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建奴在蒙古草原上征伐之時,山東的白蓮軍、陝南的王二軍也在四處出擊進行抄家活動。
河南淮北地區的災情也是他們的依仗。1577年到明末清初的七十一年中,旱災最嚴重,尤其是從明崇祯元年,即西元1628年到明末清初的1643年旱災時間之長,範圍之廣是近千年來所罕見。甯夏地區十六年輕旱兩年,重旱六年,極旱四年。旱年占四分之三,以緻災民四起,加上皇禍也造就了衆多的農民起義軍。
現在的旱情雖然沒有達到後幾年的情況,但也足夠被白蓮軍與王二軍利用。兩處一個是漫山遍野種植紅薯,一個是廣修水庫來蓄水應對災情。
兩軍行動過了兩個月,因爲他們給流民吃的,而且他們在各自的根據地打土豪有田地分,很快四五十萬的饑民就聚集過了,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
倒不是沒有糧食供給,而是沒有這麽多人把糧食從兩處根據地運到軍隊,也是就流民的聚集地,就算攻下府縣開倉放糧,也是有些緊張,而且還要分散軍力管理。
周立成已經把其處的轉移了幾批近二十萬人到了山東腹地修建水利,以工代赈。
但這些找到活路的流民也把消息迅速傳開,流民迅速向兩義軍處聚集,轉移走一批就聚來更大的一批。王二那邊沒有山東的條件,其根據地本來就要接納陝西和山西的逃荒百姓,白養這些人隻會拖垮自己,隻好帶着這些流民,或者說裹挾着轉戰。
将這些情況上報給龐志華,經過參謀部分析,隻好調整了戰略,讓兩軍向河南南部彙師。王二處的百姓轉交周立成,然後通過山東接納一部分,其餘移民南方。
之前龐志華在長山移民時,百姓是逃避刀兵之禍,還是備有一些糧食的,現在這些人則純粹是饑民。山東有糧食,但也隻存了一年。加上新下州府的官倉,加上征繳的富戶的糧食,經過統計也是不夠滿足兩股饑民的。
而且兩軍也各自有軍事任務,不可能分出太大精力來管理約束流民。爲了盡快解決,龐志華再次開出了對自己下轄各商家各[地主]有利的條件。
本來龐志華想繼續用以政令征召民船,運送者可以對新移民一年低薪或者高抽成,讓山東、台灣、瓊州和南洋的富戶合工廠主吸納這些百姓。但是參謀部冒出個别的聲音,認爲這樣的條件不能讓他們趨之若鹜、盡心盡力速速解決此事。畢竟台灣處不怎麽缺人了,現在主要是南洋一些種植園比較缺人,還有濟州對馬島還可以安排一些。
參謀部這些參謀官,現在家裏條件已經不錯,很多就屬于那些富戶或工廠主。他們說此點雖然綜合考慮了,但毫無疑問也考慮到了自己的利益,也抓住了這群饑民的特點。那就是這些快餓死的饑民,就算有人給他口飯吃讓他簽賣身都行,不然怎敢跟着造反。
這個情況讓龐志華比較高興的,發展的是資本主義,不是烏托邦。考慮自己的利益有好的一方面,就是他們會堅定維護這些既得利益,維護己推行的制度,就算沒有自己恐拍别人也難以撼動。當然也有壞的一面,本性貪婪,說不定以後會把訂的最低收入條令都推翻,自毀長城。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海上軍事力量還承擔着防衛和給山東的運輸,要是運送這些百姓,那軍事補給幾乎要停滞。
龐志華現在的威信足夠,可以強令征召他們的運力。但考慮到發展方向,而且這些政務民生的瑣事也讓他認識到自己勢力的不足,肯定要讓自己這幫人先富起來,催生第一批資本家,不然想建立的制度從何談起。
最後的條令讓這些移民成爲了一年管吃住卻無薪無酬的雇工和雇農,并且雇農新開墾之地在一年後一半屬于雇主,幾乎快成了後世的包身工。
這一條令的效果倒是顯而易見。對富戶、南洋種植園主和工廠主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條件。又不用給工錢,就意味着成本降低,現在一些行業已經出現了競争。若是自己沒去招這些廉價勞力,相比競争對手就會喪失優勢。這樣很多沒船的工廠和富戶,都開始訂購船隻,或者去和有船的商家談條件租用。
這一次移民大潮幾乎持續了三年,移送超過三百萬人,包括一些還沒成流民的窮苦佃戶,也被一些南洋缺少管理人手的農場主鼓動走了。
對此事有些過意不去的龐志華,交代各地民政部門,加大對這些移民的生活條件,工作時間的監察。并且要抓出幾個違規典型嚴處。這一抓典型的威懾,在這個時代效果同樣是巨大的,基本上沒再出什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而且不久後龐志華向這些爲富不仁的人,拍賣南贍洲土地。之前的富戶工廠主用[包身工]聚斂的财富,可是龐志華時常惦記的。以前白占地,現在可就變成有償了。
南贍洲有着巨大的土地面積,國人又有着刻到骨子裏的土地情結,靠這手,得到的資金說不定比抄藩王家還多。這樣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周立成、王二因爲有流民聚集和百姓跟随,聲勢很大。這些百姓戰鬥力不行,但在兩軍的一些有意識訓導宣傳下,躲遠點搖旗呐喊是沒問題的,真遇上陣仗,[正規軍]上前對敵,他們當運輸員和戰場清理員還是非常稱職的。
現在兩部的一些所作所爲,已經被附近的老百姓廣泛得知,[打土豪分田地]已經變成口号或者民謠,迅速向整個黃淮地區傳播。得到民心的兩部,自然得到了群衆支持。而且很多時候都,能從逃難來的百姓或者逃兵口中得到重要軍情。
王二還沒到洛陽,一個洛陽守将便開始找門路,有了這個内應洛陽一舉就被拿下,也拿下了龐志華一直惦記的福王。福王不負所望,之前的家産加上這幾年瘋狂搜刮,家産方面毫不意外的超出德王,達到了六百萬兩。
兩股義軍同樣也是把福王驅逐,因爲這兩年抄的藩王不少,很多軍中好事者甚至搞起了藩王富豪榜,現在福王當然是高居榜首了,德王爲[榜眼]。龐志華知道了此事笑了笑,讓人把這個廣爲宣傳一下,還頗有興緻的預測了一下三甲。福王現爲[狀元],在三甲位置上,應該無人撼動,至于榜眼,山西的藩王代王、沈王,因爲晉商說不定也能名列三甲。
實力大增的王二繼續東進,接近年底時,高歌猛進的兩部在開封順利會師。移交了随軍百姓後,主力回到了根據地。
王二沒有向災情同樣嚴重的山西陝西進軍,也是龐志華和一衆參謀的考慮。
現在軍中的參謀部機制正式确立了,龐志華帶的參謀部應該說是總參謀部,各帶兵的将領也算是其中一員。龐志華則是總參謀長了。各個師甚至艦隊,也都找了些軍校畢業生組建了參謀部。
參謀部分析,山西陝西這兩處大明駐有重兵守邊,若進軍此處,必定會和駐軍有一戰。倒未必說打不過這些駐軍,但北方未平,被八旗攆的到處跑的林丹,沒了守邊的明軍,恐怕會來[打野谷]。這一詞是遊牧名族的叫法,可是給農耕文明帶來的卻是深重的災難,劫掠過後十不存一,比之饑荒還甚。
這個參謀部做的很多事情,中國以前相當于是幕僚,現在隻是明确成了一個軍制中的機構,而且說話的分量增大了,承擔的任務也增多了。各将領對此都很能接受,不然也不會組建自己這一級的參謀部了。
近現代意義的參謀部的雛形,出現于17世紀中。1640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大選侯弗裏德裏希·威廉在組建部隊時,仿效當時倍受推崇的瑞典軍隊,組建了一個軍需總監部,這便是最初的總參謀部。軍需總監部的主要職責是,擔負工兵勤務、選擇行軍道路和宿營地、構築陣地等任務。到弗裏德裏希大王時代,軍需總監部又增加了傳令、爲行軍部隊指路、以及爲将帥們起草報告和文書的任務。
參謀部的職責主要是在軍隊中提供軍事情報、後勤、計劃與人事的組織管理。十八世紀晚期以前,上述功能全部由軍隊統帥管理,但法國大革命後出現征兵制,大量軍隊的管理使統帥的職責十分沉重。在西元1795年,路易·亞曆山大·貝蒂埃将軍率先創立了參謀系統。一年後,拿破侖接管改制軍隊。從此,總參謀部成爲法軍正式組織,并随拿破侖走遍歐洲。參謀部在早期起的作用,最顯眼的除了拿破侖的軍隊,那就是在普魯士。拿破侖之後,到一戰前,普魯士陸軍的屢戰屢勝,和他們有效強幹的參謀部是分不開的。
...
目前孫承宗還是放棄了廣甯,在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後,廣甯不隻是東面防着後金,北面西面還要防蒙古。孫承宗在上折朝廷讨論此事!從廣甯退出,一是防流民保京師,二是因爲龐志華的強勢。
所以在各方心思下,這次很容易就通過了。廣甯兵力毀了城牆退到了甯錦。和曆史同期差不多。隻是東江鎮不是毛文龍的那個紙老虎了。當時毛文龍的東江鎮雖是紙老虎,但這個[老虎]威勢是有的。盡管一幫地痞流氓沒什麽戰鬥力,就算是一堆蒼蠅他在那個位置也會有威懾。皇太極肯定不希望自己南下時,有堆蒼蠅去老家惡心自己,尤其是再有點意外,蒼蠅萬一人品爆發,說不定能狠狠地咬快肉下來。
袁崇煥錯就錯在這點,殺了毛文龍,皇太極就徹底沒了後顧之憂。崇祯剛任命他沒多久,皇太極就從遵化入關劫掠,甚至打到北京城下。
現在東江鎮可不是紙老虎,這點恐怕是現在的整個後金甚至是大明的共識了。
而且駐守東江的三個陸戰師的火炮裝備差不過換裝完畢,也不那麽怕陸上野戰了。火炮被稱爲戰争之神,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巨大的殺傷力和破壞力。戰争當中,最先發言的,就是火炮,或者說是炮火準備!利用兇猛的炮彈攻勢,将對方的兵力大量殺傷。有時候,火炮的數量,能夠主宰一場戰争的勝利。
火炮也是戰争中破壞城市等等建築的罪魁禍。一場城市戰下來,在火炮的威力下,整個城市都會被炸得支離破碎,城牆有沒有,幾乎一個樣。在火炮的洗禮下,不管勝利在何一方,所得到的,無非就是形成廢墟一樣的城市,這也是後世的城市不再有城牆的原因。
每個陸戰師中有大小口徑後裝線膛火炮兩百門,口徑大的達到105mm,目前還是使用的整體架退,通過攜帶楔形軌架,也不是很方便,射速也慢。不過近百門的弗朗機火炮,改爲使用尾翼炮彈,沒有讓它們退役,爆炸威力加上數量彌補了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