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倜從王化貞口中得知主動出擊的想法已經無法更改,不過,還是想把自己的憂慮說出來。
熊倜和王化貞一起站在東城牆上,城外地勢低窪,一望無際。
王化貞指着遠處的三岔河說:“沿河設有六所軍營,每營設置參将一人,守備一人,各自畫地分守。西平、鎮武、柳河、盤山等要害地分别設立防哨。”
王化貞繼續說着:“努爾哈赤幾乎占據了山岔河以東,撫順,清河早在他手中,眼下遼陽、沈陽也被他占據。這樣沿河布防,一來防止努爾哈赤偷襲過河,二來我軍進攻努爾哈赤的時候也能接應。”
“王大人在河邊布防,河岸綿長,我軍的兵力不是有所分散,守城的将士相對少了,廣甯城不就有危險?”熊倜正想說這個問題,王化貞主動提起,熊倜不時時機地問。
“呵呵!”王化貞大笑起來,“那能等到努爾哈赤進攻,我軍早有作戰方案。老夫已經鎮守廣甯,兵貴神速,眼下就是一舉打敗努爾哈赤的最好時機。老夫已經上報朝廷,隻等朝廷批複,老夫定能一舉收複遼東。”
王化貞說得也不無道理,熊倜在想是不是自己多慮了。
熊倜一邊在想一邊繼續聽着王化貞說自己的雄才大略。
“熊大人,老夫不是自誇。自從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老夫高中進士,由戶部主事轉右參議,分兵駐守廣甯至今也有十八、九個年頭了。”
“蒙古炒花等部落酋長乘機想要南侵,王化貞說話了,他們就不敢再動。”
“今年遼東重鎮沈陽、遼東首府遼陽相繼被努爾哈赤攻陷,山岔河以東大片土地淪陷于女真人之手,老夫受朝廷擡舉,身爲廣甯巡撫,力當把沈陽、遼陽收回。”
王化貞說到這,熊倜有些猶豫起來了。王化貞是廣甯巡撫,力管廣甯甚至整個遼東軍政、民政。這是大明的正二品官員,自己隻不過是朝廷的一個小小帶刀侍衛,無論官職或是實戰決不是王化貞的對手。
可是,張承萌血的教訓還曆曆在目,熊倜看着王化貞下了很大的決心說:“王大人,廣甯城是大明的九邊重鎮,兵家必争之地……”
“呵呵!”熊倜還沒有說完,王化貞又大笑起來,“熊大人呀,老夫也知道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道理。”
王化貞洋洋得意地看着熊倜,笑了一陣說:“熊大人,你既然從朝廷來,我也不隐瞞你了。對付努爾哈赤老夫已經是握在手心裏了,你就等着看老夫如何隻用六萬人馬平遼。”
“平遼?”王化貞搖晃了一下腦袋,大聲對身後的随從說着,“改名号爲‘平遼’。”
熊倜說服不了王化貞,隻得回到祁秉忠的軍營見機行事。
仗看來是要打了,熊倜坐在軍帳裏面,他還是回到原先進祁秉忠軍營當士兵時的那一隊兵營,他想從一個普通的士兵做起。
熊倜又不是普通的士兵,士兵都睡覺了,熊倜還沒有睡,他坐在軍帳裏面在思考着打仗的事。
勸說王化貞無功返回,熊倜自責起來,自己之所以說服不了王化貞,王化貞确實是遼東軍的老将,自己雖然說了是朝廷的小小武官,王化貞這樣的老将打心眼裏是瞧不起自己。
在說了自己從來也沒有帶兵打仗過,自己既無才學又無實戰經驗,王化貞這樣的老将怎能聽自己的想法。
身上雖然帶有楊漣的書信,可這封書信是寫給熊廷弼的,王化貞和熊廷弼經撫不和,這封書信不能給王化貞。其實,就是這封書信是寫過王化貞的未必他就能聽自己的。
熊倜想着自己就算不是朝廷命官,也是大明的子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熊倜想到這裏,找來紙筆,把今天白天看到的沿河布防一一畫好。
王化貞沿河設立了六所軍營,西平、鎮武、柳河、盤山等要害地分别設立防哨。
熊倜回想起白天勸說王化貞的時候,王化貞還告訴了他要出擊攻打努爾哈赤占領的區域。
熊倜詳細地寫了自己到遼東所看見的軍事布防,還加上了自己的見解。
熊倜看着自己寫的東西,自己肯定是沒空回京城了,看來還得找祁秉忠幫忙。
熊倜走出軍帳,朝祁秉忠的軍帳走去。
祁秉忠也沒有睡覺,聽了熊倜說的情況,說:“你來得正好,我今天聽取了阿爾斯冷他們三人的回報,也寫有一封折子,你看看和你要上報朝廷的折子有什麽沖突沒有。”
熊倜也沒客氣,把自己寫的也給了祁秉忠,兩人各自打開看着。
祁秉忠的折子比熊倜的折子還說得清楚,折子上說:“三岔河面狹窄不可靠,城堡太小難容駐兵,現在隻應牢牢地守住廣甯。”
祁秉忠的折子也指出了這樣的布防是把我軍的力量分散。
兩人正說着,阿爾斯冷走了進來說王化貞全改名号爲“平遼”。
阿爾斯冷拿着熊倜和祁秉忠的折子走出了軍營,祁秉忠皺着眉頭說:“平遼?這個名号……”
熊倜也在心裏想着:平遼?這真不吉利啊!我軍本就是遼軍,這平遼“平”的是誰啊?怎麽不說是平女真,平努爾哈赤。
熊倜和祁秉忠也走出軍帳,天氣緩和了一些,風不在寒冷,可熊倜和祁秉忠的心情都很壓抑,兩人都沒有開口說話。
走了很長一段路,還是祁秉忠開口說:“我已經接到王化貞的命令,天亮就要出征了,熊大人,你看這事應該如何?”
熊倜望着天空,天上星星點點,月光照射着廣甯城。熊倜的心情很複雜,看着祁秉忠隻說了四個字:“軍令難違!”
熊倜和祁秉忠分手以後,回來也沒有睡意。大仗在即,不如學點東西。
熊倜想到這不知不覺又拿出随身攜帶的七十二策,這是一部兵書,熊倜想:就算是臨時抱佛腳。
熊倜跳過第一策胸中甲兵,看着第二策。
畫面是一個小道士舉起劍拉開步子,一隻腳站立着。這一招熊倜也很熟悉了,這既是一個劍招,又是一個用兵之策。
劍招下有一些小字。
第二策:居安思危 。
原意:居:處在。處于安全的環境;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
計意:時刻準備。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熊倜琢磨起來,他看着這個畫面小道士的動作好像在說起一個故事。
春秋戰國之時,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家能夠取消攻打的念頭。
其他國家因爲害怕強大的晉國,并不想得罪晉國,于是紛紛決定退兵。爲了答謝晉國,于是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作爲賀禮。
收到這份禮物之後,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将一半的美女賞給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
魏绛是個正直的人,一口拒絕,并且勸晉悼公說:“現在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大意,因爲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才會先做準備,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發生。”
晉悼公聽完魏绛的話之後,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挂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熊倜想着眼下王化貞就是認爲自己很強大,所以要去攻打努爾哈赤。王化貞這樣蠻幹,加上沒有認清努爾哈赤這一次的野心,廣甯城這樣下去是很危險啊!
王化貞作爲遼東老将,長期同努爾哈赤作戰,自然有一套方法。可是,常言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王化貞這樣做合适嗎?
熊倜順着看下去,浏覽到了“遠謀”。
遠謀:指深遠的謀略。做長遠打算。熊倜在腦子裏面繼續想着:“遠”與“近”相對,遠方,遠程,遠景,遠見……
“一個帶兵打仗的人如果沒有遠見卓識,那不是白白斷送士兵的生命,攻不勝,守無力。”熊倜自言自語地說着。
熊倜一邊說着一邊往下看着,這是七十二策之遠謀篇。第七策:運籌帷幄。
原意: 運:運籌;帷幄:軍用帳幕;千裏之外:指戰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決定千裏之外戰場上的勝負。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
這個故事是說西漢時期,劉邦當皇帝後在都城洛陽南宮擺酒宴,招待文武百官。
劉邦問百官他與項羽的區别,百官紛紛誇贊他大仁大義。
劉邦說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不如蕭何,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們三位俊傑,所以能得天下
作爲一個決定軍中命運的人要有深謀遠慮,顧全大局,熊倜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