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相國認爲馮小寶之言不可信!
而且天後力撐馮小寶!
其實天後對于馮小寶,是什麽都信了?
也不一定,如果沒兩相國反對,很可能天後去反對(馮),但現在爲反對而反對,你們說他是錯了,那她就說他是對了,藉此削兩相國的面子。
真要是兩相國對了,天後就厚着面皮說“卿家所言極是!”如若兩相國錯了,那天後可以治他們的罪!
世道就是這麽不公平,既然敢于反對天後,就要有付出代價的心理準備。
天後力挺馮小寶,得到了天皇的支持,認爲很有可能。
兩相國自然不服,說馮小寶年少得志,能夠有多大的能耐,去預知未來軍事動态?!
然而天皇的态度比他們更堅決,往時聽得進谏言的他不高興地道:“朕之大将,不是你們可以想象的!”
天皇聖裁,官員們隻能從了,他們以馮小寶的奏折爲基礎作出應對措施:
一、徹底地結束高句麗、新羅戰事,将那裏的大将盡快西調到達吐蕃前線,主持戰事,爲此,不惜與新羅講和。
二、訓令西域、隴右、扶、松、洮諸州(四川、雲南)等地守軍加強防禦,而後方而責成兵部負責支前供應。
三、各地盡快完成州府與州府之間的“水泥馬路”建設,盡快實現州與州之間的四車道馬路相通,尤其是通往前線的州縣更要抓緊,限期完成!
聖旨下達,各相關人員、地方都行動起來。
州縣大興土木,大幹快上水泥廠以生産水泥去築路,包括挖礦、建廠、生産和運輸最終的築路和征稅,許多官員和商人從中取利,紛紛發财。
因此,水泥行業的老祖宗供奉的是馮小寶!
主張水泥修路的天後,依照馮小寶的提議,成立了中央級别的“馬路建設基金”,收集朝廷和個人的資金,在中央城市之間、邊境打仗城市之間修建馬路,并征收“過路費”,以此回收投資。
此舉方興未艾,大唐的修路成風,若幹年之後,大唐馬路成網,交通便利,整個帝國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越明年,爲大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隴右地區首先上報,吐蕃人入寇!
然後西域有警、扶松州地區有警,大唐與吐蕃邊境烽煙四起,馮小寶所言俱成事實!
兩大臣相顧無言,搖頭道:“不意爲小兒輩所趁也!”
……
通湟城西城樓上,将星雲集,铠甲铿锵。
衆皆默然,氣勢肅殺。
馮小寶坐在帥案前,看着大部頭津津有味,赫然是《春秋》!
這鳥人,他看得進?
他大言不愧地對旁邊的參軍崔千尋道:“此書不錯,奈何過于生澀,宜改爲白話文更讓人看得懂。”
崔千尋紅光滿面,正是春風得意時。他這些年一直追随馮小寶,利益同沾,小寶升官,他也跟着升官,那是一個刷刷刷的,職事官肯定不如馮小寶,他的寄祿官甚至還高過了馮小寶,爲正八品下的征事郎!
馮的寄祿官一直還是承務郎,沒怎麽升過,朝廷還能夠怎麽升他,二十一歲已經做到了從三品的将軍和六品司馬(職事官),權柄大得吓人!
聽馮小寶如是說,崔千尋附和道:“是極,過于生澀,做成白話文才易懂!”
馮小寶大發感慨地道:“知識必須易懂才易傳播,我想啊,以後等我走不動了,不打仗了,那我就找間書房,專門寫書。”
“那時的将軍,轉戰各國,功成名就,閱曆豐富,寫出來的書必然精彩,我就給将軍來抄書吧!”崔千尋拍馬屁道。
聽着他的語言,其他人深深地bs之說話無齒。。。畢竟馮小寶遠遠年輕過他崔千尋,等小寶老了之後,崔千尋早就掉光了牙齒變成了無齒,還能給馮小寶服務。
“行啦,老崔,你來給我抄書的話,我會受不了的,紅袖添香夜讀書,我那時八十歲,找兩個八歲的小妞來給我磨墨鋪紙吧!”馮小寶大笑道。
旁邊的人一聽,果然老崔的上司更無齒啊。。。他八十歲老人家,打的是人家八歲小姑娘的主意!
人渣啊!
馮小寶什麽人,見大家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馬上解釋道:“我以後寫書,好過現在去寫書吧!”
一言興邦,一言定乾坤,馮小寶此話對極!
現在大夥兒要靠着他去升官發财呢,他要是不幹了,别人可不一定有他的本事哦。
單是天皇、天後對他那份兒的信任,别人拍馬也趕不上,試試看,二十一歲的三品高官!
正當他與大夥兒談笑風聲時,傳令兵闖進來道:“烽火台點起來了!”
“好!”
馮小寶立即發令道:“第一府兵和第一預備府兵随我出發!”
“是!”衆将轟然聽令。
然後他吩咐程伯喜道:“(通湟)縣裏就靠兄弟你了!”
“小寶你放心,我必定守好縣城!”
……
第一府兵實質是嵩陽縣折沖府,爲上府騎兵,人數一千二百人,不過馮小寶指揮的部隊多了,幹脆省事地說是“第一府兵”,以此類推。
都尉是範無傷,現在他夠爽了,四品職事官(上府折沖都尉)和四品寄祿官(宣威将軍),已經超越了他在禁軍退役前的位置,而這一切都是不到幾年功夫就辦到的!
而第一預備府兵則是馮小寶征發的爲他放牧的牧民組建而成,他們在放牧同時進行軍事操練,以騎射爲主,騎戰爲輔,弓箭不錯,護甲很一般。
他的手下,還有足足五支預備府兵,都是騎兵,隻要需要,随時征招入伍,爲他而戰。
兩千多人都是一人雙騎,轟轟離城,道路盡是水泥,部隊可以小跑行軍,不怎麽費力。
一路前行,尚無敵警,直到湟水邊上,那裏有一座宏偉的水泥大橋!
架設在崇山峻嶺中的水泥橋,雖說隻有區區十米寬,百米長,也是極爲驚人的建築了。
湟水一号橋,馮小寶主建!
作爲一位建築師,馮小寶也學習過修橋術,在湟水邊上建橋,成爲大唐向西海出擊的交通要道。
因此在橋兩邊已經要塞化,駐紮了一個折沖府兵,以防吐蕃攻擊。
另一座橋則在大通河上修建,已近完工,屆時,大唐的兵員、補給沿着水泥馬路,将源源不斷地通過兩座大橋後,殺向吐蕃!
吐蕃人還以爲是以前的大唐,殊不知大唐于大非川兵敗後,馮小寶的崛起,讓勝利的天平向大唐傾斜了!(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