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布拉姆斯是由美國克萊斯勒防務公司(ChryslerDefenseDivision)開發設計,美國陸軍在1980年初開始引入。
該坦克由于安裝了燃氣渦輪引擎(燃氣輪機)成爲了新奇的特征。初期型的M1及M1裝甲改良型的的M1IP使用了裝備M68A1的51倍徑105毫米線膛炮爲主炮。M1在1991年的海灣戰争經由沙特阿拉伯初次投入戰場,而其性能上大幅度勝過它的對手伊拉克所配備蘇聯制造的T-72、T-62和T-55。
在接受了MBT-70和XM-803兩車研制失敗的教訓之後,該坦克研制初期就嚴格控制了研制、制造成本,并力圖達到提高性能的要求。該坦克的19項設計要求中,陸軍特别強調了乘員的生存力,其次才是觀察和捕捉目标能力及首發命中率等要求。提高乘員生存力的重要性體現了現代坦克的發展趨勢。爲此XM1坦克設計采用了新的防護配置和現代火控系統。根據1973年10月中東戰争經驗,對設計要求又作了部分修正,如要求增大戰鬥行程、加強側面防護、改進車内彈藥儲存等。
1973年1月陸軍參謀部正批準特别任務小組提出的XM1研制大綱,1973年6月陸軍分别與通用汽車公司(GMC)和克萊斯勒(Chrysler)公司簽訂了研制樣車合同,1976年1月底兩輛樣車完成,并在阿伯丁(Aberdeen)試驗場進行對比評價試驗。1976年11月12日陸軍宣布克萊斯勒樣車獲勝,并與之簽訂了制造11輛樣車的合同,從而開始了該坦克的全面工程研制,于1979年11月完成,曆時36個月。在此期間,克萊斯勒公司爲陸軍制造了11輛樣車,1978年2月開始對樣車進行第二階段的性能試驗和使用試驗(DT/OTII),包括在各種氣候和模拟戰場條件下試驗,試驗内容主要有機械拆卸和維修;各種機動性試驗;武器試驗和環境試驗。該階段試驗總行車裏程約爲89635km,發射炮彈19100發。
在全面工程研制階段中,利馬陸軍坦克修配廠改造爲M1坦克的第一制造廠,它便成爲西方國家最現代化和生産率最高的坦克制造廠。
1979年5月間陸軍決定試生産XM1坦克110輛,在利馬坦克廠制造,1980年2月完成頭兩輛生産型車。爲紀念原陸軍參謀長,二次大戰中著名的裝甲部隊司令格雷夫頓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W.Abrams)将軍,特把該坦克命名爲。從1980年9月到1982年5月又對這些坦克在部隊進行了第三階段的研制試驗和使用試驗,試驗表明該坦克主要性能已滿足或超過了1972年提出的研制要求。
早在1981年2月陸軍就已批準生産7058輛M1坦克,同時将XM1坦克正式定名爲M1。1981年9月利馬坦克廠和底特律坦克廠開始小批量生産M1坦克,1982年3月底特律坦克廠開始制造生産型車。
1984年陸軍把M1/M1A1坦克的計劃生産總數提高到7467輛(其中4199輛M1A1)。爲提高生産率和産品質量,兩個坦克廠對生産設備和生産工藝進行了較大的改進,1984年初月産量達70輛。
M1坦克的生産于1985年2月全面結束,共制造了2374輛,以後轉向生産改進型M1坦克和裝120mm滑膛炮的M1A1坦克。1988年春季,美國陸軍曾考慮把該系列坦克的生産總數提高到12000輛,以取代所有M60系列坦克。應當指出,1974年12月美國和聯邦德國曾簽訂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其中包括對聯邦德國豹2修改型車進行試驗評價,以期在豹2和M1兩車裝備部隊前取得最大可能的部件标準化,取得的主要協商結果是計劃在M1坦克上裝備聯邦德國制造的120mm滑膛炮。
目前,M1坦克主要裝備美國陸軍,M1和改進型M1主要裝備在美國本土,而駐歐美軍裝備的M1坦克正用M1A1坦克代替。預計到90年代初美國陸軍将有89個師裝備M1、改進型M1和M1A1坦克。在陸軍制式編制中,每個坦克營共有58輛M1A1坦克。M1坦克可用美國空軍的C-5A銀河噴氣式運輸機空運,在極短時間内可運至指定作戰區域。
1988年4月美國國會同意埃及特許生産565輛M1A1坦克以裝備埃及陸軍。按計劃1991年美國向埃及提供15輛車,1992年開始用10年時間兩國合作生産540輛M1A1坦克,其中主要部件,如發動機、武器系統等由美國提供。
該坦克結構特點:
M1坦克伯是典型的炮塔型坦克,有4名乘員。車體前部是加強艙,中部是戰鬥艙,後部是動力艙。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中内,配有3具整體式潛望鏡。關窗駕駛時,駕駛員半仰卧操縱坦克,夜間駕駛時可把中間的潛望鏡換aAN/VVS-2微光夜間駕駛儀。駕駛員兩側是用裝甲闆隔離的燃料箱和彈藥。旋轉炮塔位于車體中央,其外形特點是低矮而寬大,幾乎與車體一樣寬。該扁平型炮塔和車體大都采用焊接件,這主要是接受了第四次中東戰争的教訓以及鑄造件生産效率低的原因。車體上主要鑄件隻用3塊,其他部分都用裝甲鋼闆焊接而成。炮塔和車體各部分和裝甲厚度不等,最厚達125mm,最薄爲12.5mm,相差10倍。首上裝甲鋼闆的厚度自下而上逐漸增厚,爲50~125mm。炮塔内有3名乘員,裝填手位于火炮左側,車長位于右側,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艙門上安裝有1具可旋轉的潛望鏡,艙口有一環形機槍架。車内電台安裝在炮塔壁左側,便于裝填手操作。炮塔内彈藥大都放在炮塔尾艙内,裝填手用膝蓋控制一個杠杆能打開尾艙裝甲隔門,收回膝蓋,門自動關閉,并備以應急機械閉鎖裝置。炮塔上的車長指揮塔外形低矮,可360°旋轉,四周有6個觀察鏡,指揮塔外部有1挺高射機槍。炮塔後部裝有2根電台天線和1個橫風傳感器。車内油冷式發電機由傳動裝置驅動,最大電流是650A;6個12V蓄電池串并聯連接,總容量是300Ah,供電電壓爲24V。
M1坦克安裝通氣筒後可潛渡2.38m,M1A1坦克爲2m。
此外,M1坦克可在車首安裝新的推土鏟,以完成推土和清理陣地等任務。
坦克武器系統:該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德國的44倍口徑120mm滑膛炮,與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該炮由于改進了搖架結構,并将搖架重量減到115kg,從而減少了在炮塔内所占有的空間。反後坐裝置也加以改進,帶有液壓駐退機和同心式複進機,其液壓壓力由原14.7MPa(150kgf/cm2)減至12.25MPa(125kgf/cm2)。該炮裝有可測量炮管彎曲的炮口校正系統。
該坦克105mm炮彈基數是55發,其中44發裝在炮塔尾艙内,左右彈藥倉各存放22發,3發水平存放在炮塔吊籃底闆的防彈盒内待用,其餘8發裝在車體後部彈藥裝甲隔倉内。M68E1火炮除了可發射M60坦克制式炮彈外,還可發射最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M774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M883曳光尾翼穩定脫殼貧鈾彈芯穿甲彈和M737TPDS教練彈。M68E1火炮發射M774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爲1524m/s,直射距離約1700m。
該坦克采用了指揮儀式數字式坦克火控系統,主要特點是光學主瞄準鏡與火炮/炮塔相互獨立穩定,火炮/炮塔電液驅動,并随動于主瞄準鏡。在正常工作條件下,炮長用主瞄準鏡捕獲目标,炮長的火控指令和自動彈道傳感器的彈道修正數據同時輸入彈道計算機,計算機解算彈道并控制火炮和炮塔的轉動從而使火炮穩定地瞄準目标。該火控系統使M1坦克具有在行進間射擊固定目标和運動目标的能力。
作爲輔助武器,在主炮右側安裝有1挺M240式7.62mm并列機槍,在炮塔頂裝填手艙口處安裝1挺M240式7.62mm槍槍,該機槍旋轉範圍爲265°,俯仰範圍爲-30°~+65°。在車長指揮塔上安裝有制式M2式12.7mm機槍,可360°回轉,俯仰範圍爲-10°~+65°,機槍回轉可電動或手動操作,俯仰操作爲手動。
坦克技術性能:
M1基本型的戰鬥全重爲54.5噸,A1型戰鬥全重增加至57噸,坦克乘員爲4名。M1坦克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形,炮塔和車體多用鋼闆焊接而成,各部分的裝甲厚度不等,最厚達125mm,最薄爲12.5mm。
M1在正面部分裝有先進的喬巴姆裝甲。自1988年6月開始,新生産的M1A1在車體前部加裝貧鈾裝甲。經過特殊處理的這種新型裝甲,強度是原先的5倍。在海灣戰争中,參戰的M1A1坦克多數換裝了貧鈾裝甲,實戰證明效果非常成功。
M1坦克采用了隔倉措施,用裝甲隔闆将炮塔内尾倉和乘員艙分隔開,能有效避免二次效應對乘員的傷害。
M1基本型的主炮爲1門北約制式105mmM68E1式線膛炮,與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該坦克105mm炮彈基數是55發,其中44發裝在炮塔尾艙内。
M68E1火炮除了可發射M60坦克制式炮彈外,還可發射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M774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M883曳光尾翼穩定脫殼貧鈾彈芯穿甲彈和M737TPDS教練彈。
輔助武器爲1挺M240式7.62mm并列機槍,以及炮塔頂裝填手艙口處1挺M240式7.62mm機槍和車長指揮塔上一挺M2式12.7mm機槍。炮塔前部兩側各裝有6管M250煙幕彈發射器,車上還裝有發動機熱煙幕施放裝置。
坦克内部安裝了哈隆全自動滅火系統。動力艙和戰鬥艙中安裝的紅外傳感器能在2ms内發現所有着火點并自動啓動滅火系統,能在150ms内把火滅掉。
M1坦克采用了指揮儀式數字式坦克火控系統,主要特點是光學主瞄準鏡與火炮/炮塔相互獨立穩定,火炮/炮塔電液驅動,并随動于主瞄準鏡。該火控系統使M1坦克具有在行進間射擊固定目标和運動目标的能力。炮長主瞄準鏡爲單向獨立穩單目潛望式瞄準鏡,它與激光測距儀和熱像儀組合,構成測距、晝夜三合一的瞄準鏡。激光測距儀原爲钕钇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目前已改用工作波長爲10.6μm的CO2激光測距儀。
爲降低成本,而又不太多地降低火控性能,M1基本型沒有配備獨立的車長瞄準鏡,車長不能超越炮長獨立地搜索、識别和瞄準目标;炮長主瞄準鏡水平向未穩定,僅向低向獨立穩定;減少了彈道數據的自動輸入,僅用4種主要自動輸入的彈道傳感器,其他彈道數據參數需要手工輸入。所有這些措施較有效地控制了火控系統的成本,實際成本僅爲整車成本的20%。
M1坦克是世界首次采用燃氣輪機作爲主動力的制式坦克。發動機采用的是AGT-1500燃氣輪機,輸出功率是1103kW(1500馬力。該機保養簡單、冷卻系統效率高,确定是燃油消耗率和成本較高。該坦克采用了X-1100-3B全自動傳動裝置和改進型扭杆懸挂。坦克每側有7個鋁制負重輪、1個誘導輪,1個主動輪和2個無輪緣托帶輪,采用T156型雙銷挂膠履帶。
M1坦克的越野速度和加速性能非常優秀,最大時速達72km/h,從0至32km/h加速時間隻需7秒。
最終數據:
公路路最大速度72.42km/h
平均越野速度48.3km/h
燃料儲備1907.6L
公路最大行程498km
涉水深度
無準備1.219m
有準備1.98m
爬坡度60%
攀垂直牆高1.244m
越壕寬2.743m
最小轉向半徑原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