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天空被烏雲籠罩着,不時有雨點從空中落下來。四周都濕漉漉的,一些道路低窪處還有積水,被吹斷的樹枝有的還沒有來得及清走,斜挂在樹上,彷佛受了重傷的士兵。王石孫教授一邊開車,一邊歎氣。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真是不堪一擊。半個月前發生在千裏之外的一場大海嘯,奪走了當地十七萬人的性命。雖然這次海嘯沒有影響到這個城市,可是詭谲的天氣,似乎預兆着另外一場災難。剛剛下過的幾場暴雨,大概是一個警告。
前面塞車塞的厲害,半天才走了兩條街。離實驗室還有一半多的距離。王石孫教授擡手看看表,指針已經指到八點十七分,看來,八點半之前是無論如何趕不到實驗室了。他想給實驗室的同事打一個電話,剛拿起電話來,電話就響了。
“喂,是王老師嗎?”一個男子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熟悉,但一時又想不起來。
“王老師你好,你不記得了嗎,我是你的學生羅亦君啊。四年前,我在你的實驗室裏幫忙…..”
“羅亦君?”王石孫想起來了。四年前在他的實驗室和一家醫科大學合作一個項目,大學派了一群學生過來幫忙,其中有一個學生,經常剃一個小平頭,帶着副近視眼鏡,平時不太愛說話,經常擺弄實驗室的儀器,他的名字就叫羅亦君。他的學習成績一般,似乎對生物學沒有太大的興趣,聽說項目結束後他就大學畢業了,然後就失去了聯系。
“哦,我想起來了。羅亦君!”王石孫說道,“你好啊。”
“王老師,你現在在哪裏?我剛才打電話到實驗室,他們告訴我你還沒有去實驗室。我有些東西想讓你看一看。”
王石孫看看前面,長長的車隊依然一動不動,道:“我正在去實驗室的路上,你現在在哪裏?”
“我現在在離實驗室不遠的一家賓館,賓館的名字叫麗天賓館。如果你方便的話,我想請你來賓館一趟。這個東西…不太方便帶過去。”羅亦君說道。
“麗天賓館?”王石孫想起來了,那家賓館離現在自己不遠,從這個路口拐過去,馬上就能到。“是什麽東西?”
“這個東西….我也說不清楚,但我覺得你應該看一看,我是特地從廣州趕過來,就是要你看看這些東西。也許,你能告訴我們這是什麽….,總之,很奇怪的東西。”
到底是一件什麽東西,能讓這個好多年都不聯系的學生千裏迢迢的跑到這裏來,專門帶給自己看?王石孫的好奇心頓然被打動了。
王石孫說道:“我離你的賓館很近,我現在就趕過去。你住在哪個房間?”
羅亦君道:“我到賓館門口等你,再見。”
王石孫挂掉電話,又給實驗室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們自己晚點過去。然後将車開出了直行道,拐彎向麗天賓館駛去。
在離麗天賓館不遠的地方,王石孫就看見賓館門前站着兩個人,其中一個剃着小平頭,帶着眼睛,正在向路兩邊張望。王石孫認出來了,他就是羅亦君。
王石孫教授剛走下車,羅亦君就趕了過來。幾步走到車前,一把抓住了王石孫的雙手。
“王老師!”羅亦君抓着王石孫的手,像一個久别的孩子一樣興奮。
王石孫教授笑着打個招呼。
羅亦君轉身向身後的人介紹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石孫教授,我的老師。”轉身向王石孫介紹道,“王老師,這是我的同事,南方海監局海上救援中隊的孫明。”
“海上救援中隊?”王石孫打量着眼前這個叫孫明的中年人。他的個子不高,皮膚黝黑,肌肉結實,臉上有長期遊泳烙上的水鏽痕迹,嘴唇有些爆皮,大概是經常吹海風的緣故。
“我離開學校之後,參加了公務員考試,被分配到南方海監局,海上救援中隊是我們的下屬單位。”羅亦君介紹道,“這次專程來找王老師,是因爲這次海嘯。”
“海嘯?”王石孫有些疑惑,道:“我是一個研究生物學的,海嘯的事情不是應該找氣象或者海洋研究部門嗎?”
羅亦君一邊帶王石孫往賓館走,一邊介紹道:“這次海嘯雖然沒有直接影響到我國,但是還是有一些出海打漁的漁民受到了傷害。單是海南一個陵水縣,就有三十多個漁民遇難。這次海嘯來的太突然了,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孫明他們在海上撈上了二十多具屍體,還有些遇難的漁民,他們的遺體到現在都沒有找到….”
王石孫一邊跟他們走,一邊聽着羅亦君的介紹,他越聽越糊塗。
很快他們來到賓館的302房間,孫明上前拿出鑰匙打開了門。
王石孫一進門就看見房間的桌子下面放着一個半米見方的皮箱。箱子外面好像還裹了一層透明的東西。在透明的東西上面有“南方海監”的标志。
羅亦君将箱子提起來,放到桌子上,示意孫明将房間的門關上。
羅亦君道:“這次來找王老師,我也覺得有些冒昧,臨來的時候,我們也猶豫過。但是,我覺得,這些東西非常的奇怪,我想,隻有王老師能解釋這些東西。當然,這些東西和海上的搜救行動沒有關系。但我們還是擔心,所以,我一再提議,要讓王老師來看一看。希望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王石孫皺起了眉頭,他實在猜不到羅亦君千裏迢迢的來找自己的目的,剛才羅亦君的解釋,反而讓自己陷入更大的迷惑中去。
羅亦君撕開了箱子外面裹着的薄膜,一股海腥味漸漸地散了出來,這味道中還夾雜着另外一些奇怪的味道。
“王老師,你千萬不要害怕,你要看到的完全是一件很奇怪的東西,但你不要害怕。”羅亦君說着,拉開了箱子的拉鏈,緩緩地打開了箱子。
一股臭味撲面而來。
“啊?!”盡管做了準備,但是王石孫還是忍不住叫出聲來,臉色一下子變的蒼白。
箱子裏面是一個密封的塑料袋,那塑料袋裏面裝的竟然是一個人的小腿。雖然經過了海水的浸泡,但白森森的肉皮還是透出微微的紅絲,小腿肚子上的肉有一半似乎被什麽腐蝕掉了,絲絲縷縷的吓人。
“這……”王石孫驚訝地說不出話來。他瞪大眼睛看着羅亦君,下意識的往後退了一步。
“王老師,你不要害怕。”羅亦君忙解釋道,“這是海上救援隊打撈上來的一部分遇難漁民的殘肢。我們要讓你看的不是這個東西,而是這個殘肢上的東西。”羅亦君一邊說,一邊從旁邊拿出一個紙袋,從紙袋裏面掏出一疊照片。
羅亦君說道:“我們打撈上這個殘肢之後,發現這個殘肢上有些非常的奇怪東西。我們取了這些東西進行了顯微鏡觀察,發現這些肢體上腐爛,并不是海裏的魚類撕咬造成的,而是另外一些東西造成的。”
孫明插話道:“憑我們海上救援隊的經驗,這部分小腿并不是海裏的魚咬斷的。而是船上的硬物砸斷的。我們推測,可能是海嘯造成的大浪将船打翻了,這個遇難人員可能死死的抓着船上的東西,小腿綁在了船上。在船翻倒得時候,他的小腿被飛起的硬物,可能是船錨給砸斷了。”
“這個小腿掉進海裏之後,并沒有遭到其他海魚的撕咬,但是它被另外一些東西當成了食物。在這些肌肉組織裏,我們發現了一些其他東西,就是你看到的,殘肢上的黑色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一開始我們懷疑是附近的海域遭受了污染,但是,這些東西的出現不是污染能夠解釋的。”羅亦君一邊說,一邊将照片遞了過來。
王石孫教授接過這些照片,立刻瞪大了眼睛,因爲顯微鏡下發現的這些東西,他是既熟悉又陌生。
照片上的東西分明是一個原始的原核生物,而在這個原核生物周圍竟然是已經消失了2億多年以上的三葉蟲,甚至有些三葉蟲還處在原甲期。
“這怎麽可能?”王石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按照進化論的研究,地球生命的最初起源,來源于單細胞的原核生物,在15億年前,這些原核生物開始進化成多細胞的真核生物,而在6億年前,才出現了三葉蟲這些無脊椎的生物,更重要的是,三葉蟲這種無脊椎動物早在2億年前就消失了。人們之所以知道它的存在完全是因爲各地發現的化石。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以發現的三葉蟲化石來推測當地的地質年代。然而現在,活着的,或者準确的說曾經活着的三葉蟲竟然出現在了王石孫教授的眼前。
王石孫的腦子有些眩暈。他在激烈的思考着。他簡直不能相信眼前的一切。如果這些三葉蟲是真的曾經活着,就說明三葉蟲并沒有滅絕,那麽以往依靠三葉蟲化石判斷岩層年代的方法都是錯的。曾經有人在三葉蟲化石上發現了人的腳印,由此科學界還展開了激烈的讨論,認爲三葉蟲在人類出現之前并沒有消失,而或者人類出現的曆史應該由現在的兩千萬年前至少上推到三葉蟲存在的曆史2億年前。如果這是真的,那麽人類出現的曆史比恐龍都早。這怎麽可能呢?
王石孫疑惑地看着羅亦君,一會兒又輕輕地搖了搖頭。
羅亦君知道王石孫的意思。王石孫懷疑是羅亦君造假,弄假的三葉蟲來騙自己,但是王石孫教授是個極嚴謹的人,尤其對待科學問題更是嚴謹。王石孫在日常生活中很平易近人,但對待科學問題從來都是嚴肅認真的,很少有學生敢跟王老師開科學上的玩笑。他不相信羅亦君會冒着被當成殺人犯得危險,帶着半截人類殘肢從廣州飛過來,跟王石孫開這樣大的玩笑。可是,這些照片,還有這殘肢上的東西,到底說明了什麽呢?
羅亦君看出王石孫眼中的震驚,他指着王石孫手中另外一張照片說道:“王老師,你再看這一張照片。這上面的東西也是在同一塊殘肢上發現的。”
王石孫趕忙低頭去看,這一下他徹底被震驚的說不出話來。這張照片上,除了三葉蟲之外,居然還有一條類似弓鳍魚屍體的小東西。這是怎麽回事?弓鳍魚最早出現在2.13億年前,它怎麽會和三葉蟲出現在一起?弓鳍魚是一種貪婪殘忍食肉性低等級有脊椎生物,難道殘肢上的撕咬是這些弓鳍魚幹的?可是它們怎麽會和三葉蟲搞到一起呢?不可能。
王石孫放下照片,不顧惡臭,靠近皮箱,低下頭,仔細看着那半截殘肢,他已經被羅亦君帶來的東西深深地吸引了。
“王老師。”羅亦君提醒他道,“要不要去實驗室?”
王石孫擡起頭來,盯着羅亦君道,“這東西是在那裏發現的?”
孫明道:“這是我們海上救援隊的隊員在海南陵水附近的海灘上發現的,像這樣的殘肢還有一部分。”
“還有一部分?”王石孫的眼睛裏放出光芒來,他一把抓住孫明的胳膊,道,“其他的部分在哪裏?”
孫明伸伸胳膊,王石孫發現自己失态了,忙放開了手。
孫明道:“還有一部分,我們送到了當地的殡儀館。如果來的及的話,應該還在殡儀館的冰櫃裏冷凍着。”
王石孫道:“馬上帶我去看看。”
羅亦君道:“老師,你現在就可以跟我們去吧?不回實驗室了?”
王石孫說道:“如果這些都是真的,人類的曆史可能要重新改寫了。好多科學結論都會被證明是錯的。還有比這更重要的東西嗎?”
羅亦君笑道:“我就知道,王老師還是這樣的急脾氣。所以,今天下午的機票我都買好了,王老師收拾一下,我們下午就走。”
王石孫點了一下頭,道:“好的。我們下午機場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