臣、李正己會于棗強,進圍貝州,田承嗣出兵救之。兩軍各飨士卒,成德賞厚,平盧賞薄;既罷,平盧士卒有怨言,正己恐其爲變,引兵退,寶臣亦退。李忠臣聞之,釋衛州,南度河,屯陽武。寶臣與硃滔攻滄州,承嗣從父弟庭玠守之;寶臣不能克。
吐蕃寇泾州,泾原節度使馬璘破之于百裏城。戊午,命盧龍節度使硃泚出鎮奉天行營。
冬,十月,辛酉朔,日有食之。
盧子期攻磁州,城幾陷;李寶臣與昭義留後李承昭共救之,大破子期于清水,擒子期至京師;斬之。河南諸将又大破田悅于陳留;田承嗣懼。
初,李正己遣使至魏州,承嗣囚之,至是,禮而遣之,遣使盡籍境内戶口、甲兵、谷帛之數以與之,曰:“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溘死無日,諸子不肖,悅亦孱弱,凡今日所有,爲公守耳,豈足以辱公之師旅乎!”立使者于廷,南向,拜而授書;又圖正己之像,焚香事之。正己悅,遂按兵不進。于是河南諸道兵皆不敢進。承嗣既無南顧之虞,得專意北方。
上嘉李寶臣之功,遣中使馬承倩赍诏勞之;将還,寶臣詣其館,遣之百缣,承倩诟詈,擲出道中,寶臣慚其左右。兵馬使王武俊說寶臣曰:“今公在軍中新立功,豎子尚爾,況寇平之後,以一幅诏書召歸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釋承嗣,以爲己資。”寶臣遂有玩寇之志。
承嗣知範陽寶臣鄉裏,心常欲之,因刻石作谶雲:“二帝同功勢萬全,将田爲侶入幽燕。”密令瘗寶臣境内,使望氣者言彼有王氣,寶臣掘而得之。又令客說之曰:“公與硃滔共取滄州,得之,則地歸國,非公所有。公能舍承嗣之罪,請以滄州歸公,仍願從公取範陽以自效。公以精騎前驅,承嗣以步卒繼之,蔑不克矣。”寶臣喜,謂事合符谶,遂與承嗣通謀,密圖範陽,承嗣亦陳兵境上。
寶臣謂滔使者曰:“聞硃公儀貌如神,願得畫像觀之。”滔與之。寶臣置于射堂,與諸将共觀之,曰:“真神人也!”滔軍于瓦橋,寶臣選精騎二千,通夜馳三百裏襲之,戒曰:“取貌如射堂者。”時兩軍方睦,滔不虞有變,狼狽出戰而敗,會衣他服得免。寶臣欲乘勝取範陽,滔使雄武軍使昌平劉怦守留府。寶臣知有備,不敢進。
承嗣聞幽、恒兵交,即引軍南還,使謂寶臣曰:“河内有警,不暇從公,石上谶文,吾戲爲之耳!”寶臣慚怒而退。寶臣既與硃滔有隙,以張孝忠爲易州刺史,使将精騎七千以備之。
丙寅,貴妃獨孤氏薨,丁卯,追谥貞懿皇後。
十一月,丁酉,田承嗣将吳希光以瀛州降。
嶺南節度使路嗣恭擢流人孟瑤、敬冕爲将,讨哥舒晃。瑤以大軍當其沖,冕自間道輕入,丁未,克廣州,斬哥舒晃及其黨萬馀人。
嗣恭之讨晃也,容管經略使王翃遣将将兵助之;西原賊帥覃問乘虛襲容州,翃伏兵擊擒之。
十二月,回纥千騎寇夏州,州将梁榮宗破之于烏水。郭子儀遣兵三千救夏州,回纥遁去。
元載、王缙奏魏州鹽貴,請禁鹽入其境以困之。上不許,曰:“承嗣負朕,百姓何罪!”
田承嗣請入朝,李正己屢爲之上表,乞許其自新。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曆十一年(丙辰,公元七七六年)
春,正月,壬辰,遣谏議大夫杜亞使魏州宣慰。
辛亥,西川節度使崔甯奏破吐蕃四節度及突厥、吐谷渾、氐、羌群蠻衆二十馀萬,斬首萬馀級。
二月,庚辰,田承嗣複遣使上表,請入朝。上乃下诏,赦承嗣罪,複其官爵,聽與家屬入朝,其所部拒朝命者,一切不問。
辛巳,增朔方五城戍兵,以備回纥。
三月,戊子,河陽軍亂,逐監軍冉庭蘭出城,大掠三日。庭蘭成備而入,誅亂者數十人,乃定。
五月,汴宋留後田神玉卒。都虞候李靈曜殺兵馬使、濮州刺史孟鑒,北結田承嗣爲援。癸巳,以永平節度使李勉兼汴、宋等八州留後。乙未,以靈曜爲濮州刺史,靈曜不受诏。六月,戊午,以靈曜爲汴宋留後,遣使宣慰。
秋,七月,田承嗣遣兵寇滑州,敗李勉。吐蕃寇石門,入長澤川。
八月,丙寅,加盧龍節度使硃泚同平章事。
李靈曜既爲留後,益驕慢,悉以其黨爲管内八州刺史、縣令,欲效河北諸鎮。甲申,诏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使馬燧讨之。淮南節度使陳少遊、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皆進兵擊靈曜。
汴宋兵馬使、攝節度副使李僧惠,靈曜之謀主也。宋州牙門将劉昌遣曾神表潛說僧惠;僧惠召問計,昌爲之泣陳逆順。僧惠乃與汴宋牙将高憑、石隐金遣神表奉表詣京師,請讨靈曜。九月,壬戌,以僧惠爲宋州刺史,憑爲曹州刺史,隐金爲郓州刺史。
乙醜,李忠臣、馬燧軍于鄭州,靈曜引兵逆戰;兩軍不意其至,退軍荥澤,淮西軍士潰去者什五六。鄭州士民皆驚,走入東都。忠臣将歸淮西,燧固執不可,曰:“以順讨逆,何憂不克?奈何自棄功名!”堅壁不動。忠臣聞之,稍收散卒,數日皆集,軍勢複振。
戊辰,李正己奏克郓、濮二州。壬申,李僧惠敗靈曜兵于雍丘。冬,十月,李忠臣、馬燧進擊靈曜,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屢破靈曜兵;壬寅,與陳少遊前軍合,與靈曜大戰于汴州城西,靈曜敗,入城固守。癸卯,忠臣等圍之。
田承嗣遣田悅将兵救靈曜,敗永平、淄青兵于匡城,乘勝進軍汴州,乙巳,營于城北數裏。丙午,忠臣遣裨将李重倩将輕騎數百夜入其營,縱橫貫穿,斬數十人而還,營中大駭;忠臣、燧因以大軍乘之,鼓噪而入,悅衆不戰而潰,悅脫身北走,将士死者相枕藉,不可勝數。靈曜聞之,開門夜遁,汴州平。重倩,本奚也。丁未,靈曜至韋城,永平将杜如江擒之。
燧知忠臣暴戾,以己功讓之,不入汴城,引軍西屯闆橋。忠臣入城,果專其功;宋州刺史李僧惠與之争功,忠臣因會擊殺之;又欲殺劉昌,昌遁逃得免。
甲寅,李勉械送李靈曜至京師;斬之。
十二月,丁亥,李正己、李寶臣并加同平章事。
泾原節度使馬璘疾亟,以行軍司馬段秀實知節度事,付以後事。秀實嚴兵以備非常,丙申,璘薨,軍中奔哭者數千人。喧咽門屏,秀實悉不聽入。命押牙馬頔治喪事于内,李漢惠接賓客于外,妻妾子孫位于堂,宗族位于庭,将佐位于前,牙士卒哭于營伍,百姓各守其家。有離立偶語于衢路,辄執而囚之;非護喪從行者無得遠送。緻祭拜哭,皆有儀節,送喪近遠,皆有定處,違者以軍法從事。都虞候史廷幹、兵馬使崔珍、十将張景華謀因喪作亂,秀實知之,奏廷幹入宿衛,徙珍屯靈台,補景華外職,不戮一人,軍府晏然。
璘家富有無算,治第京師,甲于勳貴,中堂費二十萬缗,他室所減無幾,其子孫無行,家資尋盡。
戊戌,昭義節度使李承昭表稱疾笃,以澤潞行軍司馬李抱真兼知磁、邢兩州留後。
庚戌,加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同平章事,仍領汴州刺史,徙治汴州。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曆十二年(丁巳,公元七七七年)
春,三月,乙卯,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鳳翔、懷澤潞、秦隴節度使李抱玉薨,弟抱真仍領懷澤潞留後。
癸亥,以河東行軍司馬鮑防爲河東節度使。防,襄州人也。
田承嗣竟不入朝,又助李靈曜,上複命讨之。承嗣乃複上表謝罪。上亦無如之何,庚午,悉複承嗣官爵,仍令不必入朝。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元載專橫,黃門侍郎、同平章事王缙附之,二人俱貪。載妻王氏及子伯和、仲武,缙弟、妹及尼出入者,争納賄賂。又以政事委群吏,士之求進者,不結其子弟及主書卓英倩等,無由自達。上含容累年,載、缙不悛。
上欲誅之,恐左右漏洩,無可與言者,獨與左金吾大将軍吳湊謀之。湊,上之舅也。會有告載、缙夜醮圖爲不軌者,庚辰,上禦延英殿,命湊收載、缙于政事堂,又收仲武及卓英倩等系獄。命吏部尚書劉晏與禦史大夫李涵等同鞫之,問端皆出禁中,仍遣中使诘以陰事,載、缙皆伏罪。是日,先杖殺左衛将軍、知内侍省事董秀于禁中,乃賜載自盡于萬年縣。載請主者:“願得快死!”主者曰:“相公須受少污辱,勿怪!”乃脫穢襪塞其口而殺之。王缙初亦賜自盡,劉晏謂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況大臣乎!且法有首從,宜更禀進止。”涵等從之。上乃貶缙括州刺史。載妻王氏,忠嗣之女也,及子伯和、仲武、季能皆伏誅。有司籍載家财,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稱是。
夏,四月,壬午,以太常卿楊绾爲中書侍郎,禮部侍郎常衮爲門下侍郎,并同平章事。绾性清簡儉素,制下之日,朝野相賀。郭子儀方宴客,聞之,減坐中聲樂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幹,驺從甚盛,即日省之,止存十騎。十丞崔寬,第舍宏侈,亟毀撤之。
癸未,貶吏部侍郎楊炎、谏議大夫韓洄、包佶、起居舍人韓會等十馀人,皆載黨也。炎,鳳翔人。載常引有文學才望者一人親厚之,異日欲以代己,故炎及于貶。洄,滉之弟。會,南陽人也。上初欲盡誅炎等,吳湊谏救百端,始貶官。
丁酉,吐蕃寇黎、雅州;西川節度使崔甯擊破之。
元載以仕進者多樂京師,惡其逼己,乃制俸祿,厚外官而薄京官,京官不能自給,常從外官乞貸。楊绾、常衮奏京官俸太薄;己酉,诏加京官俸,歲約十五萬六千馀缗。
五月,辛亥,诏自都團練使外,悉罷諸州團練守捉使。又令諸使非軍事要急,無得擅召刺史及停其職務,差人權攝。又定諸州兵,皆有常數,其召募給家糧、春冬衣者,謂之“官健”;差點土人,春夏歸農、秋冬追集、給身糧醬菜者,謂之“團結”。自兵興以來,州縣官俸給不一,重以元載、王缙随情徇私,刺史月給或至千缗、或數十缗,至是,始定節度使以下至主簿、尉俸祿,掊多益寡,上下有叙,法制粗立。
庚午,上遣中使發元載祖父墓,斫棺棄屍,毀其家廟,焚其木主。戊寅,卓英倩等皆杖死。英倩之用事也,弟英璘橫于鄉裏。及英倩下獄,英璘遂據險作亂;上發禁兵讨之,乙巳,金州刺史孫道平擊擒之。
上方倚楊绾,使厘革弊政,會绾有疾,秋,七月,己巳,薨。上痛悼之甚,謂群臣曰:“天不欲朕緻太平,何奪朕楊绾之速!”
八月,癸未,賜東川節度使鮮于叔明姓李氏。
元載、王缙之爲相也,上日賜以内廚禦馔,可食十人,遂爲故事。癸卯,常衮與硃泚上言:“餐錢已多,乞停賜馔。”許之。衮又欲辭堂封,同列不可而止。時人諷衮,以爲“朝廷厚祿,所以養賢,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
臣光曰:“君子恥食浮于人;衮之辭祿,廉恥存焉,與夫固位貪祿者,不猶愈乎!詩雲:‘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如衮者,亦未可以深譏也。
楊绾、常衮薦湖州刺史顔真卿,上即日召還;甲辰,以爲刑部尚書。绾、衮又薦淮南判官汲人關播,擢爲都官員外郎。
九月,辛酉,以四鎮、北庭行營兼泾原、鄭颍節度副使段秀實爲節度使。秀實軍令簡約,有威惠,奉身清儉,室無姬妾,非公會,未嘗飲酒聽樂。
吐蕃八萬衆軍于原州北長澤監,己巳,破方渠,入拔谷;郭子儀使裨将李懷光救之,吐蕃退。庚午,吐蕃寇坊州。
冬,十月,乙酉,西川節度使崔甯奏大破吐蕃于望漢城。
先是,秋霖,河中府池鹽多敗。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滉恐鹽戶減稅,丁亥,奏雨雖多,不害鹽,仍有瑞鹽生。上疑其不然,遣谏議大夫義興蔣鎮往視之。
吐蕃寇鹽、夏州,又寇長武;郭子儀遣将拒卻之。
以永平軍押牙匡城劉洽爲宋州刺史。仍以宋、泗二州隸永平軍。
京兆尹黎幹奏秋霖損稼,韓滉奏幹不實;上命禦史按視,丁未,還奏,“所損凡三萬馀頃。”渭南令劉澡阿附度支,稱縣境苗獨不損;禦史趙計奏與澡同。上曰“霖雨溥溥,豈得渭南獨無!”更命禦史硃敖視之,損三千馀頃。上歎息久之,曰:“縣令,字人之官,不損猶應言損,乃不仁如是乎!”貶澡南浦尉,計澧州司戶,而不問滉。
十一月,壬子,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獻恭奏破吐蕃萬馀衆于岷州。
内辰,蔣鎮還,奏“瑞鹽實如韓滉所言”,仍上表賀,請宣付史臣,并置神祠,錫以嘉名。上從之,賜号寶應靈慶池。時人醜之。
十二月,丙戌,硃泚自泾州還京師。
丁亥,崔甯奏破吐蕃十馀萬衆,斬首八千馀級。
庚子,以硃泚兼隴右節度使,知河西、澤潞行營。
平盧節度使李正己先有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十州之地,及李靈曜之亂,諸道合兵攻之,所得之地,各爲己有,正己又得曹、濮、徐、兗、郓五州,因自青州徙治郓州,使其子前淄州刺史納守青州。癸卯,以納爲青州刺史。正己用刑嚴峻,所在不敢偶語;然法令齊一,賦均而輕,擁兵十萬,雄據東方,鄰籓皆畏之。是時田承嗣據魏、博、相、衛、洺、貝、澶七州,李寶臣據恒、易、趙、定、深、冀、滄七州,各擁衆五萬;梁崇義據襄、鄧、均、房、複、郢六州,有衆二萬;相與根據蟠結,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皆自專之,上寬仁,一聽其所爲。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辄有怨言,以爲猜貳,常爲之罷役;而自于境内築壘、繕兵無虛日。以是雖在中國名蕃臣,而實如蠻貊異域焉。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曆十三年(戊午,公元七七八年)
春,正月,辛酉,敕毀白渠支流碾硙以溉田。升平公主有二硙,入見于上,請存之。上曰:“吾欲以利蒼主,汝識吾意,當爲衆先。”公主即日毀之。
戊辰,回纥寇太原,河東押牙泗水李自良曰:“回纥精銳遠來求鬥,難與争鋒;不如築二壘于歸路,以兵戍之。虜至,堅壁勿與戰,彼師老自歸,乃出軍乘之。二壘抗其前,大軍蹙其後,無不捷矣。”留後鮑防不從,遣大将焦伯瑜等逆戰;癸酉,遇虜于陽曲,大敗而還,死者萬馀人。回纥縱兵大掠。二月,代州都督張光晟擊破之于羊武谷,乃引去。上引去。上亦不問回纥入寇之故,待之如初。
己亥,吐蕃遣其将馬重英帥衆四萬寇靈州,塞填漢、禦史、尚書三渠水口以弊屯田。
三月,甲戌,回纥使還,過河中,朔方軍士掠其辎重,因大掠坊市。
夏,四月,甲辰,吐蕃寇靈州,朔方留後常謙光擊破之。
六月,戊戌,隴右節度使硃泚獻貓鼠同乳不相害者以爲瑞;常衮帥百官稱賀。中書舍人崔祐甫獨不賀,曰:“物反常爲妖,貓捕鼠,乃其職也,今同乳,妖也。何乃賀爲!宜戒法吏之不察奸、邊吏之不禦寇者,以承天意。”上嘉之。祐甫,沔之子也。秋,七月,壬子,以祐甫知吏部選事。祐甫數以公事與常衮争,由是惡之。
戊午,郭子儀奏以回纥猶在塞上,邊人恐懼,請遣邠州刺史渾瑊将兵鎮振武軍,從之。回纥始去。
辛未,吐蕃将馬重英二萬衆寇鹽、慶二州,郭子儀遣河東朔方都虞候李懷光擊卻之。
八月,乙亥,成德節度使李寶臣請複姓張,許之。
吐蕃二萬衆寇銀、麟州、略黨項雜畜,郭子儀遣李懷光等擊破之。
上悼念貞懿皇後不已,殡于内殿,累年不忍葬;丁酉,始葬于莊陵。
九月,庚午,吐蕃萬騎下青石嶺,逼泾州;诏郭子儀、硃泚與段秀實共卻之。
冬,十二月,丙戌,以吏部尚書、轉運、鹽鐵等使劉晏爲左仆射,知三铨及使職如故。
郭子儀入朝,命判官京兆杜黃裳主留務。李懷光陰謀代子儀,矯爲诏書,欲誅大将溫儒雅等。黃裳察其詐,以诘懷光;懷光流汗伏罪。于是諸将之難制者,黃裳矯子儀之命,皆出之于外,軍府乃安。
以給事中杜亞爲江西觀察使。
上召江西判官李泌入見,語以元載事,曰:“與卿别八年,乃能除此賊。賴太子發其陰謀,不然,幾不見卿。”對曰:“臣昔日固嘗言之。陛下知群臣有不善,則去之;含容太過,故至于此。”上曰:“事亦應十全,不可輕發。”上因言:“朕面屬卿于路嗣恭,而嗣恭取載意,奏卿爲虔州别駕。嗣恭初平嶺南,獻琉璃盤,徑九寸,朕以爲至寶。及破載家,得嗣恭所遺載琉璃盤,徑尺。俟其至,當與卿議之。”泌曰:“嗣恭爲人,小心,善事人,畏權勢,精勤吏事而不知大體。昔爲縣令,有能名。陛下未暇知之,而爲載所用,故爲之盡力。陛下誠知而用之,彼亦爲陛下盡力矣。虔州别駕,臣自欲之,非其罪也。且嗣恭新立大功,陛下豈得以一琉璃盤罪之邪!”上意乃解,以嗣恭爲兵部尚書。
郭子儀以朔方節度副使張昙性剛率,謂其以武人輕己,銜之;孔目官吳曜爲子儀所任,因而構之。子儀怒,誣奏昙扇動軍衆,誅之。掌書記高郢力争之,子儀不聽,奏貶郢猗氏丞。既而僚佐多以病求去,子儀悔之,悉薦之于朝,曰:“吳曜誤我。”遂逐之。
常衮言于上曰:“陛下久欲用李泌,昔漢宣帝欲用人爲公卿,必先試理人,請且以爲刺史,使周知人間利病,俟報政而用之。”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曆十四年(己未,公元七七九年)
春,正月,壬戌,以李泌爲澧州刺史。
二月,癸未,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薨。有子十一人,以其侄中軍兵馬使悅爲才,使知軍事,而諸子佐之。甲申,以悅爲魏博留後。
淮西節度使李忠臣,貪殘好色,将吏妻女美者,多逼淫之,悉以軍政委妹婿節度副使張惠光。惠光挾勢暴橫,軍州苦之。忠臣複以惠光子爲牙将,暴橫甚于其父。左廂都虞候李希烈,忠臣之族子也,爲衆所服。希烈因衆心怨怒,三月,丁未,與大将丁暠等殺惠光父子而逐忠臣。忠臣單騎奔京師,上以其有功,使以檢校司空、同平章事留京師;以希烈爲蔡州刺史、淮西留後。以永平節度使李勉兼汴州刺史,增領汴、穎二州,徙鎮汴州。
辛酉,以容管經略使王翃爲河中少尹、知府事。河東副元帥留後部将淩正暴橫,翃抑之。正與其徒乘夜作亂,翃知之,故縮漏水數刻以差其期,賊驚,潰走,擒正,誅之,軍府乃安。
成德節度使張寶臣既請複姓,又不自安,更請賜姓;夏,四月,癸未,複賜姓李。
五月,癸卯,上始有疾,辛酉,制皇太子監國。是夕,上崩于紫宸之内殿,遺诏以郭子儀攝冢宰。癸亥,德宗即位,在諒陰中,動遵禮法;嘗召韓王迥食,食馬齒羹,不設鹽、酪。
常衮性剛急,爲政苛細,不合衆心。時群臣朝夕臨,衮哭委頓,從吏或扶之。中書舍人崔祐甫指以示衆曰:“臣哭君前,有扶禮乎!”衮聞,益恨之。會議群臣喪服,衮以爲:“禮,臣爲君斬衰三年。漢文帝權制,猶三十六日。高宗以來,皆遵漢制。及玄宗、肅宗之喪,始服二十七日。今遺诏雲:‘天下吏人,三日釋服。’古者卿大夫從君而服,皇帝二十七日而除,在朝群臣亦當如之。”祐甫以爲:“遺诏,無朝臣、庶人之别。朝野中外,莫非天下,凡百執事,孰非吏人!皆應三日釋服。”相與力争,聲色陵厲。衮不能堪。乃奏祐甫率情變禮,請貶潮州刺史;上以爲太重,閏月,壬申,貶祐甫爲河南少尹。
初,肅宗之世,天下務殷,宰相常有數人,更直決事,或休沐各歸私第,诏直事者代署其名而奏之,自是踵爲故事。時郭子儀、硃泚雖以軍功爲宰相,皆不預朝政,衮獨居政事堂,代二人署名奏祐甫。祐甫既貶,二人表言其非罪,上問:“卿向言可貶,今雲非罪,何也?”二人對,初不知。上初即位,以衮爲欺罔,大駭。甲戌,百官衰绖,序立于月華門,有制,貶衮爲潮州刺史,以祐甫爲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聞者震悚。祐甫至昭應而還。既而群臣喪服竟用衮議。
上時居諒陰,庶政皆委于祐甫,所言無不允。初,至德以後,天下用兵,諸将競論功賞,故官爵不能無濫。及永泰以來,天下稍平,而元載、王缙秉政,四方以賄求官者相屬于門,大者出于載、缙,小者出于卓英倩等,皆如所欲而去。及常衮爲相,思革其弊,杜絕僥幸,四方奏請,一切不與;而無所甄别,賢愚同滞。崔祐甫代之,欲收時望,推薦引拔,常無虛日;作相未二百日,除官八百人,前後相矯,終不得其适。上嘗謂佑甫曰:“人或謗卿,所用多涉親故,何也?”對曰:“臣爲陛下選擇百官,不敢不詳慎,苟平生未之識,何以谙其才行而用之。”上以爲然。
臣光曰:臣聞用人者,無親疏、新故之殊,惟賢、不肖之爲察。其人未必賢也,以親故而取之,固非公也;苟賢矣,以親故而舍之,亦非公也。夫天下之賢,固非一人所能盡也,若必待素識熟其才行而用之,所遺亦多矣。古之爲相者則不然,舉之以衆,取之以公。衆曰賢矣,己雖不知其詳,姑用之,待其無功,然後退之,有功則進之;所舉得其人則賞之,非其人則罰之。進退賞罰,皆衆人所共然也,己不置豪發之私于其間。苟推是心以行之,又何遺賢曠官之足病哉!
诏罷省四方貢獻之不急者,又罷梨園使及樂工三百馀人,所留者悉隸太常。
郭子儀以司徒、中書令領河中尹、靈州大都督、單于、鎮北大都護、關内、河東副元帥、朔方節度、關内支度、鹽池、六城水運大使、押蕃部并營田及河陽道觀察等使,權任既重,功名複大,性寬大,政令頗不肅,代宗欲分其權而難之,久不決。甲申,诏尊子儀爲尚父,加太尉兼中書令,增實封滿二千戶,月給千五百人糧、二百馬食,子弟、諸婿遷官者十馀人,所領副元帥諸使悉罷之;以其裨将河東、朔方都虞候李懷光爲河中尹、邠、甯、慶、晉、绛、慈、隰節度使,以朔方留後兼靈州長史常謙光爲靈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定遠、天德、鹽、夏、豐等軍州節度使,振武軍使渾瑊爲單于大都護、東、中二受降城、振武、鎮北、綏、銀、麟、勝等軍州節度使,分領其任。
丙戌,诏曰:“澤州刺史李鷃上《慶雲圖》。朕以時和年豐爲嘉祥,以進賢顯忠爲良瑞,如卿雲、靈芝、珍禽、奇獸、怪草、異木,何益于人!布告天下,自今有此,無得上獻。”内莊宅使上言諸州有官租萬四千馀斛,上令分給所在充軍儲。先是,諸國屢獻馴象,凡四十有二,上曰:“象費豢養而違物性,将安用之!”命縱于荊山之陽,及豹、貀、鬥雞、獵犬之類,悉縱之;又出宮女數百人。于是中外皆悅,淄青軍士,至投兵相顧曰“明主出矣,吾屬猶反乎!”戊子,以淮西留後李希烈爲節度使。
辛卯,以河陽鎮遏使馬燧爲河東節度使。河東承百井之敗,騎士單弱,燧悉召牧馬厮役,得數千人,教之數月,皆爲精騎。造甲必爲長短三等,稱其所衣,以便進趨。又造戰車,行則載兵甲,止則爲營陳,或塞險以遏奔沖;器械無不精利。居一年,得選兵三萬。辟兗州人張建封爲判官,署李自良代州刺史,委任之。
兵部侍郎黎幹,狡險谀佞,與宦官特進劉忠翼相親善。忠翼本名清潭,恃寵貪縱。二人皆爲衆所惡。時人或言幹、忠翼嘗勸代宗立獨孤貴妃爲皇後,妃子韓王迥爲太子。上即位,幹密乘輿詣忠翼謀事;事覺,丙申、幹、忠翼并除名長流,至藍田,賜死。
以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滉爲太常卿,以吏部尚書劉晏判度支。先是晏、滉分掌天下财賦,晏掌河南、山南、江淮、嶺南,滉掌關内,河東、劍南,至是,晏始兼之。上素聞滉掊克過甚,故罷其利權,尋出爲晉州刺史。
至德初,第五琦始榷鹽以佐軍用,及劉晏代之,法益精密,初歲入錢六十萬缗,末年所入逾十倍,而人不厭苦。大曆末,計一歲征賦所入總一千二百萬缗,而鹽利居其太半。以鹽爲漕傭,自江、淮至渭橋,率萬斛傭七千缗,自淮以北,列置巡院,擇能吏主之,不煩州縣而集事。
六月,己亥朔,赦天下。
西川節度使崔甯、永平節度使李勉并同平章事。
诏:“天下冤滞,州府不爲理,聽詣三司使,以中丞、舍人、給事中各一人,日于朝堂受詞。推決尚未盡者,聽撾登聞鼓。自今無得複奏置寺觀及請度僧尼。”于是撾登聞鼓者甚衆。右金吾将軍裴谞上疏,以爲:“訟者所争皆細故,若天子一一親之,則安用吏理乎!”上乃悉歸之有司。
制:“應山陵制度,務從優厚,當竭帑藏以供其費。”刑部員外郎令孤峘上疏谏,其略曰:“臣伏讀遺诏,務從儉約,若制度優厚,豈顧命之意邪!”上答诏,略曰:“非唯中朕之病,抑亦成朕之美,敢不聞義而徙!”峘,德棻之玄孫也。
庚子,立皇子誦爲宣王,谟爲舒王,谌爲通王,諒爲虔王,詳爲肅王。乙巳,立皇弟乃爲益王,傀爲蜀王。
丙午,舉先天事故,六品以上清望官,雖非供奉、侍衛之官,日令二人更直待制,以備顧問。
庚戌,以硃泚爲鳳翔尹。
代宗優寵宦官,奉使四方者,不禁其求取。嘗遣中使賜妃族,還,問所得頗少,代宗不悅,以爲輕我命。妃懼,遽以私物償之。由是中使公求賂遺,無所忌憚。宰相嘗貯錢于閣中,每賜一物,宣一旨,無徒還者;出使所曆州縣,移文取貨,與賦稅同,皆重載而歸。上素知其弊。遣中使邵光超賜李希烈旌節;希烈贈之仆、馬及缣七百匹,黃茗二百斤。上聞之,怒,杖光超六十而流之。于是中使之未歸者,皆潛棄所得于山谷,雖與之,莫敢受。
甲子,以神策都知兵馬使、右領軍大将軍王駕鶴爲東都園苑使,以司農卿白琇珪代之,更名志貞。駕鶴典禁兵十馀年,權行中外,诏下,上恐其生變;崔祐甫召駕鶴與語,留連久之,琇珪已視事矣。
李正己畏上威名,表獻錢三十萬缗;上欲受之,恐見欺,卻之則無辭。崔祐甫請遣使慰勞淄青将士,因以正己所獻錢賜之,使将士人人戴上恩;又諸道聞之,知朝廷不重貨财。上悅,從之。正己大慚服。天下以爲太平之治,庶幾可望焉。
秋,七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禮儀使、吏部尚書顔真卿上言:“上元中,政在宮壸,始增祖宗之谥。玄宗末,奸臣竊命,累聖之谥,有加至十一字者。按周之文、武,言文不稱武,言武不稱文,豈盛德所不優乎?蓋群臣稱其至者故也。故谥多不爲褒,少不爲貶。今累聖谥号太廣,有逾古制,請自中宗以上皆從初谥,睿宗曰聖真皇帝,玄宗曰孝明皇帝,肅宗曰宣皇帝,以省文尚質,正名敦本。”上命百官集議,儒學之士,皆從真卿議;獨兵部侍郎袁傪,官以兵進,奏言:“陵廟玉冊、木主皆已刊勒,不可輕改,”事遂寝。不知陵中玉冊所刻,乃初谥也。
初,代宗之世,事多留滞,四夷使者及四方奏計,或連歲不遣,乃于右銀台門置客省以處之;及上書言事孟浪者、失職未叙者,亦置其中,動經十歲。常有數百人,并部曲、畜産動以千計,度支廪給,其費甚廣。上悉命疏理,拘者出之,事竟者遣之,當叙者任之,歲省谷萬九千二百斛。
壬申,毀元載、馬璘、劉忠翼之第。初,天寶中,貴戚第舍雖極奢麗,而坦屋高下,猶存制度,然李靖家廟已爲楊氏馬廄矣。及安、史亂後,法度堕弛,大臣、将帥、宦官競治第舍,各窮其力而後止,時人謂之木妖。上素疾之,故毀其尤者,仍命馬氏獻其園,隸宮司,謂之奉成園。
癸醜,減常貢宮中服用錦千匹、服玩數千事。
庚辰,诏回纥諸胡在京師者,各服其服,無得效華人。先是回纥留京師者常千人,商胡僞服而雜居者又倍之,縣官日給饔饩,殖資産,開第舍,市肆美利皆歸之,日縱暴橫,吏不敢問。或衣華服,誘取妻妾,故禁之。
辛卯,罷天下榷酒收利。
上之在東宮也,國子博士河中張涉爲侍讀,即位之夕,召涉入禁中,事無大小皆咨之;明日,置于翰林爲學士,親重無比。乙未,以涉爲右散騎常侍,仍爲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