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55、
銀标曆1356年3月,佩恩民族聯合會總旗艦“佩恩之希望”号,位于地索爾共和國首都地索爾星高軌道
地索爾恒星柔和的黃白色星光照耀在這巨艦艦體上,反射出淡黃色熒光,投射處于黑夜半球人們眼中,光點在夜空中憑空出現,越來越亮,如同一面鏡子在旋轉,将陽光反射過來,當角度恰當時,亮度達到最大,如同流星劃破,繼而旋轉繼續,亮度減小,直到幾乎消失,夜空再度恢複往常黑暗。[燃^文^書庫][]
佩恩人與地索爾人關系不錯,這“佩恩之希望”号也時常出現于地索爾星軌道上,人們早已習以爲常,加之地索爾星重力較大,巨艦不敢過分靠近,軌道較之位于科裏薩星時更高,故不曾像在科裏薩一般遮擋恒星,引發騷動。
“本艦已經完成入軌,各位可以開始相關工作了。”“遊之長老”隆娜爾德3号說道,此時他剛剛完成飛船入軌停泊操作,控制艙中外界空間全息投影尚未關閉,依舊投射着宇宙空間中真實景象,地索爾星行星圖像以綠色與紫色爲主基調,在佩恩人船艦内海水中投射,随着水流微微流動,别有一番虛幻飄渺之感。
地索爾星位于距離銀心約36000光年南十字旋臂外段,一顆1.21倍太陽質量F型主序星帶着三顆行星——帕帕羅斯、斯特蘭兩氣态巨星夾着唯一一顆類地行星地索爾,爲地索爾星提供了良好引力保護,外圍柯伊伯帶所闖入小天體大多被這兩個巨型保镖引力捕獲或蕩開,使得地索爾星免遭大部分隕石轟炸,擁有優良環境,得以發展出生命,最終成爲一代智慧文明母星。
地索爾恒星屬于第二代恒星,在其形成之前附近曾有多個超巨星存在,漫長歲月中它們一一走向生命盡頭,變成超新星,将大量重元素抛灑到地索爾恒星系形成之前那原始星雲中,随着星雲逐漸凝結,恒星、行星開始出現,這些重元素也就順理成章存在于其中,而由于隻有三顆行星,數量較少,故而每一顆都集中了巨大質量,兩顆半徑數萬公裏氣态巨星自不必說,即便是最小者地索爾星,也有質量4.14*10^25kg,半徑8120km,表面重力高達41.88m/s^2,即将近地球4.3倍。
在銀河其他種族眼中,地索爾星乃是寒冷之地,一條兩億三千三百萬公裏(約1.56天文單位,與火星軌道半徑相近)圓形公轉軌道,使得這顆行星毫無溫暖可言,赤道上最高溫之處也不過剛到零上,中緯度地區常年維持在-50℃左右,極地則可達-100℃。沒有衛星,加上一個2.1度黃赤交角,說明地索爾星早年形成時十分平穩,并未遭受過多少大規模撞擊,行星依舊保持着它最初形成時姿态與角動量。
從軌道上來看,地索爾星就如同木星一樣,擁有好幾個條狀帶,泾渭分明。由于地索爾星黃赤交角很小,并無四季,意味着赤道、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地區均具有極明顯特征,溫度環境常年不變。赤道附近一條藍色腰帶,乃是地索爾星唯一海洋,同時将行星劃分爲南北兩個大陸,而兩極地區則常年覆蓋着冰雪,其他地方則是形态各異丘陵與平原。
地索爾星自轉緩慢,除了他們自己,其他種族大多不喜歡這長達5.22銀河标準日(188.546小時)自轉方式,這意味着地索爾星磁場比科裏薩還弱,所幸軌道半徑更大,加之其前面還有一顆氣态巨星産生強大磁場保護,兇猛的太陽風才不至于吹破行星貧弱磁場防禦圈,轟擊到表面來。
緩慢自轉同時也意味着地殼活動較弱,地索爾星本身重力又強大,限制了高山形成,自轉緩慢帶來另一個方面影響便是熱交換不夠頻繁,降水和風力不足,侵蝕作用大減,整個行星地貌相對單一,大多爲平原或低矮丘陵,絕無高山峻嶺。
巨大重力造就了健壯的地索爾人,也同時令其小心謹慎、未雨綢缪。地索爾人最初在北半球一處形成,并無明顯家庭,雌雄同體以及幼兒并不算羸弱使得他們不重視小家庭作用,而更加趨于族群這種大家庭生活方式,因此慢慢聚集成爲部落,發展壯大後又向其他地區擴張,形成其他部落。每個部落雖然相互聯絡通商或通婚,但各自爲政,也少有摩擦,其中原因令許多外族社會學家與曆史學家感到不解,也許是當時地索爾人還并未成爲地索爾星最頂級掠食者,仍有其他生物如科特瓦斯獸等,不僅時常捕食地索爾人最喜歡的食物特科獸,還經常直接攻擊地索爾人,成爲地索爾人重要死因之一。這個共同敵人使得地索爾人内部極爲團結,集體智慧與排外思想令其最終戰勝科特瓦斯獸威脅,成爲行星主宰者,同時亦極大影響了其後來遇到阿拉瑪人時的反應,以及進入共和國後的行爲方式。
慢慢随着技術發展,地索爾人控制整個行星北半球,并擴展到南半球,期間一直保持半統一狀态,相比馬維恩、拜爾、阿拉瑪這些種族,地索爾人内戰次數相當少,至銀标曆-2474年地索爾人正式進入航天時代時,全球範圍内大規模内戰總共也就爆發過9次。而在此之前,全球地索爾人就已經達成一緻,建立統一地索爾共和國,讓大家站在同一面旗幟下,出現分歧也有地方可商量,以避免險惡内戰再度爆發。
作爲優秀掠食者,地索爾人擁有良好視力,而冗長夜晚加上熱交換不頻繁所帶來常年晴朗夜空使得古地索爾人對星空尤爲着迷,早期地索爾文學與傳說中,往往将宇宙想象得極爲浪漫,甚至接近于童話——到處是花園式行星,充滿着各種各樣生命,文明間和睦相處,共賞美麗星空,這也使得他們對宇宙極其向往。随着銀标曆-2474年第一個載人航天器進入軌道,地索爾人開始堅定邁出向宇宙空間擴張的步伐。
銀标曆-2195年,地索爾人完全控制本恒星系,開始向最近兩個恒星系“波普”與“柯克”派出大型探險船隊,由于當時地索爾人并未開發曲速推進或超空間等技術,船隊隻能以亞光速常規航行緩慢前進,從地索爾星到波普恒星系短短3.2光年距離,花了足足178銀标年,直至銀标曆-2017年方才到達,另一支船隊開往柯克則要跨越3.4光年,于銀标曆-2001年到達,母星則于兩船隊分别到達3年多後收到通信,船隊失望的發現兩恒星系中根本沒有什麽美麗花園式行星,不是幾個貧瘠石塊,破破爛爛,便是氣态巨星,根本無法立足,然他們沒有辦法,短時間内不可能返回,唯有先在此建立基地,改造當地行星環境,攫取資源生存下來,再圖日後發展。
地索爾人星際探險、殖民活動十分魯莽草率,與他們在地面上小心謹慎顯得格格不入,又成了外族學者大惑不解之處,是其認爲宇宙中脫離了行星強大引力束縛,再也不需要如此小心?抑或是其宇宙相關神話與幻想令其對宇宙憧憬過于美好,以至完全脫離實際?當然更多人則認爲地索爾人當年技術不成熟,遙測隻能顯示遠處恒星系中各行星類型、大小、質量等,卻看不見具體情況,文化影響造成輿論壓力又讓政府不得不急于擴張,才導緻此次探險擴張行動虎頭蛇尾,最終草草收場。
往後如此類型擴張又進行了6次,無一例外全都碰了壁,一顆花園式行星也沒找到,不免讓地索爾人感到氣餒,這些人爲了生存,也不得不接受其他恒星系嚴苛自然環境,開始了全新生活——開采當地礦産,建設大型太空要塞;改造行星環境,将千古不毛之地變爲沃野綠洲;組建自治政府,管理内部事務等等。當然,這些人名義上仍是地索爾共和國公民,而實際上,共和國根本不可能幹涉其任何事務,光是兩地一次通信,便需要數年之久方能收到回複。
地索爾人就這麽開始過着緩慢而悠閑的星際殖民生活,一個邊遠恒星系小殖民地不過數十萬人口,每日優哉遊哉,根本不會想到宇宙中還有别人,會來打破其固有甯靜——銀标曆-1423年,一支三艘由飛翼狀艦體飛船所組成小船隊現身波普恒星系中,并逐漸靠近波普恒星系中位于波普3号軌道上太空要塞,地索爾人向對方發送信息,隻見對方竟全無回應,還發射了兩不明物體過來。
後來根據阿拉瑪人所提供資料,銀河各族曆史學家才搞清楚,當初這支船隊所發射隻不過是探測器而已,卻被地索爾人當做某種武器,故而要塞瞬間火力全開,不但攔截了兩枚探測器,還将這三艘不明來曆之船全部擊沉。
事後地索爾人從殘骸中打撈出不少好東西,包括曲速引擎、量子通信設備等,極大提高了其技術水平,很快便向母星發出了報告,并着手進行相關方面研究。
3.2年後地索爾星收到了波普發來通信,一方面民衆認爲擁有了技術突破,飛船航速達到光速,通信不再延遲,無不對太空殖民來說是極大鼓舞,而與此同時,不少有識之士卻對被毀飛船表示擔憂,這不知來者爲何方神聖,來此做甚,然從技術水平來看肯定比地索爾人先進不少,如此草率動武,一旦日後招來報複,恐怕兇多吉少。
果然,短短5個銀标年後,十餘艘大型運輸艦出現于地索爾恒星系外圍,無不千瘡百孔,當母星一片驚慌之時,才發現來者竟是地索爾人,具體而言,是從波普逃回之人,他們已經掌握曲速推進技術,才能在短時間内撤回母星,至于船體傷損,不用說也知道,船隊遭到攻擊,乃是強行突圍而來。
據船員所言,銀标曆-1418年大批外族戰艦出現于波普恒星系外圍,從船型來看與之前探險船十分相似,艦隊對地索爾人通信根本不予理睬,二話不說便展開攻擊,地索爾人軌道要塞僅裝備有磁軌動能炮,但對方主力艦竟全部停泊于數十光秒以外,僅靠大量載機鋪天蓋地發動攻勢,要塞防空火力不足,瞬間落了下風,關鍵時刻自治政府下令全體人員疏散轉移,利用要塞拖住敵軍,掩護其餘人員全部搭乘新造運輸艦立即撤走。
敵軍見運輸船隊準備逃走,分出一部分力量進行攔截,機載反艦導彈威力不小,多艘運輸艦受損嚴重,兩艘落在後面則被徹底擊沉,其餘十二艘終于脫離恒星引力範圍,曲速引擎啓動,進入光速逃走。
地索爾共和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未雨綢缪的特性讓他們迅速意識到事情嚴重,波普恒星系距地索爾星不過3.2光年,敵軍艦隊完全可能在3.2年後便殺到自家門口,在此期間,必須立即開發太空戰艦,組建宇宙艦隊,以抵禦潛在入侵。
不知是地索爾人運氣好或什麽原因,那支艦隊攻破波普恒星系後并未前往地索爾,而是不知去向了,使得地索爾人擁有更多時間進行戰争準備,随着新型主力艦與重裝軌道要塞服役,地索爾人也開始挺直腰闆,不再懼怕對方,而是靜靜等待着他們出現,來一場正面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