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攻擊開始!”
“各部,攻擊開始!”
民國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八時。
随着這一聲命令,“屠殺”計劃開始!
超過十八個師的華夏軍隊,潮水一般向對面之一零六師團發起攻擊。
山呼海嘯,天崩地裂。
步兵、炮兵、戰車、後勤保障人員,近二十萬大軍,凝聚在一起如利劍一般呼嘯而出。
不必顧忌傷亡,不必在乎損失,前赴後繼,二十三日突破敵軍陣地!
這是第三戰區最高司令長官鄭永,親自下達的命令。
戴着鋼盔,握着沖鋒槍、機槍的軍官們沖在了最前面,一個個穿着白襯衫的青年軍官衛士團的成員緊緊跟在他們身後。
在彈雨中蹦跳着,完全不顧敵人猛烈的火力,所有的官兵,目标隻有一個。
沖,一直沖到安慶城内才能停止前進步伐!
倭寇一個師團又兩個旅團,拼命阻擋着華夏軍隊前進步伐。
後面就是安慶,自己的軍隊正在猛攻着的安慶,隻要多堅持一分鍾,就能多爲部隊殲滅華夏軍隊争取到一分時間。
雙方紅着眼睛在那做着殊死較量,都在以彼此的生命爲賭注進行着這場賭博。
二十萬人,對倭寇的一個師團又兩個旅團,兵力上華夏軍隊占據了絕對上風,但在裝備上華夏軍隊卻占據着絕對的下風。
好像波浪一樣,華夏士兵在用鮮血和生命開辟着一條道路,
這一場戰争沒有人能夠忘記,這一場沒有人會忘記究竟付出了什麽樣的代價。
一天,突破倭寇一個師團又兩個旅團的封鎖,會面臨什麽樣巨大的困難,也許每個華夏軍隊指揮官的心裏都很清楚。
可是,這是必須完成的命令……
傷亡報告被一份接着一份送到了鄭永面前,可是鄭永卻根本沒有多看上一眼,他要的根本不是傷亡數字,他要的是勝利。
冷酷無情的表情,讓每一個總指揮部的參謀都感到害怕。
現在的總指揮的心,就好像是石頭做的一樣。
沒有什麽能夠讓他動容的,除了勝利以外。
“命令,六十二、八十一師等八個師,全部投入進攻!”
鄭永的話裏不帶着一絲感情,就好像冷漠的像是一尊石像。
“以後傷亡報告不要再送到我這來了,我要的隻是前線的戰報!”
而在安慶中日雙方展開決戰之時,鄭永的老朋友,美國總統羅斯福先生的特使斯耐德,再次冒着槍林彈雨來到了前線。
美國特使的道理,多少讓鄭永有些意外,尤其是在這個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
“請原諒我的冒昧,鄭将軍。”斯耐德顯然看出了鄭永的疑惑,他微笑着說道:“在這樣的時候出現在這樣,的确顯得有些太唐突了。”
鄭永同樣微笑着請他坐了下來。
“斯耐德先生不是爲了來看焰火表演的吧?”
“鄭将軍實在太幽默了。”斯耐德欠了欠了身子。
“對于發生在安慶的戰鬥,不光美國方面,全世界都非常關注,您要知道,這場戰鬥的勝負,除了影響到華夏之外,還将影響到各個國家的利益。”
鄭永承認這是真話。
假設這場戰争和美國或者那些西方國家一點關系也沒有的話,鄭永相信無論勝敗美國連正眼也不會瞧一下的……
島國對亞洲國家的侵略,顯然對美國的遠東利益構成了威脅,然而美國國内的孤立主義也使當時的羅斯福政府左右爲難,孤立主義分子認爲,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戰争威脅的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對侵略國家實行經濟制裁。
“我不知道這場戰争會以什麽樣的形式結束。”
鄭永神色淡然說道。
“安慶之戰勝利,戰争也一樣不會結束,失敗,隻會更加助長島國的野心,我想在這一點上,美國要比我們更加局促不安。
我們現在真的非常困難,缺少補給,缺少一切赢得戰争的東西,而在這個時候,盡管美國已經提供給我們貸款,但我想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更加迫切的希望得到援助,并不僅僅表現在資金上,更加重要的是在武器裝備之上。
先生,我想……”
說到這裏,鄭永忽然收住了口。
他想到了一件事,而這是之前自己一直都沒有想到的。
在英國政府以及美國國會的壓力下,羅斯福總統被建議不能在太平洋與島國發生軍事沖突,以免今後無法向盟國提供援助,而且這也會導緻公衆注意力轉移,無暇顧及希特勒的侵略。
1940年7月,美國通過《出口控制法案》,這正好給羅斯福總統找到了一個報複島國在亞洲肆意擴張的借口。
當島國軍于1940年9月開始入侵印度華夏北部時,羅斯福總統借助該法案對島國實施廢鐵和鋼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實行航空燃料和潤滑油禁運,聲稱這些物資隻能出口到英國和其他西半球國家。
與此同時,島國人也在思索,并開始重新評估其外交政策。島國軍方,尤其是軍隊高層,自從在華夏東北成立僞滿洲國之後,對外交政策施加了很多惡劣影響。
同時,軍隊高層也是支持與德國和意大利結盟的主要力量,他們主張延長在華夏的戰争,并進一步向亞洲南部進軍,從而實現其能源自給的帝國夢想。
1940年夏天,公爵近衛文磨擔任島國首相。近衛内閣一方面默認軍方在亞洲進一步擴張,另一方面又緻力于與美國達成和解。然而,近衛内閣授權軍方占領法屬印度華夏基地,并與德意簽署三國盟約,這使羅斯福總統和國務卿赫爾無法在談判中做出任何讓步。
1940年4月,島國和蘇聯簽署了令世人震驚的《日蘇中立條約》,6月,德國開始攻打蘇聯。
這些事态的發展最終促使島國軍方高層确信他們不會與蘇聯在僞滿洲國邊境地區發生正面沖突。
美國開始停止從東海岸和其他一些港口向島國出口石油。島國政府則開始進行秘密會談,島國軍方高層與近衛首相在一次禦前會議上向島國天皇提議向亞洲南部繼續擴張,因爲他們已經别無選擇。
天皇對此也表示同意,于是入侵馬來西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和香港地區的計劃開始實施,同時島國還開始着手準備與美國、英國和荷蘭交戰。但是具體的期限并沒有定下來,與美國的談判仍在繼續。
7月,在法國維希政府勉強同意之下,島國軍占領了法屬印度華夏的關鍵要塞。26日羅斯福總統下令凍結島國在美國所有的資産,同時向島國的石油出口隻可通過許可證貿易方式。英國和荷蘭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國政府的做法。
在如此政治環境之下,島國因此隻能動用其石油儲備。
美國割斷了島國的能源供給線,使得島國孤注一擲 。
島國的石油隻能維持半年的時間,島國明白,要麽從華夏撤兵,停止對外擴張,外交上向美國方面靠攏。
要麽自組旗幟,南下奪取戰略資源,繼續加強對外侵略。南洋有美國,英國,荷蘭的殖民地,進軍南洋就等于向美英兩國宣戰。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樞紐,夏威夷東距美國西海岸,西距島國,西南到諸島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都在2000海裏到3000海裏之間,跨越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飛機,都以夏威夷爲中續站。
島國認爲先在太平洋上奪取制空制海權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必須先摧毀珍珠港,于是島國策劃了珍珠港突襲。
這就是著名的“偷襲珍珠港”。
鄭永想到的問題是,一旦在華夏戰場殲滅了島國軍的精銳部隊,那麽,曆史上的“偷襲珍珠港”事件還會不會發生?
甚至,會不會出現美日同盟?
美國還在繼續販賣石油給島國,而對待華夏的态度,卻是依然不敢公開的進行援助,尤其是軍事方面的援助。
一旦島國在華夏戰場遭到了慘敗,島國一定會在權衡之下向美國示好。
美國,又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
假設,島國以出賣華夏以及亞洲利益爲條件呢?
美國有沒有可能,像抛棄條破麻袋一樣抛棄華夏?
會的,這些國家爲了自身的利益一定會毫不遲疑這麽做的。
在這一點之上,鄭永心裏堅信不疑。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就應該好好的考慮一下了。
鄭永發現自己過去想的,隻是如何盡快戰敗島國,關于這些事情,自己從來都沒有考慮過。
現在,必須不得不正面直視這些問題了。
必須要把美國拖到戰争的旋渦之中,絕對不能讓有可能形成的美日同盟出現,否則,這将對自己的國家極其不利。
但是放虎歸山嗎?這會對以後的戰局造成什麽樣的影響?自己,應該這麽做嗎?
安慶是一場搏殺,也是中日雙方的殊死較量,無論勝敗,都将對兩國的未來走向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鄭永忽然發現,自己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必須要做出抉擇了,這個自己沒有考慮過的,但現在又迫在眉睫,不得不理解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