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台灣巡查時,樂亞東說有些商家給新來的移民訂的一半收入,龐志華一時呆住了。
新建才一年的基地,就迅速的有了地主與佃農的關系這讓他很吃驚,爲了不出現明一樣的土地兼并,除了将那些人定的比例強制調回去,幾天後拿出了新的條例
條例規定了雇人種田和做工的最低标準,還規定每七天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12小時,加班需按原兩倍收入支付報酬,并新建民政處負責監管以及移民事務。
在大批移民到來之前,一些小工廠逐漸出來,包括自己那些工廠,因爲人力大部分去墾荒,做工的少,工錢給的是越來越多還擔心招不到人。現在突然多出這些人來,這些工廠包括官辦工廠把工錢壓的連最初創業時一半都不到。人一多很多事情便不能用原來的老辦法了,于是龐志華把政治建設方案也拿出來了。
政治建設方案則兼顧更多,新建工商局管理工礦廠和貿易商家;稅務局收稅;教育局對兒童少年進行強制免費識字教育;科技局負責研究院和新發明新技術的審定獎勵和應用;醫療衛生局負責建立各處醫館負責百姓醫療衛生。而各城主府也要安排相應人員協調辦理這些事宜,相應機構稱爲科。
醫療衛生局也被龐志華下了個任務,再多去雲南調查,研制一種治療外傷的可外敷内服的藥粉,龐志華隻大概到可以加入田七,白芨等藥,然後吩咐趙嫣然、李若詩不要幫助他們。
并跟據早期建作坊時的初期人員,分别任命了廠長。由任張老三等一幹早期爲自己做事的人爲城主。在每城建立巡查隊替代軍事人員維持秩序。
并從各個行業選一部分人建監督會,擁有監督罷免和推舉包括城主官員的權力。現在這個圈子原先很多事情都是龐志華和他們商量着做,所以現建這種體制沒什麽阻力,以後在建就不好說了。
針對一些早期就跟自己幹的人逐漸有錢,并且開始經商和成立小工廠,龐志華以此爲由成立海洋銀行,并負責銀币銅币的發行和制造,和負責對外貸款,當然存錢也是有利息的。
大部分人都習慣使用銀币銅币,但銀兩也不禁止,可以進行兌換用于商貿。銀行還有一個職責就是監查銀币情況,現在沖壓機沒有外流,别人想低成本造假銀币不太可能,但以後肯定會有。
爲了作爲輔助的監督,而且也有了效率高的印刷機,龐志華找了幾個已經畢業的學生,建了第一份報紙《台灣時聞》介紹大明、大琉球和軍鎮的近況。
報紙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宣傳纏足的起源與弊端,而且安排一個學生用筆名做反派槍手,站在對立面小小的争論一下,當然扮作反派的會被批地體無完膚。這也是龐志華根據巡查中新發現做的決定。
原先的人大部分太窮苦了,基本上沒有女子纏足,而從遼東來的則不然了。而且現在台灣發展的又好,生活比以前好了,竟然有不少人家要給家中女兒纏足!這一陋習在滿清入關都沒解決掉,龐志華可沒信心直接禁了。正好利用報紙是一個好手段!
在台灣建了報紙,龐志華自然動了去大明金陵建報的心思。金陵裏京城遠,思想活動相對開放活躍,若官府打擊也不會那麽快、那麽狠。
去金陵的話少不了一些應酬化費。龐志華把原先官辦的各個工廠按員工早晚和貢獻,分了股份,以後自己要東西也要付錢,賣東西也要交稅。大頭的股份歸由台灣總兵府。這個總兵府其實就是大琉球最高管理機構。
澎湖戰後,看家的羅才也在龐志華的授意下,用幾艘船開始幹私掠船的勾當,不過是去南洋劫西洋人的。也可以從陸戰隊借人手,不過要談好收益分成。而羅才本就是海盜,做這個那是輕車熟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熟悉業務。他收益的五成給總兵府,不然總兵府還真沒什麽太多現金流。
最後和幾個城主商量好,各出錢方也占有金陵報紙股份。龐志華便又湊了五萬,加上從長山帶回準備做銀币的銀錠三萬兩去了金陵。
到了金陵,龐志華通過台灣商會安頓到一個客棧,然後開始打聽一些文人騷客的消息和聚集場所。不過探消息查資料幾天了,也沒有什麽目标。
那些明末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黃宗羲和顧炎武等人的想法,都很對路,發展資本主義,他們是再合适不過了,但是這幾個人不是沒出生就隻是個小孩子,沒經曆和見識那些坎坷生活,現在指望不上。
這一天聽到張溥帶了一些人在金陵到處會友,這個名字,覺得有點耳熟,龐志華便查了一下,竟是以後複社領袖,現在還處在倡立黨社的階段,到處以文會友。龐志華算了一下他的年齡也就十九歲,不過此人去年補博士弟子,自此聲名籍甚。又看了一下他的家庭背景:
生于封建大家庭。這個家庭[多隐痛],充滿着尖銳矛盾。伯父張輔之,曆官南京工部尚書。父親張诩之,太學生,有子十人。張溥排行第八,且爲婢出,故[不爲宗黨所重,輔之家人遇之尤無禮,嘗造事傾陷诩之]。诩之既曆憂患,爲擺脫困境,改變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日延師教子,唯望子之有成。張溥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刻勵承志,發憤讀書。他六歲入學,七歲能日誦數千言。更可貴的是,[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皲,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以此也]。此人家庭有些類似紅樓中的國公府,不過張溥可不像其中的豬腳在書中那樣受家人寵愛。
根據張溥的這些資料,龐志華便有了算計,現在他也就19虛歲,應該思想方面還沒有完全成型,而且他們一圈人,改不了他,别人沒準行。準備了殺手锏便以吳應麒之名也送上帖子。
張溥看到自己功名隻是個秀才,雖對學識不甚看好,但年輕人嘛,現在張溥也不是多有勢力,來的人可以說多多益善,也接受了,邀[吳應麒]前來。
當時的文人别看自命清高,但是畫舫青樓之處還是頻繁光顧的,像什麽秦淮八豔不是嫁給了這個名士,就是給那個大員做妾。這也是明末文人的一個怪現象。
在秦淮一個畫舫總見了面,和張溥同在的還有張采、杜麟徵、宋徵璧等以後有名字的人。龐志華一個小秀才也隻能是聊到山南海北處時,才插上兩句後世詩詞,至于其他,因爲準備不足大部分插不上嘴。不一會請的歌伎袅袅地走出來,以他目前的文采也形容不出來,隻能說相貌身材俱佳,還是插不上什麽嘴。
明末思想家除了那三個,還有一個已經迫害緻死的李贽,這人比王夫之三人毫不遜色。這也讓龐志華很歎不是時候。
靡靡之音中結束了會友,清醒過後龐志華,拿出了來時準備好的紅樓夢這套被以後稱爲四大名著之一的巨著。
“賢弟,前幾日我偶的一書,不知道有興趣否,可拿去一觀!”,龐志華抛出了魚餌。張溥客氣了一下,沒太在意,便讓随從收了起來。
這個紅樓夢,可是龐志華把紅樓夢拆了組織人做的手抄本。對拆了的紅樓夢是很心疼的,自己隻有幾本小說實體書,其他的可都是電子版。看這家夥現在還不是很在意,龐志華心裏哼了一聲。
等魚上鈎的這段時間,龐志華也沒閑着,惡補了一下以後的詩詞,四日後,張溥親自找到了龐志華住處和幾個友人登門拜訪。
“仁兄,不知你這書爲何人所著?”張溥先問道。
龐志華沒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問到:“不知賢弟對書中所寫,有什麽看法!”
張溥和同來的幾人紛紛說了自己的看法,不過大多集中在[因聖君興因昏君亡]感歎上。
“諸位賢弟,可想過深層次的原因沒有?”龐志華看了他們沒有說話的便繼續說:“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朝代更替可悲的輪回,最主要在于土地的兼并和财富的集中,現在很多百姓無地淪爲佃農,東家抽成多在八成以上,一遇災年便流離失所,焉能不民變。”
張溥說:“現确實多有民變,陝晉一帶多有流民,山東白蓮也聚衆甚多”
然後大家又激烈的讨論,其中有人說百姓愚昧時,龐志華又插話:“孟子雲民爲貴,君爲輕社稷次之,不過當世多已不提,先不說原因,先說一下百姓愚昧,有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知諸位何解?”
其他人不認爲龐志華不知道,但也順着說了一下。
“本人不認爲是這個意思,孔聖一生緻力于教授學問,有教無類,怎麽會有這樣意思的句子流傳後世!我認爲斷句斷錯了,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才符合孔聖的一貫所作所爲!”
這些人被震驚了,原來的斷句也是原先一些大賢大儒所注釋的,現在一下子憑一個秀才推翻自是不服,正要反駁。
龐志華便拿出了漢時端木派和公羊派相争的一些史料。這些史料不找一些偏門書籍,現在是很難得知的。有人提出質疑,龐志華便讓該人去詳查書籍,而且繼續拿出孔子當時的行爲來佐證。
最後有人說這些立君威利于安天下之民。龐志華提出民治,有人以民智未開反駁,龐志華便提出開民智。
衆人問其法,龐志華說了一些廣建書院給幼童啓蒙,建識字社教百姓識字,而後又拿出了報紙和諸位合辦。衆人覺得甚妙,這才發現龐志華所謀深遠。
報紙名爲了不和朝廷的塘報邸報有什麽沖突,沒稱作[報]而稱爲《江南時聞》,以吳應麒之名出錢,又以文名不足推張溥爲主編,張采爲副主編,自己則提供一些文章,用此辦法把張溥推到了前台。
并建議推薦一下工商,工商在江南還是比較煩盛的,但是商逐利而爲末不上台面,大家隻是私底下趨之若鹜,但卻不說,有點做婊子立牌坊的意思。所以衆人不解。
“商人逐利而奸,應定條規限之劣性,而一應禁之則不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商就是互通有無,起着補不足之效,且現百姓困苦,教其識字而無力應之,工商之業可大量引人做工而使百姓有生計,倉廪實而知禮節,才能去識字!”
經過龐志華的解釋,前面也說定了一起辦報,最後張溥勉爲其難答應暫時先做些一些看看情況。
之面的讨論中龐志華臭美了不少詩詞,最後又把[...俱往矣,數風流人,還看今朝!]改了改,裏面個别君王用一些文人代替,拿了出來。這些人聽了深深佩服起龐志華的文采,并以其中的風流人物自居而沾沾自喜。
隻是很久之後,大琉球之事聲名鵲起,了解到原文才明白過來,知道自己隻不過是來臨的大時代中,風流人物中一小撮而已。
工商的推動目前主要是吸引破産農民就業,有個生計。龐志華看張溥他們那樣子估計也不積極,這個一步步來吧,而且自己也沒打算隻辦一份報紙。再說自己很多推廣手段還沒使出來呢。
不過有一個先用上了,在地一期報紙出來之後,龐志華便差人到各個酒樓茶館,讓商會付給說書的人工錢,讓他們講報紙。路頭街邊有識字的賣藝人,也安排這活。
;